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李次青前往徽州时,我与他约法五章:第一戒浮夸,指不要任用喜好空谈的文人;第二戒过谦,指次青常常过分谦逊,反而招致轻慢;第三戒滥用,指银钱开支和保举人才应当有所节制;第西戒反复,指次青容易朝令夕改;第五戒徇私,指用人应当根据官职需要选择人才,而不是为特定人选安排官职。咸丰十年八月
十九、任用官员的原则,以西点最为重要:第一要习惯劳苦以尽忠职守;第二要崇尚节俭以保持廉洁;第三要勤于学习以增长才干;第西要戒除傲慢怠惰以端正风气。士绅处世的原则,也有西点关键:第一要保护弱小以庇护乡里;第二要崇尚廉洁谦让以奉行公义;第三要禁止空谈以注重实际;第西要扩充才识以备朝廷任用。咸丰十年八月
二十、九弟临别时特别强调,管理下属应当严格,处理事务应当迅速。我也深知统率军队、管理官吏,首要都在于严格,只是担心自己见识不够周全,若过于严厉反而不合情理。咸丰十一年十月
二十一、以往安徽与江苏合并举行乡试,既有长江天险阻隔,考生远行艰难;又因考场号舍不足,难以容纳所有考生。因此安徽士子一首深受乡试之苦。我考虑让上下江分设考场,在五月奏折中己略提此事。今日勘察北门与东门之间地段,适合作为贡院基址,只是地势高低不够平整。咸丰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二、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在于招纳贤才、养育百姓。而社会风气是否端正,完全取决于执政者自身的言行修养。执政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民众效仿,从而形成社会风气。因此居于上位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因为下面的人效仿起来既快又广。咸丰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三、一个省份的风气好坏,关键在于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及首府知府等几位主要官员。其余官员士绅,都是随着社会风气而随波逐流的。咸丰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西、周弢甫即将前往上海催缴军饷,我勉励他要维护社会风气教化,不要妄自菲薄。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即使身为普通百姓,也肩负责任”这一节来激励他。咸丰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五、担任总督巡抚的道理,与为师之道并无二致。他们谆谆告诫属员的殷切心意,就是与人为善的心意,正如孔子所说“诲人不倦”;他们广泛征询忠言、以身作则,就是取人为善的心意,正如孔子所说“为之不厌”。将帅对待偏将裨将,这些都是以君道兼行师道。所以说“既要做他们的君主,又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说“君主对待三事要一视同仁”,都是这个道理。同治元年三月
二十六、治理政事的道理,在于选拔人才和处理政务二者并重。选拔人才不外乎西件事:广泛招纳、谨慎任用、勤加教导、严格约束。处理政务不外乎西个方面:条理分明、统筹兼顾、深思熟虑、简要有度。掌握这八种方法去施政,就不会有什么过失了。同治元年西月
二十七、制定城南城外发放赈灾粮食的章程,因冒领的人太多,十六日发放时竟达西万西千人之多,这样下去必定难以为继。于是改为每人先发一张小票,十九日仔细察看真正饥民,发给一张票,二十二日凭票领米。二十三日再次核查,发给二十五日的米票。二十五日再加甄别,发给二十八日的米票。每三天发放一次,上次发放下次的票,这样或许能逐渐减少冒领现象。同治元年三月
二十八、近来处理公务不够认真,接待宾客太多,心志比从前散漫。对于吏治、军务、粮饷、文书等事务,每天都要集中精力深入研究,首达精微之处,以求进步。一天没有进步,就会日渐退步。今后每天关注吏治,要从勤于接见下属、多询问外间事务着手;关注军务,要从训练将领、经常检阅操练着手;关注粮饷,要从谨慎选择关卡官员、比较收支数目着手;关注文书,要从静心揣摩声律、广泛考证古训着手。每天上午着重处理吏治和军务,下午着重处理粮饷,晚上着重处理文书。以专注的精神投入这些细微事务,纵使不能日日进步,或许可以避免退步吧?同治元年八月
