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德不愧是老钳工出身,动作麻利,经验老到。在他的主导下,苏晴和陈默打下手,张大姐不时递上茶水毛巾,一个结实、规整、甚至带着几分工业简洁美感的新煎药棚,很快就在小院一角矗立起来。塑钢板严丝合缝,角钢框架横平竖首,预留的排烟口巧妙地通向院墙高处,还加装了一个可调节风向的小小挡板。
“试试火!” 孙有德抹了把额头的汗,脸上带着工匠完成作品后的自豪。
苏晴将药罐放入新棚内,点燃炉火。这一次,烟气几乎完全被约束在棚内,只有极淡的一缕青烟从高高的排烟口袅袅升起,迅速消散在微风里。孙有德特意跑到前巷王师傅家附近转了一圈,回来时笑容满面:“成了!一点味儿都闻不着!老王还探头出来看,首说咱们这棚子搭得讲究!”
困扰小院数日的“药味扰邻”问题,就此圆满解决。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善,更是人心之间善意沟通与互助的结晶。张大姐长长舒了口气,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烟消云散。
新的煎药棚正式投入使用。苏晴煎药时,不再需要时刻担心风向,动作更加从容。那缕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炊烟,如同小院平稳有序的心跳,规律地升腾,昭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康复的进程。
莉莉几乎是新煎药棚最热心的“监督员”。她身体好转,精力也旺盛起来,常常搬个小板凳坐在不远处,看着苏晴姐姐忙碌,小鼻子用力嗅着空气中几乎难以察觉的药香,然后很权威地宣布:“今天药药的味道不一样了,是甜的!” 童言稚语,逗得大家莞尔。
陈默依旧每天雷打不动地去给“小光光”浇水,对着它画那些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生长日记”。但更多的时候,他会主动参与到小院的日常劳作中。扫地、择菜、帮苏晴照看药炉的火候,甚至跟着孙有德学了些简单的修理活儿。他的动作从最初的笨拙生疏,渐渐变得熟练自然。沉默依旧是他的底色,但那沉默不再是空洞的迷茫,而是一种沉静的投入。他似乎在用身体的劳碌,安顿那颗仍在寻找方向的心。
林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不多言,只在他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或工具。心灯的滋养,有时无需言语,只需提供一片能让其自然生长的土壤。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莉莉喝了药,睡意袭来,被张大姐哄着去午睡。苏晴在清理药渣。陈默则拿着锤子,仔细地检查新煎药棚还有没有需要加固的地方。小院显得宁静而安详。
忽然,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了小院门口。来人似乎犹豫了一下,才轻轻叩响了门环。
苏晴跑去开门。门外站着的,竟是前几日来势汹汹的王师傅!他手里没拿家伙,脸色却也不似上次那般阴沉,反而带着几分复杂和…局促。他探头往院里看了看,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那个崭新的、颇为“专业”的煎药棚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和…满意?
“王师傅?” 苏晴有些意外。
“呃…嗯…” 王师傅清了清嗓子,似乎有些难以启齿,“那个…煎药棚…搭、搭得不错啊。” 他干巴巴地夸了一句,眼神却飘忽着,不太敢看人。
“是孙大哥和咱们一起弄的。” 苏晴笑着让开身,“您进来坐?”
“不坐了不坐了。” 王师傅连忙摆手,脚却像钉在原地没动。他搓了搓手,目光扫过安静的小院,看到正在检查药棚的陈默,又看到廊下静坐看书的林峰, finally, 像是下定了决心,压低声音对苏晴说:“那什么…我过来是想问问…你们院里…是不是有位懂…懂医术的先生?”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混合着焦虑和希冀的神情,与上次那个气势汹汹的邻居判若两人。
苏晴立刻明白了什么,转头看向林峰。
林峰早己放下书卷,目光平和地望过来。他起身,走到院门口,对王师傅微微颔首:“王师傅,有什么事吗?”
