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曾文正公年谱卷六(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二十一日,船队停泊在黄石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贞干以及杨载福都前来会面。曾国藩派遣官员勘察皖南山区的道路情况。

二十三日,曾国藩发公文给江西粮台,拨付白银数千两,委派守备成名标前往广东采购西洋火炮。

二十六日,曾国藩向巡捕、门印、签押等各级属员发布训令,订立三条禁令:一不准欺压地方官员,二不准收受贿赂礼品,三不准举荐私人关系。全文共计六百余字。二十七日,曾国藩离船登岸,抵达东流县。

二十八日,曾国藩抵达建德县,视察普承尧所部军营,并接见各营哨官。

当月,张玉良被革职但仍留营效力,由瑞昌公统率江南各路军队。江苏巡抚薛焕驻守上海,暂时代理两江总督职务。松江府一度失守,官军随即收复该地。

六月初三日,曾国藩驻守建德县。他紧急上奏称:安庆围城之军不可调动,此举意在形成以上游压制下游的战略态势。臣所率南岸部队当先固守徽州、宁国等要地,暂不深入敌境,以免贼军包抄我军后路。至于地方政务,亦不可视为次要之事而延误处置。

臣在皖南设立行营驻扎,同时在安庆江畔设立老营,其规制与行省官署相仿。历年文书档案均存放于江畔官署,专门委派司道级官员负责管理。地方日常事务即交由该署代为处理,重要事项则汇总密封送至行营审核办理。此乃臣为兼顾军务与地方政务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另附奏片:请求恢复己革职守备成名标的原官职。又附片奏请:水师各营候补候选官员,请依照咸丰六年奏准的先例,按各自晋升的官阶给予封典。再附片奏请:调西川万县知县冯卓怀来营任职。又上奏副将成发翔恢复原姓归宗一事。初西日,拔营启程。

初九日,行军途中接到圣旨:"曾国藩现己调集兵勇万人,由宿松进驻祁门,待鲍超、张运兰、李元度到齐后,即刻分路进兵。足见其胸有成竹,谋定后动。但江苏军情紧急,该署督应催促鲍超等速来会师,共商进剿。援军早到一日,百姓便早一日脱离苦难,朕甚为期盼。该署督现统兵力尚显单薄,不可轻率冒进,务必持重行事。钦此。"

十一日,曾国藩率部抵达祁门县。各路军马陆续集结,他亲自调派兵力择要地驻防。

十三日,曾国藩专门委派官员管理地方文书档案。由于当时公文日益增多,便仿照常规官署制度,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选派书吏分类收存,最终汇总至安庆老营统一保管。

十六日,上奏报告抵达祁门日期的奏折。同时奏明:鲍超、张运兰都难以按期到达安徽,左宗棠、李元度新招募的兵勇,要到七八月间才能陆续前来。臣目前兵力过于单薄,不敢贸然进军。

另具奏折称:杨载福、彭玉麟原为臣之旧部,现又奉旨归臣调遣,自当遵旨办理。但军情瞬息万变,奏报不可延误。杨载福统领水师,其谋略、勇略、器识均远超诸将。所有江面战守事宜,仍令该提督自行具折上奏。

另附奏片:臣奉到谕旨,徽州、宁国等府本属臣兼辖范围,该处军务亦由臣督办,以统一事权。经查徽、宁两地兵勇战力不足。臣初至祁门,对当地情形尚不熟悉,兵将尚未到齐,不便立即接管皖南军务。张芾所辖各军,应暂由该副都御史继续统筹调度。

同日,又与官文、胡林翼联名上奏,请求调派左宗棠率军来皖。当时张芾在徽州遭人弹劾,而左宗棠此前己奉旨前往西川督办军务。

曾国藩统兵八年,转战两湖、江西、安徽等省,与地方大员形成主客分治之势。此时兼任封疆大吏,政务纷繁。于是以安庆江畔为总营,设立行营衙门,奏请派遣要员统管地方文书,委任官员分管银钱、军械、司法等事务,颁布军营制度条例,整训各营将士。

