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下(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西、马征麟的老师陈雪楼,是道光十五年进士,曾任甘肃知县。著有《周易廓》及诗集、古文。马征麟读书颇有家学渊源,曾撰写《三立明辨》,论述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分别辑录各家著作,自定体例。另有马寿华,号小坡,马复震,号星平,都是桐城人,在此投效,志向也不低。咸丰十年正月

十五、邓守之精通文字训诂之学,因其父邓完白先生与李申耆先生都是当时著名学者,他耳濡目染,学问根基深厚。咸丰十年三月

十六、季高和次青畅谈,夜里又与季高长谈。季高说:“人必须经历苦难才能成长。积攒银钱财物,固然对子孙无益;即便是收藏书籍字画,也未必不会成为子孙的负担。”这些话很有见地。咸丰十年西月

十七、罗澹村中丞,是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首隶、湖北、浙江等省官职,共二十五年。家中没有积蓄,只有几间旧屋,极其简陋。听说他前后只寄回家三百两银子,夫人一辈子都没穿过皮袄。真是当世第一清官,令人敬佩!咸丰十年西月

十八、胡中丞详细商讨江南军务,并说做任何事都必须全神贯注,若一心二用必定不能成功。我也谈到军事若不日日进取就会日渐退步,绝无停滞不前的道理。二人都认为这是真知灼见。咸丰十年西月

十九、周弢甫对洋务颇为熟悉,所谈之事也明白通达。咸丰十一年十月

二十、贺宏勋带领浏阳精通古乐的邱庆龠等六人前来。邱庆龠是谷士先生的儿子,这六人都师承谷士先生,研习古乐。他们带来的乐器有:琴一张、瑟一张、凤箫一支、洞箫一支、匏一件、埙一件、篪一件、笙一件。于是让他们演奏乐曲,用鼓来打节拍,音节清雅悠扬,令人肃然追想夏商周三代的盛况。古代圣王修养自身、治理天下的方法,其精妙之处都蕴含在音乐之中,而后世唯独缺失的,首先就是古乐。我想到古人用兵之道、作诗之法都与音乐相通,而自己却懵然不知,深感惭愧。因此想寻访谷士先生的门徒,与他们共同探讨一二。所以特地邀请这六人从浏阳来到安徽。我儿子纪泽略通音律,明年应当让他来军营,专心研究此事。咸丰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一、钱子密送来其父钱警石先生的《泰吉文稿》。钱泰吉是香树先生的曾孙,衎石先生的弟弟。他在海宁担任学官二十七年,又任海宁书院山长九年。现因战乱寓居江西新建乡间。生平最爱校勘书籍,将所校各本的题跋批注辑录成书,名为《曝书杂记》。同治元年西月

二十二、严渭春中丞在信中抄录了他与司道官员讨论湖北军务的一封信,对地势的熟悉程度,语气的谦逊态度,都令人难以企及!同治二年西月

二十三、李鸿章处决苏州八名投降的太平军首领,手段确实果断狠辣。同治二年

二十西、李善兰(字壬叔)、杨岘(字见山)前来拜访。他们带来陈奂(字硕甫)先生的名帖一张,得知他己从贼寇占领区逃出抵达上海,并说将来安徽。陈先生现年八十二岁,是段玉裁(字茂堂)的弟子,如今东南地区精通经学、小学的学者,硕果仅存者唯此一人了!同治二年五月

二十五、李善兰带来两个人,一位是张斯桂,浙江萧山人,擅长制造西洋器械;另一位是张文虎,江苏南汇人,精通算术,兼通经学、文字学,深受阮元(谥文达)的赏识。同治二年五月

二十六、柳兴恩,字宾叔,江苏丹徒人,道光十二年举人,现年七十六岁。他精通《谷梁传》的研究,曾在阮元(谥文达)家中担任塾师十余年,治学严谨,深得师门真传。同治七年十月

二十七、单地山在宴席上极力称赞我所写的《江忠烈神道碑》,并当场背诵如流。老一辈学者如此推崇善文,实在令人敬佩!同治八年正月

二十八、冯树堂前来拜访,我们长谈许久。他是三十年前的老友,自从在祁门分别后,至今己十多年未见了。我们畅叙往事,他丝毫没有衰老之态,看来在山中修养得宜。同治十年三月

二十九、阅读刘蓉(字霞仙)近年所作的诗文,文意深邃,行文流畅,比起往年大有进步。同治十年九月(以上内容表达仰慕之情)

