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0章 金沙玉米

小说: 我的饭馆通北宋   作者:庄申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饭馆通北宋 http://www.220book.com/book/TDP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271章金沙玉米

乙字雅间里,李玮丶郭若虚丶崔白丶郭熙丶祁序五人同样为这满桌的珍馐所惊艳。

不同于身份矜贵的赵宗实一家,李玮和郭若虚乃富贵闲人,崔丶郭丶祁三人则为布衣。

五人可随意出入市井食肆,不必在意旁人眼光。

吴记的雅间一席难求,平日里便常来店堂里用饭。

google搜索ka

店堂里的菜着,滋味已是极佳,但雅间里的宴席真教五人大开眼界!

诸般着馔不仅用料珍贵,且样样新奇独到,滋味妙绝,单此一席,纵是东京七十二楼正店齐聚,亦难企及!

“银耳莲子羹”

孙福奉上最后一道甜羹:“菜齐了,诸君慢用。”

五人望着碗中的胶质惊叹:“吴掌柜当真大手笔!”

银耳价比黄金,这一上便是五碗,足见其心意。

李玮频频饮酒,此时已有些微醺。

郭若虚瞧出他是借酒浇愁,关切道:“公照贤弟似有心事?”

“唉,不过是些琐事,今日欢饮,不提也罢。”

李玮连连摆手。

然两杯薄酒下肚,酒意愁绪交织,终是吐露:“诸君不知,数日前,有言官上奏,劾我私邸仆役逾制,交游多豪室子弟丶侥幸无赖,言道今上唯福康公主一女,某为骄马,理当为天下范,慎择交游——”

他饮尽杯中酒,复又斟满,幽幽叹道:“我府上仆役不过四五十人,现已裁汰大半。这倒无妨,只是成亲之后,公主却不会降居敝府,而是李某入居公主府中。仆役多寡,有何分别?”

“不瞒诸君,某如今行止,恐皆有耳目。今日与诸君宴饮于此,只怕不久便会上达天听。”

郭若虚宽慰道:“我等既非豪室子弟,亦非侥幸无赖,吴记川饭乃正经食肆,并无暗娼私妓之类,不过是吃顿便饭,谁能说半句不是?“

话虽如此,连郭若虚自己都觉得这番宽慰实在有些不痛不痒。

李马的心结不在今日之事,而在于“驸马”二字带来的种种桎梏。

天家婚事,历来便是如此。

何况福康公主乃官家独女,掌上明珠,自是备受殊宠。

更有风闻,公主甚恶这桩婚事,曾于禁中大闹一念及此,郭若虚亦感无力,只能举碗岔开话头:“诸君快快趁热品尝这银耳莲子羹,胶糯清甜,真乃妙品!”

“快哉!”

甲字雅间里,高滔滔将碗中的银耳莲子羹一饮而尽,一股温润清甜自喉入腹,五脏六腑俱感清爽熨帖,唇齿馀香,忍不住喟叹一声。

她六月间方诞下第四子,此羹以银耳丶莲子丶百合丶红枣丶枸杞煨成,最是滋补养人。

故此羹价虽高,赵宗实仍将之列入今日的宴席中。

四个小孩儿却对银耳莲子羹兴趣寥寥,只一味地争食金沙玉米。

此菜金黄油亮,玉米粒粒分明,均匀裹覆着细碎的咸蛋黄,宛如赤金裹玉,表面撒有一层薄薄的洁白糖晶。

高滔滔亦舀起一勺品尝。

外壳酥脆异常,内里软糯微甜。咸蛋黄碎咸香浓郁,裹挟着糖甜及玉米的清甜在舌尖上绽开,咸甜交织丶酥糯相济,令人食之不厌。

不知不觉便连吃三勺。

她细嚼慢咽,仔细观察勺中美食,赞叹道:“好个金沙玉米,名实相副,惟妙惟肖!”

随即话锋一转:“真个奇怪!这“金沙’自是咸蛋黄无疑,但这“玉米’粒粒金黄,看起来非稻非粟,却不知是何品种?夫君可曾见过?”

赵宗实笑道:“你我不知,正显出吴掌柜手段通神,有化米为玉之能,一如这雪花鸡淖化鸡为雪。此等庖厨秘技,吴掌柜自不会外传,我等作为食客,也不必深究。但得美味,足矣。“”夫君所言甚是。”

高滔滔微微颔首,吃下勺中玉米,细细品味。

忽见儿女只顾争抢金沙玉米,碗中的银耳莲子羹却甚少动勺,出言提醒:“先饮银耳莲子羹,待会儿凉了!”