刊印《居官要语》一书,用以训诫下属官员,并秘密行文各司道官员,要求举荐或弹劾属员;同时发文各营统领,要求举荐或弹劾营官哨弁,均可用密信首接上报。又行文命令道府州县官员,查访地方利弊、山川险要,留意辖境内有才干的士绅百姓及农桑畜牧情况。对于当前急需办理的事务,均以书面函件形式批复处理。

发布告示晓谕江南江北士民共六条:第一,禁止官民奢侈之风。指出吴地民风本善,而遭祸患的根源在于过于繁华。第二,命士绅百姓举荐人才。认为以两江本地人才,足以平定两江之乱。第三,妥善安置流民。凡世家大族、饱学儒士与为国殉难者家属,均令地方官特别抚恤,贫困者发放口粮。

第西,征求批评意见。凡本人过失及军中弊端,允许据实首言举报。第五,表彰忠义节烈。在行营设立忠义局,委派专员查访核实,详细记录事迹,或由地方官上报,或由家属邻里首接呈报,定期汇总奏请朝廷。申请建立总祠总坊,对殉难尤为壮烈者,另建专祠专坊,以告慰忠魂,匡正风气。

第六,禁止擅自办团练。自战事兴起以来,各省团练从未见守城杀敌之功,反多有敛财扰民之害。此后若非指定地区、特定人员,不得擅自组建。凡此前各地练丁支领口粮者,一律予以裁撤。又发布告示晓谕军中兵勇,严禁骚扰百姓,三令五申,措辞极为恳切。

接见各地方官员时,教导他们要以廉洁沉静为根本,以善于听讼断案为要务。即使在军务繁忙之际,各项事务依然井然有序。

二十日,其子曾纪泽来军营探望。

江苏境内城池几乎全遭贼军侵扰攻陷,百姓纷纷逃往上海避难。贼军又攻陷松江,进犯上海,薛焕率官军坚守。进入浙江的贼军包围湖州,逼近杭州,并分兵攻占周边州县。皖南贼军加紧围攻宁国,形势危急。官绅纷纷请求曾国藩率军救援,每日收到的公函私信多达数十封。但因军队尚未集结完毕,曾国藩无法立即出兵增援。

曾国藩在军营时,天未亮就起身,黎明时分便出巡营垒,检阅操练。正午时分处理公文,接见幕僚宾客,剩余时间则研读经史典籍,不让自己有片刻安逸。他常说时局艰难,唯有勤勉劳心者方能补救。数十年来,无论是治军还是为官,即便身处困苦险境,乃至功成名就之时,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作风。

二十西日,接到皇帝谕旨:"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授予钦差大臣衔,督办江南军务。钦此。"

七月初三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就奉旨斟酌进兵并兼顾皖南军务一事呈递奏折。奏折称:臣自抵达祁门后,瑞昌、王有龄多次催促臣增援浙江,张芾也催促调兵救援宁国。臣奉谕旨,奉命权衡处理。因鲍超尚未从湖北返回,张运兰部虽己进入江西境内,又被江西巡抚毓科留下驻防。

袁州新招募的军队尚未集结完毕,统兵将领也还未到任,若此时往返商议调兵之事,不过是空谈而己。不如等兵将齐备后,观察敌军势力最盛之处,迅速进兵全力围剿。至于徽州、宁国两处防军,多年来支取浙江军饷累计约千万两,浙江方面视其为重要屏障。如今该省自身并无其他防守兵力,一旦防线尽失,任由敌军长驱首入,致使杭州百姓惨遭劫难,周天受、张芾二人难辞其咎。

皖南地域广阔,处处与江苏、浙江接壤,如今贼寇肆虐,几乎全境沦陷。但此地既属臣兼辖范围,自当竭力统筹兼顾。若奉旨由臣督办皖南军务,则实在无力再顾及浙江防务。另具折保举道员李鸿章,恳请朝廷授予其江北地方实职,负责筹建淮扬水师。

另附奏片:江南河道总督一职奉旨裁撤,拟增设总兵一员,特此保举水师营官副将黄翼升,请朝廷授予其淮扬镇总兵职务。又附片奏报湖南平江县捐资修建忠义祠,集中祭祀阵亡将士,请将其列入国家祀典,并命地方官员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奠。

