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年的茅屋飘着艾草与浆糊的气息。柳氏母亲的绣绷支在窗台上,阳光穿过窗纸的破洞,在白布上投下细碎的金斑,像谁撒了把星星。她的指尖捏着根钢针,针尾系着根麻线,正往布上扎——针孔密密麻麻,远看像片洒了芝麻的糕,近了才发现,是用针脚拼的“人”字。
剧本提示从苏野掌心的“承志沙”里渗出来,混着纺车的吱呀:【第二十西层嵌层任务:在绣绷的“衬布”“线团”“针插”中,找到柳氏母亲用针孔绣的“启蒙书”,时限6小时——提示:每片布上的针孔都对应个字,要凑齐九片,才能拼出“人之初”】。
苏星眠的指尖抚过绣绷边缘的衬布,那里比别处更厚,像夹着什么。她轻轻掀开,果然露出片藏在底下的麻布,针孔在布上绣出“一”字,笔画尽头有个小小的结——是线用完了,接了段红头绳,绳头还带着点胭脂香。“共情外挂”突然让布面发烫,眼前漫开雾般的画面:柳氏母亲在油灯下扎针,绣到深夜,就用发簪把布别在手腕上,困了就往脸上抹点灶灰提神,说“要让丫头认得这个字,知道自己是天地间第一个‘一’”。
麻布的边角磨出了毛,像被反复过。窗台上的陶罐里,插着十几根磨秃的钢针,针尾都系着不同颜色的线,像束不会谢的花。
苏清鸢解开墙角的线团,最里面的棉线缠着片蓝布,针孔在布上绕出个“人”字,撇捺处的针脚格外密,几乎要把布扎透。“识字符”在布上流转,显露出被浆糊盖住的痕迹:这字是用三年时间绣成的,每年添几针,针孔里还沾着不同年份的草木灰——第一年是艾草灰,第二年是松针灰,第三年是稻壳灰。
“她把日子都绣进了字里。”苏清鸢把蓝布贴在脸颊,仿佛能闻到那年的稻花香。线团的芯里,藏着块被汗浸湿的布,上面用炭笔写着“教她做人”,字迹被揉得发皱,却字字都带着力。
苏野在针插里摸到根银簪,簪头缠着片红布,针孔在布上绣出“之”字,像条蜿蜒的路。“动作外挂”让银簪悬在空中,冒火的东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红布突然展开,牵着她们往灶房去。灶膛的灰烬里,埋着八片布,加上手里的红布,正好九片。
布片在空中自动拼合,针孔组成的字在光里显形:“人之初,性本善”。最后那个“善”字,用的是丝线,针脚绕成个小小的心,像柳氏母亲捏针时,指腹抵着的地方。
“她哪是在绣花,是在给女儿缝本会呼吸的书。”苏野摸着那个心型针脚,突然看见画面:柳氏母亲被婆婆骂“不务正业”,因为总在布上扎针孔,她跪在灶台前,手里还攥着那片红布,针孔在青砖上磕出了浅痕;她把九片布塞进女儿的襁褓,说“等你长大,就知道这布上藏着娘的话”。
茅屋的门被风吹开,年幼的柳氏(后来的祖母)跑进来,手里举着朵蒲公英,往母亲怀里钻:“娘,这绒球像您布上的针孔!”
母亲接过蒲公英,把绒球吹在布上,笑道:“等绒球落了地,娘就教你认‘草’字。”阳光穿过她鬓边的白发,在针孔组成的字上投下细碎的影,像撒了把会发芽的种子。
玉佩的光芒突然从针孔里漫出来,将整间茅屋裹在柔光里:【第二十西层嵌层任务完成。奖励:“传心针”(可让任意嵌层的人读懂“未说出口的话”),第二十五层嵌层坐标:1700年,柳氏外祖母的药箱】。
时空锚点展开时,她们看见1700年的药铺后巷,柳氏的外祖母正蹲在地上,用捣药杵在泥地上写字。路过的药童笑话她“妇人认字是白费力气”,她却把杵往泥里插得更深:“力气花在心里,就不算白费。”
苏星眠把那片红布贴在胸口,针孔的触感像母亲的指尖在轻轻点她。“原来字真的能长在布上,像花一样,年年都开。”
第二十五层的剧本提示从捣药杵的影子里渗出来,带着草药的清苦:【主线任务:找到柳氏外祖母用药渣拼的“药经字”,理解“有些知识,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却能救命”】。
这一次,九片布自己叠成本小小的书,封面上的“人”字在风里轻轻动,像在对她们说“往回走,去看看更久以前的故事”。而灶膛的灰烬里,还留着布片压出的痕,像行写在时光里的诗,每个字都带着灶火的温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V3J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