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6章 糖糖的北魏年味:一盏灯笼、一碗暖羹与穿越时空的压岁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大神竞是奶娃娃 http://www.220book.com/book/UDQ1/ 章节无错乱精修!
 

糖人在手里还带着温热,糖丝捏成的小兔子耳朵翘得老高,鼻尖沾着点浅粉色的糖霜,像刚从雪堆里蹦出来似的。糖糖举着糖人,看着主人家满屋子的笑脸,又脆生生地补了一句:“祝大家新年里都像这糖人一样甜!”

坐在主位的崔老夫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她穿着绣着忍冬纹的深青色曲裾,手里握着暖炉,朝糖糖招招手:“好孩子,快到祖母身边来。这‘新年好’说得巧,听着就叫人心里敞亮。”

糖糖迈着小步子走过去,崔老夫人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发顶,指腹蹭到她鬓边的碎发:“看这小模样,穿的还是南朝的软缎袄子吧?快坐,炕桌上火塘还暖着,咱们烤点栗子,等会儿还要守岁呢。”

旁边穿宝蓝色襦裙的崔姐姐赶紧挪了挪锦垫,让糖糖挨着自己坐。炕桌上火塘里的炭火噼啪响,铁架上摆着的栗子正冒着热气,壳子裂开小口,飘出甜甜的香。崔姐姐拿起一个剥好的栗子递给糖糖:“尝尝,这是去年秋天在城外坡上摘的,晒得干,烤着吃最甜。我们北魏过年,除了吃糖人,还要烤栗子、啃冻梨,等会儿还有你没见过的‘岁除羹’呢。”

“岁除羹是什么呀?”糖糖咬了口栗子,粉糯的果肉在嘴里化开,甜丝丝的。她想起在家过年时,妈妈会煮饺子,里面还会包一枚硬币,谁吃到就代表新的一年有好运气。

崔老夫人笑着解释:“是用羊肉、萝卜、荞麦面做的羹汤,要放足花椒和茱萸,喝着热乎,能祛寒。等子时一到,全家都要喝一碗,来年就少生病。”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铜铃声,伴随着孩童的笑声,崔家的小公子崔阿福举着个红纸糊的灯笼跑进来,灯笼上还画着一只咧嘴笑的老虎。

“祖母!姐姐!你们看我这个‘镇岁灯’!”崔阿福跑到炕边,灯笼上的老虎随着他的动作晃来晃去,“方才在巷口,张爷爷给我的,说提着它守岁,邪祟都不敢来!”他看到糖糖,眼睛一亮,凑过来盯着她手里的糖人:“你是谁呀?这个兔子糖人真好看,我能用灯笼跟你换着玩会儿吗?”

糖糖看了看手里的糖人,又看了看崔阿福手里的红灯笼,爽快地点点头:“可以呀!不过你要小心,糖人会化,别碰太久。”她把糖人递过去,崔阿福立刻把灯笼塞到她手里,还不忘叮嘱:“灯笼柄上的绳子别弄丢了,里面的蜡烛是我爹新做的,能烧到后半夜呢!”

接过灯笼,糖糖指尖碰到温热的竹柄,烛火在纸罩里轻轻跳动,把老虎的影子映在地上,像跟着她走似的。崔姐姐见她喜欢,就说:“等会儿守岁时,我们还要在院子里撒芝麻秆,踩上去‘咯吱’响,叫‘踩岁’,能踩走晦气。对了,还要给长辈磕头拜年,能拿到‘压岁钱’呢!”

“压岁钱?是装在红包里的吗?”糖糖好奇地问,她在家过年时,妈妈会把压岁钱装在印着福字的红信封里,放在她的枕头底下。

崔老夫人摇摇头,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巧的布囊,布囊上绣着一对鸳鸯,用红绳系着:“我们北魏的压岁钱,是装在这种‘岁囊’里的,有的装铜钱,有的装些辟邪的香草。等会儿阿福和你给我磕头,我就把岁囊分给你们。”

说话间,崔家的仆人端着一个大陶碗进来,碗里的岁除羹冒着热气,羊肉的香气混着花椒的辛香飘满屋子。崔姐姐给糖糖盛了一小碗:“快尝尝,萝卜炖得烂烂的,羊肉一点都不膻。”糖糖吹了吹,喝了一口羹汤,暖流从喉咙滑到肚子里,浑身都暖了起来,连手指都不觉得凉了。

吃完岁除羹,外面的天色彻底暗了下来,巷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爆竹响,崔阿福拉着糖糖的手要去院子里撒芝麻秆。崔家的仆人己经把晒干的芝麻秆铺在院子里,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像踩在雪地上似的。崔阿福拉着糖糖来回跑,灯笼的影子在地上晃来晃去,两人的笑声混着芝麻秆的声响,在院子里飘得很远。

“快看!天上有星星!”糖糖指着夜空,北魏的夜空特别亮,星星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钻,比她在家看到的多得多。崔姐姐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件厚披风,给糖糖裹上:“夜里风大,别着凉了。再过一会儿就到子时了,我们要去堂屋守岁,听敲更鼓。”

回到堂屋,崔老夫人己经在供桌上摆好了水果和点心,中间放着一个插着柏枝的陶罐,柏枝上还系着红布条。“这是‘守岁柏’,”崔老夫人解释道,“柏枝常青,能保全家平安。等会儿更鼓敲十二下,我们就要喝杯酒,辞旧迎新。”她怕糖糖不能喝酒,还特意准备了一杯甜浆,里面加了蜂蜜和红枣。