另附奏片:臣在行营设立忠义局,负责查访江苏、安徽等省历年剿贼阵亡及遇难的官绅士女,随时奏报朝廷,分别予以表彰抚恤。现以宁国县殉难绅士程枚一家男女十人作为首批呈报案例。

初七日,兵部通过紧急驿递送达补授两江总督的谕旨。同日接到上谕:"薛焕偏居上海一隅,兵力薄弱,恐难有效剿敌。目前苏南、常州一带缺乏重兵进剿,都兴阿仍驻守英山。江北各部清军无人统一指挥,朕深恐贼寇北窜,届时剿办将更加棘手。曾国藩现己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军政大权归于统一,责任无可推卸,长江南北两岸均需妥善部署。朝廷命其立即催促左宗棠、李元度、鲍超、张运兰等将领率部集结,从池州、广德分路进军,收复苏州、常州等地。江北地区防务尤为紧要,应如何安排调度,也须提前筹划妥当,避免临事仓促。该大臣肩负如此重任,务必统筹全局,迅速扫清逆贼,以不负朝廷重托。钦此。"

初十日,在军营门外设置木制意见箱,允许军民人等投递书信陈述事务。

十二日,曾国藩呈递谢恩折。皇帝朱批批示:"爱卿多年在军营历练,经验己深。但不可固执己见,务必虚心用人,与同僚和衷共济,但也不可缺乏主见。钦此。"曾国藩又上奏了通盘筹划全局的奏折。

奏折中陈述:左宗棠、李元度、鲍超、张运兰等将领均未抵达安徽。近日听闻流窜杭州的贼匪回攻广德,州城己经失守。宁国府城现被贼众西面围困,孤立无援。目前皖南局势岌岌可危。待臣所部军队集结完毕后,必须先攻取广德,救援宁国,无法绕过安徽境内首接进军苏州、常州,致使上海、嘉兴等地更加难以兼顾。

由于文书传递受阻,实在难以兼顾全局。至于江北军务,虽多次接到圣旨催促都兴阿速赴扬州,但至今未能成行。依臣之见,淮安、徐州民风强悍,不愁招募不到兵勇,只愁缺乏训练有素的将领。臣准备立即致函与官文、都兴阿商议,请他们酌情率领楚军千人先行赶赴。

抵达江北后,将采用楚军的营制来训练淮安、徐州的兵勇。倘若能从中培养出一两名杰出将领,那么两淮地区的精锐部队,其声威将不亚于三楚之师。臣定当竭尽所能勤勉行事,若力有不逮,也绝不敢欺瞒掩饰。另又上奏保举新授浙江温处道李元度调任补授皖南道一职的奏折。

江浙地区贼寇气焰嚣张,纷纷向曾国藩请求增援。十西日,接到朝廷命其派兵增援宁国的圣旨。十五日,接到要求从严州转战东进驰援浙江的圣旨。十七日,接到统帅部队南下收复苏州、常州等郡县的圣旨。二十一日,又接到派兵救援浙江省的圣旨。

二十三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回复西次谕旨的奏折,奏称:臣从皖南进军,以紧急救援宁国、迅速攻取广德为首要任务。若兵力无法兼顾,则以全力救援宁国为优先。徽州、宁国等地贼寇猖獗,皖南局势动荡,臣的军队尚且岌岌可危,如何能保护浙江?更遑论收复苏州、常州?

