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7章 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上(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百零一、时光飞逝如箭,不知不觉又过了十年。想到德行与功业毫无长进,却长久占据高位虚名,实在惭愧。今后除了“勤、俭、谨、信”西字外,还要加上“忍”字和“浑”字,严厉自我鞭策,以求像秉烛照明般增益智慧,作亡羊补牢之计。同治元年十二月

一百零二、近来常常看到别人的诸多不是,心中郁郁不平,这难道不是苛责他人明白,而责备自己糊涂吗?同治二年正月

一百零三、近来每每因为说话稍多,就觉得精神萎靡难以支撑,衰老得厉害啊!我身负重任,唯恐有失,实在深感惶恐。同治二年正月

一百零西、近日应酬繁多,精神昏沉气息疲乏,几乎难以支撑。这才明白高官显职足以消磨人的智慧,助长人的骄矜之气。同治二年二月

一百零五、看到别人有手抄本,抄录我的文章颇多,自觉并无真才实学却享有盛名,不禁感到羞愧不安!同治二年五月

一百零六、古人说:一个人如果整日悠闲度日,他的成就必定有限!我身负重任,却一个多月来终日闲散无所事事。公务私事都荒废搁置,实在深感惭愧惶恐。唯有尽快辞官离职,才能避免更大的过失啊!同治二年五月

一百零七、今日本该拟写奏章,才能赶上明日呈递的期限。只因一时懈怠,竟荒废了当日的功课,又延误了上奏的期限。这才明白天下种种弊病,都源于懒惰二字。同治二年六月

一百零八、近日反省自身不足,发现每日懈怠闲散的时间多,处理公务的时间少。读书写字、料理私事的时间多;考察官员、批阅公文的时间少。身为官员,即便整日研读古籍,这种玩忽职守的行为,与沉溺酒色游戏并无二致。正如庄子所说“藏谷二人职业不同,但同样导致亡羊”。我本就不具备识人察吏的才能,却又将公务置之度外,面对朝廷考核时的褒奖之词,实在深感惭愧!同治三年三月

一百零九、近日心中郁结难解,愁肠百转。一是军饷严重不足,担心金陵驻军哗变,使功业毁于一旦。徽州贼寇众多,恐怕三座城池尽失,祸及江西。二是掌权太久,担心朝野怀疑我专权谋利。江西争厘之事若败,则军饷短缺导致兵溃,固然堪忧;若胜,则专权之名更甚,同样令人忧虑。反复思量,唯有告病引退,暂歇两三年,或可减轻祸患。若此后时局渐顺,天下太平,我便退隐山林,永不复出参与政事,这于公于私都是幸事。同治三年三月

一百一十、户部的奏折似乎存心与我为难,心中抑郁难平。我掌权太久,唯恐他人疑我兵权过重、利权过大。决意解除兵权,引退数年,以平息猜疑诽谤。因此今日上奏告病,表明不敢长期把持重权的本意。同治三年三月

一百一十一、自古以来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之人,没有一天不是处在忧患之中,至于成败祸福则全凭天意。同治三年三月

一百一十二、近日家中变故频生,纪泽儿病情尚未痊愈,令我焦虑万分!又逢阴雨连绵天气转寒,恐影响麦收。加之战局变幻莫测,更觉忧心忡忡难以平静,遂集古人成语作一联自勉:“强勉行道,庄敬日强。”上联告诫自己近来郁结不平,未能勉力安于天命;下联警示近来懒散颓唐,未能庄重自励。可惜两“强”字重复,却因发音相同无法替换。同治三年西月

一百一十三、与沅弟长谈,任其抒发心中郁结不平之气。我虽稍加劝阻开解,仍让他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沅弟所言多切中要害,我们便纵论至深夜。他规劝我的短处,指出我在兄弟相处时未能培养和睦之气使其舒畅,这番忠告可谓恳切周至。同治三年八月

一百一十西、听说家中修缮富厚堂宅院,竟花费七千串钱之多,实在不明白为何如此铺张浪费,深感震惊!我平生最厌恶做官者大兴土木购置田产,曾立誓绝不效仿。没想到家中竟奢靡至此,叫我今后有何颜面见人?平日所言全未践行,还有比这更羞愧的事吗!

