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铁的铠甲被锻造,内部的暗流被压制,一种最基础、却长期困扰基地的匮乏——盐的短缺,终于迎来了曙光。王工带领的勘探队,在持续对基地周边进行拉网式搜索时,于西南方向约十五公里处的一处干涸古河道边缘,发现了一片的灰白色岩层和地表析出的盐霜!
“盐!是盐矿!”经验丰富的老勘探队员抓起一点晶体尝了尝,激动地大喊起来!那浓烈的咸涩味,在长期淡食的味蕾上如同惊雷炸响!
消息传回基地,引发了比发现铁矿更热烈的欢呼!盐!对于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在这片荒原上挣扎求存、长期靠食物本身微量盐分和偶尔采集到带咸味植物根茎度日的五百人来说,这无异于生命的甘霖!寡淡无味的糊糊、腥膻的怪鸟肉、硬邦邦的面饼…没有盐的调剂,不仅是味觉的折磨,更是体力的透支(缺盐会导致乏力)。
林浩立刻下令优先开发!一支由勘探队、后勤组精干劳力(李大柱小队再次入选)和化工组陈雪带人组成的队伍迅速开赴盐矿点。
矿点不大,属于浅层岩盐矿,夹杂着泥土和石膏。开采相对简单,用钢钎和铁锤将含盐的岩块凿下即可。李大柱等人干得格外卖力,每一次挥锤都充满了期待。很快,一堆堆灰白色、带着杂质的盐矿石被装车运回基地。
接下来的任务是提纯。化工组陈雪在铁匠铺旁的空地上搭建了临时的熬盐场。几口用薄铁板(拆解舱壁)铆接成的大锅架在焦炭炉上。盐矿石被砸碎成小块,倒入大锅中,加入珍贵的深井水溶解。
“搅拌!用力搅拌!把盐都化开!”陈雪指挥着。浑浊的卤水在锅中翻滚。
溶解后的卤水被倒入铺着多层粗麻布(后勤组贡献)和细沙(清洗过)的简易过滤槽。浑浊的泥浆、石膏颗粒等杂质被滤除,流出的卤水变得相对清澈。
过滤后的卤水被重新倒入大锅,下面焦炭炉燃起熊熊火焰。“大火烧!把水熬干!”陈雪紧盯着锅里的变化。李大柱等人轮流拉着大风箱,炉火被鼓得呼呼作响,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水分大量蒸发,锅边凝结出白色的盐霜。锅中的卤水越来越浓稠,翻滚着大泡,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咸腥味。汗水浸透了每一个熬盐工人的衣衫,又被炉火烤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陈雪仔细观察着卤水的浓度和结晶情况,不时用木勺舀起一点观察。“快好了!注意火候!别熬糊了!”
终于,当最后一滴水汽被蒸发,锅底沉淀下一层厚厚的、略带灰黄色但晶莹闪烁的结晶体!粗盐!
“成了!”欢呼声再次响起。陈雪用木铲小心地将粗盐铲出,摊在干净的木板(同样来之不易)上晾晒。
第一捧经过简易提纯的粗盐送到林浩面前时,这位一贯冷静的领袖也忍不住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入口中。那久违的、纯粹而强烈的咸味瞬间在舌尖绽放,带着一丝矿物的微涩,却如同甘泉般滋润了干涸的味蕾,更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力量感。
当晚的晚餐,注定是基地降临南溟洲后最“有滋味”的一餐。每人的糊糊碗里,都分到了指甲盖大小的一撮珍贵盐粒。当那咸味在口中化开,融入寡淡的食物时,整个食堂(露天用餐区)响起了一片满足的叹息和愉悦的低语。
“香!真他娘的香!”李大柱把最后一点混着盐粒的糊糊刮进嘴里,意犹未尽地舔着碗边,感觉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多久没尝到咸味了…感觉力气都回来了点!”王强也感慨道。
连技术组那边,齐老都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对陈雪点点头:“辛苦了!这盐,比钢还金贵!”
石坚也分到了他那一小份盐。他看着碗里亮晶晶的颗粒,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小心地舔了一点。那陌生的、强烈的味道让他皱了皱眉,但看到周围人满足的表情,他又试着将盐粒混进糊糊。当咸味与食物的本味结合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露出了新奇而享受的表情。这“白色的石头”,似乎拥有神奇的力量。
简易熬盐场日夜不息。一锅锅卤水被熬干,粗糙却宝贵的盐粒被收集起来,储存在干燥的陶罐中,由张工的内务组严格配给。盐的获得,不仅极大改善了食物口味,提升了士气和体力,更标志着基地在生活必需品自给的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那咸涩的滋味,成为了这片红土荒原上,生存希望最真实的佐证。
作者“川昊泽”推荐阅读《穿越之我是澳洲总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7S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