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秋雨下了三天三夜,将田家坳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中。田勇把自己关在西屋里,就着昏黄的油灯,在一张泛黄、边缘卷起的旧报纸上,写写画画,神情专注。
纸上画着一个结构奇特的“棚子”,线条虽然粗糙,却标注得异常详细:“镀锌管主梁”、“双层高透光保温膜”、“可调节通风百叶窗”、“滴灌管道预留口”……旁边还有一堆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清单。最引人注目的是棚子东南角,特意预留了一块不小的空间,旁边写着“工具间(聚灵阵预留位)”。
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照着田勇沉思的侧脸。他正在规划他“种田修仙”大业的核心基地——温室大棚!普通的田地受天气影响太大,只有可控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云雨术和未来灵植的效果!
“吱呀——”房门被推开,田父佝偻着背,披着件旧棉袄,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火星在潮湿的空气里明明灭灭,烟雾缭绕着他布满皱纹的脸,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画的那张“天书”。
“勇子,”田父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忧虑,如同这阴沉的雨天,“真要动那十五万?那可是你妈…攒了一辈子的棺材本,指望着给你娶媳妇、给我们养老送终的…” 那笔钱,是田家压在箱底最深处的指望,是田母一个鸡蛋一个鸡蛋攒起来的血汗。
田勇放下铅笔,深吸一口气,拿起图纸走到父亲身边蹲下。他指着图纸,用最朴实、最能被父母理解的语言解释: “爸,您看,这不是瞎折腾。这叫温室大棚!城里的大农场都用这个!您想想,冬天外面冰天雪地,这里面暖和如春,菜照样长!夏天外面晒死苗,这里面能通风降温!有了它,咱就能种反季节蔬菜!您知道城里冬天一根黄瓜卖多少钱吗?比肉还贵!”
他刻意避开了“灵气”、“灵雨”这些玄乎的字眼,将一切都包装成“科学技术”和“市场价值”。 “您看这通风口,”他指着图纸上的百叶窗结构,“夏天热了,一打开,热气就跑了。再看这双层膜,”他又指向标注,“冬天两层膜中间存着空气,跟棉袄似的,保温!里面烧个小炉子都行!还有这管子,”他指着滴灌预留口,“以后浇水都不用挑,接上管子自己就流到菜根底下,省力!”
田母端着一碗刚炒好、喷香的南瓜子进来,眼圈红红的,显然刚哭过。她把南瓜子放在桌上,声音带着哽咽:“勇子,妈…妈不是不信你。可这钱…要是赔了…咱家可就…可就啥都没了…” 她粗糙的手紧紧攥着围裙角,指节发白。那十五万,是她几十年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全部安全感。
“妈!”田勇心中一酸,站起身,紧紧握住母亲那双布满老茧、冰凉而颤抖的手。他掌心的温热和一种莫名的沉稳力量传递过去。“您放心!儿子不是莽撞的人!我算过账,清清楚楚!”
他拿起另一张写满数字的纸,一项项指给父母看: “建个三十平的小棚,镀锌管骨架,镇上王胖子那有熟人,能给批发价,省一千!最好的高透光膜,贵是贵点,但能用好几年,算下来更划算!人工就请村东头的王大柱叔,他手艺好,人实在,工钱按市价给。种子先买普通的反季节菜种,白菜、萝卜、小青菜,成本低,好养活!” “爸,妈,您们想想,”他声音放柔,带着恳切,“冬天,别人地里光秃秃,咱棚里绿油油。就算只卖普通菜价,因为反季节,价格也能翻倍!我打听过,镇上的小贩抢着要!保守估计,半年!最多半年,建棚的本钱就能回来!往后就是净赚!” 他顿了顿,看着父母眼中闪烁的犹豫,抛出了最重的砝码:“再说,我留在家里,陪着您二老,守着咱家这块地,总比在外头打工看人脸色、担惊受怕强吧?钱没了,我能挣!可家要是没了,儿子在外头挣再多钱,心里也不踏实啊!”
“家”这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老两口心中最柔软也最坚固的堡垒。田母的眼泪又下来了,但这次,更多是触动。田父狠狠吸了一口旱烟,浓重的烟雾笼罩着他,沉默了许久。烟锅里的烟丝烧尽了,他又默默续上一锅,继续抽。屋子里只剩下雨滴敲打瓦片的滴答声和旱烟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终于,在第三锅烟快要抽完时,田父猛地将烟袋锅在坚硬的鞋底上用力磕了磕,发出“梆梆”的闷响,火星西溅。 “建!”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股庄稼汉特有的、认准了就不回头的犟劲儿,“你妈说得对!钱没了,勒紧裤腰带还能挣!儿子在家,比啥金山银山都强!勇子,干吧!爸信你!”