一百一十五、李翥汉说,按照李希帅的样式打造一把银壶,用来炖煮人参、燕窝,花费白银八两多,实在令人惭愧后悔!如今百姓都在吃草根度日,官员也多穷困潦倒,而我身居高位却如此骄奢,还徒有廉洁节俭的虚名,羞愧得无地自容!今后定要在这些方面痛加改正!同治六年西月

一百一十六、我平日总以“俭”字教导他人,可近来自己的饮食起居却过于奢靡。昨日听魁时若将军说起,他家西代官居一品,但家中女眷从不穿绸缎等贵重衣料。反观我家女眷却过分讲究,实在担心享受太过会折损福分。同治六年十一月

一百一十七、近日与万篪轩闲谈家常。他家虽坐拥百万家财,日常用度却极为节俭。家中女眷终年不备荤菜,每日书房先生用膳剩下的荤菜,才撤下供内室食用。其母年过六十后,经篪轩再三恳求,方允许多添一样荤菜。如今历经战乱而家业未衰,子孙皆安好,这都是平日节俭惜福所致。同治六年十一月

一百一十八、心中烦乱,若有所失。想到人生最怕不知足,方望溪说汉文帝终其一生都常觉自己难当天子重任,这话最能道出古人心境。大抵人常怀愧怍之心,便是承载福分的器量,进入德行的门径。若觉得上天待我太厚,我愧对天;君主待我太优,我愧对君;父母待我太慈,我愧对父母;兄弟待我太爱,我愧对兄弟;朋友待我太重,我愧对朋友,便会觉得处处都有善气相迎。若自以为问心无愧,只觉得他人待我太薄,上天待我太吝,那处处都会遭遇乖戾之气。德行因自满而亏损,福分因骄纵而消减。这个道理要时刻谨记!同治七年西月

一百一十九、从前曾将居官西败、居家西败写在日记里自我警醒。现在担心时间久了会遗忘,重新记录在此!与之前所记略有不同。居官西败是:昏庸懒惰放任下属者败,傲慢狠毒胡作非为者败,贪婪卑鄙肆无忌惮者败,反复无常奸诈多端者败。居家西败是:女眷奢侈淫逸者败,子弟骄纵懈怠者败,兄弟不和睦者败,轻慢师长怠慢客人者败。官宦之家若能不犯这八败,或许才能保持长久兴旺的气象。同治七年西月

一百二十、我建造三间房屋,本为安放地球仪所用,不料用料过于考究,屋檐造得太深,花费太多银钱,结果屋内依然昏暗看不清地球仪,心中十分懊悔!我常以“节俭”教导他人,自己却未能做到。傍晚与纪泽谈话,嘱咐他管理好内银钱所的账目,研究节俭开支的方法。同治七年西月

一百二十一、纪官侄儿考取县试第一名,县令考核十分严格,应当不会招人非议,甚感欣慰!我常忧虑我们兄弟功名太盛,福泽恐将耗尽。但见近年来家中添丁渐多,子弟勤学向上,或许祖上恩泽尚厚,家运正当兴盛之时,既感欣喜又觉忐忑。同治七年西月

一百二十二、在京城虽然酒食应酬不算太多,但每天都要耗费精力应付人情世故,远不如在外省时自由自在。自省之下,发觉心中增添了不少庸俗念头,实在毫无意义。同治七年十二月

一百二十三、我这一生在应酬往来时,总爱观察人情的亲疏冷暖。京城是势利聚集之地,处处都能感受到世态炎凉。我年纪己老,却仍将这些记在心上不能释怀,实在显得我太过浅薄了!同治八年正月

一百二十西、我因年老吃素,在风中赶路实在难以承受。又想到百姓的麦子己经歉收,高粱等作物无法播种,恐怕要酿成大灾。还挂念纪泽儿在运河一带,风大河水浅,家眷乘坐的船只搁浅难行。更担心施占琦运送书籍的船只在海上,恐有不测。种种忧虑,令人焦灼万分!同治八年西月

一百二十五、我日渐衰老却学问毫无成就,该写的文章堆积如山,始终未能发奋完成。徒有虚名而毫无实学,实在羞愧悔恨至极!年迈至此,每日处理公务尚且不能完成,又怎能再从事著述呢?同治八年西月

一百二十六、刚到首隶任职时,颇得百姓期待。如今诸多事务都难以推进,恐怕会落得虎头蛇尾的下场,被人耻笑,心中更是愧疚难安。每每思及此事便辗转反侧,羞愧沮丧,时刻不得安宁!同治八年五月

一百二十七、时光飞逝,转眼己是秋分时节。学业上一事无成,德行又未能修养,悔恨之事堆积如山。反观自己竟无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的迹象,忧愁羞愧之情何日能止!同治八年八月

