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的云雾在晨钟里散了又聚,聚了又散,老君观的青石板路上,晨露总是沾湿灵素的布鞋。她握着比自己还高的竹扫帚,正在清扫前殿台阶上的松子,扫帚尖划过砖缝时发出细碎的声响,惊飞了檐角打盹的麻雀。玄觉站在廊柱后,看着这个刚满七岁的小弟子——她袖口还沾着昨日辨识草药时蹭到的青汁,发辫用一根素白棉绳随意扎着,却在转身时露出后刘海下若隐若现的朱砂痣,形状竟与观中藏经阁匾额上的太极纹隐隐相合。
这样的日常持续了两年。自五年前那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后,灵素便跟着师傅在观里长大。玄觉原想着让她在自然中扎根,故从未刻意开蒙,只教她每日随早课诵读《清静经》,闲时便带她认遍后山百二十种草木。首到春分那日,玄觉在藏经阁整理典籍,偶然听见偏殿传来童声 ——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西象,西象生八卦......"
他握着竹简的手骤然收紧。那是《周易?系辞》里的段落,艰涩难懂,莫说七岁孩童,便是观中成年弟子也需旬月方能成诵。可灵素的声音不仅流畅,竟还带着韵律,仿佛每一个字都暗合着天地呼吸的节奏。待他转过屏风,只见小丫头正踮脚摸着供桌上的青铜八卦炉,炉身刻着的卦象竟被她用炭笔在地面临摹了个遍,乾三连、坤六断的线条虽稚嫩,却分毫不差。
"师傅你看!" 灵素听见脚步声,转身时眼睛亮得像星子,小手指着地上的震卦,"这个像打雷,昨儿后山下雨时,松树被雷劈的地方就冒火星,和卦里的阳爻动变一样呢!"
玄觉怔住了。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带她辨识丹参时,这孩子曾盯着根茎上的纹路说 "像坤卦衍生",当时只当是童言无忌,此刻方知她早将所见所闻与卦象暗合。更令他心惊的是,当她念到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时,指尖无意识地在八卦炉上划出的轨迹,竟与观中秘传的《河图运转诀》手势分毫不差。
"素儿,你何时读过这些?" 玄觉蹲下身,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没读过呀。" 灵素歪头,从袖中掏出片枯黄的松针,"就是扫地时看见香炉影子投在地上,一会儿变乾卦一会儿变兑卦,跟着影子就记住了。" 她将松针按在震卦中央,"就像这松针落地,针尖朝东是震,朝西是兑,原来天地万物都是卦象呢!"
玄觉忽然想起师傅临终前的话:"若遇眉心朱砂者,当倾囊相授,此乃天授道器。" 他深吸口气,指尖抚过灵素眉心的红点,那里正微微发烫,仿佛有一团看不见的火在流转。当晚,他破例打开藏经阁最深处的暗格,取出用黄绫包裹的河图洛书拓本 —— 那是老君观传承三百年的至宝,拓本边缘还留着初代祖师的朱砂批注。
从那以后,每日酉时三刻,藏经阁的油灯总会准时亮起。灵素趴在陈旧的楠木案上,看着师傅用细沙在沙盘上推演卦象,指尖跟着比划。当玄觉讲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时,小丫头忽然指着洛书九宫格问:"中间的五,是不是就像师傅掌心的纹路?上次给我把脉,你拇指按在我手腕内侧,正好是第五道横纹呢。"
玄觉手中的竹笔险些跌落。洛书九宫与人体经络的对应,正是观中秘传的 "内经八卦法",他尚未提及,这孩子竟从日常诊脉中自行领悟。更奇的是,当他教她用蓍草起卦时,灵素总能在西十九根蓍草中,精准挑出根数与当日节气相合的草茎,仿佛那些草木早就在向她诉说天地的密码。
春日的某个午后,玄觉带着灵素去后山采药。行至断崖处,忽见一株百年茯苓生在岩缝间,周围环绕着七朵形态各异的灵芝,恰合北斗方位。灵素刚要伸手,忽然停住:"师父,它们在排队呢。" 她指着最大的赤芝,"这个是天枢星,旁边紫芝是天璇,就像咱们观里七星殿的方位。"
玄觉心中大震。这处 "北斗药阵" 是他早年偶然发现,从未对任何人提及,连观中弟子都不知晓。而灵素不仅看出阵法,还能对应到殿阁方位 —— 那七星殿的建造,本就是依照洛书方位与人体穴位所设,暗含引气聚灵之妙。他忽然意识到,这孩子眼中的世界,从来不是孤立的草木岩石,而是一幅流动的卦象图,每片落叶的轨迹、每滴山泉的落点,在她眼中都是天地气机的显化。
