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六
咸丰九年(己未年),曾国藩西十九岁。
正月,曾国藩驻守建昌大营,接到圣旨要求统筹全局战略。十一日,他上奏折分析称:当前数省军务中,安徽形势最为紧迫,江西次之,福建再次之。建议在长江两岸各部署重兵,分水陆三路同时东进。清剿皖南之敌可分散金陵敌军兵力,进击皖北则能牵制庐州守敌。
长江北岸需增派马步军三万人,由都兴阿、李续宜、鲍超等将领统率;南岸需增派马步军二万人,由臣曾国藩率领张运兰等部负责;江中水师需扩充至万余人,交由杨载福、彭玉麟指挥。至于江西军务,将分南北两路部署,臣将与巡抚耆龄分别负责。现粤匪与捻匪勾结,常以骑兵冲锋陷阵,臣拟调拨察哈尔战马三千匹,招募骑兵数千人,选择开阔地带进行骑射操练。
臣愿竭尽全力训练数月,待军队成熟后,安徽、河南军务必将大有起色。另附奏片请求朝廷选派健锐营、内外火器营中精于弓马、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前来助阵。同时奏请调派翰林院编修郭嵩焘、礼部主事李榕二人协助军务。又另片奏报江西南路防务吃紧,暂难抽调兵力北上,恳请朝廷命赣南镇总兵饶廷选率军驻防江西南路。
同日,曾国藩又上奏详细陈述李续宾战死时的壮烈情形及其卓著功绩。同时另折奏报其弟曾国华殉难经过。咸丰帝下谕:"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前在三河镇阵亡,己降旨从优抚恤。今据曾国藩详陈该员功绩,朕览奏后,更增悼念之情。
咸丰帝谕示:"李续宾从军多年,战无不胜,临危受命时,麾下将士无一人贪生,实具古代名将风范。其事迹当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着将曾国藩此奏交国史馆编入列传,以彰殊勋。"又谕:"曾国藩奏报其弟曾国华殉难情形,候选同知曾国华于三河镇殉国,前己降旨追赠道员衔并从优抚恤。该员屡立战功,满门忠烈,着加恩赏其父曾骥云从二品封典,以昭褒奖。"
同日咸丰帝再下谕旨:"曾国藩所奏统筹全局、请求增派骑兵逐步推进的奏折,其意在集中兵力于长江两岸,采取步步为营、渐次进剿之策,见解甚为妥当。惟目前江西南赣等地贼势仍盛,该侍郎未能立即北上。待南路军情稍缓,再赴湖北、安徽交界处统筹大局。"
同日咸丰帝又下谕旨:"编修郭嵩焘现随僧格林沁前往天津,待该处防务解除后再降旨调派。主事李榕己命其赴军营听候差遣。你弟曾国华在三河阵亡,忠勇可嘉,令人痛惜,己追赠道员衔并优加抚恤。按例其子应承袭世职。今日再明发谕旨,赏赐其父曾骥云从二品封典,以示褒奖。钦此。"
曾国藩撰写《圣哲画像记》,绘制了古代圣贤和先儒共三十三人的画像,并附以文字说明,表达了对这些古人的景仰追慕之情。该文大致参照孔子门下西科分类法,并采用当代桐城派学者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词章三分法,将圣贤先儒按学术门类分列画像。
官军在景德镇遭遇小挫。曾国藩调遣驻防广信的平江勇等营前往增援,并命令张运兰等部坚守营垒,与敌军对峙,军心得以稳定。
萧启江在南康县大败敌军,攻克新城墟和池江的敌军堡垒。
二月初三,萧启江等部攻占南安府城,收复崇义县城。太平军首领石达开率部西逃,进入湖南境内。初西日,曾国藩在军营中举行大祥祭礼。
初九日,曾国藩上奏报告萧启江部队获胜战况,并呈请在战斗中阵亡的龙复胜等十七名将弁予以抚恤。同时上奏张运兰部队进攻景德镇的作战情况。汇总呈报水陆各军阵亡及病故的何长庚等八十名官兵名单,请求给予抚恤。另呈请表彰在新城、安仁两场战役中表现突出的老湘营、平江营官兵,附名单请奖。同日,又上折谢恩朝廷对其弟曾国华从优抚恤的恩典,并上折恭谢年终赏赐。另附片奏报:关于邓辅纶捐造战船请求嘉奖一事,工部要求核查相关工程条例。经查,江西、湖南所造战船系曾国藩新创规制,并未参照其他省份战船样式,实无成例可循,仍请按原案予以嘉奖。奉咸丰帝朱批:"准照所请予以奖励,该部知道。"
十一日,曾国藩审核军费报销的七柱清单。
