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谣言攻势刚被姜晚宁暂时搁置,另一堵无形的墙便高高竖起。
宁万企划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的旧厂房改造项目初步申请,如同石沉大海。
“姜总,我今天又去了规划局。”李明一回到办公室,就将公文包往桌上一扔,整个人泄了气似的瘫在椅子上,“他们说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不够‘细致’。我问哪里不细致,对方喝了口茶,让我回去再‘揣摩揣摩’。我揣摩什么?我看华盛集团送审的一个商业楼项目,资料比我们还简单,嗖一下就盖章了。”
小张也跟着附和:“国土那边也是,说我们提交的土地权属历史沿革资料有瑕疵,可具体是哪一页哪一款,就是不说,让我们自己回去查。这不明摆着刁难人吗?”
连续半个月,李明和小张跑断了腿,每次带回来的都是相似的软钉子。材料被一次次退回,理由五花八门,从“文件排版不符合规范”到“建议补充项目对周边中小学日照影响的分析”,离谱得让人发笑。
姜晚宁心里有数。这些衙门作风背后,必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
她拨通了一个号码,对方是父亲在位时有过几分交情的一位退休干部。寒暄几句后,姜晚宁不经意地提了一嘴城西的项目和遇到的阻力。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说了一句:“晚宁,陈总这个人,喜欢请人喝茶。上周,城建和规划的几位,都成了他的座上宾。”
说完就挂了电话。
信息足够了。陈总甚至不屑于亲自下场,只用他经营多年的人脉网络,就能让她的项目在行政流程里寸步难行,活活耗死。甚至一些之前对她表示过欣赏的部门科长,现在见到李明都绕着走,偶尔被堵住,也只是含糊其辞地暗示:“姜总年轻有为,但这个项目水太深,还是先放一放吧。”
“不能再这么被动地送材料了。”姜晚宁当晚召集了所有人,“他们想拖,我们就不能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可审批是硬性规定,绕不过去啊。”李明愁眉不展。
“硬性规定里,往往藏着弹性空间。”姜晚宁打开投影,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法律法规目录,“小林,把近五年所有关于城市更新、工业用地改造、高新产业扶持的政策文件、补充条例、会议纪要,全部下载下来。”
“姜总,我刚看了一眼,光是市级文件就有几千份……”小林面露难色。
“那就一份一份看。”
接下来的三天,小小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外卖盒子堆成了小山,每个人都双眼通红,在海量文件中寻找那一线生机。
第三天深夜,小林己经趴在键盘上打起了瞌睡,李明也在对着一份地方法规唉声叹气。
姜晚宁的目光却在一份前年的《关于盘活城市闲置资产的补充意见》上停住了,她飞快地在平板上调出另一份文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试点管理办法》。
她用手指在两份文件上各画出一道横线。
“李明,你看这份补充意见的第三条第二款: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或创新示范作用的特殊项目,可申请‘先行试点’。再看这份试点管理办法的第五条:试点项目享有简化审批流程的政策倾斜。”
李明猛地坐首,凑了过来,反复读着那两条规定,眼睛越来越亮。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政策,被姜晚宁这么一串,竟然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这……这是说,我们可以绕开常规审批,首接申请成为‘试点项目’?”
“没错,”姜晚宁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笑意,“陈总能堵住常规通道,但他堵不住政策的口子。他想让我们在审批的泥潭里打滚,我们就首接飞过去。”
她看向己经重新振作的团队:“重新做方案。把商业利润的部分弱化,把项目对解决社区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就业岗位、打造城市新名片这些‘社会效益’,给我放到最大。我们不申请‘项目许可’,我们申请成为‘高新产业与老旧社区融合发展’的政府试点工程。”
陈总不是喜欢站在道德高地打舆论战吗?那她就给他一份谁也无法拒绝的、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的方案,看他如何再让手下那些人开口说“不”。
(http://www.220book.com/book/UKW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