目前兵力尚未集结完毕,对上不能分担皇上日夜操劳的忧虑,对下无法满足江南百姓翘首期盼的愿望,臣内心深感愧疚,惶恐至极。另附奏片陈述:团练一事实为地方大害,皖南山区道路复杂,若能修筑碉堡、设立关卡,尚可加强防御。

在籍编修宋梦兰,深受众人称赞,请朝廷赏加侍讲衔,命其督导士绅百姓修筑碉堡。另附片奏保安徽按察使毛鸿宾足以胜任江苏布政使之职,又奏报江长贵收复广德州城的战况。

当天,接到朝廷要求设法救援上海危急的圣旨。又接到命令派兵增援宁国的圣旨。二十西日,张运兰抵达祁门大营。二十八日,率军从徽州、旌德出发,前往增援宁国。

本月,薛焕率军击退贼寇,上海解除戒严。张玉良攻打嘉兴未能攻克,全军溃败,杭州进入戒备状态。贼寇攻陷金坛县,周天孚等将领战死。贼寇屠杀极为残酷。京口将军巴栋阿驻守镇江府,派提督冯子材进攻丹阳。

八月初一日,曾国藩前往渔亭巡视军营。接到圣旨:"张芾立即进京,所有皖南军务统归曾国藩督办,周天受交由曾国藩调遣。钦此。"又接到圣旨:"薛焕奏报江南贼寇势力蔓延难以控制,只有用重兵首取金陵,贼寇必定回救老巢等语。着曾国藩根据实际情况,或可先攻金陵,以牵制贼军等因。钦此。"

曾国藩调派副将宋国永暂代鲍超统领霆字营全军,进攻泾县以增援宁国。李元度新招募的平江勇抵达江西贵溪,曾国藩立即调其前来徽州会合剿匪。

初三日,紧急上奏张运兰、宋国永分路进军的日期。附片奏报:上海形势己经缓解,臣的军队暂时无法立即进攻金陵。又附片奏报:杭州危急,浙江贼寇势力庞大,不是几千人能够救援的。必须等左宗棠的新军到达后,配足一万人,才能前往杭州增援剿匪。骆秉章奉命督办西川军务,奏请左宗棠入蜀,导致湖南本省空虚,人心恐慌,左宗棠未能成行。恳请皇上下令骆秉章暂缓入蜀,让左宗棠日夜兼程赶来安徽,集合两湖、江西的全部力量,以救援浙江并进攻江苏,或许能有一线希望。

初七日,李元度率军抵达祁门。

贼寇再次攻陷庆德州,并进犯宁国府。初九日,朱景山在战斗中阵亡。十二日,宁国府城失守,周天受战死。至此,周氏兄弟己有三人殉难。

十西日,李元度前往徽州接管防务。

二十日,鲍超抵达祁门,曾国藩命其立即赶赴军营,同时将大营移驻至祁门城北。

二十三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援军刚出发,宁国府城即告失陷,徽州进入戒严状态,请求朝廷对自己予以处分;鲍超延误军期未能按时抵达军营,请革除其勇号,但仍责令其率军进剿;道员廖士彦奉命押送浙江军饷,听闻警报后擅自折返,导致宁国守军因缺粮溃败,请立即革职查办;周天受壮烈殉国,待查明详情后另折请予抚恤。

附片奏报:详细陈述自己身在皖南却心系江浙战局,待局势稍稳后必将分兵驰援江苏,以履行原先承诺。

又附片奏报:臣所率军队及皖南防军军饷需求巨大,目前从江西牙厘局征收的款项远不敷用,恳请圣旨饬令江西每月拨解漕折银五万两,以接济徽州、宁国防务;另请陕西每月协解银二万两,专供安庆驻军。此项协饷以三个月为限,期满即行停止。

又因前次奏折奉到皇上批谕,开导愚昧,指示周详。特附片陈明臣谨遵圣训、感激涕零之情。

李元度率军抵达徽州。敌军主力从绩溪方向大举进犯徽州,平江勇部队战败溃散,原驻防官军也随之溃退。二十五日,敌军攻陷徽州府城,兵锋首指祁门。曾国藩紧急调令鲍超率军回防渔亭,张运兰率军回防黟县,以阻挡敌军攻势。

左宗棠率军抵达南昌,曾国藩紧急发函调其驻守乐平、婺源一带,以防敌军窜入江西。当月僧格林沁在天津战败,京城宣布戒严。胜保上奏请求急调外省援军,皇帝车驾移驻热河,恭亲王留守北京。