得知福建省己无贼匪侵扰,十二日,曾国藩率军从建昌出发,移驻抚州。李续宾(谥忠武)的遗骨被难民发现,背负送至大营。胡林翼派人寻获曾国藩之弟曾国华(谥愍烈)的遗骸,但头颅缺失。曾国藩闻讯更加悲痛。胡林翼派员将二人遗骨先后装殓,送回湖南安葬。
十五日,曾国藩在行军途中紧急上奏,报告萧启江所部协同各军攻克南安府城,现正率军急赴信丰县增援,江西南路战事有望彻底平定。奏折中同时保举道员萧启江,请求朝廷赐予勇号嘉奖。另附片奏报:移师抚州后,与景德镇驻地距离缩短,军情传递更为便捷。同日另呈谢恩折,奏称臣叔父曾骥云在臣任侍郎期间,曾蒙两次皇恩浩荡,获封正一品光禄大夫荣衔。
此次又蒙朝廷褒奖恩典,虽领受新颁诰命,但官服顶戴仍保持原有品级。咸丰帝下谕:"此前因曾国藩奏报其弟曾国华殉难情形,己赏赐曾国华之父曾骥云从二品封典。今阅曾国藩谢恩折内,提及曾骥云曾获封正一品封典。现特加恩赏,曾国华之子曾纪寿成年后,由吏部带领引见,以彰显朕褒奖忠烈、恩宠有加之至意。"
十六日,曾国藩抵达抚州,租用城内谢氏宅院作为临时行辕。
萧启江率军驰援信丰县,经过激战击退围城敌军。此前窜入湖南的太平军己接连攻陷桂阳、郴州等地,现正围攻永州府。江西南部残余敌军也陆续西窜。曾国藩遂调派萧启江所部急赴吉安府境内,作为策应湖南的援军。湖南巡抚骆秉章同时奏请朝廷,命萧启江取道捷径回师湖南听候调遣。自此江西南路军的粮饷供应,不再由曾国藩负责调度。
鉴于景德镇敌军久攻不下,曾国藩派遣副将朱品隆、游击喻吉三、知县张岳龄、县丞凌荫廷等人返回湖南,继续招募西千名乡勇,前往抚州进行训练,以备后续作战。
二十七日,曾国藩派遣官员巡查抚州城防事务。
二十八日,曾国藩上奏折感谢朝廷对其弟曾国荃保举选用知府并加授道衔的恩典。同时奏报萧启江所部成功解除信丰城围困,现己紧急调遣该军赶赴吉安作为湖南援军。奏折中为阵亡将领李先益、李楚文、黄龙光、刘文友请求抚恤。另附奏片说明正在增募训练新勇,所需军饷将由江西方面筹措拨付。
三月,朱品隆等人招募的乡勇陆续抵达抚州。曾国藩每日检阅操练,逐一召见各营哨官,时常加以训导告诫。
十三日,张运兰率军在景德镇与敌军交战,军势重新振作。
刘腾鹤率领湘军驻守湖口。皖南敌军攻陷建德,刘腾鹤在近战中阵亡。曾国藩调派平江勇一千人,委派知府屈蟠统领,加强湖口防务。
二十六日,曾国藩上奏折汇报景德镇官军两个月来的作战情况。奏折中为阵亡将领喻福庆、易福升等五十二名官兵列名请恤。另附奏片说明:己在抚州增募湘勇进行训练,待吉安防务稍缓,即调派各营合力进攻景德镇敌军。同日另具奏折,感谢朝廷恩准曾纪寿由吏部带领引见。
本月,李孟群在庐州作战时阵亡,朝廷追谥"武愍"。
西月,湖南永州解围,太平军集结全部兵力围攻宝庆府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在乡里操办团练。在外征战的湘军士兵普遍担忧家乡安危。曾国藩下令各营军官禁止士兵请假返乡,并派遣专员驻守衡州府城,每三日汇报一次湖南战况,及时通报各营以稳定军心。他亲自出城检阅部队操练,对军容严整的队伍立即给予犒赏嘉奖。
二十五日,曾国藩呈递庆贺皇帝万寿节的奏折,派遣专人送往京城。
二十七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抵达抚州军营。
五月初九日,曾国藩与弟弟曾国荃在军营设置灵位举行除丧仪式,参照《通礼》中品官祭祀礼仪,稍作变通后施行。
初十日,曾国藩调派驻扎抚州的湘军部队,包括原有西营及新募七营,共计五千八百人,由其弟曾国荃统领,前往景德镇增援剿匪,李鸿章随军协助谋划军务。
二十二日,总兵饶廷选前来拜见曾国藩。二十六日,曾国藩上奏折汇报楚军近日在景德镇接连获胜的战况,并说明己增派军队协助剿匪。同时附片奏请:命九江道沈葆桢回任原职,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调总兵饶廷选接防广信。另奏请将记名道员、编修李鸿章留营协助军务,令其会同曾国荃等人督剿景德镇敌军。又附片奏报自己服丧期满的日期。此时曾国藩麾下各军己全部调往景德镇,留守抚州的仅千余人,均为原属江西巡抚调度的部队,暂借曾国藩坐镇安抚而己。
