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剑宗的山门前,二十名身着青衣的弟子背着行囊,整齐地站在 “七国游学碑” 前。碑上刻着新规中关于历练的条款,每个字都在晨光中泛着微光 —— 这是第一届参与 “七国游学制” 的弟子,即将奔赴北境、南疆、东海等地,开启为期一年的历练。
“记住,你们不是去游山玩水的。” 石磊的重剑在地上划出深深的刻痕,少年的声音带着威严,“北境的‘护民试炼’第一关,就是要你们在暴风雪来临前,帮牧民把羊群赶进暖棚。若是冻死一只羊,就算剑法再好,也过不了关。” 他指着队伍中最年轻的弟子阿竹,“尤其是你,别总想着用剑气赶羊,牧民说了,羊群认人不认剑,得用真心待它们。”
阿竹的脸颊通红,握紧了手中的木杖 —— 按新规,历练期间不得携带仙剑,只能用寻常兵器。少女的木杖上还缠着醒魂花的种子,是林溪特意给她的:“遇到解不开的难题,就把种子种下去,花会告诉你答案。”
北境的草原上,第一拨历练的弟子正跟着老牧民学习套马。弟子长风自幼在剑宗长大,剑法精妙,却总也套不住最烈的那匹 “踏雪”。“你太急了。” 老牧民勒住缰绳,看着长风被踏雪甩下三次,“套马索要顺着马的脾气走,就像你们的护心掌,刚柔并济才行。” 他示范着松开绳索又轻轻收紧,踏雪竟乖乖停下脚步,“你看,它不是要反抗你,是想让你陪它跑两圈。”
长风的脸颊发烫,想起临行时石磊的叮嘱,收起了急于求成的心思。他跟着踏雪在草原上奔跑,首到夕阳西下,才轻轻抛出套马索 —— 这次没有用丝毫剑气,却稳稳地套住了马颈。踏雪转过头,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心,像是在认可这个新伙伴。
南疆的雨林里,弟子青禾正跟着土司学制蛊。她自幼怕虫,第一次见到装在陶罐里的共生蛊时,吓得差点摔碎罐子。“别怕,它们很乖的。” 年轻的土司将一只通体翠绿的蛊虫放在她手心,“共生蛊以花蜜为食,会帮植物传递养分,就像你们的玉衡剑,是守护的力量。” 他指着雨林深处,“前几日有棵千年古树生病,就是这些小家伙治好的。”
青禾的指尖微微颤抖,却强忍着恐惧,将手心的蛊虫放回陶罐。按照林溪教的共生引气法,她试着与陶罐里的蛊虫沟通,竟真的感受到一丝微弱的善意。三个月后,当她能用共生蛊救治生病的树苗时,终于明白:所谓历练,不是要战胜恐惧,是要学会与不同的生命和谐相处。
东海的渔船上,弟子石勇正跟着渔民撒网。他出身护粮队,力气大得惊人,却总也撒不好渔网 —— 要么撒得太近,要么网绳缠在一起。“撒网要像你们的天权剑引雷,既要有力,又要懂分寸。” 老渔民握着他的手,教他如何借海风的力量,“你看,海风往东边吹,网就要往西边偏一点,这叫顺势而为。”
石勇的额头渗出汗水,一次次练习着撒网的动作。当他终于能撒出个完美的圆形渔网,捞起满满一网灵晶盐时,突然明白方明豪所说的 “平民役” 意义 —— 握剑的手能握锄头,也能握渔网,因为无论是练剑还是撒网,都需要一颗懂得顺应的心。
雾隐城的孤儿院里,弟子明月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她是净魔阁出身,脸上带着淡淡的疤痕,起初孩子们都怕她。首到有天深夜,一个发烧的孩子哭闹不止,明月抱着他在院里踱步,轻声哼唱着净魔阁的安神曲,孩子才渐渐睡去。第二天,孩子们主动围过来,让她给自己梳头,有的还把偷偷藏起来的麦芽糖塞给她。
“你看,疤痕不可怕。” 孤儿院的嬷嬷笑着说,“孩子们怕的不是疤痕,是冷漠。你用真心待他们,他们自然会亲近你。” 明月摸着孩子们柔软的头发,突然想起自己刚入剑宗时,方明然的绿光如何抚平她心中的创伤 —— 原来守护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用剑。
半年后,历练的弟子们陆续传回消息。长风在北境发明了 “套马索剑法”,能在奔跑中精准地缠住敌人的兵器;青禾培育出能治疗瘴气的 “共生花蛊”,救治了南疆不少百姓;石勇用撒网的技巧改良了剑法,在海上拦截黑煞教余孽时大显身手;明月则在孤儿院的墙角,种出了一片醒魂花,花开得比剑宗药圃里的还要鲜艳。
方明轩的天枢神影在观星台看着这些消息,金光中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才是最好的历练。” 他指着星图上代表弟子们的光点,“他们在七国的土地上扎了根,比任何剑法秘籍都更有力量。”
石磊的重剑在 “七国游学碑” 上刻下新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历练的收获。少年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多年后,这些弟子带着七国的智慧回到剑宗,将守护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地方。
而那株被阿竹种在北境的醒魂花,早己长成参天大树,树下拴着那匹曾经桀骜不驯的踏雪,正安静地等待着它的新伙伴 —— 下一批前来历练的弟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TBV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