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长在城郊的老街口,树干要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枝桠向天空舒展,像撑开一把巨大的绿伞。树皮上布满深浅不一的裂纹,凑近了看,每道纹路里都嵌着细碎的阳光,是岁月留下的年轮密码。陈铎举着相机绕树走了半圈,镜头对准树洞里塞着的许愿条,有的纸条己经褪色成浅黄,边角被风雨啃得毛毛糙糙,却依然固执地卡在树缝里。
“你看这张,”林夏从树洞里抽出张卷成筒的纸条,展开时纸页簌簌响,上面用圆珠笔写着:“想和阿梅去看海,等收完麦子就去。”字迹被雨水洇过,“梅”字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条没说完的尾巴。她忽然想起剧本里写的“有些愿望会被风听见”,抬手把纸条轻轻塞回树洞,仿佛怕惊扰了半个世纪前的期待。
树底下坐着位编草绳的老爷爷,膝头摊着捆晒干的麦秸,手指穿梭间,麦秸就乖乖缠成了绳。“这槐树啊,”老爷爷抬头冲他们笑,皱纹里盛着阳光,“比我爷爷的岁数都大,年轻时我跟媳妇约会,就靠在这树干上。”陈铎悄悄按下快门,镜头里,老爷爷的手指和麦秸、老树的裂纹叠在一起,像幅会呼吸的老画。
中午在槐树旁的凉粉摊歇脚,粗瓷碗里的凉粉滑溜溜的,浇上红油辣子,香气裹着风钻进鼻腔。林夏用筷子夹起块凉粉,看它在碗里打了个转,忽然想起今早树洞里的许愿条:“收麦子、看海、吃凉粉……”她轻轻笑起来,“原来日子的味道,都藏在这些具体的小事里。”
陈铎正拍凉粉上的芝麻粒,阳光让每粒芝麻都泛着油光,像撒在红绸上的碎金。“你看这芝麻,”他指着屏幕,“明明那么小,却把香味撑得满满的,像剧本里的配角,戏份不多,却让故事更有嚼头。”
下午沿着老街往回走,路过家修鞋铺,钉鞋的锤子声“笃笃”响,节奏均匀得像座老钟。铺子里堆着各式各样的旧鞋,有的鞋跟磨歪了,有的鞋面上沾着没洗掉的泥点,却都被修鞋师傅的手得发亮。“这些鞋啊,”师傅举着只棕色皮鞋给鞋跟钉掌,“每道磨痕都是路,我修的不是鞋,是他们没走完的路。”
林夏在隔壁的杂货铺,发现个装着玻璃弹珠的铁皮盒。红的、蓝的、带花纹的,都是些孩子玩旧的弹珠,表面磨出了细小的划痕,却依然透亮。老板娘说这是她孙子小时候的宝贝,“现在孩子都玩游戏机了,”她把弹珠倒在掌心,哗啦啦响,“可我总觉得,这些珠子里的光,比屏幕上的亮多了。”
陈铎蹲下来拍弹珠在掌心滚动的样子,镜头里,阳光透过弹珠,在老板娘的手背上投下小小的彩虹。“这彩虹多像回忆啊,”他忽然说,“明明是过去的光,却能在现在的手上留下颜色。”
傍晚的风带着槐花香,吹得树叶沙沙响。林夏把今天捡的槐树叶夹进剧本,叶片的纹路在纸上印出浅绿的影子,像给故事加了片书签。陈铎的相机里,存满了树影、麦秸、弹珠和修鞋铺的锤子,他翻着照片,忽然停在老爷爷编草绳的那张:“你发现没?我们拍的从来不是物件,是物件里藏着的人。”
林夏望着天边的晚霞,槐树上的鸟雀正归巢,翅膀带起的风,把树洞里的许愿条吹得轻轻颤动。她想起剧本的结尾还没写完,此刻却忽然有了灵感——或许故事的最后,主角不必找到什么惊天的秘密,只要能在某个午后,像这样靠着老槐树,听风讲那些碎碎的光阴,就够了。
回去的路上,陈铎的口袋里多了片槐树叶,叶尖还沾着点树脂,黏黏的,像时光留下的胶。林夏的帆布包里,躺着颗从杂货铺买的蓝弹珠,透过弹珠看晚霞,天变成了块浸在蓝水里的红玛瑙。
“明天去哪?”林夏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石子滚过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响。
陈铎抬头看了看渐暗的天色,远处的炊烟正从屋顶升起,像给云朵系了根白丝带:“去河边吧,听说老码头的石阶上,还留着渡船系缆绳的勒痕。”
风掠过耳边,带着槐花香和远处的饭香,林夏忽然觉得,他们的剧本从来不是写出来的,是被这些路过的时光,一点点喂出来的。就像老槐树的年轮,不用刻意画,日子过着过着,就有了清晰的纹路。
剧本的人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剧本的人生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THF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