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的火焰熊熊燃烧,识字班的灯火在夜色中摇曳,而一项旨在将五百人更加紧密、同时也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的制度,开始在基地的土壤里扎根——互助组制度,内部称为“甲”。
《功勋积分暂行条例》颁布后,管委会很快配套出台了《互助组(甲)组织管理办法》。核心内容:以十人左右为单位,将全体成员(除管委会核心及特殊岗位)打散重组,编入不同的“甲”。组长(称“甲长”)由组员推选或管委会首接指定,任期暂定三个月。
甲长的职责:分配组内日常生产劳动任务;监督组员遵守各项条例;组织组内生活互助(如照顾病号);督促组员参加学习;调解组内小纠纷;定期向管委会汇报组内情况。甲长每月固定获得30点职务积分。
重组过程由张工的内务组主导。原则是:打破原有技术、武装、后勤、劳力的简单壁垒,实现一定程度的混合。
比如一个甲里,可能有1-2个技术员或文员,2-3个武装队员,4-5个劳力或后勤人员。石坚作为“预备新国民”,也被编入了一个以后勤劳力为主的甲。
李大柱被编入了“第七甲”。组长(甲长)是管委会指定的——技术组的年轻技术员小王,就是之前在工具事件中和他起冲突的那个小周的同僚。组员包括:武装队员老马(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兵),后勤女工吴大姐(负责缝补),另外六个都是矿上和基建的劳力,包括王强。
李大柱一看这配置,心里就有点打鼓:让个毛头小子技术员管我们这些大老粗?
王强更是首接撇嘴:“甲长?积分高有啥用?懂挖矿还是懂打架?”
第一次“甲”会就在第七甲的宿舍(一个大通间)里召开。小王技术员显然有些紧张,拿着管委会发的《甲长工作手册》,努力板着脸:“咳咳…根据管委会规定,我们第七甲正式成立!我是甲长王明。以后组里的任务分配、纪律监督、学习督促…都由我负责。大家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那个,明天我们甲的任务是…”
他照着手册念:“三人去红石坡矿场支援开采(李大柱、王强、劳力甲),两人去焦炉区协助运煤(劳力乙、丙),两人去后勤仓库整理新到物资(劳力丁、后勤吴大姐),一人负责本甲宿舍及周边区域今日卫生值勤(劳力戊),武装组马同志负责本甲区域安全巡视并协助警戒队。老马同志,有意见吗?”
老马抱着他的燧发枪,靠在墙角阴影里,只“嗯”了一声。
李大柱忍不住了:“王甲长,凭啥我们仨又去矿场?昨天就是我们去的!那活最累!积分是按劳分配,但也不能可着一只羊薅毛吧?轮换呢?”
小王被问得一滞,手册上没写这么细。他求助似的看向老马,老马闭目养神,没理他。小王只好硬着头皮说:“这个…任务分配是管委会统筹的…矿场现在缺人…”
“管委会统筹?那要你这甲长干啥?”王强阴阳怪气地插了一句。
吴大姐打圆场:“哎呀,柱子,小王也是刚当甲长,不容易。矿场是累点,但积分高啊!你看条例上写了,高危重体力积分上浮呢!咱们组多出点力,积分不就上去了?”
李大柱想到积分,哼了一声,没再说话,但脸上明显不服气。第一次甲会就在这种略显尴尬和生疏的气氛中结束。小王技术员拿着手册,感觉这甲长比画图纸难多了。
与此同时,其他“甲”的氛围也各不相同。
由赵刚首接担任甲长的“第一甲”(成员多为武装骨干和部分技术骨干),气氛截然不同。赵刚言简意赅:“任务己下达,按计划执行!纪律!条例!互助!谁出问题,连带受罚!散会!”组员们肃然应命,效率极高。
由一位经验丰富、人缘好的后勤老班长担任甲长的“第三甲”,则显得融洽许多。老班长笑眯眯地:“明天任务重,柱子(另一个柱子)你们几个去矿场的,早上多吃点!吴婶,晚上给大家烧点热水烫烫脚解乏!学习的事别落下,互相提个醒!谁有难处,跟我说!”组员们纷纷响应,气氛和谐。
石坚所在的“第十甲”,甲长是后勤组一个踏实肯干的中年劳力。他对石坚这个“特殊组员”有些不知如何安排,最后说:“石坚,你…你语言学得快,就…就帮着督促一下咱们组那几个学习落后的?还有…卫生值勤多看着点。”石坚似懂非懂,但用力点头:“是!甲长!”他感觉到了某种“责任”,这让他有些新奇和激动。
“甲”制的推行,如同在基地的肌体上编织了一张细密的网。甲长成了连接管委会与基层的“末梢神经”,也握有分配任务、监督行为、影响积分的小小权力。
不同甲长性格能力不同,小组氛围也迥异。有的高效如军队,有的温暖如家庭,有的则像第七甲一样磕磕绊绊。权力的滋味、责任的重量、以及不同背景成员磨合的阵痛,都在这最基层的“甲”里悄然上演。
这张网是强化了凝聚力,还是埋下了新的摩擦点,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一种更精细、更“制度化”的秩序雏形,开始在这片红土上显现。
(http://www.220book.com/book/V7S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