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年的雨下得没头没尾,像老天爷把天河捅了个窟窿。柳氏先祖的茅屋在风雨里摇得像片叶子,黄泥糊的墙被雨水泡得发胀,指腹按上去能留下个浅窝。她赤着脚站在没过脚踝的水里,手里攥着根浸了桐油的桑树枝,枝桠被削得尖尖的,正往墙上戳——泥墙上的“挡”字被冲得只剩个偏旁,她就蘸着浑浊的泥水补,笔画里混着些碎草,像给字扎了层筋骨。
剧本提示从苏星眠掌心的“扎根种”里渗出来,混着房梁漏雨的滴答声:【第二十九层嵌层任务:辨认柳氏先祖在泥墙上写的“抗洪字”,解读她藏在水痕里的“坚守之道”,时限5小时——提示:字的笔画走向,暗合了筑堤的纹路】。
苏清鸢的指尖抚过墙面上块略硬的泥皮,那里的水痕陷得格外深,凑近些看,竟是个“堤”字的轮廓。“识字符”在湿泥上流转,显露出被水流冲刷的秘密:【此字用掺了麦秸的稠泥写成,笔画的转折处特意堆出弧度,与村外防洪堤的拐角完全吻合——柳氏先祖在写字时,其实是在默写筑堤的法子】。
墙根的水洼里,漂着片撕烂的麻布,上面用炭笔写着“疏”字,左边的三点水被雨水晕成了三道弯,像条绕着障碍走的河。茅屋角落的陶罐里,盛着半碗炒焦的豆子,罐口用布盖着,布上绣着个“存”字,针脚被水泡得发涨,却把布面勒出了深深的印,像句勒进骨子里的叮嘱。
“她把治水的道理,都绣进了字缝里。”苏清鸢把那片麻布捞起来,布角还缠着根草绳,绳结打得和堤岸的缆绳一个样。泥墙最上端,留着几行模糊的刻痕,是用烧红的铁钎烫出来的“高”字,笔画尽头都往上挑,像在说“水涨一尺,字就高一寸”。
苏野踩着垫高的木凳往房梁看,发现椽子上缠着圈麻绳,绳头系着块木牌,上面刻着“导”字。木牌被烟熏得发黑,边缘却被得发亮,牌底的缝隙里,卡着片干枯的芦苇——是用来测量水位的,柳氏先祖每天把芦苇插进水里,再根据湿痕在木牌上画道线,久而久之,牌上竟积了七十二道痕,像本写在木头里的水文志。
“她哪是在写字,冒火的东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是在给后辈画活命的地图。”苏野摸着那些深浅不一的痕,突然看见画面:洪水漫过窗台时,柳氏先祖把木牌塞进孩子的襁褓,说“记住这些线,水再大,也有能走的路”;她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垒土袋,每垒三层就用树枝在袋上写个“固”字,泥和字混在一起,成了最结实的补丁。
苏星眠的“共情外挂”突然被墙角的草堆触动,眼前漫开雾般的画面:柳氏先祖在雨停的间隙,把墙上冲散的字重新拼起来,用晒干的牛粪当“墨”,说“臭是臭点,能经得住水泡”;她教村里的媳妇们认“堵”和“疏”,说“水像人心,堵不如疏”;她把写满字的泥块晒干,藏在屋檐下,说“等明年开春,这些字能当种子”。
雨势渐小时,阳光突然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泥墙上。被雨水泡软的“挡”字边缘,竟慢慢显出层浅黄——是藏在泥里的麦秸露出了颜色,像给字镶了道金边。
“你看,字还在呢。”柳氏先祖对着墙笑,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泥,却亮得像盛着光。
玉佩的光芒突然从泥墙的水痕里涌出来,将整间茅屋裹在柔光里:【第二十九层嵌层任务完成。奖励:“分水诀”(可化解任意嵌层的“困局”),第三十层嵌层坐标:1550年,柳氏先祖的少女时代】。
时空锚点展开时,她们看见1550年的河边,梳着总角的少女柳氏(后来的先祖),正用树枝在退潮的河滩上画“流”字。涨潮的水漫过来,她就往高处退,字被冲掉再画,首到沙滩上留下串歪歪扭扭的脚印,像串跟着水走的字。
苏星眠把那片带“存”字的布贴在胸口,潮湿的布面贴着皮肤,像先祖的手在轻轻按她的心跳。“原来连泥水都记得,哪些字是泡不烂的。”
第三十层的剧本提示从河滩的水纹里渗出来,带着河蚌的腥气:【主线任务:找到少女柳氏在贝壳上刻的“潮汐字”,理解“有些顺应,不是退让,是跟着水流找活路”】。
这一次,那根桑树枝自己插进泥墙,枝桠上的水珠滴在“挡”字的笔画里,竟晕开朵小小的泥花,花瓣上还沾着点麦秸,像给字别了朵倔强的胸花。而墙根的水洼里,被冲散的字正随着涟漪慢慢聚拢,在水面上拼出个“活”字,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V3J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