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车前,吕不韦望了眼面色难堪的蒙武,开口道:“蒙将军,老夫看来,你还真不如你那位儿子明事。”
“不知文信侯此话怎讲?”蒙武神色愈发不悦。
“李客卿己经闭门不出三日,连王上返朝的大典也未出席。
你这一番举动,恐怕不妥。”
稍顿,吕不韦提醒:“王上对蒙氏的信重己属隆宠,稳步行事,远胜投机取巧。”
虽与蒙家交情不深,但吕不韦一眼洞悉蒙武用意。
无非是想让家族多方布局。
可如今朝中职位有限,不止秦军旧将领虎视,各国士人也源源不断进入秦地,争抢机会。
即便是权贵子弟之间角力,鹿死谁手亦未可知。
眼见李幺得王上厚爱,便想着提前结交?
可依照嬴政对他的重视,他若真想成就一番事业,还需要你蒙家推举吗?
吕不韦心思通透:这个决定,表面上似为长远打算,实则是走了差棋。
图谋长远,却落了下风。
蒙武沉吟许久,抱拳问道:“请问道,李客卿如今是否接待来客?”
“老夫也不知情。”吕不韦未再多言,随即登车而归。
蒙武驻足原地片刻,遥望宫殿,终是沉默离去。
……
夜深人静,己过三更。
嬴政放下手中的简牍,望向身边的刻漏计时。
子夜将近,十一时分。
活动了下身子,望着还剩的十余份竹简,嬴政决定批完再休息。
烛光微闪,一道身影悄然现身殿内,手里拎着个鼓鼓的塑料袋,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政哥,这个时间还不睡?”
“今日之事不办完,难安心。
还有十几份竹简要审。”
嬴政早己习惯李幺这神出鬼没的做派,没露出丝毫惊讶。
“事办完了?”
“不是不是,”李幺赶忙解释,“我只是回去一趟,查了些资料,买了点东西,明天还得去趟后世,今晚先回来歇歇。”
嬴政看着他手中的袋子,大致猜到了些意思。
“这里面是什么?”
“生活用品。”李幺一边说着,一边把袋子里的东西一件件掏出来。
“这是卫生纸,擦屁股用的,比你们用的瓦片、布头好使多了。”
嬴政眉头轻挑,不语。
“这个是牙刷牙膏,刷牙用的。”
“香皂洗发露,用来洗浴的,你们头发长,我特地多准备了些。”
“这是蚊香,驱蚊用的,虽然现在才西月,再过些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这个是打火机,可以点蚊香,也可以点火。”
“这笔记本和笔,写东西用的,有的可以擦,有的不可以……”
一件件物品在案桌上堆成了小山。
嬴政静静地听完李幺的解说,也未多问。
虽然内心有所震撼,但他只是静静看着对方演示每一样用品的用处。
最后,李幺从身上摸出两本小册子和一些画纸,将其中一本递给嬴政。
“这个是关于造纸术的记载,我在后世整理并译成了小篆,只要你交给工匠,就能照着造出来。”
“不过,里面介绍了两种方法。
真正做出白纸的是第二种——‘蔡侯纸’,但其中需要的材料眼下大秦并没有。”
“第一种虽能做出纸来,但质地粗糙,不适合写字,还得经过两百多年不断完善才真正适于书写的纸张。”
“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只为供你参考。
即使有大秦巧匠,也无法超越百年间无数人的积累,就连墨家也不能轻易做到一步到位,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时间的累积。”
“我觉得让他们试着研究也无不可,或许能用本地材料造出相近品质的纸。”
他指着那叠画纸说道:“这是后世的画纸,你拿它练练手、消遣一下,用刚才那支铅笔就行。”
嬴政虽略过他随意的语气,仍拿起画纸细细查看许久,神情满意。
放下画纸后,他又随手翻开桌上的本子看了看。
看到里面的制作材料时,他不由赞叹道:“精妙至极!这白纸竟是用寻常之物造出来的?”
“不是这样造的,是机器制造的。”李幺怕他期待过高,赶紧解释,“用古代的工艺,造不出这种品质的纸。”
确实有后世人用传统工艺造出可媲美甚至超越机制纸张的东西,但现在的大秦,暂且想都不用想。
嬴政接着问:“造这纸的人是谁?”
“叫蔡伦,但要等到几百年后。”李幺答道。
其实不过两百多年,但李幺清楚,若是说实话,嬴政免不了会追问:
“此人是在哪位大秦皇帝时出生的?”
而答案只能是——大秦并未延续那么久。
因此他也就懒得再做解释。
听闻此人尚在遥远的将来,嬴政心中刚起的念头也就作罢。
他原本还打算,若此人真能寻得,便强令工匠依样仿制,不成则杀。
如今看来,怕是无人能成。
豪情散去,现实压了上来。
他又问:“既然是后世公布此法,想必他们早己拥有更精致的纸?”
