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巷口的老槐树落了第一片叶时,琴房的窗台上就摆上了玻璃罐。阮音正往罐子里码萝卜条,白萝卜切得匀匀的,撒了把粗盐,煞出的水顺着罐壁往下淌,在搪瓷盘里积成浅浅一层,像汪透亮的泉。
“得晒三个日头才能腌,”温砚坐在藤椅上翻晒干辣椒,红通通的辣椒串在麻绳上,垂在屋檐下,风一吹晃晃悠悠,“去年腌的那罐,野荞她妈说配粥最好,今年多腌两罐,给顾伶仃也寄点。”老太太手里的竹匾里摊着陈皮,是云岫爹从药铺讨的,晒得干硬,掰开来能闻到股清苦的香,混着辣椒的辣,倒成了秋日用的好香料。
野荞蹲在煤炉边擦吉他,琴身上落了点槐叶,她用软布轻轻扫掉,红绳缠着的琴颈被得发亮。“张大爷家的收音机又坏了,”她往炉膛里添了块煤,火苗舔着锅底,把烤红薯的甜香推得满室都是,“说想听咱们在槐树下唱的《老巷的光》,我拆开机子一看,里面的电容鼓了包,得换个新的。”旁边的粗瓷碗里盛着刚烤好的红薯,皮焦得裂开,露出里面金灿灿的瓤,甜汁顺着碗沿往下滴。
云岫在灶台边炒芝麻,铁锅烧得发白,芝麻倒进去“噼啪”响,很快就透出股焦香。“我爹说做芝麻盐得用新收的芝麻,”她用木铲不停翻炒,芝麻在锅里滚来滚去,像群金豆子,“等下拌在腌萝卜里,能提鲜。”灶台上的陶瓮里装着新碾的小米,黄澄澄的,是巷口王大爷家的新米,熬粥时往里面撒把,稠得能挂勺。
汀兰抱着铁皮饼干盒,趴在桌边看阮音码萝卜条。盒子里是她攒的玻璃珠,被秋阳晒得温乎乎的,颗颗透亮。她突然从里面挑出颗红珠子,往萝卜条上比,又用手语比“像”,是说这萝卜条腌好后,会像红珠子一样透亮。
阮音笑着往罐子里撒了把花椒,是温砚在院里种的,晒干后装在布兜里,闻着麻香扑鼻。“等腌好了,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最新章节随便看!给汀兰装在小瓷罐里,”她把红珠子放回饼干盒,“带到福利院去,配窝窝头吃,香得很。”
野荞妈被护工搀着进来时,手里攥着块蓝布,是她年轻时做的围裙,上面绣着半朵莲,针脚被岁月磨得发淡,却依旧看得出当年的细致。“给阮音擦萝卜用,”老太太喘着气笑,布角沾着点灶灰,“新萝卜沾手,用这个擦得干净。”阮音接过来,布面软乎乎的,带着点阳光晒过的暖,擦起萝卜来果然顺手。
温砚把晒好的陈皮剪成细丝,拌进芝麻盐里,香得人首咽口水。“等下撒在腌萝卜上,”她往云岫手里塞了把,“尝尝咸淡,不够再加点盐。”云岫捏了点放进嘴里,芝麻的香混着陈皮的苦,在舌尖慢慢散开,竟格外爽口。
沈砚之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新摘的山楂,红得发亮,上面还沾着点露水。“我妈说这山楂能做糖葫芦,”他把篮子往桌上放,目光落在腌萝卜的玻璃罐上,“这萝卜条看着就脆,比超市买的罐头新鲜。”云岫的爹笑着往他手里塞了块芝麻盐,说“尝尝我闺女的手艺,配粥绝了”。
傍晚的风带着点凉,吹得屋檐下的辣椒串轻轻晃。阮音把腌好的萝卜罐盖紧,放在窗台上,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去,萝卜条泛着淡淡的红,像浸在蜜里。野荞妈坐在藤椅上,看着罐子里的萝卜条,突然说:“这秋天啊,就得吃点腌菜才踏实,像过日子,得有点咸淡才够味。”
野荞把修好的收音机往桌上放,里面正唱着段秋收的歌谣,调子朗朗上口。云岫往每个人碗里盛了碗小米粥,上面撒了把芝麻盐,香得人首咂嘴。汀兰举着自己的小瓷罐,往阮音碗里倒了点腌萝卜,脆生生的,配着粥吃格外爽口。
月亮爬上老槐树时,琴房的灯还亮着。窗台上的玻璃罐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罐子里的秋味在慢慢发酵,像日子一样,越酿越浓。阮音摸着老太太给的蓝布围裙,突然觉得这秋天一点都不萧瑟——有腌菜的香,有新米的甜,有身边这些人,日子就像这罐子里的萝卜条,脆生生的,咸淡正好,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腌成了滋味。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