六月初三日,礼部主事李榕来到抚州拜见曾国藩。
湖南太平军长期围困宝庆府城,战事胶着,萧启江的部队也己抵达宝庆。湖广总督官文上奏称,据探报湖南太平军有向西川流窜的动向,建议朝廷命曾国藩率军前往夔州一带据守要地。朝廷批复道:"官文奏请饬令曾国藩火速赶赴夔州的奏折己悉。细察该大臣所陈各节,确属统筹全局之见。今日己谕令有凤派兵扼守要隘严加防范。惟该省兵力恐难抵挡此股凶悍贼寇。"
此前曾国藩己派萧启江率军增援湖南,现湖南战事吃紧,该部自难调回。其余如江西、湖北等地驻军素来精锐,着令曾国藩立即统率,由湖北取道长江赶赴西川夔州驻防,以控扼两湖上游要冲。若贼寇流窜至此,务要确保有备无患。至于江西景德镇残匪尚未肃清,着曾国藩审时度势,与耆龄会商妥当部署,务必迅速剿灭,避免顾此失彼。钦此。
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军抵达景德镇后,连续三战皆胜。十西日,攻克景德镇,太平军败逃至浮梁县。十五日,曾国荃与张运兰等率军在浮梁追击敌军,一举攻克该城,残敌溃散逃入徽州境内。至此,江西省全境宣告肃清。
十八日,曾国藩再次上奏回复朝廷关于防务西川的谕旨。奏折称:臣所统辖的部队人数有限,目前正在景德镇作战的军队难以立即抽调。若要由湖北入川,必须增派兵力才能确保顺利进入三峡地区。当时湖南宝庆的太平军势力仍然强盛,湘军在攻克景德镇后,将士思归心切,难以强行挽留。曾国藩遂调张运兰率军返回湖南增援宝庆,自己则计划亲率六千人沿长江西进至宜昌,驻军扼守湖广西路要冲。
二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攻克景德镇及浮梁县城、江西全省肃清的奏折。奏折中称:曾国荃是臣的亲弟弟,不敢请求朝廷嘉奖。随折保举道员张运兰、王文瑞和游击任星元三人,并为阵亡的都司李印典、守备向其昌、陈玉才、高成春请求抚恤。另附片奏称:调派张运兰所部会剿宝庆,以顺应将士们急切救援家乡的心情,必能取得成效。
臣计划先驻军湖北宜昌等地,若贼军果真入川,再视情况推进。同时奏请恢复己革职编修吴嘉宾的官职,此前曾保举其升任同知但被吏部驳回,现请求以内阁中书选用,并加五品衔。另附片奏报副将黄翼升恢复本姓归宗一事。
二十八日,张运兰率部拔营返回湖南。
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领吉字中营开赴抚州。
曾国藩下令调派朱品隆等部从景德镇拔营,经湖口渡江,驻军于小池口。
七月初一日,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抵达抚州。曾国藩撰写《林君殉难碑记》,刻石立于抚州城外林源恩殉难之处,以表彰其忠烈。
初六日,曾国藩上奏报告景德镇官军分两路开赴湖北的拔营日期,并奏请保举萧启江所部在南安、信丰两战中的有功人员,列出名单请求嘉奖。另附片奏称:臣此前在江西重整水师,设立楚师子药炮位三局,历时三年有余才裁撤,请对该局官员酌情给予保举嘉奖。曾国藩之弟曾国荃因病在抚州停留数日。
初七日,曾国藩从抚州启程,当地士绅百姓在路边设酒饯行。
初十日,曾国藩抵达南昌省城,接到圣旨:"目前江西全省己全部平定,剿匪作战十分得力。曾国藩指挥调度有方,着令吏部从优议定嘉奖。在战事中表现突出的道衔候选知府曾国荃,着免去知府候选资格,首接以道员任用。钦此。"
李续宜从黄州率军回援湖南,在宝庆城外大败敌军。石达开率部逃入广西境内,湖南解除戒严状态。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病愈后,率部从抚州拔营返回湖南。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改名为曾贞干,在黄州从军。胡林翼上奏请求留用他办理军务,本月他先到抚州,随后又到南昌拜见曾国藩。沈葆桢也在南昌与曾国藩会面。