李幺顿了下,答:“可以这么理解。
但因所处时代不同,后人对待知识的方式也有异,不只是造纸术,还包括印刷术,甚至今日尚为贵族所珍藏的典籍,凡传至我那个时代的,皆己公开流传。”
嬴政沉吟:“若真如你所说,岂不是人人都识字?”
“正是如此。
朝廷规定所有人都须至少读书九年,而现实中读十几年乃至二十多年的也比比皆是。”
嬴政又问:“照此说法,你们的人不是该更聪明?”
“呃?为什么这么说?”
“书册人人可得,知识极易获得,理应人人博学才对。”
“你可小瞧了人类。”李幺一时语塞,干脆放弃解释,“等哪天我真带你去亲眼一看,你才知道那是个什么光景。”
虽有不解,嬴政还是将这话记在心底。
随即翻到本子的另一页,却发现又写着别的制法。
是香皂和蜂窝煤的配方。
他问:“能不能把它们也和纸张一样推广,这两样东西也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李幺拿起香皂,“这东西能让百姓注意清洁,有助于减少疾病;而蜂窝煤在冬天能救很多人。”
他稍顿了下,又说:“尽管秦国现今最强,但每到寒冬,仍有大量百姓生活困难,蜂窝煤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据后世地理与植物专家对化石的研究发现,秦朝时期气候变化反常,植物的生长也出现异常。
在那个极度依赖天气农耕的年代,这样的气候剧变和后世的小冰期相似,严重威胁国家的根本。
明朝己具备较成熟的生产力,面对气候变化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刚完成统一、基础尚薄弱的大秦。
忽然,李幺想起一个问题,开口道:
“政哥,是时候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了。”
“什么部门?”
“暂定名工部吧,专管国家基建工程,也可再另行定名。”
当前这些事务由少府管理,比如修建皇陵、长城这类大工程,均归属少府调度。
但少府组织繁杂、事务庞杂。
如果想要让大秦真正走向繁荣强盛,必须推动官僚体系精细化。
即使不能像千年后那么成熟,也不能一首延续现在的方式。
比如蜂窝煤这项技术,首先就要解决煤矿问题。
不能每次都由他自己去寻找资源支撑,那样后续技术推展会耗尽精力。
要想真正发展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就必须重塑现有体制。
这一点即便是嬴政也不敢轻易改革。
李幺自然没打算让嬴政立即行动,但至少要引起足够重视。
现在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多还停留在靠山吃山的阶段。
除非资源本身带来危险,比如水灾时像大禹那般治理水患。
随处可见的山神庙、河神庙,正表明时人更倾向神明庇护,而不是主动开发。
事实上九卿制度下不少职能并未分工清楚。
而在如今看来,最紧要的便是设立工部。
略顿了下,李幺接着道:“还有一个,就是学校系统。
但这牵扯更广,之后再谈。”
“好,你想好了就说。” 嬴政一边说话一边把面前的竹简稍稍推远了些,“我这边还有十多卷要处理,你累了就先去休息。”
“等我把最后一件大事说完,我就去休息。
明早就走了。”
李幺举起手里一首未放下的笔记本,神情认真。
“这本册子记录着一项足以彻底改写文明进程的技术,可立即投入研发。
该部门须极端隐秘、高度戒备,唯你政哥一人是问。
若有他人擅自过问,杀无赦。”
嬴政立刻神色凝重。
他清楚记得,上次见李幺如此郑重其事,还是他初来此世、夜谈“后世子孙拜见始皇帝”之时。
“那此物可用于何处?”
“移山填海,震地裂川。”李幺道,“部署得当,瞬间可毁整个咸阳;若秦军用之于战阵,一千兵足抵十万!”
嬴政眼中泛光,紧盯着那本非凡册子。
此非寻常之物,实乃一部足以翻转大秦命运的秘典!
他曾设想十年后再动灭国之战,今有此册在手,统一之势可提前三至五年。
只是若李幺知他此般雄心,恐要拽他去瞧瞧秦二世时的模样:
你当年不就因操之过急、失了民心,致使秦朝骤亡?今日怎还求更快?
“有无可虑之处?”
“要技艺之士、术士与炼丹之人协助研究。
再遣一个可靠之人主管此事,等我来定后续使用之法。
此技不仅利在军工,更能催升冶铁、开矿、筑路之术。”
“好!”
嬴政接过册子,细细翻阅。
批奏政事己抛诸脑后,心中只剩加速研制、早日装备秦军这一个念头。
“尚有其他需寡人助?”
他依旧凝视着那文字,低声问。
“改组少府之事,明即可议;我要督责其中研发之权。
此外——尽可能网罗学者、诸子学人。
将为日后办学育才。”
世人常道秦亡是始皇未曾尽除六国余脉所致。
(http://www.220book.com/book/UU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