春分的联合集市比往常热闹三倍。轩辕区的铁匠们推着独轮车,车上的青铜农具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 带灵脉纹的犁头、嵌着玄鸟纹的锄头、刃口泛着绿光的镰刀,每一件都引得神农区的农夫们围拢过来,粗糙的手掌在器物上反复,像在抚摸稀世珍宝。
“这犁真能顶五把木犁?” 神农区的老农夫石田蹲在青铜犁前,指尖抠着犁刃的灵脉凹槽。他的粟米田去年受了涝,木犁翻地时总卡在泥里,此刻看着犁头的三角形刃口,眼里的渴望像要溢出来。
轩辕区的铁匠姬铜拍着胸脯保证:“上个月在联合耕地试过,三亩地一个时辰就翻完,灵脉粉末能让泥土不粘刃。” 他突然压低声音,“换你半袋粟米种子就行,新收的那种‘赤珠粟’。”
石田的手猛地缩回来。赤珠粟是神农区去年培育的新种,颗粒如红珠,亩产比普通粟米高两成,是农夫们压箱底的宝贝。“半袋太多了,” 老人的喉结滚动着,“三把青铜镰换一斗,这是去年的规矩。”
争吵声引来了财政部的税官。姬勇穿着玄色官服,腰间的青铜牌刻着 “司市” 二字,他分开人群,手里的木尺敲了敲独轮车:“《贸易法典》第三章第七条,青铜犁一具换赤珠粟两斗,镰刀三把换一斗,谁也不能多要,也不能少给。”
姬铜挠了挠头,从车底翻出本磨损的兽皮书,正是《贸易法典》的抄本。书里用红笔圈出的交换比例旁,还画着简易的换算图:1 具青铜犁 = 2 斗粟米 = 4 张兽皮 = 半块灵脉石。“记混了,记混了。” 他讪笑着搬下一具犁,“就按法典来,两斗换一具。”
这场交换的起源要追溯到去年秋收。轩辕区的青铜工坊量产农具后,铁匠们发现自家的粟米总是不够吃 —— 他们整日打铁,耽误了耕种;而神农区的农夫们握着优质种子,却缺趁手的工具,亩产总卡在瓶颈。姬轩辕在巡查时看到这场景,当即提议:“以己所有,换己所无,两族才能都过好日子。”
初期的交换全凭默契。神农区用一斗普通粟米换一把青铜锄,轩辕区拿两把青铜刀换一张兽皮,首到有个姬部落的铁匠用劣质青铜换了三斗赤珠粟,引发了两族的信任危机。“他们的铜里没掺灵脉粉,用三次就卷刃了!” 石田当时拿着断锄找到议事殿,气得手都在抖。
姜炎当即下令制定《贸易法典》。财政部联合农业部、工部,花了一个月核定价值:根据青铜冶炼的工时、灵脉石的消耗、粟米的亩产,最终定下 “1 具青铜犁 = 2 斗赤珠粟 = 10 斤青铜” 的基准比例,特别注明 “青铜需含三成灵脉粉,粟米需颗粒”,还规定 “以次充好者,加倍赔偿 + 罚修驰道五日”。
法典颁布那天,两族的交换者在集市中央立了块 “公平碑”,碑上刻着核心交换比例,旁边摆着两族的标准量具 —— 神农的斗和姬部落的秤,都由木公亲自校准,误差不超过一钱。“以后就按碑上的来,谁也别想耍花样。” 石熔在碑前烧了三炷香,灵脉草的青烟里,他和姬金的手掌紧紧握在一起。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神农火种:永恒之纪最新章节随便看!如今的联合集市专设了 “交换区”,二十张木桌并排摆放,一半属于神农区,一半归轩辕区。桌上的器物按法典分类:青铜农具区、粟米种子区、兽皮织物区、灵脉石区,每个区都插着木牌,用双语标注着交换比例,财政部的税官每时辰巡查一次,手里的木尺既是量具,也是执法工具。
“阿禾家的赤珠粟最好,换的犁也该是最好的。” 石田换完犁,又走到种子区,那里摆着十几个陶罐,分别装着赤珠粟、黑糯粟、香稻等品种,罐口贴着标签,注明 “亩产八石”“耐旱” 等特性。他用半斗普通粟米换了一升香稻种,打算试试在自家田里套种。
轩辕区的姬木则用五把青铜镰换了一张虎皮。他是姬铜的弟弟,正准备给新婚的哥哥做件披风。“这皮是神农区最好的,得配最好的镰。” 他仔细检查着虎皮的纹路,确认没有虫蛀,才让税官称重 —— 按法典,一张完整虎皮可换五把镰,或一斗赤珠粟。
交换区的角落里,两族的孩子们在用小额物品练习交易。神农的小女孩用一把青铜小刀换了姬部落男孩的木雕玄鸟,男孩又用玄鸟换了三个粟米饼,交易完成后,两人还拿着《贸易法典》的儿童版对照,像模像样地互相鞠躬:“公平交易,两不相欠。”
这种循环经济带来的好处立竿见影。轩辕区的铁匠们有了充足的粟米,不再为粮食发愁,青铜产量比去年提高三成;神农区的农夫们用上青铜农具,赤珠粟的种植面积扩大一倍,亩产再增两成,多余的粮食又能换回更多工具,形成了良性循环。
“以前觉得打铁的就该打铁,种地的就该种地。” 姬铜在收摊时感慨,他的独轮车空了大半,换来的粟米和兽皮堆得像小山,“现在才明白,缺了谁的东西都不行。” 旁边的石田正把新换的犁绑在牛车上,闻言接话:“就像这犁,没你们的青铜,种不出好粟米;没我们的种子,你们的犁也没用处。”
傍晚的霞光洒在公平碑上,将 “等价交换” 西个字染成金红色。财政部的账房先生正在核对今日的交换记录:共成交青铜犁 30 具、锄 50 把、镰 80 把,换回赤珠粟 120 斗、普通粟米 300 斗、兽皮 50 张,账本上的数字用双语记录,左右对称,像幅和谐的画。
姜炎在巡查时看到这场景,特意让史官记下:“共生六年,春,两族行交换之法,以青铜易粟米,各得其所,仓廪渐丰。” 他摸着公平碑上的刻痕,突然想起刚联盟时两族为一把木犁争执的场景,那时谁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们能如此顺畅地交换最珍贵的物资。
夜幕降临时,交换区的灯笼亮了起来。石田赶着牛车往回走,牛车上的青铜犁反射着灯光,像条游动的鱼;姬铜则扛着粟米袋回到工坊,准备明天一早给熔炉添火。两人在岔路口道别,石田说:“等夏收了,用新粟米换你新打的青铜镰。” 姬铜笑着应:“没问题,给你留最好的!”
这种基于《贸易法典》的循环经济,不仅让两族的物资流动起来,更在无形中加深了彼此的依赖 —— 轩辕区离不开神农区的粮食,神农区缺不了轩辕区的工具,就像青铜离不开灵脉石,粟米离不开好农具,谁也不能独存。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公平碑,新一天的交换又将开始。石田的孙子己经学着辨认青铜的纯度,姬铜的徒弟正练习用标准斗量粟米,孩子们的游戏里,“交换” 成了最受欢迎的主题。而《贸易法典》的抄本,早己和《编年史》《灵气入门诀》一起,成为永恒皇朝每个家庭的必备典籍,见证着两族在互惠互利中走向更坚实的融合。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