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的绣庄后院,浸着皂角与丝线的气息。老槐树的影子斜斜铺在青石板上,柳家祖母正坐在树底下,手里缠着根五彩线绳,指尖绕出的结里,藏着些细碎的声响——是线绳摩擦时,漏出的字母音。
剧本提示从苏清鸢发间的“破茧针”里渗出来,混着蝉鸣的细碎:【第二十二层嵌层任务:在绣庄的“线轴盒”“布样夹”“针囊”中,找到柳家祖母用线绳编就的“字绳”,时限8小时——提示:每个绳结都是个字,要凑齐七根线绳,才能拼出完整的话】。
苏星眠蹲在晾布架下,指尖勾住根垂落的蓝线。线尾系着个小小的蝴蝶结,解开来看,里面竟藏着三根细如发丝的金线,缠绕成“人”字的模样。“共情外挂”突然让线绳发烫,眼前漫开雾般的画面:柳家祖母在深夜的油灯下,把拆下来的寿衣线捻成细绳,老花镜滑到鼻尖也不顾,只盯着指间的结,嘴里念叨“要让丫头认得这个字,知道自己是个人”。
线绳的毛边蹭着掌心,像祖母粗糙的指腹。晾布架的竹杆上,还留着她缠线时磨出的浅痕,一行行,像没写出来的诗。
苏清鸢翻开樟木线轴盒,最底层的紫檀木轴上,缠着圈暗红线绳,绳结打得极密,细看竟是“女”字的变形。用指尖捋开结头,里面滚出粒珍珠,珠身上刻着个极小的“也”——合起来,正是“女也”。“识字符”在珍珠上流转,显露出被岁月磨淡的刻痕:这字是用绣花针一点点凿的,针脚处的珍珠粉末,还沾着祖母的指温。
“她在反驳‘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苏清鸢把珍珠贴在眉心,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叹息。线轴盒的夹层里,藏着张泛黄的药方,背面用胭脂写着“女子亦可”,字迹被泪水晕得发蓝,却字字倔强。
苏野在针囊里摸到根铜针,针尾系着根绿线,线绳绕成的结像只展翅的鸟。“动作外挂”让铜针悬在空中,绿线突然绷首,牵着她们往柴房去。柴房的横梁上,挂着六根颜色各异的线绳,加上手里的绿线,正好七根。
线绳在空中自动拼接,绳结一个个松开又扣紧,竟组成行字:“女儿风骨,不输儿郎”。最后那个“郎”字,用的是红线,打得格外用力,线绳都勒出了白痕——像祖母攥着线绳时,指节泛出的颜色。
“她哪是在编绳,是在给后辈织铠甲。”苏野摸着那道白痕,突然看见画面:柳家祖母被族长骂“不守妇道”,因为教孙女认字,她跪在祠堂里,手里还攥着根线绳,绳结在青砖上磕出了印;她把七根线绳塞进孙女的襁褓,说“等你长大,就知道这绳里藏着什么”。
绣庄的门“吱呀”开了,年幼的柳家母亲(柳家女儿的母亲)跑进来,手里举着朵野蔷薇,往祖母怀里塞:“奶奶,这花像您线绳的颜色!”
祖母接过花,把蔷薇别在线绳上,笑道:“等花开满院子,奶奶就教你认‘花’字。”阳光穿过她的白发,在字绳上投下细碎的金斑,像撒了把星星。
玉佩的光芒突然从线绳的缝隙里涌出来,将整座绣庄裹在柔光里:【第二十二层嵌层任务完成。奖励:“传家线”(可将任意嵌层的女性力量串联),第二十三层嵌层坐标:1760年,柳家祖母的少女时代】。
时空锚点展开时,她们看见1760年的河边,梳着双丫髻的少女柳氏(后来的祖母),正用芦苇杆在沙地上写字。路过的书生笑话她“女子认字是痴心妄想”,她却把芦苇杆往沙里插得更深:“痴心总比无心好。”
苏星眠把那根绿线缠在手腕上,线绳的毛边蹭着皮肤,像祖母的手在轻轻拍她。“原来勇气真的能缠在线绳里,代代传下去。”
第二十三层的剧本提示从芦苇杆的影子里渗出来,带着河水的清冽:【主线任务:找到少女柳氏藏在芦苇丛里的“识字沙”,理解“有些渴望,哪怕只有一捧沙,也能种出花来”】。
这一次,七根线绳自己打成个同心结,悬在老槐树上。风过时,绳结相撞的声响,像无数个“女子亦可”在轻轻应和。而柴房横梁上,还留着线绳勒出的浅痕,像行没写完的诗,等着后来人接着往下续。
作者“冒火的东方”推荐阅读《人生开挂靠剧本》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3J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