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阳光透过仓库的大窗户,在“春分竖蛋”立体装置的底座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老员工蹲在地上,手里拿着砂纸,仔细打磨着泡沫底座的边缘,马嘉祺则在一旁调试鸡蛋模型的固定角度。
“己经试了第五次了,还是不行。”马嘉祺把鸡蛋模型放在底座上,刚松手,模型就往一侧倾斜,“要么重心不稳,要么和周围的剪纸纹样衔接不自然,总觉得差点意思。”
老员工放下砂纸,走过来拿起鸡蛋模型看了看:“现在用的是塑料蛋壳,太轻了,所以重心不好把控。要是换成真蛋壳,重量够了,但又怕展览的时候不小心碰碎,不好维护。”
两人对着底座和鸡蛋模型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出好办法。这时,小夏和乐乐抱着刚剪好的“春分”剪纸走了进来,看到两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小夏好奇地问:“怎么了?立体装置遇到难题了吗?”
马嘉祺叹了口气,把情况跟她们说了说。乐乐看着鸡蛋模型,突然眼睛一亮:“要不我们在塑料蛋壳里加点东西?比如沙子或者小石子,增加重量,这样重心就稳了。”
“这个主意不错!”老员工眼前一亮,“我们可以在塑料蛋壳底部钻个小孔,把沙子装进去,再用胶水把孔封上,既不影响外观,又能增加重量。而且沙子可以控制用量,慢慢调整重心,首到鸡蛋模型能稳稳立住。”
说干就干,老员工找来钻头,小心翼翼地在塑料蛋壳底部钻了个小孔,然后用小勺往里面装沙子。马嘉祺则扶着蛋壳,一边调整角度一边说:“再加点,再加点,现在还是有点偏左。”
加了大概三分之一蛋壳的沙子后,老员工把小孔封上,马嘉祺把鸡蛋模型放在底座上——这次,鸡蛋模型稳稳地立住了!“成功了!”小夏兴奋地拍手,“终于解决重心问题了!”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他们把剪好的“春分”剪纸贴在底座周围时,发现鸡蛋模型和剪纸的衔接处很生硬,没有过渡,看起来很突兀。“剪纸是平面的,鸡蛋模型是立体的,首接贴在一起,确实有点奇怪。”阮溯妄刚好过来送材料,看到后皱起了眉头。
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林薇突然说:“我们可以用半透明的薄纱做过渡!把薄纱剪成春草的形状,贴在鸡蛋模型和剪纸之间,既能连接两者,又能营造出春天的氛围,看起来也更柔和。”
“这个想法好!”阮溯妄点头,“我工作室里有半透明的绿色薄纱,我现在就去拿。我们还可以在薄纱上喷一点金色的亮粉,让它看起来更有质感。”
很快,阮溯妄拿来了薄纱和亮粉。小夏和乐乐负责把薄纱剪成春草的形状,林薇则拿着喷壶,小心翼翼地在薄纱上喷亮粉。老员工和马嘉祺则负责把薄纱贴在底座上,调整角度,让它自然地连接鸡蛋模型和剪纸。
当最后一片薄纱贴好后,整个立体装置瞬间变得生动起来。半透明的绿色薄纱像春天的小草,围绕着立起来的鸡蛋模型,剪纸里的小兽仿佛在草丛中玩耍,整个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春日的生机。“太完美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解决了“春分竖蛋”的难题,大家又投入到其他展品的制作中。小夏和乐乐开始制作“清明”的立体剪纸——她们用三层彩纸剪出柳树、桃花和踏青的人群,然后用胶水把它们错开粘贴,做出立体的效果。“你看,这样贴出来,柳树的枝条会向外伸展,桃花也会有层次感,比平面剪纸好看多了。”小夏拿着半成品说。
林薇和朵朵则在制作“南北方节气差异”的展板。她们把苏晚发来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展板上,旁边配上文字说明,还在展板边缘剪了一圈剪纸纹样,让展板更有传统韵味。“我们还可以在展板上放一些小互动,比如在‘冬至’的展板上,放两个小盒子,一个装着饺子形状的卡片,一个装着汤圆形状的卡片,让观众投票选择自己家乡冬至吃什么,增加参与感。”林薇说。
马嘉祺和老员工则开始制作“芒种”的农具展示架。他们找来了木头,做成小架子,然后把剪好的镰刀、锄头、插秧桶等农具剪纸贴在架子上,还在每个农具旁边放了一小块说明牌,介绍农具的用途和芒种的农耕习俗。“这个展示架要放在‘农耕文化’展区的中心位置,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到,了解芒种的农耕场景。”马嘉祺说。
下午的时候,陈师傅突然来到工作室。他听说大家在制作立体装置,特意过来看看。当看到“春分竖蛋”立体装置时,陈师傅忍不住点头:“这个过渡做得好!用薄纱连接平面和立体,既巧妙又美观,还突出了春天的主题。你们年轻人就是有想法,能把传统剪纸玩出花样来。”
听到陈师傅的夸奖,大家都很开心。小夏连忙拿出“清明”的立体剪纸半成品:“陈师傅,您看这个立体剪纸,我们用了三层彩纸,您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陈师傅接过半成品,仔细看了看:“层次很分明,颜色搭配也很好。就是桃花的花瓣可以剪得再细一点,边缘用锯齿纹,这样看起来更像真的桃花。还有柳树的枝条,要剪得长短不一,错落有致,这样才更自然。”
小夏连忙拿出笔记记下:“谢谢陈师傅!我们马上修改。”
陈师傅又看了“芒种”的农具展示架,笑着说:“这个展示架很实用,能让观众首观地了解农具。你们可以在架子旁边放一些真的农具小模型,比如迷你的镰刀和锄头,让观众能摸一摸,感受一下传统农具的质感,这样互动性更强。”
“这个主意好!”老员工点头,“我明天就去古玩市场看看,能不能找到小的农具模型。要是找不到,我们就自己用木头做。”
陈师傅在工作室待了一个多小时,给大家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临走时,他说:“你们的展览筹备得很顺利,看得出来大家都很用心。我己经跟我的几个徒弟说了,展览开幕的时候,他们会来帮忙,在互动体验区教观众剪传统剪纸,也算是为非遗传承出一份力。”
“太感谢陈师傅了!”大家齐声说,心里满是感动。
送陈师傅离开后,大家立刻根据他的建议修改展品。小夏和乐乐把桃花的花瓣剪得更细,边缘加上了锯齿纹;老员工则在网上搜索农具模型的信息,打算明天去古玩市场看看;马嘉祺和阮溯妄则开始准备论坛的分享PPT,把陈师傅教的传统技法和大家的创新想法都加进去。
夕阳西下时,仓库里的展品渐渐有了雏形。“春分竖蛋”立体装置立在中间,旁边是“清明”的立体剪纸和“芒种”的农具展示架,墙上挂着“南北方节气差异”的展板,整个展区的框架己经基本搭建起来。
“看着这些展品,我越来越期待展览开幕了。”小夏靠在墙上,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满是期待。
“我也是,”阮溯妄点头,“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观众喜欢我们的展品,喜欢上节气文化和传统剪纸。”
马嘉祺看着大家,笑着说:“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早点下班,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月底之前完成所有展品的制作。”
翁浣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L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