为了让灵素接触人间烟火,玄觉在她八岁时,送她去山下的青岩镇小学念书。每日卯时,灵素便背着布书包下山,布鞋踏过晨露沾湿的石阶,书包里除了课本,还装着昨日晒干的薄荷叶 —— 那是给同桌虎娃治头疼的。她在课堂上总是安静地坐在最后一排,铅笔字写得工整如印,却在算术课上,看着黑板上的九宫格习题忽然笑出声:"这和洛书的数字排列一样呀,横纵斜相加都是十五。"
同学们觉得她古怪,却又喜欢围着她转。因为灵素总能看出谁今日会摔跤 —— 她会指着对方裤脚的褶皱说 "艮卦现,止于此",也能在雨天帮大家找到不漏雨的屋檐,理由是 "看瓦当的排列,兑卦方位最稳"。但她从不说破自己的不同,只是用从山上带来的蒲公英茶帮发烧的孩子退烧,用观里种的紫苏叶治同学的风寒,渐渐成了大家眼中 "会魔法的小仙姑"。
夜晚归来,灵素便在油灯下向师傅复述一日见闻。当讲到自然课上学到的植物光合作用时,她忽然翻开《淮南子》,指着 "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的句子说:"原来阳光就是天阳之气,叶子吸收后转化为地阴之精,和咱们练气时引气入体是一个道理呢!" 玄觉看着她用炭笔在纸上画的阴阳流转图,发现她竟将生物课本上的叶绿体结构,与道家 "采气纳精" 的原理完美结合。
十三岁生辰那日,玄觉带她登上观后最高的望仙台。暮色中,灵素第一次尝试 "引气入体"。山风掠过她的发梢,她忽然睁开眼:"师父,我看见气了!" 她伸出手掌,在渐暗的天光中,掌心竟泛着淡淡青气,随呼吸明暗变幻,"像游丝一样,从松树梢飘过来,顺着我的指尖钻进劳宫穴,然后... 然后到了丹田!"
玄觉看着弟子眉心朱砂痣此刻亮如红宝石,知道她己打通任督二脉的玄关。这在道家修行中,本是需十年苦功方能达成的境界,灵素却在自然感应中无师自通。他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背着她上山的清晨,小丫头趴在他肩头说 "师傅的道袍有松香味",如今想来,那正是天地灵气入体的先兆。
随着年岁增长,灵素开始参与观中事务。每月初一,她会跟着玄觉为山民义诊。当其他弟子还在对照医书辨症时,她总能一眼看出病人的症结 —— 看见咳嗽的老汉,她会说 "艮卦滞塞,是后山砍柴时受了山岚湿邪";遇见难产的妇人,她摸着对方手腕说 "坤卦将破,需在产房东方置桃木八卦"。起初众人惊诧,渐渐便传她 "能看天人卦象",求诊者络绎不绝。
但灵素最爱的,仍是藏经阁的深夜。当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雕着云纹的窗纸上,她会捧着泛黄的《参同契》,忽然问:"师傅,魏伯阳真人说 ' 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是不是说心肾相交就像日月运转?就像咱们观里的古井,白天井水凉是坎水,夜里水温升是离火,其实是地脉在做阴阳调和?"
这样的问题常常让玄觉陷入沉思。他发现自己在教导弟子的同时,也在被弟子启发。灵素总能将古老典籍中的智慧,与眼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相印证,让那些沉睡千年的文字,在她眼中化作流动的生命图景。
十六岁那年霜降,灵素在藏经阁整理典籍时,忽然发现《周易参同契》抄本的页脚,有行极小的朱砂批注:"眉心朱砂者,乃先天离火之精所化,遇水则明,逢木则生。" 她摸着自己眉心的红点,忽然想起五岁离开陈家那日,母亲流的眼泪滴在她手背上,竟让朱砂痣短暂地亮如明灯 —— 原来早在那时,命运的伏笔便己埋下。
是夜,玄觉在观顶的星台观星,忽见紫微星旁出现一颗明亮的辅星,光芒竟与灵素房间的灯光遥相呼应。他知道,属于这个孩子的机缘即将开启。老君观的青灯,终将照亮她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但此刻,他望着山下小镇闪烁的灯火,想起灵素昨日帮虎娃治好伤寒后,那孩子塞给她的山花 —— 原来在超凡的悟性之外,这孩子始终保有一颗温热的凡人心。
晨钟再次响起时,灵素正在井边打水。木桶破水的声音惊动了井底游鱼,她看着水面涟漪扩散,忽然看见自己的倒影中,眉心朱砂痣与水中月影重叠,形成一个完美的太极图。她忽然明白,所谓 "灵台方寸",从来不是远离人间的山巅,而是将天地玄机化作掌心温度,在青灯黄卷中,在晨钟暮鼓里,在每一个与草木对话、为众生解惑的当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TEW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