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竹匾上的秋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寒露过后,巷口的老柿子树挂上了红灯笼,琴房窗台上的菊花开得热闹,金黄的花瓣沾着晨霜,像撒了层细碎的糖。阮音蹲在屋檐下晒柿饼,竹匾里的柿子削了皮,果肉泛着橙红,在阳光下慢慢渗出糖霜,把蓝布衬布都染出淡淡的色。

“得每天翻面,”温砚坐在藤椅上剥玉米,干枯的玉米叶堆在脚边,“张大爷家的小孙子昨儿来问,说什么时候能吃到咱们的冻柿子,去年含在嘴里化半天,甜得首跺脚。”老太太的指甲缝里沾着玉米须,却剥得仔细,玉米粒掉进竹篮,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野荞正在修补琴房的木窗,刨花落在蓝布围裙上,像撒了层薄雪。“这窗框被雨水泡得发胀,”她用凿子剔除朽木,木屑纷飞间露出新鲜的木纹,“修好后挂上新糊的棉纸,冬天风就钻不进来了。”窗台上摆着个小陶罐,里面泡着野荞采的野菊花,清水被染成淡黄色,飘着几缕菊香。

云岫的爹背着个竹篓进门,篓口露出几枝火红的枫叶。“后山的枫叶红透了,”老爷子把枫叶插在陶罐里,“给琴房添点秋意,比买的塑料花鲜活。”他从篓底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新炒的板栗,外壳裂开露出油亮的果仁,热气混着焦香,把屋里的秋凉都驱散了几分。

汀兰趴在竹匾边,用手指轻轻触碰晒软的柿子。她突然从饼干盒里掏出个东西,往阮音手心放——是片完整的银杏叶,金黄的叶片边缘卷成波浪,叶脉清晰得像幅画。小姑娘用手语比“书签”,又指指琴房角落的旧书架,那里摆着几本被翻得卷边的旧书。

灶台上的砂锅炖着萝卜牛腩,汤汁咕嘟冒泡,浮着层薄薄的油花。云岫往里面撒了把晒干的紫苏叶,是温砚在院里种的,紫色的叶片在汤里舒展,把肉香衬得愈发醇厚。“等下给野荞妈盛碗浓的,”她用勺子撇去浮沫,“护工说老太太最近总念叨咱们的萝卜汤。”

野荞妈被护工搀着进来时,手里攥着块蓝布,上面绣着半朵未完成的莲花。“帮我把这朵莲绣完,”老太太坐在藤椅上,把布递给阮音,“眼睛花了,穿针都费劲,可心里总惦记着给汀兰绣个书包。”她的手指关节粗大,却轻轻抚摸着绣布,像在触碰年轻时的时光。

温砚把剥好的玉米粒倒进石磨,“吱呀吱呀”的转动声里,金黄的玉米糁落进竹筐。“明早熬粥,”她教汀兰往磨眼里添玉米粒,“再放点红薯,稠稠的喝下去,比穿棉袄还暖和。”汀兰学得认真,小手指捏着玉米粒,一颗一颗放得仔细。

沈砚之来送秋茶时,手里拎着个锡制茶罐,打开盖子,龙井的清香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我妈说新茶配柿饼最妙,”他把茶罐放在窗台,目光落在晒着的柿饼上,“这糖霜结得真好,比糕点铺卖的还。”云岫的爹笑着往他手里塞了把热板栗,说:“尝尝刚炒的,烫手才香!”

暮色漫进琴房时,竹匾上的柿饼又渗出层糖霜,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阮音把老太太的绣布铺在膝头,银针穿梭间,半朵莲花渐渐完整。野荞妈捧着萝卜牛腩汤,小口小口地喝,热气熏得老花镜蒙上白雾,却笑得满足:“这秋啊,就该这样,有甜的,有香的,有人陪着,比啥都强。”

煤炉上的玉米粥开始咕嘟作响,金黄的玉米糁混着红薯的甜,把秋夜的凉都熬成了暖。汀兰把银杏叶夹进旧书,又举着枫叶在屋里跑,叶片掠过琴键,发出清脆的声响。阮音望着这一幕,突然觉得日子就像这竹匾上的柿饼,在时光里慢慢沉淀,在等待中愈发甜蜜,把每个平凡的秋日都酿成了岁月的糖。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