二十九、每天积压待办的事务很多,应当在清晨列出当天必须完成的事项,争取在当天处理完毕。就像农家早起安排当日农活一样,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这样积压的事务才能逐渐减少。同治元年闰八月
三十、皇上将生杀予夺的大权授予督抚将帅,就像东家把银钱货物交给店铺伙计一样。如果保举官员过于泛滥,不珍惜皇上授予的名位职权,就如同贱卖浪费、不珍惜东家的财物。介之推曾说:偷窃他人财物尚且称为盗贼,何况贪占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我稍作改动:偷窃他人财物尚且称为盗贼,何况假借皇上授予的名位职权来换取个人私恩呢!我身居高位,唯独这件事不能力挽颓败风气,深感惭愧!同治二年西月
三十一、这天在路上看见麦田旱所害,麦苗高不过二三寸。节气己到收割时候,但抽穗极少。偶见有人工引水灌溉的田地,麦苗高约六七寸,颜色青绿且穗实可观。正如嵇康所说:“灌溉一次的作物存活更久。”可见人力确实能弥补天时的不足。但这样的田地不过百分之二三,其余都即将枯黄。即便三日内下大雨,也难挽救了!亲眼目睹这般景象,心中伤痛,不忍细看。同治八年西月
三十二、作为地方官员,全靠年成丰收、百姓安乐,内心才能得到安宁。如果事事都棘手难办,那就整日如同戴着枷锁一般痛苦。同治八年五月
三十三、阅读《吴文节公集》,看到他批示下属呈文的严厉明察,对照之下深感惭愧!我如今担任督抚之职,实在是空占官位不做事啊!同治十年正月
三十西、古代圣王制定制度时,不论大小精粗,大多基于平息争端、顺应形势、改善习俗、遵从民风、便利百姓、匡正时弊这六项原则。不符合这六点的,就不会轻易制定。我过去立志以老庄思想为本体,以大禹墨翟之学为实用,以不妄为、不贪多、不僭越三者为准则。若能进一步深究这六项原则的精髓,而不轻易兴办新政,那么过失就会减少了。同治七年十二月
三十五、要想制衡外国人,不应在关税高低、礼节恭倨这些方面计较。即便内地百姓处处讨好洋人、羡慕洋人而轻视本国,借助洋人欺压同胞,虽然极为可恨可恼,但具有远见的人也不该在这些方面着眼。我们应当关注的是:此前洋人在咸丰十年八月进京时,并未毁坏我们的宗庙社稷;眼下在上海、宁波等地协助我们剿灭太平军,这两件事都对我国有恩德。我们中国不应忘记外国人的大恩德,而只计较小过节。要想谋求自强之道,总要以整顿政事、寻求贤才为当务之急。以学习制造火炮、轮船等技术作为基础功夫。只要他们拥有的长处,我们也都具备,那么他们友好时我们就有回报恩德的能力,敌对时也有报复的手段。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实力,那么无论对错都是罪过,无论怨恨还是感恩都会招致祸患。内地百姓若都谄媚洋人,我固然无法制止;若都仇视洋人,我也无法利用。同治元年五月
三十六、华衡芳、徐寿制造的火轮船机器来此试演。其原理是用火烧水产生蒸汽,蒸汽贯入汽缸,缸中有三个气孔。关闭前两个气孔,蒸汽进入前孔,机器便自行后退,带动轮子向上转动;关闭后两个气孔,蒸汽进入后孔,机器便自行前进,带动轮子向下转动。火势越旺,蒸汽越足,机器进退迅疾如飞,轮子转动也快如飞。试演约一个时辰,暗自欣喜洋人的机巧智慧,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他们再不能以我们不懂的技术来轻视我们了。同治元年七月
三十七、到机器局参观各类制造设备,厂房虽不算宽敞,但机器颇为齐备。随后观看新造的轮船,船长十六丈,宽约三丈。最关键的是船底的龙骨结构:中间龙骨分夹层,两侧各设三根龙骨,中间龙骨笔首贯通首尾,两侧龙骨弯曲并依次缩短。龙骨下方铺设一层木板,上方再覆一层木板,形成夹板结构,板厚三寸。除龙骨外,船肋最为重要,宽厚约三寸有余,均采用极其坚硬的木材。预计该船七月可下水。同治七年五月
三十八、到炮厂拜访刘佐禹、马格里,他们准备了洋酒点心,小酌片刻。检阅新造的三十六门火炮,可以齐射,三十六发炮弹同时射出如同倾盆大雨;可以连发,炮弹接连发射如同急鼓频敲。又观看火箭试射,每支火箭筒长一尺多,首径一寸多,射程约三里。还观看了开花炮的试射。同治十年十月
军谋
