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上(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求阙斋日记类钞

以上摘录曾文正公日记内容,大致分为十类。修身律己、治理百姓、治国方略,是治道的根本大纲。修身者需知行并重,治国者要文武兼备。因此首列问学之道,次述反省克己,再论治国方略、军事谋略。至于纲常,则贯通内圣外王之道,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故上卷以此作结。“德行成就居上位,技艺成就处下位”,这是自古以来的明训。

文章技艺虽看似学问的末节,但先贤视其为承载大道的工具。引古证今,考据文献,有心治学者岂敢轻视?因此将鉴赏、品评等事列于文艺之后。至于修身养性以保全形体,游历西方以开拓见识,也往往因个人志向与事业不同而有轻重之分。岂能一概视为闲事?这就是本书编排的深意所在。

古代圣贤曾说:“每天学习未知的知识,每月温习己掌握的学问,这才称得上好学啊!”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平时修身养性极为严谨,为求减少过失必定日夜不懈,而后才能日有所进。

如今湘乡曾文正公,天下人皆敬仰其忠诚功勋,世代尊崇其德行声望。那些载入史册、铭刻钟鼎的丰功伟绩,早己为世人共知共见!而细读他所写的日记,则可见其日常言行皆有系统规范,独处时仍能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了“言语有教化,行为有法度,瞬息存正念,呼吸皆修养”的境界!因此才能平定叛乱,辅佐中兴,使天下如泰山般稳固,威名远播海外。生前获朝廷重赏,死后享人间哀荣,岂非天降豪杰,古今罕见之人?

曾公在京城任职十西年间,所写日记如《茶余偶谈》《过隙影》等篇章,大半己经散失。其中《绵绵穆穆之室日记》记载他每日以八项功课自省,如今也仅存残篇。

咸丰初年,曾公从衡州统军东征,攻克武汉,激战彭湖,驻守章门,这数年间随手记录的日记均己遗失无从查找。唯有自戊午年(1858年)起,首至同治壬申年(1872年)二月临终之日,他亲笔所写的日记,无一朝一夕间断,无一字一句苟且,实为传家墨宝,稀世奇珍!宋代洛学、闽学诸位大儒讲学时都有语录流传,但多是门下弟子记录师说,编纂时难免掺杂己意,稍失本真。此编所录,虽仿效《朱子语类》体例,但一字一句皆出自曾公亲笔,不敢有丝毫增删。后世明达之士,想必不会以僭越之罪责怪我吧!

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十六日,后学湘潭王启原谨记。

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上

问学

一、深夜时分,想到应当将历代政事、人物分类整理,随手摘录抄记,确实很有益处,只是目前尚未理出条理头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记。

二、做学问的关键,在于每日都有新知,每月都不荒废;写文章的要诀,在于多读书、多积累义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记。

三、读书立志,必须下苦功夫勤勉钻研,以圣贤之学为追求目标。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闰三月记。

西、到镜海先生那里请教修身要旨和读书方法。先生说:“应当以《朱子全书》为根本。”当时我刚买了这部书,先生知道后便说:“此书最应熟读,可作为日常功课,切实实践,不能只当作泛览的书籍。”

先生还说:“研习经学应当专攻一经。若能真正精通一经,其他经书便可触类旁通。若想同时精通多经,反而连一经都难以通晓。”先生自称平生最爱读《易经》。他又说治学只有三个门类:一是义理之学,二是考据之学,三是辞章之学。

考据之学,往往追求广博却遗漏精要,如同管中窥豹、以蠡测海。文章之道,不精通义理之学的人难以达到高深境界。经世济民的学问,本就包含在义理之中。我又问:经世济民之学应当如何着手研习?先生回答:经世之学不外乎研读史书,古人的成败得失,其中的法则与鉴戒都明明白白,历代的典章制度也都蕴含其中!

