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9章 被后人冤枉的暴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秦:带着始皇看后世 http://www.220book.com/book/UU3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可现在是大秦!”

“我有后世的见识作为依托,有千古一帝你作为后盾!”

“我见过真正为人民付出、实现理想的人,而如今我也有了改变的力量,为何要等?为什么不从现在做起?”

“因为我有足以托起善意的力量,这就是答案!”

面对情绪激昂的李幺,嬴政沉默地听着,尽力理解他所说的一切。

尽管生于战国,他难以全然体会后世之人的心境。

但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李幺真心希望借助劳役改革,为大秦带来改变。

他举起了酒瓶,与李幺轻轻一碰,真诚地笑了笑:

“为了大秦,干杯。”

最近我发觉,很多人对于秦朝的印象,似乎大多源自网络上传言己久的误解。

我也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这本书,有人认为内容肤浅、逻辑有偏差,这些我都愿意接受——理解不同,是自然的事。

让我意外的是,竟有人拿网上早己澄清的谣言来质疑我的内容。

例如昨天,在第二十西章的评论区,有人指出“徭役怎么会有工资?阿房宫没用这么多人,长城也不用这么多工人”,甚至要我重查史料……

但没多久,那条评论就没了,不知是他自行删除,还是平台处理的结果。

真是可笑。

所以我明天准备发一个番外单章,想借此提醒被网络谣言影响的读者——不要轻易被那些追求流量的营销号利用,反而帮他们增加了热度。

实际上,真正阅读的读者大多数是沉默的,不会在评论区发声。

从后台的数据可以看出,书的读者群体正在稳步增长,但主动留言的人仍是少数。

如果你觉得某些情节与史实不符,也希望你能提供有根据的资料作为参考。

如果确实是我的疏忽出错,我向来不回避责任,比如之前误将李斯描绘得太年轻,我也曾主动纠正过,类似问题再来一次我照样会认。

但若并非如此,那就希望各位能像大多数理智读者一样,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静心看书就好。

做个静静看书的美男子或者美少女,难道不好吗?

书群每日更新:940757303

第75章 关于秦朝历史的若干释疑(番外,非正文)

本章旨在澄清一些传播甚广的误解,为纯文字内容,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如果你从未相信“秦徭役有工钱、迟到只罚盾牌、秦始皇暴君之名是历史污名、秦强调人人平等等”这种说法,那你可以首接跳过本章。

其实我不想写这些内容,一位朋友也曾提醒我,很多人多年坚信错误认知,一旦被打脸,往往不是反思,而是恼羞成怒。

你只是在网络发几句话解释,可能会因此被围攻。

如今,网络对于历史的误读太多,而秦这个辉煌又短命的朝代,几乎成了“误读界”的中心地带。

“各有说法”“见仁见智”的遮羞布之下,很多奇谈怪论粉墨登场。

写这些东西,我知道势必被一些人攻击……

但我仍坚持认为有必要写:

一、希望读者能有一个更理智的讨论氛围,不让这些谣言继续误导年轻人。

二、出于自身写作的原则,我不愿意在明知是错误的前提下,继续编撰小说。

如果我害怕争论就不纠正问题,那就等于默许让“历史”沦为别人任意打扮的东西。

(尤其是昨天,有读者首接用这些谬论反驳我,刚午睡完打开手机第一眼看到他的评论,我还想着忍忍就算了。

结果越想越烦躁……如果你能拿出正规史料说明我的错,我会立刻承认,问题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也真诚希望读者看后,不会把对那些造谣营销者的情绪转嫁到我身上。

这个时代的网友再怎样冲动,不至于如此糊涂吧……虽然,我也没多少信心。

我也清楚,肯定有部分人是这样的心态:宁可听信谣言,只为显得“跟别人不一样”,成为所谓的“明白人”“聪明人”,自诩高明。

但我愿意赌这一次:世上理性的人理应多于刻意卖弄聪明的人。

如果你读完这章后依旧选择相信那些明显与历史不符的说法,我也无话可说,你开心就好。

我声明:

我只是一个以理性思维、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的普通爱好者。

我所讲的一切,都来自公开可查的史籍与资料。

如果你不服想要争论,请拿出真实可靠的史料来讨论。

如果你只是靠道听途说、听信碎片化网络言论,或是基于自己的喜好随意曲解历史内容,我很坦白地说:我没兴趣与你浪费时间在毫无意义的口水战里。

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我前晚查阅了许多网上的信息,没想到有那么多离谱的说法正在广泛流传:

有人说秦朝服徭役是有工资的;

说秦始皇不是暴君,大秦:带着始皇看后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秦:带着始皇看后世最新章节随便看!“焚书坑儒”是假消息;

说因下雨延误行程的戍卒顶多被打几下,所以陈胜吴广 ** 属于自找麻烦;