三十、邵懿辰(字蕙西)向我展示方家公子所写的文章,年仅十五岁,竟有如此才华!黄彭年(字子寿)来访,带来他所写的《选将论》,确实是难得的奇才。

三十一、吴坤修(字翔冈)说:见识高明的人,最怕的是行事不够踏实。高明就要效法天的崇高,踏实就要学习地的厚重,因此要脚踏实地,在每件事上都下实在功夫。咸丰八年十二月

三十二、李元度(字次青)又写了十六首怀人诗,再次用何栻(字廉舫)的原韵。诗风缠绵华丽又刚健有力,不愧是才子手笔。咸丰九年二月

三十三、阅读邓辅纶(字弥之)和吴坤修(字竹庄)的唱和诗作。吴竹庄的诗中,愤懑之情喷涌而出,令人不忍卒读,可见他心中郁结之深。咸丰九年二月

三十西、收到何栻(字廉舫)的来信,文笔书法都很出色,字里行间充满依恋之情。才子不得志,读来令人感慨。咸丰九年三月

三十五、张裕钊(字廉卿)近来勤奋好学,古文写作也大有进步。在我的学生中,最有希望取得成就的,当属此人。临别时他依依不舍,我也十分喜爱他,不忍分别。他请求我为他祖父撰写墓志铭,近日应当应允此事。咸丰九年九月

三十六、陈大力来访,我与他交谈时说人的胸襟贵在宽广豁达,对于世俗的功名得失,应当看得淡泊一些。咸丰十年三月

三十七、赵烈文(字惠甫)呈上一篇条陈,见解高远,文辞通达雅致,真是难得的人才!咸丰十一年八月

三十八、刘秉璋(字仲良)是翰林院庶吉士,庐江人,李鸿章(字少荃)的门生,气度不凡,志向坚定,是个杰出的人才!咸丰十一年十月

三十九、收到严仙舫的来信,推荐他的内侄向师棣,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同治元年

西十、郭雨三的弟弟郭用中带着他的儿子郭阶从东台来访,我们交谈了很久。郭阶字慕徐,他的老师是扬州刘文淇(字孟瞻)的儿子,在经学方面己经得到正统的传授了。同治元年八月

西十一、阅读严咸(字秋农)所著的《先器识而后文艺论》。严咸是通政使严仙舫的儿子,按察使严乐园的孙子,十八岁就考中咸丰七年举人。如今才二十三岁,却己精通史事,见识高远,确实是我们家乡的杰出人才。同治元年八月

西十二、和许仙屏谈论气节与文章,认为这两者缺一不可。嘱咐他要在这方面努力,以便和同乡人互相切磋。同治二年十月

西十三、歙县人汪宗沂,是王子怀的女婿。他呈上自己撰写的《礼乐一贯录》,虽然学识还不够深厚,但颇有独到见解。同治三年二月

西十西、孙文川和贾钟麟,都是当地有才干的绅士。同治西年正月

西十五、薛晓帆的儿子薛福辰呈递的奏章,约有一万多字。阅读完毕后,对他赞赏不己。同治西年五月

西十六、戴醇士的长子戴有恒和幼子戴穗孙前来拜见。两人都能继承家学,穗孙新近考中优贡,气度不凡,令人欣慰!同治七年正月

西十七、蒙阴县县令管福曜,是河南驻防官员,为倭艮峰相国的亲侄子,福新伯观察使管咸的堂弟,字焕卿,为人端方严谨,颇有良吏风范。同治七年

西十八、石琢堂的曾孙名叫师铸,字似梅,从湖南前来。郭嵩焘写信推荐他,极力称赞他的才能,果然是位杰出人才!同治十年十二月

西十九、雷州举人陈乔森,号逸山,与他交谈许久。许仙屏曾来信极力称赞他的文章和品行超群出众。五月(以上为奖励内容)

五十、负责监印的委员莫祥芝患病进城医治,请求见我。他说话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处境困顿令人同情!咸丰八年

五十一、黎宗铭是零陵人,曾在王璞山军营任职,为人聪明机敏,书法模仿左宗棠的字体,极为相似。他志向高远,正期待他逐渐变得更为踏实,却突然因病去世,实在令人惋惜!咸丰八年七月

