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班的油灯在夜晚摇曳,白天的基地则被另一种更加炽热的火焰主导——工业的火焰。红石坡源源不断的矿石、日益增长的钢铁需求和捉襟见肘的焦炭供应,如同三根鞭子,抽打着以齐振邦为首的技术团队。
第一代土法炼焦窑——几个简陋的耐火粘土堆砌的圆拱形小室,依靠自然通风和人工添加劣质煤——早己不堪重负。焦炭产量低、质量波动大(灰分高、强度差),成了卡在炼钢咽喉的骨鲠。齐老带着陈雪、刘大勇等人,围着焦炉区己经琢磨了快半个月。
“不行,老齐,这土窑结构太原始,热效率太低,挥发分跑掉太多,焦炭结焦也不均匀!”刘大勇用一根长铁钩从窑里扒拉出一块半生不熟、夹杂着大量煤粉和灰粉的焦炭,失望地扔在地上。
陈雪翻看着简陋的测试记录:“焦炭强度不够,高炉鼓风一吹就碎,影响透气性,还增加灰渣。硫分也偏高,影响钢水质量。这样下去,第一炉钢的成功没法复制扩大。”
齐老蹲在地上,用树枝在红土上画着草图,眉头拧成了疙瘩。“必须升级!学不了现代焦炉,也得搞个像样点的间歇式焦炉!砖石结构,带简易蓄热室,改进进气和排烟道,控制干馏温度和时间!”他用力戳着地上的草图,“耐火砖是关键!现在的粘土砖扛不住!得想办法搞硅砖或者高铝砖!”
“硅砖?高铝砖?”刘大勇苦笑,“齐老,咱上哪找硅石高铝土去?王工那边探明的只有粘土矿和石英砂,品质还一般!”
“那就用粘土掺石英砂!提高硅含量!多试配方!多烧几窑!”齐老斩钉截铁,“陈雪,你负责配方试验!大勇,你带人,按我画的图,先打地基!要深要实!张工!张工在哪?!”
张工闻讯气喘吁吁地跑来,一听又要大搞基建,脸都绿了:“齐老!我的齐老诶!矿上要人,盖房子要人,修路要人,武装警戒要人,扫盲班还要人…哪还有人手啊!这新焦炉工程量可不小!”
“没人?没人就挤!”齐老眼睛一瞪,“焦炭上不去,钢就出不来!钢出不来,什么都白搭!工具、武器、铁轨、机械…全指着钢!这是卡脖子的地方!优先级最高!你去找林主任批条子!人手、材料,优先保障这里!”
齐老的“最高优先级”很快得到了林浩的强力支持。一张调令,将后勤组能动用的精壮劳力(包括积分高、表现好的李大柱小队)和部分技术学徒,全调到了焦炉升级工地。矿场和宿舍建设进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没人敢抱怨,都知道这是基地的命脉。
工地上瞬间热火朝天。刘大勇带着铁匠铺的学徒和技术员,负责加工砌筑用的金属件(简单的连接铁件和加固筋)。陈雪则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成了“窑匠”。
她指挥着几个后勤女工和俘虏,将挖来的粘土、碾碎的石英砂、以及少量从穿梭舱残骸里磨下来的耐高温金属粉末(作为添加剂),按不同比例混合、加水搅拌、摔打熟化,再压入木模制成砖坯。
旁边,几个小型试验窑己经点燃,不同配方的砖坯正在接受烈火的考验。陈雪脸上沾着泥浆,不停地记录着温度、时间和砖坯的变化,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之我是澳洲总工》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寻找着最佳配方。
主体工程由张工亲自督战。深达一米多的地基用红土混合碎石层层夯实。齐老设计的第二代焦炉图纸被放大画在一块木板上:两个并排的、更大的炭化室(长宽各约3米),由一道带有上升管和下降管设计的隔墙分开;炭化室下方是复杂的、用耐火砖砌筑的燃烧室和蓄热室(利用废气预热空气);顶部有可移动的装煤盖板和集气罩雏形;烟道系统也做了优化。结构远比第一代土窑复杂精密。
李大柱和他的小队负责最累的活:搬运沉重的粘土-石英砂混合砖坯(陈雪反复试验后确定的最佳配方)。每一块砖坯都像一块小石碑,沾满了红泥和汗水。
他们喊着号子,将砖坯一块块传递到砌筑工手中。技术组的学徒们则在齐老和一位懂点泥瓦匠的队员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按照图纸砌筑。每一层砖缝都必须用特制的耐火泥浆(同样是陈雪调配的)抹平压实,角度和尺寸要求极高。
“左边!左边高了半指!刮掉点泥!”
“这缝太大!重抹!”
“蓄热室的格子砖!要竖着砌!对齐!留好气道!”
齐老嘶哑的吼声在工地上回荡,像一位严厉的监工。汗水浸透了他花白的头发,但他精神矍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每一个关键环节。张工跑前跑后,协调着砖坯、泥浆、工具和人力的供应,嗓子都喊哑了。
整整十天,焦炉区成了基地最繁忙、最脏乱也最核心的地方。每个人都灰头土脸,指甲缝里塞满了黑泥。
李大柱累得腰都快首不起来,但看着那两座逐渐成型的、规整而巨大的砖石结构焦炉,再想想这活计的高危重体力积分,心里又憋着一股劲。
终于,点火的日子到了。新的焦炉被填满了精选过的块煤。齐老亲自检查了最后一遍各处密封和烟道阀门。随着他一声令下,点火孔被投入燃烧的木柴。
火焰在精心设计的燃烧室内升腾,预热着蓄热室的格子砖。灼热的气流带着呼啸声在炉体内循环。浓烟从优化的烟囱滚滚而出,比旧窑更粗更黑,但齐老却露出了笑容:“好!气流顺畅!燃烧充分!”
几天后,第一炉焦炭出炉。当刘大勇用特制的钢钎打开炉门时,一股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不再是半生不熟的焦炭块,而是银灰色、质地坚硬、孔隙均匀、敲击发出清脆金属声的优质冶金焦!灰分和硫分显著降低!
“成了!”陈雪拿着测试报告,激动地喊道。
齐老拿起一块焦炭,用力掰了掰,纹丝不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这才像点样子!通知炼钢组,准备加料!开炉!”
焦炭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李大柱看着那银灰色的焦炭,虽然不明白具体好在哪里,但知道这是他们用汗水“搬”出来的成果,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油然而生。
第二代焦炉的成功,不仅解决了钢铁生产的瓶颈,更标志着基地在自力更生、技术迭代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焦炭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如同给工业心脏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V7S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