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八十九章 第一所联合学堂

小说: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作者:东山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东山郎”推荐阅读《神农火种:永恒之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霜降的清晨,联合耕地旁的空地上传来夯土的闷响。三十名两族工匠正合力修筑一座奇特的建筑 —— 屋顶用姬部落的榫卯结构架起桑木梁,墙体却用神农氏的夯土技法筑成,墙角嵌着块玄鸟衔火图腾的青石,是木公特意从法典碑旁凿来的余料。

“再往左挪半尺!” 姬部落的老木匠姬墨用木尺量着门框,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身后的两个神农学徒立刻调整方向,夯土的木槌落下时,特意用了姬部落的节奏 —— 三轻两重,据说能让木料更服帖。

姜炎站在土坡上,看着这座即将完工的学堂,手里把玩着两块木牌。左边的刻着新创制的 “文” 字,右边的是姬部落的符号,用红线串联在一起,像枚迷你的双语印章。“就叫炎黄学堂。” 他对身边的姬轩辕说,木牌在掌心碰撞出清脆的响声,“让两族的孩子在这里认同一个字,算同一道题。”

姬轩辕望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玄鸟玉佩在衣襟下微微发烫。他昨夜特意让姬墨在学堂的窗棂上雕刻了两族的历史故事:神农尝百草、轩辕制木器的图案交替出现,没有主次之分。“得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两族的祖宗都了不起。” 他指着窗框上的图案,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开学前三天,招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姜水与姬水流域。神农部落的母亲们拉着孩子的手,指着公告上的华文,念叨着 “学会这字,就能看懂法典了”;姬部落的父亲们则着孩子的头顶,说 “学好算术,以后分粮就不会吃亏”。

报名处设在学堂前的空地上,两张木桌并排摆放,左边坐着神农部落的文书,右边是姬部落的簿记。“姓名?” 文书抬头问,笔尖悬在竹简上,上面己经记了二十多个名字。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阿禾…… 神农氏的。”

“旁边登记。” 文书指向姬部落的桌子,“每五个里要两个姬家孩子,你等三个神农娃凑齐了再进。” 小女孩噘着嘴走到旁边,很快,两个姬部落的男孩和另外两个神农孩子凑成了一组,手里都领到了姜炎设计的双语木牌。

“这是啥?” 姬部落的小男孩姬树举着木牌,上面的 “树” 字他不认识,却认得背面的姬部落符号。阿禾指着正面的华文:“这是‘树’,跟你的名字一样。” 她反过来指着符号,“这个怎么念?”“ji shu。” 男孩小声回答,脸颊微微发红。

开学那天的仪式比法典碑树立时还要热闹。两族的长老们坐在前排,手里的拐杖都系着红布;孩子们穿着新缝的衣裳,神农子弟的靛蓝麻布上绣着火焰纹,姬部落孩子的玄色布衣上缀着玄鸟扣,手里的双语木牌在阳光下闪着光。

姜炎站在临时搭起的讲台上,身后是学堂的匾额,“炎黄学堂” 西个华文大字旁,刻着对应的姬部落符号。“从今天起,” 他的声音透过扩音铜器传遍全场,“这里没有神农娃、姬家孩,只有炎黄学堂的学生!” 他举起两块木牌,将它们拼在一起,“就像这字与符号,合在一起才完整。”

姬轩辕走上前,递给每个学生一把小锄头,木柄上一半刻着 “耕” 字,一半是稻穗图案。“你们的第一堂课,是在联合耕地种知识的种子。” 他指着学堂后墙的空地,“谁种得好,谁就能先学做木犁。”

第一堂课由姜玄伯讲授,老人的青铜小鼎里燃着灵脉草,青烟在教室里画出淡淡的漩涡。“很久很久以前,” 他的拐杖在地上敲出节奏,“神农氏尝百草,一天中了七十毒,是为了让族人知道啥能吃;轩辕氏削木为器,熬了三百个夜晚,是为了让族人能省力……”

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神农的孩子阿禾举手:“玄伯公,我奶奶说,轩辕氏的木犁是照着神农的耒耜改的?” 姬部落的姬树立刻反驳:“不对!我爷爷说,是神农氏的耒耜学了轩辕氏的曲辕!”

姜玄伯笑了,拐杖在地上画了个圈:“就像这学堂的墙,夯土离不开木料,木料也离不得夯土。” 他从怀里掏出两块灵脉石,绿光与红光同时亮起,“你们看,连石头都能做朋友,何况人呢?”

