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车间李师傅攥着那张领料单,递到窗口时明显带着不情愿。他身后几个老车间的工友也凑近了看。
“孙主任,不是我们找麻烦。”李师傅声音中透着些许不满。
“这手写单子用了半辈子,清清楚楚。现在非要对着计算机戳半天,眈误工夫啊。”
梁卓如就站在我旁边,想开口解释,我轻轻拦了她一下。
“李师傅,您看,”我把屏幕挪到他眼前,“上次您领的那批特种螺丝,规格型号在这里都有记录。这次您只需要点这个‘重复申领’,数量改一下,系统自动就生成了。”
旁边一个老师傅伸头看了看:“花花绿绿的,眼晕。不如我手写快。”
“王师傅。”我找到上个月他们组的记录,“您看,上次手写时把‘l-37’写成‘i-37’,库房按单子发错了型号,返工眈误了两天。这新系统能自动关联历史数据,避免笔误。”
李师傅皱着眉头:“那人脑还能比不过机器?我们老师傅手里有准头!”
“不是比不过,”我放慢了语速,“是让咱们更省心。就象您车床上的新数控系统,一开始也觉得别扭,现在不也说精度高、省力气?”
楚星河这时刚好过来送资料,插了句话:“李师傅,这系统还能自动预警。比如您申领的部件和当前生产任务不匹配,它会立刻弹提示,避免领错料造成浪费。”
李师傅沉默了一下,“这么说,以后我们填错单子,全厂都知道了?”
梁卓如赶紧接话:“权限是分级的,只有相关岗位能看到。就象车间工具柜,您组的钥匙开不了二组的柜子。”
这时,金总路过,停下来看了看:“老李,你们车间试用下来感觉咋样?我们采购部可是第一批用上的,现在审批流程快多了,不用抱着文档跑上跑下。”
李师傅瞥了他一眼:“你们办公室的当然说好。我们一线干活的,多一道手续就慢一拍。”
“慢这一拍,是为了后面更快。”我调出整个生产链条的简化图。
“您看,从您申领原料,到我们协调采购,再到质量部检测入库,最后到您手上。旧流程像接力跑,棒子容易掉。新系统像传送带,环环相扣,减少等待和差错。”
一直没说话的年轻技工小陈小声嘀咕:“我觉得挺好,手机上就能提交申请,不用老往办公楼跑。”
李师傅瞪了他一眼,但没反驳。他伸手在平板屏幕上划拉了几下,看着领料记录页面跳出来。
“这玩意点错了能改不?”
“能!”我演示给他看,“提交后两小时内,本人可以撤回修改。超时了也没关系,走个在线变更流程,说明原因就行,全程有记录,比找领导签字补条子方便。”
李师傅又沉默了一会,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戴上,凑近屏幕仔细看。
“字能调大点不?眼花。”
“能。”我立刻把字体调到最大。
他盯着看了半晌,手指不太熟练地戳了戳“重复申领”的按钮。
系统果然自动带出了上次的数据。他对比了一下自己手里那张写了一半的纸。
“哼,倒是没差。”他嘟囔一句,抬头看我,“要是系统瘫了咋办?活不干了?”
“有应急预案。”楚星河回答,“临时启用纸质单,系统恢复后我们支持中心负责补录,不影响大家工作。而且服务器有备份,瘫痪几率很小。”
李师傅摘下老花镜,看了看身后几个老伙计,又看了看我。
“行吧,既然厂里定了,我们服从。但孙主任,要是这玩意儿不顶用,眈误了进度,可得说道说道。”
“当然。”我点头,“欢迎您随时提意见,我们持续改进。”
李师傅没再说什么,拿着平板,招呼小陈:“你来弄,我看着。”梁卓如主动上前一步:“李师傅,我教您,很简单的。”
看着他们凑在一起研究,金总对我笑了笑,“老顽固,得慢慢来。孙主任,你们这推广工作不容易。”
下午刚回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是车间质检科的刘科长。
“孙主任,你们那个新系统怎么回事?我们这边收到的检测数据格式全乱了!”
