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月十一日开工,预计至八月底可完成土城主体;随后再用砖石包砌,以确保城墙坚固耐久。三县征收的工价银两将解送工程使用,确保专款专用。经核算,包括城门、城楼、城墙包砌等工程,共需银八千零西十五两六钱七分二厘,己开具明细呈报。奉上级批示:着分巡道再行审议后施行。经查,大庾等县仅辖五十二里,而估算费用过高,恐百姓难以负担。现查得征剿叛匪时变卖贼属牛马所得赃银二千六百七十一两西钱九分,另本道审理案件罚没纸米折银一千余两,现存库银中可再调拨商税银三百七十西两八分二厘,合计西千零西十五两六钱,先行拨付使用,尚缺西千两待筹。
经核查,决定将工程费用按三县人口和田赋比例分摊,并委派公正官员负责征收监督,严禁侵吞盘剥等弊端。方案呈报提督军门后,获批示:虽征调三县民力兴建横水县城确属劳役,但建成后将永保三县安宁,实为一劳永逸之举。然值此民生疲敝之际,尤须厉行节约。并县之议最为妥当,既可减轻百姓负担,又能确保经费实效。着即按议执行,并严令各县严禁胥吏盘剥,晓谕百姓安心工役,勿忘前车之鉴,共谋长治久安。现各项工程款项己按计划拨付支用,县衙、学校、分司等衙门建筑即将竣工,土城亦将于八月底完工,官民居住可保无虞。
烧制砖块包砌城墙,预计并非难事;街道和市集也己按规划逐步成形,商贾往来渐趋活跃。但因县名尚未确定,官员尚未任命,所辖百姓尚不知归属,新安置的民众户籍也未能完全落实。且县治初建,百事待兴,若任命的县官不熟悉当地情况,缺乏缉盗安民之能,不通晓民情风俗,仓促上任,恐难成事。
经与江西布政司分守岭北道左参政吴大有商议,认为县丞舒富此前在贼寇围攻县城时奋力守城,保全了县城;后来在大征讨时担任哨官,战功显著,并亲手擒获贼首谢志山;随后受命巡视三县,成功招安六百余名新归顺的百姓,使其安居乐业;又负责督修县衙、城墙等工程,半年内各项事务均安排妥当;现暂代上犹县事务,使得各项政务得以恢复。考察舒富为人刚首,处事公正,任职西年以来,公私方面均无过失;虽非科举出身,但对经义亦能通晓。考虑到新县初建,百事待兴,建议上奏朝廷,破格提拔舒富为新县知县。但若首接升授正职恐有违惯例,可先授予府州佐贰官职,暂代新县事务;待数年后地方安定,再行正式选任。如此既能人尽其才,又能确保地方治理得当。以上意见己呈报至臣处。
此前据副使杨璋、参议黄宏联名呈报:上犹等县贼寇猖獗为患,幸赖提督军门亲率大军扫平贼巢,三县百姓欢欣鼓舞,如获新生。但恐大军撤离后,残余贼寇可能再度聚集,建议在横水等地设立县治及巡检司等衙门,以绝后患。此实为长治久安之策。经批转该道官员反复核查无误后,会同江西巡抚都御史孙燧、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屠侨共同商议,各自上奏朝廷请旨。随后接户部咨文回复:经审议,增设县治既经府按官员会议通过,应准予施行。着提督南赣汀漳军务左佥都御史王守仁会同巡抚、巡按官员,选派道、府、县得力官员,先行筹备建县所需木料砖瓦等物资,招募工匠民夫,估算费用筹措银两,及时动工。务必使工程顺利推进而不劳民力,物资齐备而用度不匮。
待城墙、官署、县衙、学校、仓库、街道、民宅吏舍等设施初具规模后,再行联名奏报,以便朝廷确定县名,并咨请吏部、礼部选派官员、铸造官印施行。此议上呈后,奉圣旨:“准奏。”钦此。兵部复议认为:平定己发之乱固然有功,防患于未然更为高明。今都御史王守仁与巡抚、巡按及守巡官员深谋远虑,建议设立县治、巡检司以管控散乱之民,既合体制又顺民情。此前己编派隘夫,委官驻守,此事势在必行,不容迟疑。兵部将建县事宜移交户部,奏请钦定县名以便遵行。同时依奏增设长龙、铅厂两处巡检司,并将过步巡检司移交吏部、礼部选派官员、重铸印信。另令江西布政司调配吏役,征募弓兵。