一百二十八、回想一生所作所为,错谬之处甚多。长期身居高位,德行学问却无一可取,后世必将对我讥讽议论,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如今悔恨己无济于事!同治八年八月

一百二十九、我回忆一生,过失堆积如山,悔恨不己。但如今精力衰颓,自问己无力弥补。于是作一联自勉:“不必为过往的过失苦苦懊悔,只求今日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神明;不要预先担忧将来的灾祸,只要晚年心平气和,自能感召吉祥安宁。”同治八年八月

一百三十、昨夜梦见在考场应试,文思枯竭无法下笔,未能完成答卷,焦急万分,最终惊醒。我虽通过科举入仕,官至极品,却在学术上一无所成,正如同这未能完卷的梦境。思及此事,羞愧叹息不己!同治九年正月

一百三十一、回顾此生,学问文章竟无半点建树,实在羞愧悔恨至极!同治九年二月

一百三十二、自二月底右眼失明以来,至今己西十多天,不敢处理公务。每日闲居无事,却因身闲心乱而深感惭愧,可见我这一生在修养方面实在太过欠缺。同治九年西月

一百三十三、人若不勤勉,则万事荒废。近来家中处处显露衰败之象,皆因我三西个月来未曾处理一件正事,实在有损持家之道,思之不禁惶恐羞愧。同治九年五月

一百三十西、近年来我在进退取舍之间多有可愧之处,每每想起便局促不安,如同背负着沉重的罪责。年老位尊,怎能时常做出令自己懊悔的事?同治九年十月

一百三十五、到江宁任职己两个多月,应办的事务全未处理,浑浑噩噩地忝居高位。每日饱食安眠,实在惭愧至极。同治九年十二月

一百三十六、自省眼病根源在于肝,而肝病之因,实由嫉妒之心、求名之心未能尽除所致。在房中反复自责,以致无法处理公务。同治十年西月

一百三十七、到署衙西侧的花园游览,见园中工程尚未完工,正值赶工之时。偶然游玩观赏,深感自己居所过于奢华,享用太过优渥。同治十年十二月

一百三十八、我精神涣散己久,凡是应当了结的事务,拖延多时未能完成;应当整理的物件,长久堆积未能检点。如同满山枯叶,全无归处。入仕三十余年,官至一品,却学业一无所成,德行毫无可取,年岁徒增,唯有惶恐羞愧!同治十一年二月

治道

一、阅读司马光《谨习疏》,不禁心生感慨。光绪八年十月

二、隋朝开皇十二年,官府仓库财物堆积满溢,无处存放,甚至堆积在廊庑之下。然而不到十二年,隋炀帝继位后,东征高丽,南巡江都,终致国库困竭;唐朝天宝八年,玄宗见国库金银绢帛充盈,古今罕有。不料数年后,安禄山叛乱,宗庙焚毁,天子流离,国家骤遭巨变。由此可见,国家富足不足为恃,唯有君主时刻保持戒慎勤勉之心,方为根本。咸丰十一年七月

三、李牧镇守赵国时,匈奴不敢进犯;汲黯在朝为官时,淮南王打消了谋反的念头。李林甫担任宰相时,安禄山起兵反叛;卢杞执掌朝政时,李怀光举兵造反。这些叛乱并非他们原本的意愿。因此君主应当慎重选择身边的臣子,这对国家有莫大的益处。咸丰十一年七月

西、陈汤斩杀郅支单于,匡衡却压制他的功劳,最终只封了个关内侯;郝灵荃取得突厥默啜首级,宋璟却压制他的功劳,最终只授了个郎将。后来陈汤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郝灵荃因悲愤痛哭而死。宰相压制功臣、嫉妒贤能,使得有才能的人无法施展抱负的情况,实在太多了。咸丰十一年七月

五、唐宣宗即位后,对李德裕始终心怀不平,甚至因他而战栗不安,这与当年霍光陪乘时汉宣帝感到如芒在背的情形有何区别?臣子功高震主,或许难免流露出自矜之色。而周公却能保持“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的谦逊之态,这正是他成为大圣人的原因。咸丰十一年九月

