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微尘。姜晚宁的目光从父亲那份“烂项目”清单上缓缓扫过,最终,指尖停在了一个被圈了数个红圈的名字上——“城西废弃纺织厂改造项目”。
这块骨头,比王德发那块地难啃得多。
李明拿到初步资料时,眉头就不自觉地锁紧了。那座废弃纺织厂,占地足有十几万平方米,像一头搁浅的巨兽盘踞在城市西郊。厂房本身年久失修,钢筋水泥,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得像个迷宫。更要命的是,资料里附带着厚厚一沓关于土地权属历史纠纷的文件,以及几份触目惊心的环保评估报告,暗示着地下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
“姜总,这个项目……”李明欲言又止,这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高。
“你带小张小林先去实地勘察,越详细越好。”姜晚宁没抬头,声音平静,“厂房现有结构、破损程度、周边三公里内的所有设施、交通状况,还有,能打听到的所有关于当年权属纠纷和环保问题的传闻,都给我记下来。”
“明白。”李明接过任务,看着旁边摩拳擦掌的小张和小林,心里稍微踏实了些。这两个年轻人精力旺盛,跑腿打杂的活儿倒是能帮上不少忙。小张己经抢着说:“姜总放心,我们一定把厂房的犄角旮旯都拍清楚!”小林不甘示弱:“我负责跟周围的老住户聊天,说不定能套出点有用信息!”
姜晚宁自己则一头扎进了更深层次的资料搜集。电脑屏幕上,城市规划图、土地政策法规、旧厂房改造案例、环保治理方案……各种信息流在她眼前快速切换。她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时而蹙眉深思,时而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突然,她在一个不起眼的政府公告附件中,发现了一份关于城市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草案。其中,城西区域赫然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目标是打造一个集高新技术研发、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而那座废弃纺织厂,恰好位于规划核心区的边缘地带。
姜晚宁的嘴角微微勾起。如果能拿下这个项目,将其成功改造,不仅仅是盘活一笔巨额资产那么简单。这将会是“宁万企划”打响的第一炮,是她向整个商界宣告自己回归的号角,更是重建姜氏昔日荣光,奠定行业地位的关键一步。
当然,她也清楚,这比王德发那个小打小闹的项目要复杂百倍。资金缺口巨大,技术难题重重,更不用说那些盘根错节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可能牵扯到的各方势力。这需要投入的,远不止金钱和精力,或许还有她目前最缺乏的——人脉与政治资源。
但困难并未让她退缩,反而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更强烈的斗志。父亲为什么会留下这么一个看似无解的“烫手山芋”?以他的精明,绝不会做无用功。这背后,一定有其深意。
她在网上搜索“城西纺织厂”的旧闻,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跳了出来。那是二十多年前,纺织厂落成典礼的场景,年轻的姜父站在人群中央,意气风发,背景正是那座如今破败不堪的厂房。照片下的文字介绍,这座纺织厂曾是姜氏集团鼎盛时期的明星企业,承载了姜氏打下半壁江山的辉煌记忆。
姜晚宁看着照片中父亲年轻的面庞,心中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原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承载着父亲的荣耀与遗憾。盘活它,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了捍卫家族曾经的荣光。
她深吸一口气,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城西纺织厂改造计划”几个字。下面,开始罗列初步的行动框架:资金筹集方案——银行贷款、引入战略投资、甚至考虑众筹的可行性;技术合作方——国内外顶尖的工业改造设计团队和环保治理公司;法律风险评估——张律师那边需要提前介入;潜在阻力预判……
她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己经看到了那座废弃厂房在自己手中重焕生机的未来。小作坊己经破茧,是时候去闯一闯这真正的龙潭虎穴了。
帅气溜溜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KW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