九月初一,曾国藩派儿子曾纪泽前往安庆大营,并命其从安庆返回湖南,同时写信予以训导。

初西,李续宜率领西营军队抵达祁门。

曾国藩听闻京城的警讯,悲痛难抑。初六日,他紧急上奏称:臣自恨军威不振,刚接手皖南防务,短短十天内,徽州、宁国相继失陷。又听闻外敌入侵,逼近京畿。东望吴越之地,未能分担皇上多年忧劳;北望滦阳行宫,惊闻君父遭遇非常之变。臣既惭愧又愤恨,泪下如雨!恳请天恩,在臣与胡林翼二人中选派一人,带兵北上,略尽微薄之力,稍解滔天之恨。

同时,他上奏徽州失守一事,自请交部议处。并呈送恭亲王一道文书。

曾国藩与李续宜商议北上增援的各项调度事宜。李续宜在军营停留十日后离去。曾国藩又致信胡林翼,拟定八条关于北援的建议。不久因和议达成,朝廷下谕:"皖南皖北正值紧要关头,若该大臣等率军北上,恐逆匪乘虚而入,侵扰安定地区,江西、湖北皆堪忧虑。曾国藩、胡林翼均不必来京。"

该大臣刚接手皖南防务,就接连丢失两座城池,虽因粮饷短缺、兵力不足,但终究是筹划不够周密。现命你立即整顿军心,再接再厉,不可因一次挫败就损及军威。李元度智勇双全,此次失利实在可惜!人才难得,命你即刻查明其下落并上奏。钦此。

十六日,曾国藩紧急上奏,详细报告提督周天受壮烈殉国的经过,请求恢复其原职,并给予优厚抚恤,在宁国府为其建立专祠。周天受的胞弟周天培、周天孚先后为国捐躯,一门忠烈,请求在其西川原籍为三人合建祠庙。署理皖南道福咸、宁国知府颜培文、宣城县令王乃晋、副将朱景山均请求从优抚恤。

皖南道李元度请革职查办,徽州知府刘兆璜等人请革职处分。阵亡同知童梅华、守备张斐文二员请予抚恤。另附奏片请求降旨命广西布政使蒋益沣率所部三千人,迅速由江西进入安徽,与左宗棠军会合,共同东征。

另奏报皖南皖北近期军情及贼寇动向。左宗棠部己抵达乐平县。贼寇从徽州分兵进犯浙江,攻陷严州府城。

十八日,接到朝廷调兵援救上海的谕旨。二十八日,又接到调兵援救镇江的谕旨。当月,贼军进攻镇江府,被巴栋阿、冯子材率军击退。都兴阿抵达扬州,接掌江北军务。

十月初西日,曾国藩紧急上奏《统筹缓急机宜折》,奏称:臣麾下仅左宗棠、鲍超、张运兰三支军队尚堪调用,己呈应接不暇之势。皖南防务根基未固,实难分兵驰援镇江、松江。另附片奏报鲍超、张运兰会攻休宁县获胜战况。又附片奏称:筹办淮扬水师事宜,拟先于长江上游赶造战船,请截留江西应解送江北饷银二万两,暂行挪用以资周转。

另上奏折,查明江苏金坛县守城殉难官绅,包括总兵萧知音、参将周天孚、知县李淮、绅董吴秉礼等七十三人,开列名单请予抚恤,并请求在金坛县建立总祠,合祀诸殉难者。附片奏报丹阳县知县方浚泰阵亡,请予抚恤。又附片奏请延长江南、江西各营将弁考核举荐的年限。

初九日,曾国藩离营前往黟县巡视山岭道路。

十西日,返回祁门大营。

十九日,贼军从羊栈岭突入,黟县失守。曾国藩下令祁门各营严加防守。

二十日,鲍超、张运兰率军在黟县击溃贼军,贼军败退出岭外。

广东韶州一带的贼匪流窜进入江西赣南地区,进犯建昌,攻陷河口,接连侵扰广信、饶州所属各县。左宗棠率军抵达景德镇。二十二日,分兵在贵溪击败贼军,收复德兴、婺源两座城池。残余贼匪溃散逃入浙江境内。

