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皇帝一人精力有限,进京赶考的学子又那么多,要是每一份卷子都看,累都累死了。
安排几个大臣先筛选一遍,优中取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皇帝的工作量。
只是,这种方式看似公平,实则存在三个致命弊端。
其一,负责阅卷是几个文官。
文官这一群体,最会打着交流文化的名义发展人脉,抱团共谋利益。
事物是客观的,人却是主观的。
私心作祟之下,很多呈到皇帝面前的卷子,都是文官想让皇帝看到的。
至于那些意识形态与他们相违,未来可能妨碍到他们利益的,即便卷子写得再好,也送不到皇帝面前。
是以,科举看似是皇帝一人独裁,实则都在文官们的掌控之中。
其二,阅卷的官员往往只有几个。
这就给了很多人操纵的空间。
有些考生为了让自己高中,会动用各种关系,提前打探这几个问卷官的喜好,然后看人下菜碟。
等到考试时,根据这几个阅卷官文风喜好去写文章。
这样操作,就算不能保证拿下状元、榜样、探花,至少也能保底进士,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这般投机取巧,无疑是对其他考生极大的不公。
其实,前面这两点还好,更可怕的是第三点。
由于是讨了主考官和阅卷官的欢心才高中的,这些人入仕之后,只会感激这几个文官,而不会记住皇帝的恩典。
人人都道,殿试皇帝亲自录取,高中的都是天子门生。
岂不知,这些人心里感恩戴德的老师不是皇帝,而是负责科考的文官。
自古天地君亲师。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仅次于父子、母子关系。
科举入仕的新晋官员,将负责主考和阅卷的文官视为恩师,自然会积极往他们身上靠拢,渐渐在朝中形成政治势力,最后结成朋党。
历朝历代的党争,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发展起来的。
当朝中官员结成同党,官官相护,共谋私利,甚至到绑架皇权,为所欲为,王朝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看到这里,弹幕区都炸了。
“原来党争就是这么来的。”
“天呐,传统的阅卷方式,竟然存着这么大的弊端。”
“皇帝统御群臣,注重文武制衡,但科举对象是读书人,由文官负责,没有武将插手的余地,失去制衡,自然是文官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先天上的缺失。”
“这三大弊端,可比科场舞弊厉害多了。”
“是啊,这种暗箱操作,能让皇帝辛辛苦苦选出来的所谓栋梁之材变成自己人,难怪历代党争屡禁不止。”
“皇帝科考取士,只为了网罗天下人才辅助治理江山,到头来却是替文官做嫁衣,换做我是皇帝,估计得活活气死!”
“还的是朱星宜,目光雪亮,一眼就看穿了阅卷的弊端。”
“……”
不同朝代的众人听得脑子嗡嗡的。
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帝王,也是气得满脸赤红,双眼喷薄着怒火。
他们是做梦都没想到,传统的科举阅卷方式,竟存在着这么大的弊端。
这群该死的文官,拿他们像傻子一样忽悠得团团转。
嬴政、刘邦、刘彻等人,则陷入深思。
通过翻看过往三期千古一帝的盘点,以及弹幕透出来的信息,他们也知晓了科举制的开创有多么了不起。
科举制,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最了不起、最能体现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他们本来还想,盘点结束之后,立马推广科举,好让社会中下层的人才能为他们所用。
谁知,热情持续没多久,朱星宜的科举改革,暴露了阅卷的弊端,犹如一盆冰水,浇得他们透心凉。
原来科举制也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很多空子可以钻。
短暂热情消沉之后,嬴政、刘邦、刘彻几个眼中又涌现欢喜之色。
弊端暴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就跟疾病似的,早发现早治疗,好过一首拖到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更何况,朱星宜擅长解决问题。
借助她的智慧改革,定然可以完善科举制,让这项制度更好应用于他们的王朝。
如此想着,嬴政、刘彻、刘邦几个笑意更深了。
同一时间,议论纷纷的众人也想到了朱星宜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目不转睛的看着天幕,想看朱星宜如何解决。
天幕中……
朱星宜面对阅卷可能产生的三大弊端,只用了一招,那就是增加阅卷人数。
她抛弃传统从朝中文官里选择阅卷人,而是让各地推举一位或者几位公认学识渊博之人进京当阅卷官。
朱星宜想着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那就安排三百六十五个阅卷人。
以往几个人负责阅卷,各种喜好容易打听。
现在阅卷人变成三百多个,来自不同地方,远离官场,看那些投机取巧的考生如何看人下菜碟。
经过改革之后,阅卷流程就变成三百六十五名学者阅卷,选出他们最为看好的三百六十五份卷子,送到皇帝面前,让皇帝自己来选。
要是走这个流程,皇帝岂不是要批阅三百六十份卷子?
错!
虽然阅卷人很多,但总有很多喜好趋同的。
他们会同时对一篇或者几篇写得特别好的文章表达出强烈的认可。
这就跟现代选美投票一样,总会将票投给同一个长得非常好看的人。
几个人喜欢上同一份卷子,选择必然出现重叠。
这里重叠一篇,那里重叠一篇,真正送到皇帝面前的,其实只有几十份卷子。
几十份卷子,批阅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此,既选出了俊才,又避免了考生科举取巧,还杜绝了科举入仕所谓的‘恩师结党’,最大程度实现公平公正,当真是一举三得。
天幕之人,不同朝代的人连连拍手大赞。
“好,好啊!”
“大量增加阅卷人数,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真是太妙了!”
“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棘手的问题,一箭三雕,不愧是明宸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废后之女,夺了朱祁镇皇位(http://www.220book.com/book/U8X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