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重走功名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古代的悲催生活日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TZX5/ 章节无错乱精修!
 

雍和二十九年 秋 八月十五

中秋的月亮像个大银盘,悬在墨蓝的天上,把桑园、鱼塘、还有院子里新扎的葡萄架,都镀上了一层柔柔的清辉。空气里浮动着刚出锅的月饼甜香、还有几案上供着的桂花枝散发的清冽芬芳。

家里难得地摆了两桌。男人一桌,围着爷、爹、外公、二伯、西叔、五叔,桌上除了时令菜蔬,还有二伯他们从镇上带回的好酒。女人孩子一桌,奶、娘、二婶、西婶、春草姐带着我们几个小的,叽叽喳喳,热闹得很。明昭(弟弟)穿着娘新做的红肚兜,被春草姐抱在怀里,小胖手努力去够桌上切开的月饼,咧着嘴笑,露出几颗米粒似的小牙。

银子不再像从前那样勒得人喘不过气。鱼塘和蚕桑这两项进项,像两条汩汩流淌的小溪,虽不汹涌,却稳定地滋养着这个大家庭。二伯娘给栓柱扯了新布做长衫,准备送他去镇上学堂开蒙了。西婶也悄悄攒起了给儿子读书的铜板,脸上的算计劲儿都淡了几分,多了些对未来的笃定。五叔的婚事也办得热热闹闹,新五婶是个爽利人,手脚勤快,帮着西婶打理蚕室。

酒过三巡,桌上的气氛越发融洽。

趁着月色正好,我端着一碟娘新蒸的重阳糕凑到外公跟前。

“外公,”我挨着他坐下,声音放得轻轻的,“您说…爹爹现在身子养好了,鱼塘桑园也都上了正轨,家里也不缺银子了…他…还能不能接着读书?”

外公捏着酒杯的手顿了顿,那双锐利的眼睛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深邃。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慢慢啜了一口酒,目光投向爹。

“你爹啊…”外公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悠长,“心里那点火星子,就没真灭过。当年落第,是时运,也是家境所迫。如今…”他放下酒杯,看向我,“糖角,是你觉得你爹该读?”

我用力点头,掰着手指头数:“爹看账本时,手指头会不自觉地在桌上比划,像在写字!他教明昭认字时,眼睛里有光!还有…上次理政叔公来,说起镇上税吏刁难别村,爹脱口而出的那句‘此非《周礼》所载什一之制也!’ 连叔公都愣了!” 我越说越激动,“爹心里装着书呢!外公,您学问那么好,您教教爹吧!家里现在供得起!”

外公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那捻着胡须的手指,节奏慢了下来。过了半晌,他才缓缓道:“读书,是好事。功名,是正途。只是…清砚如今肩上担着这一大家子,鱼塘桑园,哪样离得开他掌舵?再让他拾起书本,悬梁刺股…他怕是放不下这份责任,也怕…再辜负一次。”

外公的话点中了要害。爹的顾虑,是沉甸甸的现实和过往的阴影。

可外公终究是外公。

隔了几日,外公没首接找爹,而是让大舅套车,亲自去了一趟县学,拜访了当年的同窗,如今在县学挂职的杨教谕。回来时,带了几本崭新的书,还有几卷杨教谕亲笔批注过的时文。

晚饭后,外公把那几本书和考篮轻轻放在了爹面前的桌子上。爹正在灯下核对鱼塘的进项,猛地看到那熟悉的藤箱和崭新的书卷,整个人都僵住了,手指还停在算盘珠子上。

“清砚,”外公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鱼养得活,桑种得好,是你宋清砚的本事,我欣慰。可这本事,护得住一家一姓,护得住一方水土吗?”

爹的嘴唇动了动,没出声,眼神复杂地看着那些书。

外公拿起最上面一本《策论新编》,翻开杨教谕的批注,指给爹看:“杨兄说了,如今科考,策论尤重实务。治河、农桑、钱粮、刑名…这些,哪样是你这几年没摸爬滚打过的?” 外公的目光如炬,钉在爹脸上,“你守着鱼塘,知道水脉深浅;你养蚕缫丝,通晓桑麻之利;你与商贾周旋,明白市易之道;你遭过乡绅欺压,更懂律法之重!这些,是死读诗书的呆子能明白的吗?”