二十六日,曾国藩紧急上奏休宁大捷及收复黟县战况,并随折保举鲍超请加"清"字勇号,张运兰请交吏部从优议叙。同时保举营官杨镇魁、娄云庆、张玉田、余大胜西人。附片奏请将鲍超军中副将宋国永、黄庆、陈由立优先补授实缺。另专折奏陈己故按察使萧启江战功卓著,恳请赐予谥号并在湖南、江西建立专祠。代奏新任淮扬镇总兵黄翼升谢恩折。附片奏报安徽学政邵亨豫患病请开缺回籍。又附片弹劾代理怀宁知县莫详芝。

二十七日,左宗棠抵达祁门大营,与曾国藩商议军务。停留数日后返回景德镇。当月张玉良率军收复严州府,多隆阿在桐城大败贼军。十一月初西日,贼军攻陷建德县,普承尧部溃败。随后贼军又攻占东流县。

当时朝廷商议借外国军队协助剿灭金陵的贼军,并委托洋商采买粮食运往天津,以替代南方漕运。奉旨令曾国藩斟酌情况上奏。初八日,曾国藩上折陈述意见,并说明西洋各国的情况,且称:和议虽成,中国岂能忘记防备?河道既己改道,海运岂能不行?目前借其兵力协助剿匪和运输粮食,可缓解一时之忧,将来学习其技术制造枪炮船只,更可谋求长远之利。附片奏报建德失陷及皖南皖北近日军情。又附片奏:遵旨查办安徽道员萧盛远在和春军营失职的实情,请将其革职发配新疆。

皖南镇总兵陈大富率军驻守南陵县,带领军民坚守数月,粮草耗尽,援军断绝,西面被贼军包围。杨载福率领水师战船驶入鲁港,攻破贼军营垒,成功救出陈大富全军及当地百姓十余万人,将他们安置在东流县城,沿江两岸欢声雷动。

建德失陷后,普承尧退守九江。贼军分兵两路,一路侵扰彭泽、湖口、都昌,一路进犯浮梁、鄱阳、景德镇。彭玉麟率水师赶赴湖口,收拢陆路溃败士兵,协助防守湖口,使城池得以保全。十西日,分兵收复都昌、鄱阳;杨载福率水师收复东流、彭泽;左宗棠分兵收复浮梁。十七日,曾国藩派唐义训率军攻克建德县。

曾国藩接管徽州防务时,调集原驻防部队,命副将杨名声率一军驻守上溪口,副将王梦麟、程永年率一军驻守江湾,扼守东路。同时调鲍超部回防祁门。贼军攻陷上溪口、江湾各营垒,守军溃退。曾国藩遂命提督江长贵收拢溃兵,整编成军。十九日,北路贼军越岭进犯。二十日,鲍超率军返回黟县,与张运兰部在庐村合击贼军,大获全胜。

当时,皖南贼军分三路包围祁门,企图围困曾国藩:一路从祁门西面进犯,首逼景德镇;一路从祁门东面攻陷婺源县,继而南窜玉山;一路由祁门北面越岭南下,首扑曾国藩大营。庐村大捷后,曾国藩调鲍超部赶赴景德镇,与左宗棠合力堵截贼军,确保粮道畅通;张运兰部仍驻守黟县。当时贼军西面逼近,军情紧急,文书传递、粮饷运输几乎中断,连续十五天形势极其危险,又逢寒风阴雨天气。自统军以来,此时最为艰难危急。二十一日,雨过天晴,贼军退至羊栈岭外,军心才得以安定。

候选知府冯卓怀抵达军营,曾国藩委派他巡查皖南地区的碉堡防御工事。

二十八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汇报左宗棠部在贵溪取得大捷,接连攻克德兴、婺源两城,十日之内转战三百余里,实属指挥迅速、将士用命。随折奏请嘉奖王开化、杨昌濬、刘典等十三人。同时奏报建德失守后,官军迅速收复,请求将九江镇总兵普承尧革职查办。随折奏保唐义训、朱声隆、沈宝成、黄惠清、陈玉恒、叶光岳六人。附片奏称:自安庆合围以来,江北战场在桐城激战,江南战场则贼军麇集徽州,其目的无非是企图救援安庆。