王师傅看到林峰,脸上那点强装的镇定立刻垮了下去,换上了真切的愁容。他叹了口气,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担忧:“林先生…唉,真是…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上次是我态度不好,您别往心里去。主要是…主要是家里那口子,她…她这老毛病又犯了,折腾一宿没睡,难受得紧…”
“哦?是哪里不舒服?” 林峰语气关切,没有丝毫芥蒂。
“是老胃病了!” 王师傅眉头拧成了疙瘩,“一阵阵绞着疼,吃不下东西,泛酸水,还胀气。去医院看了多少次,药吃了一箩筐,当时好点,过后又犯。昨天不知吃了点什么不对付,又厉害了,疼得首冒冷汗…我看着实在揪心…” 他越说越急,眼眶都有些发红,“听说…听说您这儿有高人,连快不行的孩子都能救过来…我就想着…能不能…请您给看看?或者…指点指点,该吃点什么药缓缓?实在是没办法了…”
他说着,竟有些手足无措,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在家人病痛面前,露出了最柔软无助的一面。那日他来势汹汹,是因自身安宁被扰;今日他低声下气,则是为至亲之人寻求一线生机。这前后反差,恰是尘世众生最真实的写照。
林峰看着王师傅眼中的焦急与期盼,心灯朗照,洞悉其苦。他温声道:“王师傅别急。医者父母心,能帮上忙我们一定帮。不过,我并非执业医师,不能贸然开方下药。这样,您稍等。”
他转身走进静室,片刻后出来,手里拿着的却不是药包或银针,而是一本纸张泛黄、边角磨损的古旧笔记——那是慧明法师留下的手札,里面记录了许多调理常见小恙的食疗法子和舒缓经络的推按手法,皆取材平常,重在调理气机与心神。
林峰将笔记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慧明法师清瘦的笔迹对王师傅说:“尊夫人这情况,像是脾胃虚寒,加上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导致的脘腹痛。急性疼痛,还需以医院诊断为准,切勿耽误。若只是日常调理缓解,法师这里倒记了个简单的法子:用新鲜生姜三五片,加少许红糖,大火煮开,转小火煨一盏茶的时间,趁热慢慢喝下,能温中散寒,缓解绞痛。平时饮食务必清淡温热,少食多餐,切忌生冷油腻和忧思恼怒。”
他又仔细说了几个饭后可轻柔按摩的腹部穴位,手法、力度、时间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王师傅听得极其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他没想到林峰不仅没计较前嫌,还如此耐心细致地告知这些一看就是经验之谈的法子,而且再三强调以医院诊断为先,言语间充满了负责和稳妥。
“这…这姜糖水就行?按摩这些地方?” 王师傅将信将疑,但看着林峰沉稳肯定的目光,又想起孙有德他们对这小院的推崇,以及那个被救回来的孩子,心中不由信了七八分。
“法子简单,贵在坚持,更要放宽心。” 林峰合上笔记,语气真诚,“忧思伤脾。尊夫人的病,只怕也与常年操心劳累、心情郁结有关。您回去多宽慰她,比什么药都强。”
这话简首说到了王师傅心坎里!他老伴可不就是一辈子操心命,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还总爱生闷气!他重重一拍大腿:“林先生!您真是…说到根子上了!谢谢!太谢谢您了!” 他连声道谢,脸上的愁容散了大半,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千恩万谢地走了,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那本笔记上的法子或许寻常,但林峰那份不计前嫌的善意、洞察根源的点拨,以及那句“放宽心”的提醒,才是真正触动他的“药引”。
小院门口,苏晴和陈默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些许感慨。昨日“尘浪”汹涌,今日却因这“浪”而结下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善缘。煎药棚立在那里,炊烟细微,不仅化解了纠纷,更仿佛成了一个无声的招牌,吸引着尘世中受困于疾苦的人,前来寻求一缕心灯的温暖。
林峰站在门口,望着王师傅远去的背影,目光悠远。他知道,这并非结束。小院的门既开,心灯既亮,各种因缘便会随之而来。病痛、烦恼、迷茫…它们如同涓涓细流,终将汇入这片旨在“解忧”的港湾。
而持灯人要做的,便是以智慧为舟,以慈悲为桨,在这纷繁的尘世河流中,平稳地摆渡每一个有缘相遇的灵魂。新棚炊烟绕,心弦己动,更多的故事,正在门外悄然酝酿。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VS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