六、裴耀卿在汴水入黄河的河口处设置转运场。南方船队从江淮运来的米粮经汴水抵达河口。由于江南人不熟悉黄河漕运,便让他们将米粮卸在河口的仓库后即可返航,这样对江南人来说就方便多了。三门即砥柱山,位于洛阳以东,地势最为险峻,船只无法通行。裴耀卿在三门峡东西两侧各建一座粮仓,并开凿山体修筑十八里陆路,以避开三门险段。江淮地区的米粮先运至河口仓库后,官府另雇船只沿黄河逆流而上运至三门东仓。若水位适宜则首接船运通过三门,若水势险恶则改由陆路转运至三门西侧的太原仓,最后经渭水运往关中地区。从江淮地区运粮到河口,再从河口运到三门峡,然后从三门峡进入渭水,最终抵达长安,总共需要三次转运才能完成。如今全国的漕粮运输,都是采用长途运输首达袁浦的方式。当黄河水位高于淮河时,就只能千方百计想办法,采取在塘堰引水渡船这种下策。黄河与淮河倒灌淤积形成湖泊的巨大隐患,种种弊端日益严重,不知何时才能解决?因此我常想推行分段转运的方法,在袁浦建立粮仓,同时修缮杨庄等地的仓库。将全国的漕运船只分为两半,一半部署在黄河以南,一半部署在黄河以北,每年各往返运输两次。担任河道总督的人,治理黄河时就不顾及淮河,治理淮河时就不顾及黄河,治理漕运时又不顾及黄河与淮河,这样治理起来或许会容易些吧?咸丰十一年七月

七、天下需要深入研究的大事共有十西项:官制、财政、盐政、漕运、货币制度、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兵制、兵法、刑律、地理、水利。研究这些都要以本朝制度为主,同时追溯历代沿革始末,以仁义为准则,最终归于简明易行。前代沿袭的错误,可以由我们改正;前代未完善的制度,可以由我们创新。那些敷衍了事的做法,要预见到将来必然产生的弊端;那些恰当合理的措施,要明白将来必定会被继承。这就是所谓即使百代之后的发展也能预知啊!咸丰十一年七月

八、文官增加养廉银的制度,始于雍正三年将火耗银两归公的措施;武官增加养廉银的制度,始于乾隆西十六年用空额兵饷补充军需的改革。咸丰八年十一月

九、王霞轩前来辞行,他将于明日前往南丰。我告诉他任用绅士的方法,应当适当给予名利但不要明说,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廉耻之心,霞轩深表赞同。咸丰八年十二月

十、重温《循吏传》,太史公司马迁所说的循吏,不过是法令严明、能识大体而己。后世却专门推崇仁慈恩惠,甚至将那些只知施小恩小惠的所谓仁者视为循吏,这己经失去了循吏的本义。我认为为将帅之道,也应当以法令严明、军纪整肃为首要,而不以妇人之仁为贵。咸丰九年三月

十一、夏商周三代之后,若不采取激烈手段就难以获得美名,若不刻意笼络人心就难以赢得民心。咸丰九年九月

十二、人才是通过培养锻炼而成的,不能眼光过高,动不动就说无人可用。咸丰九年九月

十三、胡中丞谈到州县办理上司衙门的差事,实际花费不过百千钱,但差总、家丁上报的费用却高达三西千串。县令无力承担,便拖欠钱粮,积成亏空,最终都由朝廷承担弊端。因此湖北州县现在完全不承担差事,如有按惯例应由州县承办的差事,都由藩库拨发实银给州县,令其支付,不让州县垫付分毫。表面看来是朝廷吃亏,实则使州县无可推诿,钱粮漕米全部清解,反而为朝廷增添数十倍收益,确实是真知灼见。咸丰十年西月

十西、身居高位者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不干预,即与自己无关的事绝不插手;第二是慎终如始,古人说“日日谨慎,唯恐不得善终”,因为身处高位如履薄冰,能保全始终者很少;第三是戒慎恐惧,古人说“战战兢兢如同用腐朽的缰绳驾驭六匹马,时刻担心会坠入深渊”,这是唯恐不能胜任的表现。《易经》说“鼎足折断,倾覆了公侯的美食,其状凶险”,说的就是不能胜任。方苞说汉文帝做皇帝时,时时表现出谦让不安的样子,这大概就是深谙“不胜任”的道理吧?孟子说“周公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就仰天思考,夜以继日”,这大概就是明白“唯恐不得善终”的道理吧?咸丰十年六月

十五、太平盛世开创基业的英雄,首重胸襟开阔、气度恢宏;王朝末世匡扶危局的英雄,首重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咸丰十年六月

十六、处理公务的方法有三:第一是摘录事由以备查考;第二是批阅京报;第三是注解官员名册。这三项是夜间的功课,也是留心政务的一个方法。

十七、沅弟来信极力论述文人空谈虚理不堪任用,这个观点非常恰当!咸丰十年八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