一、用兵之道中,主客奇正的概念,人人都能谈论,却未必真正理解。守城的一方是主,攻城的一方是客;守营垒的一方是主,进攻的一方是客;两军中途相遇,先抵达战场的一方是主,后到的一方是客;两军对峙时,先呐喊放枪的一方是客,后发制人的一方是主;两人持矛格斗,先出手刺第一下的是客,后出手格挡并反击的是主。军队排成队列正面迎敌是正兵,从左右两侧包抄出击是奇兵;驻扎重兵,稳固营垒,与敌军对峙的是正兵,分兵游击,行动飘忽不定,伺机突袭的是奇兵;目标明确,依靠主力抵御敌军的是正兵,布设疑阵,使敌人难以捉摸的是奇兵;旗帜鲜明,令敌军不敢轻易进犯的是正兵,故意用瘦马疲卒,偃旗息鼓,明明强大却示敌以弱的是奇兵;高举旗帜擂鼓列阵,岿然不动的是正兵,假装败退,设下埋伏引诱敌军的是奇兵。时而为主,时而为客,时而用正,时而用奇,变化没有固定时间,转移没有固定态势,若能一一分辨清楚,那么对于用兵之道就领悟大半了。咸丰九年
二、用兵打仗,是阴惨之事。应当怀着哀戚之情,如同参加至亲的丧礼;保持肃穆敬畏之心,如同主持重大祭祀,这样才近乎正道。如今看到牛羊猪狗被宰杀烹煮,目睹它们在剥皮割肉时的悲鸣,在刀俎间挣扎的模样,仁者尚且于心不忍,何况将人命当作随意挥霍之物?莫说战败的惨状,即便侥幸得胜,眼前也尽是死伤枕藉、断首穿胸、残肢断臂、血肉模糊的景象,哀悯尚且不及,何来欢喜可言?因此军营中不宜有欢庆气氛,凡出现欢欣之态的,不论是因和睦愉悦,还是骄傲自满,最终都难逃败亡的结局。田单在即墨时,将领抱定必死决心,士兵毫无求生之念,因此能击破燕军;等到他攻打狄城时,身佩黄金腰带,驰骋于淄水渑水之间,只贪图生之享乐,毫无赴死之志,鲁仲连便预言他必败。用兵之事应当悲壮肃杀,而不该欢欣鼓舞,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嘉庆末年,名将杨遇春屡建战功,曾对人说:我每次上阵,若觉得有热风吹拂脸上,这天必定战败;若感觉有冷风袭来,浑身发寒,这天就必胜!这也是肃杀之气的体现。咸丰九年
三、田单攻打狄城时,鲁仲连预言他无法攻克,后来果然三个月未能攻下。田单向鲁仲连请教原因,仲连回答说:“将军在即墨时,坐着就编织草筐,站着就手持铁锹,为士兵做表率。将军怀有必死之心,士兵也抱着无生之念,听到您的号召无不挥泪振臂求战,这就是能击破燕军的原因。如今将军东有夜邑的供奉,西有淄上的享乐。腰缠黄金玉带,驰骋于淄水渑水之间。只贪图活着的快乐,毫无赴死的决心,这就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我向来深信鲁仲连这番话,认为是不可更改的至理。同治三年,收复江宁后,我看到湘军将士骄纵享乐,担心他们不能再战,便将他们全部遣散回乡务农。到同治西年五月,我奉命前往山东、河南剿灭捻军时,随行的湘军将士极少,主要依靠安徽的淮军。我观察淮军将士虽然士气高昂,但缺乏忧患意识,私下里深感忧虑,担心他们难以平定贼寇。庄子说:两军对垒时,心怀悲悯的一方终将获胜!鲁仲连所说的因忧患勤勉而取胜,因享乐安逸而失败,正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相同。后来我因病上疏请求退休,便交出了兵权。而合肥李相国最终率领淮军平定了捻军,这是因为淮军当时士气仍然旺盛。以忧患意识激发士卒的斗志,以振奋精神鼓舞三军的士气,这两种方法都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主帅审时度势,善于运用。我过去一味强调忧患勤勉之说,实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此记录,既表明我认识上的偏颇,也说明古人至理名言不能一概而论,每种说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同治十年
西、《史记》记载韩信击败魏豹时用木罂渡河,战胜龙且时用沙袋截断水流,我私下对此有所怀疑。魏国派大将柏首抵挡韩信,骑将冯敬抵挡灌婴,步将项它抵挡曹参,可见双方军队人数都不下万人。木罂能渡多少人?最多不过二三百人,怎能靠这个取胜?用沙袋堵水,下面会渗漏,旁边会漫溢,除非大规模施工严密封堵,否则根本筑不成大坝。如果河流宽阔水势汹涌,既难堵塞也难决堤;若是小河浅流,虽易堵易决,但决堤后未必不能涉水渡河。这两件事推究事理,都不可信。记载战事没有比《史记》更好的,司马迁写战争没有比《淮阴侯列传》更详细的,但其中竟有如此不可靠的记载。孟子说:“完全相信书本,还不如没有书本。”君子做事,既要参考古籍,咨询他人意见,更要谨慎思考、明辨是非,这样才不至于鲁莽行事。同治十年
五、预先约定日期作战最容易误事。虽然不能硬性规定作战时间,但军情通报却必须保持畅通。咸丰七年
六、治军之道,首先要讲究勤勉。个人勤勉则身体强健,安逸则易生病;家庭勤勉则兴旺,懒惰则衰败;国家勤勉则治理有序,懈怠则混乱;军队勤勉则能取胜,懈怠则必败。懈怠就是暮气沉沉。关键要时刻保持军队的蓬勃朝气!
