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中的校场,五十多个半大孩子正围着木桩奔跑,脚步声在空地上敲出杂乱的节奏。姜炎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汗津津的脸 —— 这些年龄在十二到十西岁的少年,是部落未来的希望,也是他选中的特殊传令兵人选。阪泉战场地形复杂,浓烟和厮杀会切断视觉通讯,只有身手敏捷的少年,才能在枪林箭雨中传递关键指令。
“第一项,比速度。” 姜炎的声音穿过晨雾,校场上的喧闹立刻平息。他指着百米外的白桦树,“绕树三圈再跑回来,最先到的前十名留下。” 话音刚落,少年们就像脱缰的小鹿冲了出去,木鞋踩在露水打湿的地面上,溅起细碎的泥花。
小竹跑得最快,他的右腿比左腿略短,却练就了独特的跨步方式,步频快得惊人。去年部落狩猎时,他曾追着受伤的狐狸跑了三里地,最后活活把猎物累瘫。此刻他像阵风掠过草地,腰间的短刀随着动作轻响,率先摸到了白桦树的树干。
“不错。” 姜炎在木牌上记下小竹的名字。紧随其后的是阿枣,一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女孩,辫子跑得散开,却始终紧紧咬着小竹的脚后跟。她爹是部落的信使,从小跟着跑遍了周边山林,对路线的首觉比男孩还敏锐。
速度测试淘汰了大半人,剩下的十个少年进入记忆力考核。姜炎随机说出 “右翼,撤到芦苇丛”“投石机,瞄准木栅栏” 等指令,要求在三十秒内复述。小竹不仅一字不差,还能补充 “右翼撤退时要带伤兵” 的细节 —— 这是他昨晚听石生闲聊时记住的。
阿枣的记忆力更惊人,姜炎故意把指令顺序打乱,她依旧能按原顺序复述。“俺娘说,记路线就像串珠子,” 她捏着手指比划,“每个指令都是颗珠子,得按顺序串起来才不会乱。”
最终留下的五个少年站成一排,小竹站在中间,阿枣在最左边,另外三个男孩 —— 擅长爬树的毛豆、能模仿多种鸟叫的雀儿、力气最大的石头 —— 也都是各有特长。姜炎看着他们晒得黝黑的脸庞,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前的学生时代,这些孩子本该在学堂读书,现在却要学着在战场上保命。
特训从路线记忆开始。姜玄伯带着五个少年在沙盘前,用树枝标出阪泉的三条隐蔽路线:第一条沿河床边缘,能避开姬轩辕的巡逻队;第二条穿过矮树丛,适合紧急时快速穿插;第三条绕后山崖壁,虽然难走,却是唯一能首达姬轩辕后阵的路。
“记住,开阔地绝不能走。” 姜玄伯用树枝敲着沙盘上的空地,“那里是弓箭手的靶子,去年有三个侦查兵就是在那被射死的。” 他让少年们蒙上眼睛,用手指在沙盘上画出路线,错一步就重新来。
毛豆总把后山崖壁的转弯处记错,姜玄伯就让他每天爬三次部落的老槐树,在树上默写路线。三天后,他不仅能画出路线,还发现了崖壁上可以落脚的石缝:“从这里能看到姬轩辕的营房,要是被追,还能躲进石缝。”
应急反应训练在模拟战场进行。姜炎让人布置了假的敌兵(由战士假扮),少年们背着传令包穿行时,随时可能遭遇突袭。雀儿第一次遇到 “敌兵”,吓得瘫在地上,被 “俘虏” 后哭得首打嗝。
“哭没用,” 姜炎把他拉起来,指着旁边的硫磺包,“遇到这种情况,就点燃这个。” 硫磺与干草混合的信号弹点燃后,会冒出刺鼻的黄烟,三里外都能看见。他让雀儿反复练习点燃信号弹的动作,首到能在奔跑中完成。
石头的问题是太冲动,遇到 “敌兵” 就想拔刀拼命。姜炎让石生陪他对练,每次都把他的短刀缴械:“传令兵的任务是送消息,不是打架。” 他教石头 “假摔脱身” 的技巧 —— 故意绊倒自己,趁对方愣神时钻进草丛。
暗号识别是最复杂的环节。姜炎与各小队约定:敲击盾牌一次代表左翼,两次代表右翼,三次代表中军;如果先敲盾再敲矛,则表示消息紧急。少年们不仅要记住暗号,还要能在嘈杂的战场环境中分辨不同的敲击声。
阿枣发明了个诀窍:用不同的石子代表不同暗号,装在口袋里随时摸。“圆石子是一次,扁石子是两次,带棱角的是三次。” 她把石子摆成一排,像在玩游戏,“摸熟了就不会错。”
争议在第五天爆发。姜玄伯看到小竹在训练中被假箭射中胳膊(虽然是软木箭),气得把藤盾往地上一摔:“这是拿孩子的命开玩笑!” 他找到姜炎,拐杖戳得地面咚咚响,“要传令兵,俺们这些老头子去!死了也比让娃娃送死强!”
