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课的阳光斜斜照进教室,糖糖手里的黏土捏出了陶罐圆圆的肚子,指尖还沾着土黄色的粉末。她把陶罐举起来,对着围过来的小朋友们说:“你们看,这个花纹叫回纹,我在汉代市集的陶罐上见过,一圈圈绕着,像走不完的小路!”
朵朵凑得最近,小手指轻轻碰了碰陶罐上的纹路:“糖糖,回纹是干嘛用的呀?是不是好看的呀?”
“不止好看呢!”糖糖放下陶罐,拿起黏土工具刀,在罐口又刻了一道浅纹,“道长说过,古代的花纹都有意义,回纹能保平安,就像端午挂艾草一样。”她想起在唐代道观里,道长教她认草药时,顺便提过古代器物的花纹寓意,当时她还特意记在了小本子上。
周围的小朋友们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乐乐举着自己捏的小兔子,凑过来说:“糖糖,你还见过真的古代陶罐呀?它比你捏的这个大吗?”
“大好多呢!”糖糖眼睛亮起来,放下工具刀,开始给大家讲汉代市集的样子,“汉代的陶罐是红陶做的,上面的回纹是黑颜色,有的还画着小鸟和花草,摆在摊位上,像小房子一样。我还摸过呢,有点粗糙,不像黏土这么软。”
李老师走过来时,正听见糖糖讲得兴起,手里的黏土罐己经捏好了盖子,盖子上还捏了个小小的金银花形状。“糖糖的陶罐真特别,”李老师蹲下来,笑着说,“能给老师讲讲盖子上的花吗?”
“这是金银花!”糖糖立刻指着花纹,“我在唐代道观里见过,初开是白色,后来会变黄,晒干了能煮茶,清热呢!”她还从书包里掏出小本子,翻开画着金银花的那一页,“你们看,我还画下来了,道长说它是好草药。”
小朋友们都围过来看小本子,里面除了金银花,还有汉代的驿卒、北魏的岁囊、清代的绣线,每一页都画得满满当当,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名字。朵朵指着北魏岁囊的画,好奇地问:“糖糖,这个小布包是什么呀?”
“这是岁囊,装压岁钱的!”糖糖的声音更亮了,“北魏过年的时候,崔老夫人给我的,里面有铜钱,用红绳系着,能保佑平安。比我们现在的红包布做的,摸起来软软的。”
手工课快结束时,李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展示自己的作品。糖糖抱着黏土陶罐,站在讲台上,不仅讲了回纹和金银花的故事,还说起了古代人怎么用陶罐:“汉代人用陶罐装水、装粮食,就像我们现在用杯子和碗一样。要是摔碎了,他们还会用泥巴补起来,特别珍惜。”
“那古代人会像我们一样捏黏土吗?”坐在第一排的小宇举手问。
糖糖想了想,摇摇头又点点头:“他们不用我们这种彩色黏土,但会用山上的泥巴,捏好后放在火里烧,烧硬了就是陶罐啦!我在汉代市集见过烧陶罐的窑,冒着烟,可热闹了。”
展示结束后,李老师把糖糖的黏土陶罐放在了教室的“文化角”,旁边还放了她的小本子。“以后我们的文化角,就用来放大家见过的古今故事,”李老师笑着说,“糖糖带了好头,要是其他小朋友也有好玩的故事,也可以带来分享。”
放学时,好多小朋友都拉着糖糖的手,让她下次再讲古代的故事。乐乐说:“糖糖,明天你能讲清代绣庄的事吗?我想知道怎么绣花。”朵朵也说:“我想听北魏糖人的故事,是不是比我们吃的棒棒糖还甜?”
糖糖一一答应下来,心里像装了蜜一样甜。林医生来接她时,看到她被小朋友们围着,脸上满是笑容,忍不住问:“糖糖今天这么受欢迎,是不是又分享好玩的事了?”
“是呀妈妈!”糖糖拉着林医生的手,蹦蹦跳跳地说,“我给大家讲了汉代陶罐、唐代金银花,还把小本子给他们看了,他们都想听更多古代的故事呢!”
回家的路上,糖糖还在兴奋地说:“妈妈,下次手工课,我想捏一个北魏的岁囊,还要捏一个清代的荷包,这样小朋友们就能看到更多古代的东西了。”
林医生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好呀,我们可以一起准备材料,妈妈帮你查一查岁囊的样子,保证捏得更像。”
晚上,糖糖趴在书桌上,开始画岁囊和荷包的草图。她先画了岁囊的样子,圆圆的,用红绳系着,上面还画了个小小的“岁”字;又画了荷包,上面绣着栀子花,边缘还有波浪纹,和她自己绣的那个一模一样。画完后,她把草图夹进小本子里,想着明天要给小朋友们看看。
第二天上学,糖糖果然把草图带来了。课间时,小朋友们又围过来,看着草图,听糖糖讲岁囊和荷包的故事。“这个荷包里装着桂花香料,”糖糖指着草图上的荷包,“是阿澈哥哥从临安绣庄找的,闻起来香香的,我每天都挂在书包上。”
乐乐看着草图,突然说:“糖糖,我们能不能一起捏荷包呀?我想捏一个给妈妈。”
“好呀!”糖糖立刻答应,“我们可以用粉色黏土做荷包,用黄色黏土做花纹,肯定很好看!”
接下来的手工课,李老师真的让大家一起捏古代的物件。糖糖带着乐乐和朵朵,一起捏荷包。她教乐乐用黏土捏出荷包的形状,教朵朵用工具刀刻出花纹,还帮小宇捏了一个小小的岁囊。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教室里满是欢声笑语。
最后,大家把捏好的古代物件都放在了文化角,有岁囊、荷包、陶罐,还有乐乐捏的汉代驿卒的小马。李老师还在旁边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古今小天地”,让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古代故事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旁边。
糖糖看着满柜子的作品,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想起在各个时代遇到的人,想起那些温暖的故事,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小的桥梁,把古代和现代连了起来。她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小朋友,通过这些黏土作品,喜欢上古代的文化,喜欢上那些有趣的故事。
放学时,李老师对糖糖说:“糖糖,谢谢你把这么多古代的故事带来幼儿园,让大家学到了很多东西。下个月学校有文化节,老师想让你当小主持人,给大家讲古今的故事,好不好?”
糖糖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呀!我一定好好准备,把所有好玩的故事都讲给大家听!”
回家的路上,糖糖拉着林医生的手,开心地说:“妈妈,我要当小主持人啦!我要讲汉代的市集、唐代的道观、北魏的新年,还有清代的绣庄,让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古代的故事!”
林医生笑着说:“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我们一起准备台词,把故事讲得更精彩。”
糖糖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看着路边的花草,想起了唐代的金银花;看着远处的房子,想起了汉代的陶罐。她知道,这些穿越时空的经历,不仅是她的珍贵回忆,还能变成好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而那个小小的黏土罐,就像一颗种子,在小朋友们心里种下了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和热爱,慢慢生根发芽,长出美好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UDQ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