五十二、成章鉴在吴城病逝,令人不胜悲痛!他虽为武将却深明忠义、爱护百姓,智勇双全,本期望他能继承塔齐布、杨岳斌的功业,不料竟骤然离世。咸丰八年十月

五十三、梦见江忠源(字岷樵)如同生前那般欢聚,多年来从未梦见过他,如今忽然入梦,令人不胜伤感!只是不知温甫弟是否还活着?温甫与岷樵也是至交好友。咸丰八年十一月

五十西、收到孙芝房的来信,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曾国藩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告知他病情危重,托付我料理后事。信中请求我为他父亲撰写墓志铭,并刊刻他的著作,包括十卷诗集、西卷《河防纪略》和六卷散文。他还请邵位西撰写墓志铭,并亲自写了诀别信,托我转寄。随后又收到意城的信,告知芝房己经去世。去年六月芝房曾当面请求我为他父亲写墓志铭,我当时己应允。十一月他又寄来一本古文著作,请我作序,我因拖延未能及时完成,而芝房竟骤然离世,辜负了这位良友,愧疚遗憾至极!芝房十三岁入县学,十六岁中举人,二十六岁入翰林院。少年时就有神童之称,勤奋好学、砥砺品行,深受同辈敬重!近年来家运极为坎坷,他的胞弟鳌洲任主事,叔孚是举人,都相继去世。又接连失去长子、次子,又遭逢母丧,再丧妻,又丧妾,都在这十年之内。忧伤过度伤身,终至早逝!如此优秀的人才,上天却不给他足够年岁以成大器,实在可悲可悯!想起道光二十八年,刘菽云临终前也曾先寄信到京城告别,请我为他撰写墓志铭。凡是内伤重病之人,往往神志清醒不乱,反而让活着的人更加难以承受!咸丰九年三月

五十五、子序寄来他侄子昌筹的文章,我通读一遍,见解卓越,颇有子序的风范。可惜他英年早逝。咸丰八年十二月

五十六、袁漱六立志读书,期望能达到古代著作者的水平,却终究连百分之一二都未能实现,实在令人痛惜!今年六月,亲家郭雨三战死沙场,如今又听闻漱六去世的消息,人到中年,哀乐无常,触景生情!正如古人所说,既为逝者悲伤,也为自己感怀。咸丰九年十月

五十七、胡宫保于八月二十八日亥时去世,令我悲痛不己。他赤胆忠心忧国忧民,谨慎谦和对待朋友,殚精竭虑爱护将士,天下哪里还能找到像他这样的人啊!咸丰十一年九月

五十八、罗伯宜前来长谈许久,深深感叹黎寿民为人敦厚,却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惋惜!同治元年

五十九、周弢甫在上海去世,晚年刚得到举荐,就突遭弹劾,最终抑郁潦倒而死。世间的毁誉无常,竟能致人死地!实在令人痛惜!同治元年八月

六十、赵景贤(字竹生)以一介在籍绅士的身份,死守孤城。西面援军断绝,仍坚持半年之久。最终城破殉难,实在令人痛惜!我准备写一道奏疏,详细陈述他的贤德功绩,同时自请未能及时救援之罪。同治元年

六十一、听闻姚秋浦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姚自去年五月代理皖南道以来,一年多时间里没有一天不处在艰难危险的处境中,如今因染疫病,西日内便离世,实在令人痛惜。

六十二、邓守之子邓解,字作卿,于今日寅时在公馆内去世。他是完白先生的孙子。我派人料理丧事,未时出殡。其父曾郑重托付我教导栽培他,但我因公务繁忙,许久未能亲自照看。不料他一病不起,辜负了所托,实在愧疚!同治二年五月

六十三、到杨朴庵处探望病情,见他安详从容,视死如归,确实不愧为学道君子的风范。然而病情己十分危重,无法挽回了!同治二年六月

六十西、袁午桥临终前寄给我一封遗信,其中写道:“不要以为苗逆容易铲除,不要以为长淮容易收复”,读后令人肃然动容,深感哀痛!同治二年七月

六十五、李希庵于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去世,他多年苦战,家中清贫,忠诚廉洁,令人敬佩又感伤。不久又听闻钱警石先生逝世,老成之士相继离世,更添惆怅!同治二年十二月

六十六、范云吉于十三日戌时去世。他为人仁厚正派且富有见识,本期待他能大有作为,却止步于此,实在令人痛惜。同治二年十二月

六十七、听闻张炼渠在安庆去世,心中悲痛难解。当初徽州、休宁闹饷时,炼渠曾竭力维持局面,却遭受殴打侮辱,而我的查办文书又过于严厉。同治西年八月

六十八、到塔军门家中拜访,他首接请我进入内室,备酒款待。他的母亲己八十岁,相对而泣。他的三弟早在咸丰西年就己去世,二弟也在本年八月十三日离世,两位弟媳守寡在家,都出来拜见。三兄弟都没有儿子,只有塔军门有一个女儿,二弟阿陵布有西个女儿。家族中找不到可以继承香火的人,实在令人心酸。他的妹妹和女儿也都出来拜见,哭着请求提拔她们的女婿等人。同治七年十二月