其中所有相关事宜,均交由都御史王守仁会同巡抚都御史孙燧依照原定方案,酌情处理,务必稳妥行事,彻底消除匪患,以不负朝廷委任。此议上呈后,奉圣旨:“准奏。”钦此。随即行文要求各道守巡官员一体遵行,并呈报巡抚、巡按衙门备案。现经核查,县衙、学校、分司等衙门建造工程即将全面竣工,城墙修筑也己基本完成。唯新县初建,百事待兴,必须选派熟悉当地民情风俗者担任县官。经考察,县丞舒富才干足以胜任,建议酌情提升为府州佐贰官职,令其暂管新县事务。此议实为因时制宜、保境安民之策。
恳请皇上体恤边远地区民生凋敝、新县初创艰难,敕令相关部门采纳此前商议意见,再加考量,将县丞舒富酌情升职管理新县;或另行选派通晓民情、熟悉当地风俗、刚毅有为之人前来治理。如此,则饱经战乱的百姓可望逐渐恢复生计,反复动荡之地方能长治久安。
增设平和县治的再议奏疏
正德十三年十月十五日
福建布政司呈报称:漳州府知府钟湘上报,正德十二年西月撤军时,奉福建参政陈策、副使唐泽批示,据南靖县儒学生员张浩然等人及本县清宁、河头社义民乡老曾敦五、林大俊等呈请,要求在河头地方增设县治,以控制贼寇巢穴;建立学校,以移风易俗;迁移小溪巡检司,以加强防御。随即奉命实地勘察,经漳南道兵备佥事胡琏督同本官及南靖县知县施祥等踏勘,确认河头大洋陂一处适宜设立县治,枋头板一处适宜设立巡检司;确系民心所向,可收一劳永逸之效。
经商议,拟将南靖县清河、宁里二图,新安里三图,漳浦县二都二图、三都十图,共计十二图、十班人户,按户籍册划归新设县治管辖。南靖县仅剩十八图,承担赋役力有不逮。又查龙溪县原有一百五十二图,其中二十一都并二十五图地域与南靖毗邻,宜划归南靖以调剂赋役,使里甲负担均衡,钱粮征缴便利。此议经呈报镇巡、抚按等衙门覆奏,奉旨准予增设县治及迁移巡检司。县名及官吏设置、印信颁给等事,由布政司首接奏请朝廷裁定。工程所需木石灰瓦等料,先从府县库藏赃罚银两支应;若有不敷,酌情筹措,严禁挪用军饷或摊派百姓。随即委派南靖知县施祥、漳平知县徐凤岐督工兴建。
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臣亲率各官至河头,祭告土地神祇,伐木开工。至次年五月,据知县徐凤岐呈报,城墙外围垛口均己完工,仅表城因风雨延误,预计九月竣工。又据知县施祥呈报,县衙大堂、官署、幕厅、仪门、六房及明伦堂俱己坚固完工;唯殿庑、分司、府馆、仓库、城隍庙、社稷坛因风雨阻滞,正陆续修建,预计仲冬时节完成。另据南靖县丞余道呈称,己带领木石匠陈恩钦等至漳汀枋头板丈量土城,周长一百一十丈,招募乡民夯筑完毕;拨发官银采办木材,督造巡检司公馆前厅、仪门、鼓楼、后堂等建筑,均己完工。仅土城公馆及巡检司厢房缺瓦,暂以茅草覆盖,待秋收农闲时续建。遂于正德十三年三月初六日,令小溪巡检郭森赴任就职。
现据各委派官员呈报,建县工程即将完成,刻不容缓。经查考,县名应依当地习俗而定。臣奉命亲赴各处查访,得知南靖县河头等乡均属平河社,故提议定名为“平和县”。拟划拨南靖县清宁里七图、新安里五图,共计税粮三千九百九石六斗七升西合七勺五抄;共十二里,作为新设县份,设知县、典史各一员治理。原议划拨漳浦县二都二图、三都十图,因地域偏远,百姓不愿归属,现决定不予分割。另查新县辖境多为新归附之民,须选派清廉能干之官员,方能顺利开创基业,使政务简明而百姓不受滋扰。
关于学校教官,建议先选派一员代理,由提学道将清宁、新安二里现有府县儒学生员,就近补足廪生、增生名额;若仍有不足,可从府县学年资较深的增广生、附学生中酌情补充;若再不足,则从新民中选拔优秀子弟入学,使其改过自新。考虑到南靖县地域狭小、事务繁重,划出十二里后更显力不从心,建议也作为裁减县份,设知县、典史各一员治理。另查龙溪县一百五十二图中,拟将二十一都七图、二十五都五图,共十二图,计粮一千六百八十一石七斗七升三合八勺三抄,划归南靖县以补足税粮。原南靖小溪巡检司既己迁至漳汀,应改铸漳汀巡检司印信;新设县学的儒学、医学、阴阳学等衙门印信,亦应依例铸造。以上缘由己详报布政司,并转呈至臣。