子时的更鼓声从巷口传来,一下一下,沉稳有力。崔家人都站起来,双手合十,代代追风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对着供桌拜了拜。崔老夫人端起甜浆递给糖糖:“好孩子,喝了这杯甜浆,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甜甜蜜蜜。”糖糖接过杯子,一口喝下去,甜浆里的红枣味特别浓,比妈妈煮的红枣粥还要好喝。

更鼓敲完最后一下,崔阿福突然跑到糖糖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磕了个头:“糖糖姐姐,新年快乐!”糖糖吓了一跳,赶紧把他扶起来,崔老夫人和崔姐姐都笑了,崔老夫人拿出两个岁囊,分给糖糖和崔阿福:“快拿着,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好好收着。”

糖糖接过岁囊,捏了捏,里面硬硬的,应该是铜钱。她把岁囊系在腰上,心里暖暖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和家里的压岁钱一样,都是满满的心意。

守完岁,天己经快亮了,崔姐姐带着糖糖去偏房休息。躺在床上,糖糖摸着腰上的岁囊,又想起手里的红灯笼,还有烤栗子的香味、岁除羹的暖意,这些都和她在家过年的样子不一样,却同样让人觉得开心。她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里还梦见自己和崔阿福一起踩芝麻秆,灯笼上的老虎好像活了过来,跟着他们一起跑。

第二天早上,糖糖是被院子里的热闹声吵醒的。她穿好衣服跑出去,看到崔家人正在贴春联,崔阿福拿着一卷红纸,正踮着脚往门框上贴。“糖糖姐姐,你醒啦!”崔阿福看到她,高兴地挥手,“我们在贴‘桃符’,上面写了吉利话,能保家宅平安!”

糖糖走过去,看到红纸上写着她不认识的北魏文字,崔姐姐就念给她听:“左边是‘岁稔年丰多吉庆’,右边是‘家安人乐福绵长’,意思是新的一年庄稼丰收,全家平安快乐。”她还拿起一支毛笔,蘸了墨,让糖糖也试着写一个简单的“福”字。糖糖握着毛笔,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崔家人都夸她写得好,崔老夫人还把她写的“福”字贴在了窗户上。

中午的时候,崔家还请了邻居来做客,院子里摆了好几张桌子,桌上有烤羊肉、煮饺子,还有糖糖昨天吃过的糖人。邻居家的孩子们看到糖糖,都围过来跟她玩,问她是从哪里来的,糖糖就跟他们讲自己在家过年的样子,他们也跟糖糖讲北魏过年的趣事,比如要去庙里拜神,还要在门口挂艾草。

下午,崔老夫人说要带糖糖去逛市集,说新年的市集最热闹,有卖玩具的、卖点心的,还有耍杂技的。糖糖高兴极了,拉着崔姐姐的手就往外走。市集上果然很热闹,街上挂满了红灯笼,卖糖人的小摊前围了好多孩子,耍杂技的艺人正在表演翻跟头,引得围观的人阵阵叫好。

崔老夫人给糖糖买了一个新的糖人,这次是捏成的小老虎,和她的灯笼特别配。还买了一串糖葫芦,山楂裹着厚厚的糖霜,咬一口又酸又甜。崔姐姐还帮她买了一个小小的泥哨,吹起来“呜呜”响,像小鸟叫一样。

逛到傍晚,糖糖的口袋里装满了小玩意儿,手里还提着糖人和糖葫芦,心里满当当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看着身边的崔老夫人和崔姐姐,突然想起妈妈,不知道妈妈现在在做什么,会不会在找她。

崔老夫人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手:“好孩子,是不是想家里人了?没关系,缘分到了,你自然能回去。这几天在北魏过年,能和我们一起热闹,也是咱们的缘分。”

糖糖点点头,心里虽然有点想妈妈,但更多的是舍不得这里的人。她想起这两天的经历,想起崔老夫人温暖的手、崔姐姐耐心的讲解、崔阿福开心的笑脸,还有岁除羹的暖、糖人的甜、芝麻秆的响,这些都成了她心里最珍贵的回忆。

回到崔家,糖糖把自己带来的一支铅笔拿出来,送给了崔阿福:“这个送给你,能写字,比毛笔方便。”崔阿福接过铅笔,好奇地在纸上画了画,高兴得首跳:“谢谢糖糖姐姐!我以后要像你一样,写好看的字!”

晚上,糖糖坐在炕边,看着手里的岁囊和泥哨,突然觉得,不管是在家过年,还是在北魏过年,不管是吃饺子还是喝岁除羹,不管是红包还是岁囊,最重要的都是身边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心意。

夜深了,糖糖躺在床上,手里握着那个小泥哨,慢慢闭上眼睛。她好像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又好像听到了北魏市集上的热闹声,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等她再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自己的小床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被子上,身边还放着那个从北魏带回来的岁囊,里面的铜钱还在,散发出淡淡的铜锈味,还有一股甜甜的糖香,好像还带着北魏新年的暖意。

糖糖拿起岁囊,贴在胸口,心里甜甜的。她知道,这次北魏新年的经历,会像那颗糖人一样,永远甜在她的心里,成为她最珍贵的回忆。



    (http://www.220book.com/book/UDQ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大神竞是奶娃娃 http://www.220book.com/book/UDQ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