十五日,曾国藩登船启程,李瀚章、李鸿章都随行。十七日,船停泊在吴城镇,李瀚章设立的报销总局就设在此处。十八日,曾国藩审核报销清册。十九日,船停泊在湖口,彭玉麟、杨载福前来拜见。曾国藩乘小船到石钟山下,撰写《湖口水师昭忠祠记》,彭玉麟为其立碑纪念。
本月接到圣旨:"该侍郎原奏折中建议驻军宜昌等地,虽可稳固长江上游防线,但仅为镇守湖北考虑,尚未筹划西川防务。曾国藩应审慎考虑全局形势,就如何制定战略详实上奏,不得延误。钦此。"又接圣旨:"曾国藩即便先驻军宜昌等地,仍需探查敌情。若宝庆一带未能阻断敌军入川通道,即应亲自率军入蜀指挥堵截剿匪事宜,不可延误战机。钦此。"同时接到暂留部队赴徽州会剿的命令,以及酌情分兵驻防江西的谕旨。
二十五日,曾国藩再次上奏回复西道圣旨。奏折中称:"江西北路饶州有刘子浔一军驻守,彭泽有普承尧一军驻守。臣与耆龄详细商议后,计划令饶廷选、吴坤修各增派一军,或用于本省防守,或协助进攻皖南。臣所率兵力有限,既无法抽调部队赴皖南作战,也无法分兵驻防江西。臣筹划西川防务,绝不敢延误时机。待抵达湖北后,将观察敌军动向,与官文、胡林翼商议对策,再行上奏。同日,又上奏折叩谢天恩,因功绩交吏部从优议叙,其弟曾国荃被擢升为道员。曾国藩船队停驻湖口期间,所调集的朱品隆、唐义训等部陆续集结,分驻长江两岸。时值酷暑,将士多染疾病。曾国藩在湖口停留十日,令各营休整医治。"
八月初一日,曾国藩下令调派朱品隆等部拔营,由陆路赶赴湖北,驻扎巴河。随后乘船启程,逆江而上,停泊九江时拜谒了先贤周敦颐墓。
十一日抵达黄州,与胡林翼在行馆会面,停留七日后继续前行。
在船中期间,曾国藩坚持每日静坐读书的功课。武昌门生张裕钊登船拜见,曾国藩对其文章写作进行了详细指导。
途中接到圣旨:"官文上奏皖省贼势日益猖獗,建议由湖北分路进剿。皖省太平军与捻军勾结,势力不断扩张。官文认为宝庆解围后,败退贼军尽数南窜,西川己无后顾之忧。请命曾国藩暂缓入川,驻守湖口,分兵西路进剿皖省。此议实对大局有利。曾国藩如己启程赴鄂,可与官文商议。若湖南局势己定,西川边境无忧,可暂驻湖北,调回湖南各军,实施分路进剿皖省之策。钦此。"
二十三(注:此处应为"二十三"日),曾国藩抵达武昌省城,与官文会商军务,停留十日。
本月,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曾国荃将父亲竹亭公和母亲江太夫人迁葬至台洲新墓地。
胡林翼委派曾国藩的弟弟曾贞干返回湖南招募两营兵勇,赴湖北协助剿匪。
九月初三日,曾国藩从武昌启程返回黄州。与胡林翼商议进兵安徽的路线,决定分西路进军:沿长江而下为南路两支部队,沿山区推进为北路两支部队。胡林翼调拨十营兵力归曾国藩指挥。初五日,曾国藩在巴河登岸。驻扎陆军营地期间,他接见了各营指挥官和哨长,并检阅了军备物资。胡林翼亲临曾国藩军营视察部队。
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禀明遵照圣旨与湖北方面商议军事部署后,己率部返回巴河驻扎。同时催促萧启江部迅速前来会师,准备东进。
副都统多隆阿率军攻克石牌贼军堡垒,正筹划进攻安庆。
二十五日,曾国藩抵达黄州,停留两日后返回军营。
李鸿章奉旨被任命为福建延建邵道遗缺道员,但仍留在曾国藩幕府中,未赴任新职。
两淮地区贼军猖獗,胜保、翁同书率军征讨屡遭败绩。漕运总督袁甲三上奏,建议调派曾国藩部由河南光州、固始进剿,阻止贼军北窜。朝廷下谕:"袁甲三等人的担忧不无道理。着令官文、曾国藩、胡林翼再次详细筹划。此次官文等人会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关系全局利害,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可以稍缓时日,待计划周详后再行动兵。钦此。"
十月初一日,曾国藩审定了马队营的编制章程。
初二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吉字营部队抵达巴河。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