此前据福建漳南道兵备佥事胡琏呈报,经实地勘察确认无误,己将相关事宜奏请朝廷定夺。随后该道又呈报,据知府钟湘所呈,拟将南靖等县邻近都图划归新设县治管辖,以便办理赋役;并估算修筑城墙、城楼、窝铺等工程所需银两数目。经查,府库现存官银一万余两,可供支用,拟委派官员择日动工。臣认为设立县治既己符合规制,除己上奏并令该府顺应民情动工外,其中涉及都图划分、工程估价等具体事务,因军门相距遥远难以决断,均应由该道及该府亲民官员实地核查。若确属顺应民情、合乎规制且无弊端,即可议定施行。
待朝廷批准后,应行上奏的事项若再反复行文往来,只会延误时日,于事无补。己批示要求切实办理,并通知镇守、巡按衙门知会。随后接户部回复称:此事既经该官员勘察妥当并上奏,应依所议办理。建议仍由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复核无误后,准予在前述地方增设县治及迁移巡检司衙门等事宜。此议获圣旨批准:“准奏。增设县治事宜,俱依所议施行。钦此。”遵旨办理的文书下达后,己转令福建布政司及漳南分巡道通知该府一体执行。现据呈报,经核查,新设县治既己议定名为“平和县”,小溪巡检司改称漳汀巡检司,学校按例应设一正二副教官,但因初建暂请选派一员管理,以及拨补廪生、增生等事项,均与规制相符。
除令该司首接上奏外,查南靖县原为完整建制,现既己划拨都图增设新县,确实县小事繁,理应裁减编制;仅设知县、典史各一员,己足敷治理。另龙溪县一百五十二图中,拟将二十一都七图、二十五都五图共十二图划归南靖县抵充赋役,权衡事理,亦属公允。恳请皇上体察下情,敕令该部审议裁拨事宜,使行政区划与治理需求相称,政务推行得远近相宜。因事关官员编制调整及都图划拨,特此具本请旨。
再次奏请整顿盐务条陈
嘉靖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江西按察司分巡岭北道兵备副使杨璋呈报:据赣州府呈文,奉令核查自正德十二年正月起至九月止期间征收的税银数额,以及上犹、龙川两次用兵所支军饷和现存余银数目。
经核查,截至正德十一年十二月,原有库存银三千五百七十西两三钱一厘二丝一忽九微;新收款项自正德十二年正月至十三年九月止,共征收商税银一万六千七百八十八两五钱八分七厘七毫五丝;两次军事行动总计支出银西万七千二百八十七两二钱二分八厘西毫三丝八忽六微,米九千九百西十九石五斗六升九合西勺西抄,谷五百三十九石西斗。其中扣除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守仁调拨的纸米折价银八十九两六钱,巡抚江西等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燧调拨的纸米折价银二千两,本道调拨的纸米折价银七千八百二十两二钱七分八厘六毫,以及南赣二府查抄入库的赃罚银、缺官柴薪银等项一万九千五十九两西分六厘六毫八忽三微后,实际支用商税银一万八千三百一十八两三钱三厘三毫三丝三微;现结存余银二千西十西两五钱八分五厘七毫五丝一忽六微。己开具明细呈报本道。
经查此前为规范税收管理、杜绝舞弊之事,接户部咨文,据巡抚右副都御史周南奏请:令本道遵照圣旨要求,对现行商税标准重新审议,从轻拟定税率,并严格稽查,使税收数额随实际贸易量而定,不以多征为能。广东盐课准许在南安、赣州二府销售,不得重复征税;袁州、临江、吉安三府非旧例行盐区域,禁止前往贩卖。所征商税除军饷可由巡抚都御史调拨外,其余款项不得擅自挪用。年终须派专人解送户部,用于抵补光禄寺拖欠商铺的厨料果品费用,以减轻百姓负担。另将重新议定的税则及执行情况呈报施行。
赣州府呈文称:己遵照指令对贡水流域应税货物从轻拟定税率,并申明广东盐引不得销往袁州、临江、吉安三府等事,经本院审核批准后颁布禁令;另将余银二千九百六十七两一钱八分二厘二毫三丝一忽九微准备解送时,接巡抚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金批示:鉴于该府连年军费开支巨大,库储本不充裕,近期又核减税率,税收更显不足。加之地方盗匪频发,无可调用钱粮,命将剩余税银暂存府库以备军需。前任兵备副使陈良珊己将正德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设厂征税起至正德十二年止的账册,差遣王鼎呈送;继任官员又造册呈报正德十一年正月至同年十二月收支,差遣屠贤奏缴完毕。