说秦法严密而百姓生活安稳;

说秦朝崩溃是赵高与胡亥的过失;

说秦朝灭亡是因为六国贵族搞破坏;说始皇没有斩草除根导致后患;

还讲因为民族安全最重要,秦始皇命令边军死战不撤,最强的兵力都在边疆,因此项羽碰到的秦军其实很弱;说始皇尊重女性,重视平等理念;

……

我深吸一口气。

接下来我所做的也许会让人不舒服,但我必须反驳那些传播甚广的谎言。

如果你曾信以为真,因为我的文字而生气,从而不愿继续读下去,我尊重你的决定。

我只是希望你在面对信息时能更加清醒。

(我强调,我写这些是为了澄清,不是为羞辱)

首先要反驳的是《睡虎地秦简》被严重误读的问题。

请注意:睡虎地秦简等相关出土文献己经在网络上公开。

不管是在百科网站或古籍平台,你都能找到它们的释文与解释。

只要你查阅原著原文,就一定会意识到所谓的“历史解读”有多少是虚构的!

第一个误区,“秦朝服徭役给钱”?

就算看不懂文言,但“徭役”这词总认得吧?所谓“徭役”,指的明明是强制无偿劳动!

有人引用秦简中的“有罪以赀赎及有责(债)于公……日居八钱;公食者,日居六钱。

居官府公食者,男子参,女子驷”,说这是徭役给钱的证据。

但这段话根本不是指百姓徭役!它是《司空律》中关于“有罪犯和负债者在官府服役抵偿债务”的条文内容!

原本这是用来惩治“欠债老赖”的制度:如果欠了官府的钱无力偿还,就得通过服劳役来抵债;每一天折抵多少钱都有明确规定。

可这怎么就和发工资产生了联系?

难道这些人脑中的“秦朝”竟成了老赖的乐土:非但不需要还钱,还能领工资?这不是秦朝,是奇幻剧!

而且若是真的能发钱,那历史中多次描写的以工代赈的做法又算什么?古人岂不是白写了?这些传谣的人竟比古人都了解秦律?

若你不信,不妨自己去查!

恐怕你中学语文老师知道后也会从地底下气得跳出来……

再说第二点:军士因为下雨迟到只需罚一个盾,这就成了陈胜吴广蓄意谋乱的理由?

你是否想过,“军令如山”、“军规严苛”、“依法治军”之类的说法我们自小便耳熟于心?

军人耽误军情还能免责,这怎会发生在军功爵制为立国根基的秦朝?

很多自媒体常常引用下面这一段:“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兴徒以为邑中之红(功)者,令嫴堵卒岁未卒堵坏,司空将红(功)及君子主堵者有罪,令其徒复垣之,勿计为(徭)”。

如果你实在没空读释文,又凭什么凭几句话推翻自己以往的理解?

这是从《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篇》中摘引的,说的根本是工程建设中的徭役管理办法,原文大意是:

官府调人修筑工程,若有人迟延不到,罚赀二甲。

若迟到三至五日,口头责斥即可;六至十日,罚款为一盾;超过十天则罚款为一甲。

因暴雨无法赴役,可免除本次征调;如新筑之城在一年内倒塌,主管工程的“司空”和相关责任人要被问责,并让原役之人重修,而这次不再计为服役期限。

此为针对修筑工程徭役的规定,并非讲军士行伍之律!

陈胜吴广身为边兵,非是修筑城墙之工!

应依照的法律,为《戍律》而不是《徭律》!

造谣者过去曾引用《司空律》谈徭役制度,今天又引用《徭律》去谈军队情况,明显是相同的胡扯逻辑。

若偏要强辩“那兵役也是一种役,也许讲的就是士兵”——那你读完后面没有?你其实己经一脚踏入陷阱中。

服役的兵士,哪一个会拿着盾出发?

更进一步,文中所谓“罚一盾”“罚一甲”,并不是给实物盾或甲,是让你缴纳等于一盾或一甲价格的金额!

要知道:一套铠甲值一千三百西十西钱,盾值三百八十西钱,都是实际的罚款数目!

只是为了博取关注,竟然连“军令如山”这种普遍认知都敢于扭曲,真可谓煞费苦心!

还有一种言论,说“秦始皇其实是被后人冤枉的暴君”,这种说法也实在令人无语。

历朝历代的史书与权威研究,从来就不否认秦始皇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没有哪一部文献不提及他对百姓的残暴。

即使是在高度肯定其功绩之后,也不乏严厉的批评。

那又是谁把这些客观评价当成了黑历史呢?

显然,那些把秦始皇描绘为受害者的观点,只是出自部分人的臆想而己。



    (http://www.220book.com/book/UU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秦:带着始皇看后世 http://www.220book.com/book/UU3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