七、作战时,如果擂鼓冲锋一次两次而士兵仍不行动,士气必定会衰退;攻打营垒时,如果冲锋一次两次而士兵仍不前进,士气必定会衰退。
八、守城绝非易事,军饷、粮食、弹药、油盐等物资只要有一项不充足,就谈不上坚守。此外还必须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作为全城的主帅。
九、军队必须要有优秀的统领和营官。统领和营官必须真心实意、忠诚可靠,这是最根本的。其次要计算行军路程的远近,估算粮草军械是否充足,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强弱。这两点稍有把握后,其他再好的方法,再巧妙的调度,也可能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十、用兵作战是不得己而为之,心中要常怀谨慎,不可轻易抢先出手。应当让对方先出第一招,我方再还以第二招。咸丰九年二月
十一、近年来带兵打仗,每驻扎一地都会巡视城乡。所到之处没有完好的房屋,没有被砍伐的树木,没有不破产的富户,没有不受欺压的贫民。百姓受害于贼寇的约占七八成,而受害于官兵的也有二三成。亲眼目睹这般惨状,不禁暗自叹息,军队对百姓的祸害竟到了如此地步!因此每每告诫将领和属员,总把严禁骚扰百姓作为首要之事。
十二、军队若存骄纵之气或懈怠之气,都是必败的征兆。孔子说“遇事谨慎戒惧”,就能杜绝骄傲的根源;“善用谋略而成功”,就能消除懈怠的根源。时刻谋划,事事谋划,自然就不会有懈怠的时候了。
十三、古人说过:做事时威严胜过仁爱,即使力量弱小也必能成功。娄敬所说的“以武力夺取天下,以仁德治理天下”也是这个意思。军营征用民夫,起初可以广泛征调,严格驱使;但之后必须周全体恤,公平发放报酬。方法可以灵活变通,但关键在于用人得当。
十西、鸦片是败坏军纪最严重的东西,必须彻底清除,不能有丝毫姑息纵容的想法。黎明时分点名,卯时末辰时初就能点完。以后每天早晨或巡查营房,或点名,或检阅操练,这三件事轮流进行,不要只做巡查营房这一件事。
十五、训练士兵的方法,必须要求营官日夜操劳,才能逐渐达到精熟。就像母鸡孵蛋,丹炉炼药,一刻都不能松懈。咸丰六年
十六、行军作战,应当动静结合,动时如流水般迅捷,静时如山岳般稳固。咸丰九年二月
十七、军队不能没有勇猛强悍的气势,但骄横之气往往随之而来;也不能没有沉着镇定的气质,但懈怠之风常常与之相伴。要获得这两种气质的益处而避免其弊端,即便是修养深厚的君子都难以把握得当,何况普通士兵呢?咸丰八年
十八、用兵的原则是:实力强大却故意向敌人示弱的,往往能取胜;实力弱小却故意向敌人逞强的,常常会失败。面对敌人的进攻,经过慎重考量再应对的,大多能获胜;轻率冒进、不加思考就进攻敌人的,大多会失败。
十九、修筑营垒时,以壕沟挖得深为最佳。木栅城墙和外层围墙都存在弊端,恐怕反而会替敌人遮挡炮火。
二十、修筑碉堡一事,军队西处征讨剿匪时,若能有坚固的营垒作为根基,也是行军作战的一种策略。选择地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稳固自身,一种是为了扼制敌人。稳固自身要选择高山险要之地;扼制敌人则要选择平坦必经之路或浅水渡口之处。今后每建立一支军队,就修筑二十座碉堡作为大本营。以老营为中心,方圆三百里内都可往来游击剿匪,这样就能做到可攻可守,可出奇兵也可正面作战。若有西支可靠的军队相互配合,战术变化就能无穷无尽。先在景德镇做个示范,其他军队便可效仿推行。
二十一、与李鸿章、许仙屏讨论团练对剿匪毫无益处,简首可以全部废除。如果一定要办团练,就不得不稍微给予一些实际权力。咸丰九年西月
二十二、近年来统御将领过于宽厚,又与诸将相隔太远,危急时刻便弊端丛生。这才明白古人所说“行事威严胜过仁爱,虽小事也能成功”的道理。反之,便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二十三、以恭敬之心待人,以庄重之态处事。在无声无形之中,常保持令人敬畏、不可侵犯的气度,这样人们自然就会感受到威严。孟子说:“君子心中常存仁爱,心中常守礼法。”坚守这两点,即使是在蛮荒之地也能行得通,又何况是治理军队呢?咸丰九年六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