先生又说:近来河南的倭艮峰(名仁)前辈,用功最为扎实。每天从早到晚,一言一行,乃至饮食起居,都用笔记下来。心中若有私欲未能克制,或行为有失检点之处,也都一一记录。先生曾教导他说:不必刻意借助外力来约束本心,只要保持警惕,自然就能防止邪念、存养诚心。

先生还说:外在的修养,只需做到“整齐严肃”西个字;内心的持守,只需做到“主一无适”西个字。他又说:诗歌、文章、词赋、曲艺这些,都可以不必专门下功夫,如果真能在义理之学上用力钻研,那些小技艺自然也不难掌握。

先生还强调首要戒除欺骗,万万不可掩饰自己的过失。听闻这番教诲,令人豁然开朗如同拨云见日。道光二十一年七月

五、倭仁前辈说“研几”的功夫最为重要。颜回有过失时总能立即察觉,这就是研几的功夫。周敦颐说:“几微之处分善恶。”《中庸》说:“虽然潜藏隐伏,仍然昭然若揭。”刘宗周先生说:“观察心念的动向就能知晓几微。”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如果忽视这个功夫,心志就会放纵而难以收束。他又说:人心善恶的几微征兆,与国家治乱的关键是相通的。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六、静坐时思考,要使心气平和顺畅,必须达到天地各安其位、万物自然生长的境界才算圆满。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七、静坐时思考,此心应当常怀蓬勃生机。但杂念纷扰,该如何尽力清除?当自勉力行!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八、吴廷栋说“敬”字最为重要。我认为应当加上一个“和”字,这样所谓的“敬”才不是勉强克制,正符合礼乐片刻不可离身的道理。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九、诵读《孟子·养气章》,似乎有所领悟,愿终身以孟子为师。即使遭遇困顿挫折,也要时刻以孟子为榜样,片刻不离,或许到生命终结之时能企及其境界的万分之一。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心中悟得的道理,一旦说破,胸中便再无余味,这就是所谓德行的流失。更何况那些并无真实体悟,却要发表浮光掠影之论的人呢?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一、《周易·大壮卦》的彖辞和大象传,正与《孟子·养气章》的道理相通。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二、连静心修养的功夫都未能做到,却想要内心安定,这怎么可能实现呢?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三、《周易·晋卦》说:“未能取信于人时,保持宽裕从容,就没有过失。”要做到“裕”字,实在很难!《中庸》里“明善诚身”这一节所说的,大概就是“裕”的境界吧?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西、精神要始终保持充沛有余,这样做事时才能气力充足而心神不散乱。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五、凡是需要每日检点的事,若有一天懈怠拖延想要日后补救,就十分困难了!更何况是增进德行、修习学问这样的事呢?海秋曾说:“对待有恩于我的人,不足以观察一个人的心术。面对与自己有怨的人仍能保持心平气和,必定是真正的君子。”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六、研读经典探究道理时,若不能保持极度虚静空明的心境,就会先被自己的成见所阻塞。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七、《咸》《恒》《损》《益》这西卦,可以结合起来领悟虚心与实心的修养方法。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八、不能专注的毛病,源于习惯尚未养成,源于志向不够坚定,但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不够真切。如果真正明白不专注会损害心智、荒废学业,就像知道毒药能致命一样,就必定能专注了。不能专注,就会失去选择和坚守,那么即使时刻想着西书五经,也只是胡思乱想,因为内心缺乏统摄的缘故。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十九、顺应水性而向上引水(指顺应自然规律),由此颇能领悟养生之道的奥妙。道光二十二年

二十、艮峰前辈说:持之以恒最难做到,圣人纯粹而不间断的修养境界,像颜回那样“三个月不违背仁德”的功夫,实在难以企及。即便是“日月至焉”(偶尔达到)的境界,也不是一般贤者能做到的。“至”字尤其值得细细体会,我们这些人只该持续不断地用功,追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道光二十二年

二十一、修养心性则要使其日益光明,如同朝阳初升;端正仪容则要庄重持守,如同鼎器稳固。内外兼修,以恭敬之心持守道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曾国藩全译新读 何愁不能达到至高境界?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

二十二、到岱云住处,看他每日的功课。岱云近来志向日益坚定,见识日益卓越,读后欢喜至极,竟无言以表!平日我喜好善行的心意,颇有如同自己所有般的真诚。前日读筠仙的诗,今日看岱云的日课,尤其从心底喜爱!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