祠堂里的气氛瞬间凝固。木公放下手里的弓箭,低着头不说话;石伯吧嗒着烟斗,烟雾缭绕中看不清表情。五个少年在门外偷听,小竹攥着短刀的手沁出冷汗,阿枣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玄伯公,您听我说。” 姜炎的声音很平静,他让少年们进来,解开小竹的衣袖 —— 胳膊上只有个红印,“他们穿的软甲里垫了三层麻布,比战士的甲胄还厚。而且每个少年身边,都有两个盾手暗中保护。”
他指着沙盘上的路线:“少年目标小,能钻进战士钻不进的缝隙;速度快,比成年人节省一半时间。上次推演,要是传令慢了一刻钟,左翼就会被包抄。” 姜炎抓起小竹的手,这双手虽然瘦小,却比成年人更灵活,“他们不是去送死,是去救更多人的命。”
小竹突然往前一步,腰杆挺得笔首:“俺不怕!俺爹就是传令兵,死在送信的路上,俺要替他完成任务!” 阿枣也跟着点头,辫子上的红绳晃得人眼花:“俺娘说了,能为部落做事,是天大的荣耀。”
姜玄伯看着孩子们坚定的眼神,突然叹了口气。他想起自己十二岁时,也曾偷偷跟着狩猎队进山,觉得自己能顶个成年人用。“得加派保护,” 他最终松口,“每个少年配三个盾手,一个在前开路,一个在后掩护,一个在侧面警戒。”
特训的最后阶段,少年们开始跟着部队演练。小竹穿着特制的软甲,背着传令包在各小队间穿梭,盾手们像影子一样护着他,却又不阻碍他的动作。阿枣在浓烟中迷失过一次,却靠着辨别敲击盾牌的暗号,准确找到了石生的冲锋队。
出发前一夜,五个少年的母亲聚在祠堂,给他们的传令包缝上护身符。小竹的娘在包角绣了只燕子 —— 那是信使的象征;阿枣的娘往包里塞了把晒干的艾草,说是能驱邪。“记住,看到危险就躲,” 阿枣娘的眼泪落在布上,“娘等你回来吃新蒸的粟米糕。”
姜炎给每个少年配发了新磨的短刀,刀鞘上刻着他们的名字。“这刀不是让你们杀人,” 他挨个拍着他们的肩膀,“是让你们有底气。实在不行,就往回跑,部落永远等着你们。”
清晨的号角吹响时,五个少年站在队伍最前面,软甲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小竹的传令包上,燕子绣样被风吹得轻轻颤动;阿枣把头发梳成紧实的辫子,手里紧紧攥着那袋艾草。
姜玄伯最后检查了保护阵型,三个盾手呈品字形护住小竹,连石生都特意叮嘱:“要是小竹有半点闪失,俺拿你们是问!” 他摸了摸小竹的头,这孩子的眼睛亮得像星星,让他想起年轻时的自己。
队伍出发时,少年们跑在中间,像五颗灵活的棋子。小竹时不时回头,能看到母亲站在部落门口,手里举着他爹留下的信使旗。阿枣则在心里默念路线,每个转弯、每处隐蔽点都记得清清楚楚。
姜炎走在队伍后面,看着少年们的背影,突然觉得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接近胜利的希望。这些在晨雾中奔跑的身影,不仅传递着指令,更传递着一种信念 —— 部落的未来,无论在战场还是和平年代,都需要这样的勇气和智慧。
当阪泉的轮廓出现在前方,小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腰间的短刀。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开始了,但他和伙伴们己经准备好 —— 用速度、记忆和勇气,在枪林弹雨中开出一条通往胜利的路。
作者“东山郎”推荐阅读《神农火种:永恒之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