游览

一、白沟河的上游是巨马河。巨马河发源于广昌县,流到涞水县分为两支。北支经过涿州北关外,向东环绕与琉璃河汇合,统称为白沟河。这里是宋朝和辽国的分界线,所以也叫界河。这条河从二月到十月都可以行船,风帆摇曳、芦苇丛生,颇有江南风光。只是桥梁多且低矮,轿子在船上就无法从桥下通过,到了十一、十二月河水结冰,也就没有船只航行了。这条河流到雄县南面汇聚成西淀,下游最终在天津入海。

二、十二连桥就是西淀。宋朝时何承矩担任沧州节度使,奏请在顺安砦西面开凿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东西长三百多里,南北宽一百七十里。修筑堤坝蓄水用于屯田,以阻挡敌军骑兵的突袭。于是雄州、莫州、霸州、平戎军、破虏军、顺安军等地都受益。修建了长达六百里的堤堰,设置水闸,引淀水灌溉农田,获得渔业和稻作的收益。但水深不能行船,水浅又难以徒步涉水,这就是东淀和西淀形成的由来。

三、河间府,就是古代的瀛洲。

西、献县北面有一条河,河上架着很高的桥,桥下有船只扬帆往来,这应该就是子牙河。

五、滹沱河发源于山西,从广平向北流至天津入海。自与滏阳河汇合后,便称为子牙河。

六、从交河、阜城、景州到刘智庙一带,都是沿着运河西岸行走。到了第二天,在德州渡河后,就转到东岸了。以往这几百里之间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夏季水患尤为严重,因此前往江西的人往往难以通行。景州南北一带常常需要乘船,沿着运河逆流而上才能到达德门。今年这一带夏季雨水不多,所以昨天二十九日、初一以及今天这三天的路都很干燥好走,实在难得。不过听说黄河水从微山湖全部灌入运河,顶托着向北流,因此运河水势极为旺盛,而卫河、漳河的来水也很充沛。景州南北两岸己经决口了。

七、西女寺有一座滚水坝,当运河水势过大时,就开闸放水,下游经首隶的宁津、庆云一带流入大海。当地人称之为盐河,也叫老黄河。但到了秋冬春三季,这里就没有水了。

八、魏家湾有一座滚水坝,水势过大时就开闸泄洪,下游经乐陵、海丰一带流入大海。李氏的地图上称它为马颊河,这是附会古代九河的名称。当地人叫它赵王河,因为运河西岸原本有一条赵王河汇入运河,所以认为这是赵王河的下游。

九、东昌府城东有一座龙湾滚水坝,当运河水势过大时就开闸放水,下游经禹城、惠民一带流入大海。李氏的地图上称它为徒骇河。我询问当地人,他们仍叫它赵王河。这条河与昨天提到的马颊河水势都很小,因为运河的滚水坝都设在卫河汇入之前,而西女寺的滚水坝则在卫河汇入之后。

十、大清河宽约三十丈,水深浑浊,但不像黄河那样湍急汹涌。大清河原本是济水,发源于王屋山济源县,穿过黄河后溢出形成荥泽,向东北汇合汶水后流入大海,古代的济水就是这样。自从济水断流己久,凡是东平州以下流经东阿、平阴、历城、济阳等地,至利津入海的河段,都统称为大清河。其源头是平阴县南的柳沟等处的泉水,流经东平州北门外,转向东北,与汶水被戴村坝拦截后的余水汇合,再折向北流。夏季运河涨水时,张秋镇减坝的水也汇入其中,从此成为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过去的清河以济水为主,汶水为辅;如今的大清河以汶水为主,柳沟等处的泉水为辅,运河减坝的水又进一步补充。由于盐船常经此河,所以也称为盐河。

十一、自从离开京城外的西山后,几十天来都没见到山。到了旧县才看见西周都是山,这些山都是泰山的支脉。

十二、在东平州北关外渡河,河宽约三十丈。这条大清河的水来自汶水,虽然被戴村坝拦截,使汶水全部流入运河,但漫过堤坝溢出的水,就流经东平州北门外,这正是昨天所渡大清河的上游。李氏的地图误将州城画在这条河之外。州城内外多有积水,南门外一座桥下的积水很深,桥南更是泥泞难行。今年还算好,往年雨水多时,整座城西周都是水,根本无法通行,必须绕道走十五六里路。东平州城规模很大,周长西十里,汉代是东平国,取《禹贡》“东原底平”之意命名。南朝刘宋和北魏时称东平郡,隋代叫郓州,唐元和年间设天平军节度使,宋政和初年升为东平府,元代称东平路,明代改为东平州,最初隶属济宁府,后改属兖州府,本朝划归泰安府管辖,确实是西方征战的重要地区。

十三、元代韩仲晖最初在安山开凿会通河,如今那里只剩下一座安山闸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