赵仲针脱口道:“孩儿不爱吃这个,玉米好吃!”

说着,又舀起一勺金沙玉米送入口中。

“你这孩子!”高滔滔语带嗔怪,“你可知一盏银耳莲子羹之价,足抵十盘金沙玉米?“

“当真?”赵仲针眼睛一亮,“那下回来,孩儿不要银耳莲子羹了,换成十份金沙玉米可好?

3

“我也要换!”

“还有我!”

三个弟妹纷纷附和。

高滔滔:—”

赵宗实板起脸道:“谁若挑食,下回便留他在家,不带他来!”

话音未落,兄妹四人已捧起羹碗,大口吞咽。

一碗银耳莲子囊落肚,喉间立时溢出一声饱隔。赵仲针抚着鼓胀的肚皮,满脸餍足之色。

待客人吃得七七八八,吴铭按惯例至雅间寒喧,询问食后感。

赵宗实自是赞不绝口:“——尤以那雪花鸡淖为妙,化鸡为雪,入口即融,清鲜隽永,真乃神乎其技!”

略一停顿,又道:“日后若得空馀雅间,万望为某预留一间。”

吴铭含笑应承,心里却想:机会应该优先让给那些不曾订到雅间的客人。

赵仲针冷不丁问:“吴掌柜,今晚可还驾车出摊?能否来我家坊巷?”

“今晚歇息,不出摊。”

吴铭打算旬休那天出门摆摊,这几天就不出摊了。当然,旬休那天也不会去赵家。

“啊!”赵仲针大失所望,“我还想吃蛋烘糕哩!”

三个弟妹亦随之嚷嚷着要吃蛋烘糕。

吴铭笑道:“下回光顾,吴某定然当着诸位小郎君丶小娘子的面烹制此肴。”

“那我每种馅料都要尝!”

眼大肚皮小,贪多嚼不烂,果然小孩儿都一个样

吴铭暗自腹诽,嘴里应下:“好,一言为定!”

兄妹四人已经开始期盼下回光顾了,连走路都带着雀跃。

目送赵家车驾远去,乙字雅间亦近尾声。吴铭入内致意。

又是一番盛赞:“吴掌柜今日所备肴馔,极尽丰盛珍奇,样样推陈出新,实乃生平仅见!吴掌柜于庖厨一道的造诣,实不亚于子西兄于丹青一道的境界!”

崔白连连摆手:“崔某作画,尚未脱前人窠臼。而吴掌柜烹肴,天马行空,不拘成法,世间罕有,崔某万万不及!”

李玮此刻酒足饭饱,心头郁气稍舒,笑道:“如此,我等更当倾力作画,方不负吴掌柜绝技。

李某不才,接下来的冬景图不如便由李某执笔,诸君以为如何?”

chapter_();

众皆称善。

李玮所料不错,他与郭若虚等人宴游之事,确已传入禁中。

但和他的行止无关,这等小事,官家无暇过问,只因他和赵宗实进了同一家食肆,张茂则这才顺带提了一嘴。

“哦?哪家?”赵祯随口问。

“吴记川饭。”

赵祯失笑:“又是吴记!看来这家店的菜肴委实不错,连朕的女婿和养子皆屈尊光顾,偏生朕去不得——”

张茂则本欲奏报不止李驸马和赵团练使,朝臣亦多为吴记常客。闻听最后一句,便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没必要给官家添堵。

他改口道:“也未必真有那般神乎其神,依奴婢浅见,李驸马也好,赵团练使也罢,多半是慕官家之名而去。“

“哦?此言何解?”

“赐酺宴上,官家曾赐赏吴记,后来又欲宣召吴掌柜进宫,此等殊遇,于市井食肆乃无上荣光,自会引得京中士庶争往。彼等所慕,实乃陛下恩泽,真论滋味,未必胜过御膳。”

赵祯闻言莞尔:“朕的恩泽不能当饭吃,你也不必为御厨说话,我又不是没尝过吴记的卤味。”

不过,张供奉之言并非全无道理。

这几日,御厨房似憋着一股劲,竟也开始研制卤味,今日尝过,滋味尚可。

由此观之,宫中御厨非不能为,实乃优游日久,失却精益求精之志。只一味求稳,不出纰漏,焉能推陈出新?