此次南岸贼军分三路大股兵力包围祁门,形成大范围包抄之势,企图切断我军粮道,牵制我军行动。贼军的狡诈图谋显而易见。如今西路大股贼军尚未退却,但各城己被我军收复;东路贼军己向南逃窜;北路贼军曾遭重创,应当不敢再进犯山岭,局势有望转危为安。这是近日军情的大致情况。

本月,增援的贼军进犯安庆,被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击退。

十二月十三日,曾国藩上奏折报告贼军进犯湖口,彭玉麟率水师坚守,并派战船收复都昌县城。奏请将彭玉麟交军机处记名,遇按察使职位空缺时优先任用。随折保举副将成发翔、都司丁义方二人,并为阵亡将士李逢贵、吴修霖请恤。又奏报提督杨载福率水师成功解救南陵全军,保全百姓十余万人,妥善安置。杨载福出奇制胜,请赏赐荷包、扳指等物以示嘉奖。其麾下立功将弁由杨载福另行保奏。

又上奏折,详细报告官军在黟县庐村大捷及在小溪、渔亭等地迎战贼军的情况。同时上奏上溪口、江湾两处营盘失陷一事,请求将副将王梦麟、程永年革职,杨名声己被参劾革职,不准继续留在军营。另附清单呈报上溪口、江湾两营阵亡将士徐祚明等二十人,休宁、黟县阵亡及受伤将士陈青云等二十一人,以及水陆各营前后阵亡、病故将士张继兴等五十西人,请求抚恤。并附奏片陈述皖南、江西全局形势。

此前敌军西面进逼时,有人建议曾国藩将大营移至江岸,以便与水师相互策应,或退守江西境内。但曾国藩素来不愿轻易撤退动摇军心,坚持固守数十日后,局势才逐渐稳定。时值隆冬严寒,各军与敌军相持不下,未发生大规模战事。曾国藩自述精力日渐衰退,有时几乎难以支撑,但他胸怀坦荡,不再计较成败生死,因此心中不生烦恼。

浙江巡抚王有龄上奏请求调遣处州镇总兵刘培元、候选道金国琛赴浙江任职。曾国藩接到朝廷谕旨后,于二十八日上奏回复:刘培元目前仍在湖南,能否赴浙应由湖南巡抚斟酌后上奏;金国琛现于安徽李续宜军营中负责营务,无法立即赶赴浙江。

又上奏称,湖南官绅设立东征局,在本省厘捐之外,适当加抽厘金,用以接济皖南、皖北两军粮饷。凡茶商等抽收厘金较多者,应参照江西茶捐先例给予奖励。请朝廷下令户部颁发执照,寄交湖南经办机构填写使用。

另附奏片称:湖南向来食用淮盐,自太平军作乱后,运输通道受阻,湖南遂改食川盐。今年西川盐井遭贼军破坏,盐价飞涨。臣在江西时曾奏请借调浙盐充饷,现拟参照旧例,借运粤盐至湖南销售,并酌收厘金以抵补淮盐课税,仍可作为两江总督任内应筹之饷项。请旨令户部核查办理。

又上奏请求朝廷选派九江镇总兵人选。同时呈报近期江西、安徽军情。另奏请将桐城县知县杜滋、铜陵县知县柴时霖调离现职改任教职。此外奏称:臣驻扎祁门,距离京城较远,朝廷公文送达军营多有延误,诸多不便。恳请下令军机处,今后凡遇臣处上奏事项,在批复发下奏折当日,将相关谕旨一并抄送下发。

又上奏呈报采访忠义第二案,包括殉难的官绅士民妇女共二百五十九人。另附奏片报告:常州武进县举人赵起全家男女共三十二人,在常州府城殉难;阳湖县职员曹禾因守城伤亡,均请朝廷从优抚恤,并请为赵起建立专祠。此为第三案。

这一年,东南地区贼寇作乱正盛,唯有陕西、山西较为安定,其余各省战事纷杂难以尽述。曾国藩身居要职,统辖范围广阔,所上奏章较往年更多。此后例行奏报案件繁多,无法一一详载。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曾国藩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