算术课上,姬墨的教法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老人不用竹简,而是用小木珠串成算盘,红色代表五,黑色代表一,十进制的算法被他编成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 神农的孩子阿石算得慢,姬部落的姬禾就偷偷把自己的木珠拨给他看,两人的木牌在桌角碰在一起。

华文课是最热闹的。姜炎创制的文字方正简洁,“水” 字像条小溪,“火” 字像团火苗,孩子们用树枝在沙盘上练习,嘴里念着双语木牌上的发音。姬树总把 “禾” 字写得像玄鸟,阿禾就握着他的手,教他把最后一笔拉得平首:“这样才像稻穗嘛。”

实践课设在联合耕地。老禾带着孩子们辨认稻种,神农的孩子熟稔地分出灵脉粟与普通粟米,姬部落的孩子则教大家如何用木尺测量行距。“行距太近会争肥,太远浪费地。” 姬田的孙子姬苗蹲在田里,用木牌在地上画出间距,“我爷爷说,三步一穴,最合天道。”

武器制作课每月轮换。上旬学神农的复合弓,后羿教孩子们削制桑木弓臂,阿木的弟弟阿石总把牛角贴歪,姬树就用榫卯的法子帮他固定;下旬学姬部落的木矛,姬墨教大家打磨矛头,姬禾的木矛总不够尖,阿禾就用青铜刀帮他修刃,两人的脸颊都沾着木屑。

姜炎的 “现代故事课” 最受期待。他不讲打仗,只说 “天上的星星其实是大火球”“水里的鱼靠鳃呼吸”,用石子在地上画简单的太阳系图,说 “咱们住的地方像个球,叫地球”。孩子们听得入迷,姬树问:“那蚩尤部落也在这球上吗?” 姜炎点头:“但咱们可以比他们更懂道理,更会做事。”

学堂里的小摩擦总在笑声中化解。神农的孩子嘲笑姬部落的符号像鬼画符,姬树就把符号刻在木牌背面,说 “这是老祖宗传的密码”;姬部落的孩子笑神农的华文太死板,阿禾就用华文写他们的名字,说 “这样记起来方便”。

期中考试那天,暴雨冲垮了去联合耕地的路。孩子们自发分成小组,神农的孩子用夯土法修补路面,姬部落的孩子用木杆搭建临时小桥,姜玄伯站在屋檐下,看着他们互相指挥 ——“这边再夯三下”“木杆要斜着放才稳”,拐杖在手里转了又转,眼里的笑意像雨后的彩虹。

放榜时,榜首的名字让所有人惊讶:阿禾与姬树并列第一。阿禾的华文和农耕课满分,姬树的算术与木器课拔尖,两人的历史课都得了优。姜炎给他们颁奖时,特意把奖品换成了一把青铜小刀,刀柄上一半刻着华文 “奖”,一半刻着玄鸟纹。

“这刀能砍柴,能刻字。” 姜炎把刀递给两人,“但更重要的是,它让你们知道,合则两利。” 阿禾与姬树对视一眼,同时伸手握住刀柄,木牌在衣兜里轻轻碰撞,发出只有他们能懂的声响。

年终时,学堂的后墙爬满了藤蔓,一半开着姜水的野菊,一半开着姬水的蓝蓟。孩子们在墙上刻满了字与符号,有的写 “炎黄一家”,有的画玄鸟衔着稻穗,最显眼的是个大大的 “和” 字,旁边用姬部落符号写着对应的意思。

姜玄伯的灵气课上,孩子们己经能布设简单的共鸣阵。阿禾与姬树合作,用七成熟的灵脉石粉末围成圈,神农尺与玄鸟玉佩的光流交织时,圈里的种子竟在三天内发了芽。“比咱们第一次做的还好。” 老人摸着胡须,看着光流中孩子们的笑脸,突然觉得《灵气纪要》该添新篇了。

姬墨的木器课上,孩子们做的木犁己经能在联合耕地使用。神农的孩子学会了榫卯,姬部落的孩子掌握了灵脉石镶嵌,最新一批木犁的犁柄上,华文与符号并排刻着 “共耕” 二字,在夕阳下闪着光。

姜炎站在学堂门口,看着放学的孩子们勾肩搭背地走过,有的用华文念算术口诀,有的用姬部落符号画灵脉图,双语木牌在手里晃出细碎的光。他知道,炎黄学堂播下的不只是知识的种子,更是两族融合的根,总有一天,这些根会长成参天大树,让永恒皇朝的旗帜在更广阔的天空下飘扬。

开春时,学堂迎来了新学生。老生们自发带着新生熟悉环境,阿禾教新入学的姬部落孩子认华文,姬树则帮神农的孩子解读符号。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们交叠的手上,像幅再也分不清彼此的画。而学堂的匾额下,新刻的 “桃李不言” 西个字旁,姬部落的符号正静静诉说着同样的故事 —— 最好的融合,从课堂开始,在心里扎根。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