赵祯承认这位吴掌柜确有些本事,但他断不相信,宫里二百御厨皆不如彼。

民间食肆能做出来的菜,尚食局岂有不能之理?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待年节出宫巡幸,他定要亲赴吴记,一探究竟。

夜市一如既往地卖麻辣烫和涮羊肉,交给三个厨娘掌勺。

今晚不出摊,吴铭正往店堂走去,猛地瞥见两界门后弹出新消息。

【员工孙福获得转正资格,请确认!】

转眼间,孙福入职也已满月。

伸手轻点,界面随之跳转。

【员工:孙福】

【试用期:一个月(已满)】

【泄密记录:无】

【偷盗记录:无】

【可信赖度:高】

【请店长综合考虑其试用期内的表现,决定是否将其转正。】

【是】【否】

是!

时隔多日,吴铭再一次坐镇店堂,开启应酬模式。

不会应酬的厨子不是好掌柜。

光顾吴记夜市的食客多为熟面孔,少不得要闲聊两句。

旁人都好说,唯有刘几令吴铭大感意外。

他记得此君出身清寒,往日隔三差五才来打打牙祭,如今竟然日日皆至,不仅午晚饭都在吴记解决,有时还会来吃个夜宵。

吴记的饭菜不算便宜,哪怕再节省,一日三顿下来,所费也不会低于百文。

他哪来这么多钱呢?

“吴掌柜!”

“刘举人!”

吴铭亲自招呼他进店,旁敲侧击道:“听闻太学诸生皆已迁出太学?”

“正是。”刘几含笑点头,“太学代有新人出,解试放榜,我等旧人自当让贤。幸赖于此,刘某方能赁居贵店左近,旦夕得享珍馐。”

原来是搬到这附近了,看来这小子果真发了一笔横财!

“恕吴某冒昧,刘举人迁出太学,日常用度怕是开支不小罢?”

吴掌柜问得委婉,刘几听得明白,坦然道:“实不相瞒,刘某尚无婚配,此番幸蒙谢家青眼,同其千金缔结秦晋之好,故而在钱财上,稍得宽裕。”

“谢家?”吴铭立刻捕捉到关键词,“可是通利坊谢家?”

“哦?吴掌柜也知道谢家?”

“谢家坐拥内城三家正店,同行中人,吴某怎会不知?”

吴铭嘴上应对如流,面色却变得古怪起来。

敢情谢居安为小谢择定的乘龙快婿竞是刘几?!

仔细一想,也是,刘几夺魁的呼声很高,举人试的名次也不低,即便最后考不上状元,至少也能进士及第。

说实话,除了自带上帝视角的吴铭,谁能料到刘几竟会在明年正月的省试中落榜?

择他为婿本是一笔很好的投资,只可惜,谢居安的盘算今科注定要落空。

世事难料啊,世事难料!

吴铭心中感慨,没再多问,也没将此事告诉小谢,告诉她也没用,只徒增烦恼。

刘几虽然常来光顾,和他名义上的未婚妻只一墙之隔,却始终不曾打过照面,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纵使相见应不识。

说白了,就没这个缘分。

吴铭道一声“刘举人稍坐”,接着招呼其他客人。

自打吴铭教会三个厨娘打发蛋清的方法,三人便乐此不疲。

何双双和锦儿回家后疯狂练习,没过两天,技能便点满了,骼膊也粗了一圈(bhi)。

谢清欢无家可回,上不了“补习班”,见双双姐这两天频频揉捏骼膊,便知道自己落后了。

她心中焦急,却别无他法,也不敢浪费师父的鸡蛋,只能把每天做菜剩馀的蛋清收集起来,得空便打,一天能打个四五回,手艺渐渐娴熟。

是日,谢清欢立于灶台边,取来师父给她的计时法宝,放在一旁。

右手执三根筷子,筷尖并拢插入蛋清液深处。

计时开始!

手腕猛地发力,急速旋搅。

清亮的蛋清随着搅动泛起细碎气泡,不多会儿,气泡越发细密,体积也随之膨胀,色泽渐渐发白。

手臂渐感酸胀,谢清欢节奏不乱,持续搅打,筷子与碗壁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泡沫愈发稠厚膨大,堆栈隆起,色泽凝为纯白。

她骤然停手,将筷子垂直插入蛋泡中央,松开手,筷子屹立不倒。

“啪”地按下计时器,定睛一瞧,四分半。

“哈哈哈!”谢清欢放声大笑,“师父,弟子成了!”

作者“庄申晨”推荐阅读《我的饭馆通北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TDP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饭馆通北宋 http://www.220book.com/book/TDP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