“爸!妈!”田勇眼眶一热,用力点头。说服父母,这艰难的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得到父母的首肯,田勇片刻不愿耽搁。雨势稍歇,他便穿上家里那件最厚实的旧雨衣,作者“人参果闹着玩”推荐阅读《末世修仙:我的长生靠种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破自行车,顶风冒雨冲向了镇上。
建材店老板王胖子,是个圆滚滚、一脸精明的中年汉子。听说田勇要买材料建温室大棚,小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拍着胸脯,唾沫横飞: “勇子兄弟!放心!包在哥身上!镀锌管?给你按厂里批发价走!绝对最低!保温膜?最新款高透光的,透光率杠杠的!哥再送你十米,够意思吧?”他一边热情地招呼伙计备货,一边好奇地拿起田勇的图纸,“啧啧,兄弟你这图画得…有水平!不过…”他指着图纸上东南角预留的宽敞“工具间”,疑惑道:“这角落留这么宽干啥?放个锄头铁锨,用不了这么大地方吧?”
田勇面不改色,早就想好了说辞:“王哥,这您就不懂了。以后要是种得好,我还想弄点育苗盘、小机器啥的放里头,地方小了转不开身。再说,宽敞点干活也舒坦不是?”他巧妙地避开了聚灵阵的真实用途。
“哦!有远见!有远见!”王胖子竖起大拇指,虽然心里还是觉得有点浪费空间,但生意要紧,也不再深究。
材料订好,约定好送货时间。田勇冒着细雨骑车回家,心情却如同拨云见日。经过村口张老根那间破旧的、堆满杂物的石匠铺时,他特意停下,花了小几十块钱,买了一大袋切割玉石剩下的、最廉价的、几乎等同于废料的玉石碎块和粉末。灰扑扑的,毫不起眼,混杂在泥土里都没人注意。但田勇知道,这些蕴含微弱天地精华的石头,是他未来布置简易聚灵阵的关键!
傍晚,当田勇扛着几根用作样品的镀锌管回到自家小院时,发现院里己经堆了不少王胖子提前送来的部分钢材和薄膜卷。银亮的钢管在昏暗的雨天下依然闪着光,吸引了左邻右舍的目光。
李婶那标志性的大嗓门立刻在院门口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和一丝酸溜溜的意味:“哟!勇子回来啦?这大包小包的…啧啧,真发大财啦?买这么多铁家伙,这是要在咱田家坳盖小洋楼了?”她踮着脚往院里张望,眼神像探照灯一样扫过那些闪亮的材料。
田勇扛着钢管,咧嘴一笑,笑容憨厚中带着不易察觉的锋芒:“李婶说笑了,发啥财啊。就是琢磨着建个小棚子,种点精细菜试试。城里人都兴这个,叫啥‘设施农业’。” 他故意说得轻描淡写。
“棚子?种菜?”李婶撇撇嘴,显然不信,“花这么多钱盖个铁笼子种菜?啧啧,勇子,听婶一句,有这钱不如赶紧说房媳妇是正经!盖这玩意儿能顶啥用?风吹日晒的,没两年就锈坏喽!”她一副过来人的口吻。
田勇也不恼,把钢管靠墙放好,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扫过李婶家院墙边蔫头耷脑的几棵豆角苗,话锋一转:“婶,您家那豆角看着蔫巴巴的,今年收成怕是不好吧?”
提到这个,李婶的脸立刻垮了下来,唉声叹气:“可不是嘛!这鬼天气,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结那几个豆角,又细又小,喂鸡都嫌塞牙缝!”
田勇指了指院里堆着的材料,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自信:“等我这棚子弄好,用上新法子种,您就瞧好吧!保准结的豆角又粗又长,水灵灵的,一亩地顶您家三亩地的收成!” 他刻意夸大了些,为的就是埋下伏笔。
“吹!你就可劲儿吹吧!”李婶翻了个白眼,嘴上不信,但眼神却忍不住又瞟了瞟那些闪亮的钢管和厚厚的薄膜,“要是真能种出你说的那样,婶给你介绍个顶好的姑娘!” 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哈哈,那敢情好!婶您这话我可记住了!”田勇笑着应和,心中却暗道:媳妇不着急,等我的灵蔬种出来,让你见识见识啥叫真正的“金疙瘩”!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夹杂着各种议论和质疑。田勇不再理会,走到规划中的大棚地基东南角,假装弯腰检查地面是否平整,指尖却悄然将一块拳头大小、棱角粗糙的玉石碎料,深深地埋进了潮湿的泥土里。一丝微弱的灵力顺着指尖注入其中。
嗡… 玉石碎料在泥土深处,极其微弱地颤动了一下,一股冰凉、却远比周围环境精纯凝练一丝的微弱气息散发开来,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了一颗小石子,荡开了一圈无形的涟漪——虽然微弱,但聚灵的效果,初步显现了!
田勇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他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望向那片即将被“金棚”笼罩的荒坡。
灶房里,传来田母招呼王大柱他们吃宵夜(煮鸡蛋)的香味和温暖的话语。田勇摸了摸贴身藏着的、温润冰凉的玉简,心神无比安定。说服父母,筹措材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在这片生他养他的贫瘠土地上,亲手建造一座能孕育“奇迹”的堡垒!让这“金棚”,成为他末法修仙路的真正起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V9I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