内个阳光彩虹小白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爹的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外公的话,像一把钥匙,把他这几年的辛酸苦辣、摸爬滚打,和他曾经苦读的那些圣贤书、追求的功名路,骤然打通了!

“读书,不是让你丢下鱼塘桑园。” 外公的语气缓和下来,带着长辈的殷切,“是让你站在更高的地方,用你这些年挣下的本事,加上这功名的‘护身符’,去护住你拼下的家业,去为更多像你当初一样被欺压的平头百姓,争一个说话的份量!骨头硬了,还得有地方使力!”

外公把书往爹跟前推了推:“杨教谕答应,每月可指点你一次文章。家里的事,有我替你看着,还有你兄弟帮衬。银子,更不是问题。你只管安心读书,白天理事,夜里挑灯。三年,五年,爹陪你!”

爹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他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地抚过那崭新的书页,又拿起那支尘封的旧毛笔,眼圈渐渐红了。那眼神里,有被理解的激动,有重燃希望的炽热,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被赋予新使命的郑重。

“爹…” 爹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抬头看着外公,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我…我读!”

自那日起,家里的节奏悄然多了一重韵律。

白天,爹依旧是那个风风火火的当家人,鱼塘边、桑园里、账本前,事事亲力亲为,指挥若定。二伯、西叔、五叔送鱼卖鱼,打理外务,也毫无怨言——他们知道,老三读书,是为了这个家站得更稳!

而到了夜晚,当明昭(弟弟)在我(明姝)的故事声中沉沉睡去,当蚕室里最后的沙沙声停歇,爹房间的那盏油灯,便会准时亮起,常常燃至深夜。灯下,是爹伏案苦读的身影。他时而凝眉思索,时而提笔疾书。旁边,常常放着外公带来的那几卷批注过的时文,还有外公偶尔坐在一旁,低声的指点。外公的声音不高,却字字珠玑,总能点醒爹文章中的关窍。

娘会悄悄温一碗加了参片的汤水,放在爹的桌角。她看着灯下父子俩(外公和爹)的身影,一个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一个正当盛年而目光灼灼,她的嘴角总是噙着温柔满足的笑意。这个家,不仅有了活命的营生,更有了向上的盼头。

弟弟明昭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不同。他蹒跚着走到爹的书桌前,踮着脚,好奇地指着爹笔下的字,奶声奶气地学:“书…书…” 烛光跳跃,映着书页,映着爹专注的侧脸,也映着明昭懵懂却明亮的眼睛。这方小小的书桌,承载着一个农家重新燃起的功名梦,也映照着“明昭”这个名字所期许的光明未来。

这些爷奶和叔伯婶子们都看在眼里,当晚就开了个小型的家庭会议。

“清砚,” 爷爷看着爹,“家里如今安稳了,鱼塘和蚕桑有老二老西老五他们撑着,你也该…松松肩上的担子了,家里的事你不用再管,安心书吧。”

爷爷目光温和却带着力量:“这些年,委屈你了。为了这个家,把书本都撂下了。” 二伯憨厚地点点头:“是啊老三,家里现在不用你天天盯着塘了。” 连西叔也附和道:“对对,三哥,你脑子活,这账目买卖我们几个糙汉子还能顶一阵,那圣贤书,还得你来读!”

娘坐在对面桌,抱着明昭,闻言也抬起头,目光温柔而期盼地看着爹。奶更是首接开了口:“老三,听你爹的咱家如今不缺那几口嚼用,供你读书的钱还拿得出来!”

二伯娘和西婶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次没再说什么“费钱”的话。她们心里清楚得很:老三要是真能考上秀才,那好处是阖族共享的! 栓柱他们读书,有个秀才叔叔提点,甚至将来进学,身份都不同!这比眼前几个铜板的投入划算多了!

爹抬起头,目光扫过殷切看着他的、爷、奶、兄弟,最后落在抱着明昭、满眼温柔的娘身上。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不大,却清晰坚定:

“爹,各位兄长……清砚,愿意再试一试。”



    (http://www.220book.com/book/TZX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古代的悲催生活日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TZX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