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二章 手指与石子的计数法

小说: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作者:东山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东山郎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粮仓前的空地上,十几个妇女围着粟米袋争执不休。阿禾的手指在绳结上反复,眉头拧成个疙瘩:“明明是二十三袋,你这绳结怎么数都是二十六?” 负责记录的婆娘急得满脸通红,把绳子往地上一摔:“我按老法子记的,打一个大结算五袋,小结算一袋,你自己看!”

绳结在阳光下散落成乱糟糟的一团,大结和小结混在一起,确实分不清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六。姜炎站在不远处,看着她们用手指点着袋口,又扒拉着绳结,嘴里念叨着 “一、二、三……”,数到十之后就开始掰第二只手的手指,最后还是一团乱麻。

“这就是你们平时清点粮食的法子?” 姜炎走过去,捡起地上的绳子。绳结打得有松有紧,显然不是一个人经手的。他之前就听说粮仓的账目总对不上,有时多记,有时少算,没想到混乱到这种地步。

“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是这样。” 最年长的粮婆拄着拐杖,指着自己的十个手指,“数到十就记个结,再数到十又记个结,错不了。” 可当姜炎让她数眼前的粟米袋时,她数到第七袋就忘了数到哪,不得不从头再来。

姜炎突然想起昨天清点陶器时,木公也是用这种 “手指 + 绳结” 的法子,结果把三十五个陶罐记成了三十八个。当时没在意,现在看来,这混乱的计数法己经成了部落发展的绊脚石 —— 分粮不均、交易吃亏、库存不准,这些问题都源于此。

“今天教你们个新法子。” 姜炎蹲在粮仓前的石板上,用木炭画了个 “一”,“这代表一个,就像你们伸出一根手指。” 他依次画出 “二” 到 “十” 的华文数字,每个数字都写得格外大,笔画清晰,“这十个符号,分别对应你们的十个手指。”

妇女们都围了过来,阿禾的手指在 “五” 的数字上轻轻点着:“这弯弯曲曲的,比绳结还难记吧?”

“不难。” 姜炎捡起十颗石子,摆在数字下面,“一个数字对应一颗石子,数到十,就把石子归拢,再重新数。比如这粟米袋,一袋就是一颗石子,十袋就是十颗石子,再往下数,就再拿十颗,清清楚楚。”

他指着面前的粟米袋:“现在咱们来数,一袋放一颗石子,看看到底有多少。”

阿禾半信半疑地拿起石子,每数一袋就往石板上放一颗。当放到第十颗时,姜炎让她停下来,把这十颗石子堆成一堆,用木炭在旁边画了个 “十”。“这一堆就是十袋,记一个‘十’。”

继续数下去,第二十袋时,又堆起十个石子,画第二个 “十”。最后剩下三袋,放三颗石子,画个 “三”。石板上赫然写着 “二十三”。

“真的是二十三袋!” 阿禾惊喜地喊道,之前的绳结因为中间多打了个小结,才错记成二十六。她拿起石子又数了一遍,速度比刚才快了一倍,这次清清楚楚,再没出错。

“这法子神了!” 粮婆凑过来看石板上的数字,突然笑了,“我那孙儿总把‘六’和‘九’弄混,这下有石子对着,肯定错不了。”

姜炎又教她们进位:“十个‘十’就是‘百’,像一百袋粟米,就画个‘百’,再放一颗特别的石子,比堆一百颗小石子省事多了。” 他让阿禾用新法子清点另一个粮仓的粟米,结果原本需要一个时辰的活,半个时辰就完成了,而且分毫不差,比之前的绳结法效率提升了五倍还多。

消息很快传开,部落里的人都来学新计数法。姜炎在祠堂前的空地上画了块大大的数字板,每天清晨都教大家认数字、摆石子。孩子们学得最快,很快就能用石子数到一百;猎手们则用树枝在地上练习,以后记录猎物数量再也不用在兽皮上打密密麻麻的结了。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在部落的交易点,年长的族人依旧习惯 “以物易物”,用 “1 张兽皮换 3 把石斧”“2 只野兔换 1 陶罐粟米” 的方式交易。当姜炎说要用数字标明价值时,他们纷纷摇头。

“换东西看的是良心,哪能用数字算那么清?” 卖陶罐的老陶匠不高兴了,他的陶罐一首是 “1 罐换 2 捆草药”,现在要标上 “1 罐 = 2 草”,觉得太生分。

“不是算清,是算准。” 姜炎没有强行推行,而是找来一块平整的石板,在上面刻下常见的交易等价关系:“1 兽皮 = 3 石斧 = 5 陶罐”“1 野牛 = 10 袋粟米 = 20 张兽皮”“3 捆草药 = 1 把木弓”。每个等式都刻得清清楚楚,旁边还画了对应的物品简笔画。

他把石板立在交易点中央,告诉大家:“不认数字没关系,看石板上的画就行。比如你想用兽皮换陶罐,就数到‘5’的位置,准没错。”

起初,老陶匠还担心这石板会坏了规矩,但几天下来,他发现交易顺畅了许多。以前总有人拿一张小兽皮想换三把石斧,现在看着石板上的 “1 兽皮 = 3 石斧”,再也没人耍赖;以前用草药换木弓,总因为 “捆” 的大小争执,现在按石板上的 “3 捆 = 1 弓”,明明白白。

“这石板比老祖宗的规矩还管用。” 老陶匠在交易时,总会指着石板上的刻痕,声音里带着佩服,“连西边来的商队都看得懂,说咱们部落懂规矩。”

姜炎看着石板上的数字和简笔画,突然觉得这不仅是计数法的进步,更是文明的一次小小跨越。从模糊的 “多与少” 到精确的 “几与几”,从凭感觉的等价交换到有标准的价值衡量,这个过程就像用石子堆出的数字,虽然缓慢,却一步一个脚印。

这天长老会,木公拿着新刻的 “计数石板” 来汇报:“按新法子清点,粮仓实际有粟米二百三十袋,比之前的绳结记录多了十七袋,应该是以前少记了。” 他指着石板上的 “230”,“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分粮时吵架了。”

石生也笑着说:“训练时记战功也方便多了,谁杀了几只猎物,谁缴获了几件武器,用石子一摆就清楚,评功时没人再争。”

姜玄伯看着石板上的数字,突然在火塘里添了根柴:“老祖宗要是看到这法子,说不定也会弃了绳结。” 他虽然还是习惯用手指计数,但看着族人用石子和数字把部落打理得井井有条,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 —— 这新法子确实比老规矩管用。

夕阳西下时,交易点的石板在余晖里泛着光。几个孩子围着石板,用石子摆出各种数字,比赛谁数得快。远处的粮仓前,妇女们用新法子清点着刚收的冬小麦,笑声顺着风飘过来,轻快得像石子在石板上跳动。

姜炎知道,这小小的数字和石子,正在悄悄改变着部落的运转方式。分粮不再争吵,交易不再耍赖,库存不再混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积累起来就是巨大的进步。而这,正是迎接阪泉之战最坚实的基础 —— 一个运转有序、人人信服的部落,远比单纯的武器先进更有力量。

他捡起一颗石子,放在 “十” 的数字上。石板上的数字仿佛活了过来,在夕阳的光芒里,与远处姜水的波光交相辉映,像一串被赋予了魔力的符咒,守护着这个部落走向更清晰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