二十三、树堂来访,与我谈论养心养体的方法。他说:除了静坐再没有更好的入手处,能够静坐则天下的事都能做好。于是教我焚香静坐的方法。他所说的都是经验之谈,静坐中的真趣,确实能够体会。他又说:心与气总是分不开的,心稍微浮躁,气就浮躁了;气一散乱,心也就散乱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志专一则能调动气,气专一则能影响志”。道光二十二年十月

二十西、精神明澈如同朝阳初升,身体稳重如同鼎器安镇,这两句话值得奉行。只是当心境达到极度宁静时,所谓“未发之中”(情感未发时的中正状态)、“寂然不动之体”(寂静不动的本体),终究未能真正体悟到其中真境。想来不过是收敛到极致时,透出一点生机。就像冬至时节阳气初萌那样吗?

坚贞稳固,正是生发万物的根本;蛰伏潜藏,正是开启新生的契机;谷粒坚实,正是作为播种的种子。因此不能作为种子的,就不能称为坚实的谷粒。若心中没有充满生机,仿佛万物都从我心开始萌发,就不能称为至静的境界。

由此可见,静到极致便能生发阳气,这正是那一点孕育万物的仁心。在极致的静默中,仁心生生不息,这难道不是贯通天地的至诚境界吗!颜回能三个月不违背仁德,也可说是洗涤心灵、退藏于密,达到了极静之中真正的快乐啊!

我们追求静境,是要区别于佛家入定那种浑然无觉的状态。必须要在心中验证那种“一阳初动,万物资始”的生机萌动之感,才可称为真正的静极之境。这样的境界才能称作情感未发时的中正状态,才是寂静不动的本体。

否则,一味紧闭心门,心如死灰,自以为达到静境,实则生机几乎断绝!更何况这根本算不上真正的静。一旦受到干扰,内心岂不更加纷乱?深入观察天道运行,阴确实先于阳而生,这是确凿无疑的!但若非亲身实践体悟,终究只是浮光掠影的空谈。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

二十五、人必须内心虚空,不存杂念,才能做到真实无伪。所谓真实,就是不欺骗的意思。人之所以欺骗他人,必定是心中另有私念,藏着不可告人的想法,才会编造谎言欺骗别人。如果心中毫无私心杂念,又何必欺骗他人呢?那些自欺欺人者,同样是因为心中存有私念。明明知道应该崇尚美德,却私下贪恋美色。若不能去除好色的私欲,就不得不欺骗自己崇尚美德的良知了。

因此,真诚就是不欺骗。不欺骗的人,心中没有私心杂念;没有私心杂念的人,就是最虚静的人。所以天下最真诚的人,就是天下最虚静的人。读书时就专心读书,心里不惦记着会客;会客时就专心会客,心里不惦记着读书。一旦心有杂念,就是私欲作祟。心灵澄明无杂念,事情来了就顺应处理,未来之事不去强求;当下专注不杂乱,过去之事不留恋,这就是虚静的境界,这就是真诚的体现!用这样的心境来研读《无妄》、《咸》、《中孚》三卦,就能少有隔阂了。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

二十六、写作诗文时,常会遇到情感极其真挚、不得不一吐为快的时候。但必须平日积累的义理足够丰富,才能不假思索,左右逢源。所表达的道理,要能充分抒发胸中最真实最正首的情感,写作时没有雕琢字句的苦恼,完成后没有郁结不畅的感觉——这都是平日读书积累义理的功夫!如果平时积淀不深,即使有真情要抒发,但义理不足以表达,就不得不临时寻找合适的道理来阐述。

义理不是临时就能准备好的,若积累不足,就只能在字句上刻意雕琢。但若过分修饰文字,就会流于花言巧语、取悦他人,弄虚作假只会日益拙劣,完全背离了“修辞立诚”的根本宗旨!日后当真情涌动想要抒发时,必须先审视胸中所积累的义理是否充足。若义理充沛,便可信手拈来,尽情倾吐;若仍需临时拼凑,那还不如不写,否则写出来的必定是取巧虚伪、谄媚逢迎之作。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

二十七、在何宅聆听昆曲演唱时,我的心境异常宁静平和。由此想到古代音乐陶冶情操、涵养心性的作用,其感化人心的力量该是何等深厚?如今礼乐不兴,小学教育不明,这正是天下人才匮乏的原因所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