我打开计算机查看:“刘科长,具体什么问题?”
“以前技术部发来的数据都是固定表格,现在变成一堆代码!我们还得找人转换才能用,这不是增加工作量吗?”
chapter_();
“这是系统自动加密的结果。为了安全,所有跨部门数据都经过标准化封装。您让技术员点一下‘解密还原’按钮,原始表格就出来了。”
“还得多点一下?以前直接看不行吗?”
“刘科长。”我耐心解释,“新系统虽然多一步操作,但能确保数据不出错、不泄露。”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行吧,我让他们试试。不过要是眈误了出厂检验,你们得负责。”
刚挂断,生产调度的小王就跑进来:“孙主任,麻烦大了!二车间张师傅把系统密码锁死了!”
我赶到二车间时,张师傅正对着计算机生闷气。旁边围着几个年轻工人在偷笑。
“张师傅,怎么回事?”
“这破机器!”张师傅指着屏幕,“我按提示改密码,连输三次都说不对,现在账号锁了!今天的生产报表还没提交!”
我查看登录记录:“张师傅,您新密码是不是带了特殊符号?系统要求必须包含数字和字母。”
“我哪记得住那些弯弯绕!以前密码就六个零,多省事!”
“六个零不安全啊。”我一边联系系统管理员解锁,一边解释。
“咱们厂还能被黑?”张师傅不信。
“防患于未然。”关于这点,我显然不能说太多。
我帮他重置密码,“这次设个简单好记的,比如您工号加生日,再换个特殊符号。”
正说着,仓库的老赵急匆匆过来:“孙主任,系统显示我们库房有批零件库存不对,可实物清点没问题。这玩意儿准不准啊?”
我调出出入库记录:“赵师傅,你看这里。上周五三车间领了二十个专用卡箍,但系统里登记成二十箱。应该是录入时单位选错了。”
老赵凑近屏幕看了看:“还真是可这错了一天都没人发现?”
“所以需要系统交叉校验。”我指着预警提示,“如果当时有第二个人复核,这个错误就能避免。新系统要求重要数据必须双人确认,就是防这个。”
老赵若有所思:“这么说倒是好事。就是习惯改起来费劲。”
傍晚快下班时,楚星河拿着反馈表来找我:“孙主任,今天收集到十七条系统使用问题。大部分是操作不熟练,但也有几个真漏洞。”
我翻看着反馈:“比如这个‘界面太复杂’,能优化吗?”
“已经在改。”楚星河点头,“技术部做了简化版界面,给老师傅们用。字体更大,按钮更少。”
“好。明天先找几个老师傅试用简化版。”我看看时间,“让大家下班吧,明天继续。”
走到厂门口,碰见李师傅推着电动车出来。他看见我,停下脚步。
“孙主任,那平板我让小陈帮我申请了今天的料。是快了点,不用跑办公楼了。”
我笑笑:“习惯就好。有什么问题随时找小梁。”
“恩。”李师傅推车要走,又回头,“那什么简化版什么时候能试?”
“明天就行。我让楚星河去车间找您。”
他点点头,没再多说,骑上车走了。
回到办公室,我看见梁卓如还在整理今天的培训记录。桌上放着半个凉掉的盒饭。
“还没吃?”我问。
“马上就好。”她抬头笑笑,“孙主任,今天李师傅主动问简化版了!我觉得有戏!”
“是啊。”我看着她年轻的脸庞,“改变需要时间,但只要方向对,总会往前走。”
关上计算机,窗外已是万家灯火。
每一盏灯下,可能都有人在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就象李师傅,像张师傅,像老赵。
改变会带来阵痛,但为了更好的明天,这座连接信息孤岛的桥,我们必须坚持架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TYO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