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灶台上的春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琴房的新煤炉总比老的旺,早晨六点就“噼啪”响,把温砚蒸馒头的面香推得满巷都是。阮音踩着露水从井边打水,桶沿晃出的水珠溅在蓝布裤脚上,凉丝丝的,倒让鼻尖的面香更真切了些。

“野荞她妈今天来,”温砚掀开蒸笼盖,白气“腾”地漫上来,裹着她银白的鬓发,“我多掺了把玉米面,老太太牙口不好,吃这个软和。”竹篾蒸笼里的馒头胖乎乎的,顶上捏着个小小的莲花褶,是阮音昨晚教的,褶子捏得歪歪扭扭,倒比规规矩矩的更有喜感。

野荞正蹲在葡萄架下擦吉他,红绳缠着的琴颈沾了点晨露,反光里能看见她新剪的刘海——是云岫用修京胡的剪刀给铰的,剪得不齐,像狗啃过,她却摸着刘海笑:“我妈说这样显精神。”琴盒里躺着个布包,是护工给收拾的,里面裹着老太太的老花镜,镜腿缠着圈蓝布条,是野荞去年用琴房的边角料缝的,洗得发白了还没舍得换。

云岫的爹拎着个竹篮进来时,蓝布褂子上沾着点面粉。“给野荞妈烙了几张糖饼,”老爷子掀开篮盖,芝麻香混着面香涌出来,“她年轻时总念叨我这手艺,说比戏院门口的摊子强。”竹篮边挂着个小布偶,是用戏服碎料缝的莲花娃娃,胳膊腿歪歪扭扭,却是云岫小时候最宝贝的玩具,如今给野荞妈当玩意儿解闷。

汀兰抱着个铁皮饼干盒,踮脚往灶台上放。盒子里是她攒了半个月的鸡蛋壳,洗得干干净净,被阳光晒得透亮。她用手语比“养花”,又指指窗台——那里摆着个玻璃瓶,蛋壳里盛着土,种着颗发了芽的蒜瓣,绿苗弯弯的,像个小逗号。

野荞妈被护工搀着进来时,穿的蓝布衫是阮音改的,把原来的大襟改成了对襟,方便穿脱。老太太的手枯瘦,却牢牢攥着个布包,打开来是块叠得整整齐齐的红绸——是当年野荞爸送她的定情物,边角磨出了毛边,颜色却依旧鲜亮。“给云岫的,”老太太说话慢悠悠的,眼神落在云岫辫梢的红绸上,“唱戏的姑娘,身上得有抹红才好看。”

煤炉上的铝锅“咕嘟”响,温砚正煮着小米粥,里面扔了把去年晒的南瓜干,金黄金黄的,把粥染得像块融化的琥珀。野荞妈捧着碗粥,小口小口地喝,粥里的南瓜干糯叽叽的,她突然笑了,嘴角沾着点米糠:“跟我当年在煤炉上煮的一个味,就是你这炉火旺,熬得更稠。”

野荞蹲在她脚边削苹果,果皮连成条不断的线,绕在手腕上像个绿镯子。“等天暖了,我推您去河边走走,”她把苹果切成小块,摆进个粗瓷碗,“那儿的柳树快发芽了,您不是最爱看那绿汪汪的水?”老太太没说话,只是用枯瘦的手摸了摸野荞的狗啃刘海,指腹蹭过发梢的碎毛,像在抚摸多年前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阮音在灶台上蒸了锅红薯,皮烤得焦焦的,掰开时糖汁能拉出丝。她往温砚手里塞了块,又给云岫爹递了半拉,最后捏着块最小的,蹲在汀兰身边。小姑娘正用蛋壳里的蒜瓣苗沾粥喝,绿苗上沾着点米粒,像给小苗戴了串珍珠。

“等下把这红薯皮埋葡萄架下,”阮音看着汀兰镜片里映出的绿苗,“明年说不定能长出小苗来。”汀兰突然把蒜瓣苗往她嘴边送,苗尖的嫩叶绿得发亮,蹭得阮音鼻尖发痒,忍不住笑出声。

灶台上的水壶“呜呜”叫起来,白气顺着壶嘴往外冒,像条看不见的丝巾。野荞妈望着窗外的葡萄藤,藤上还挂着去年的干叶子,风一吹沙沙响。“真好啊,”她轻轻说,手里的红绸被得发亮,“你们这琴房,比戏台子暖。”

温砚往炉膛里添了块新煤,火苗舔着锅底,把每个人的脸映得红扑扑的。阮音看着蒸笼里的莲花馒头,看着灶台上的南瓜粥,看着每个人手里的红薯块,突然觉得春天早就来了——不在河边的柳树上,不在窗台的蒜瓣苗里,就在这灶台上的烟火气里,在你给我递块糖饼、我替你掖掖衣角的细碎里,温温吞吞,却把日子捂得发烫。

野荞的吉他突然在葡萄架下响了一声,是《五瓣莲》的调子,弹得慢悠悠的,像怕惊扰了这满室的香。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点点亮斑,跟着琴声轻轻晃,像谁撒了把会跳舞的金豆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