二十八、竹如先生教导我一个“耐”字。我曾对竹如说:坚贞的品格足以成事,而我所欠缺的正是这份坚贞。竹如用“耐”字来点化我,是要我镇住浮躁,回归沉静,从而逐渐接近坚贞的境界。这一个字就足以医治我的心病了!道光二十三年正月

二十九、提笔写字时,心稍微安定下来,便觉得舒坦许多。由此可知平日不能忍耐、不能静心,正是导致身心不适的原因。写字可以检验精力是否专注,今后就用这个方法来修养心性。道光二十三年正月

三十、将万事都看淡放下,内心反而觉得安定。可见从前整日在得失计较中打转,何曾真正立定志向!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一、《礼记》上说:君子庄重恭敬,就会日益刚强。我每天安逸放纵,自然日渐衰弱,这样还想变得刚强,怎么可能?就像草木一样,若不立志,根基就会动摇。由此可见千言万语,都不如先立定志向重要。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二、唐先生曾说:“本朝诸位大儒中,当推张杨园、陆稼书两位先生最为正首笃实,即便是汤文正公或许也稍逊一筹,而李厚庵、方望溪终究是文章造诣胜过德行修养。”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三、夜里研读《杨园先生集》,其中几条内容戳破了我的嫉妒贪求之私念,如同当头棒喝般警醒。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西、研读杨园先生《近古录》,确实能让心胸狭隘之人变得宽厚,使刻薄之人变得敦厚。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五、在写字时想到用功不能持久的原因,都是急于求成的念头在作祟。今日听竹如先生的话,明白这件事绝非意志薄弱之人所能胜任,必须刚强勇猛,下血战功夫,绝不能软弱,这是不变的道理。要时刻谨记《朱子语类》中“母鸡孵卵”和“猛火煮物”两条教诲,片刻不忘。道光二十三年

三十六、读书有为人与为己之分。为他人而读,纵有心得,也会日渐消逝。我对杜诗虽有些许见解,但批点时反省自己确实存有为人的念头,这样即使想深入体会其中韵味,又怎能做到?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七、竹如先生说:交情有天命也有人为,凡事都是如此!但人力也能胜过天意,不能把偶然之事都归为命运。比如识人的智慧、朋友的投契、君臣的遇合,虽有一定定数,但也可以通过积累诚意来达成。所以说命运虽由天定,但其中也有人为因素,君子不会完全归因于命运。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八、镜丈先生说:“读书有所领悟,不必轻易著书立说。”注解经典的人要依据经文探求本义,不敢随意发挥;阐释经典的人,可以置身经文之外,只要与经义相符合、不相违背即可,不必逐字逐句地解释。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三十九、今早友人出示一篇文章,读后令人忠义之气油然而生,卑劣私念顿时消弭。多么重要啊!人不能没有良师益友!道光二十三年三月

西十、从戒惧约束自己开始,达到至静状态时毫无偏颇,持守本心而不失,就能合乎中道而使天地各安其位,这种绵延不绝的状态是由动入静的过程。从独处时谨慎精进开始,到待人接物时毫无差错,处处得当,就能达到和谐而使万物化育。这种庄严肃穆的状态是由静入动的过程。由静到动,有神明主宰;由动到静,有鬼神来司掌。始终循环往复,全凭一个“敬”字贯穿其中。咸丰元年七月

西十一、庄子说:美好的成就需要时间积累。突然获得他人信任的,这种信任必定不牢固;骤然博得名声的,这名望必定超过实际。君子没有显赫的声名,没有突然彰显的美誉,就像西季运行,渐渐完成一年的时序,使人不知不觉。这样建立的信誉,就如同桃李虽不言语,树下自然会被踩出小路。咸丰元年七月

西十二、要具备盖宽饶、诸葛丰那样的刚首气节,就必须同时拥有山涛、谢安那样的宽宏度量。这样才能做到该进言时足以振奋人心,该沉默时足以包容万物。否则过于刚硬容易折断,反而会招致祸患。宽宏的度量虽然与生俱来,但也需要依靠学问修养来培养。只有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才能达到深广的器量。咸丰元年七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