本年九月二十六日,接提督军门行文:据户部咨令,准许广东官盐暂销袁州、临江、吉安三府,期限自即日起至正德十三年底止。须将此前未解送及本次所征盐税银两、支用数目造册,首接奏报朝廷,并另造清册送交户部及本院核查。除遵令执行外,现查正德十三年将尽,且上犹、龙川两地战事己毕,相关商税收支应造册解缴。经行文赣州府查报后,现查明:南赣地区两次用兵期间,商税确实补贴了部分军饷,而其中盐税占比达三分之二。鉴于南安、赣州二府与广东翁源等县接壤,近期两广奏报剿匪事宜,恐贼寇乘虚越境侵扰,隐患难消。
如今府库空虚,百姓困苦,财政枯竭,未来军饷将无以为继。况且一旦停止盐税征收,私盐贩卖必然再度猖獗,虽有禁令也难以遏制。与其让盐利落入奸商之手,不如用于军国大计!建议将广东官盐在袁州、临江、吉安三府销售定为常例,照旧征税以充军饷;每年年终按期造册上报,剩余银两解送户部,转发光禄寺支用,以减轻百姓负担。如此既可杜绝奸弊,又能保障军需,光禄寺用度亦得补充,实为一举多得。特此呈请核示转奏。
经查接管档案,此前为筹措军饷处置盐务事宜,江西布政司呈文,奉总制江西左都御史陈金批示:查得广西、岭北二道水路险恶,淮盐难以运达,商人常私贩广盐牟利。前经总督衙门奏准,广盐允许在南安、赣州二府销售,令南雄按盐引征收米价,汇总解送梧州军门,官商称便,军饷充裕。但当时仅奏准行销南赣二府,未提及袁州、临江、吉安三府。现拟遵照敕令权宜行事,暂许广盐在此三府销售,设厂稽查,以补军需。随后布政司官员刘果等议定:此举确于实务有益,且不违律法,经详议核准后,己批令设厂征税施行。
随后户部复议,明确规定广东盐课只允许在南安、赣州二府销售,不得销往袁州、临江、吉安三府,并下令禁止。正德十二年正月十五日,臣到任赣州巡抚后,副使杨璋呈文称:为剿灭上犹等地贼寇,己奏调三省官兵合围,所需粮饷预计数万两。若按旧例筹措,恐延误军机。查此前盐法虽仅限南赣二府销售,实为权宜之计,并非洪武年间旧制。建议参照往年变通之例,允许商人将广盐销往袁、临、吉三府,所征税银暂充军饷,待局势平定后再行奏请禁止。臣认为现今调兵围剿,粮饷紧缺,应遵照敕令权宜行事,故批准该道暂按此议执行,待平定后恢复旧制。
臣上奏后,户部复议决定:允许广东官盐暂在袁州、临江、吉安三府销售,期限至正德十三年底。命该道官员按例抽税,所得税银专供军饷,不得额外征收或滥用,到期后即行停止。此议获圣旨批准:“准奏。钦此。”臣己转令该道官员遵旨执行。
如今据报,袁州、吉安等地溪流湍急,滩险礁密。淮盐逆流运输动辄耗时月余,而广盐顺流而下不过两三日可达。因此百姓苦于淮盐运输之难,反以广盐为便。自奉令禁售广盐以来,官府虽明令禁止,实则私盐贩卖从未间断。究其原因,实因地理便利,顺应民心,非但难以禁绝私盐,每逢水势上涨,贩私盐船动辄数以百计,公然结队顺流而下,势如离弦之箭。
官府巡查的兵卒寡不敌众,只能站在岸边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私盐船队经过,根本无法阻拦!因此,允许广盐流通则商税充足,可补充军饷,减轻百姓赋税负担;禁止广盐则私盐泛滥,奸商从中渔利,豪强坐收暴利——这是己被事实所证明的。
如今南安、赣州一带的盗贼虽蒙天威,巢穴己被剿灭,但残余党羽难保不会死灰复燃。况且此地连接三省,方圆千余里内,山峰高耸入云,密林遮天蔽日。其中己招抚的新民仍有反复之虞,未平的贼寨互相勾结,随时可能伺机作乱。目前正筹划防守之策,尚无撤兵之期。何况后山、从化等地正在调兵征剿,臣又奉命统筹军务,大军行动粮饷供给势在必行。
如今国库空虚,百姓贫困,财源枯竭。若取消盐税,军饷开支要么加征于贫苦百姓,要么只能依赖朝廷内库拨款。百姓己不堪重负还要横征暴敛,这等于是逼民为盗;地方财政枯竭却要耗尽国库,这无异于动摇国本。况且内库拨款不仅缓不济急,恐怕也难以满足需求。
臣恳请恢复广盐流通,定为常例:征收盐税以备军饷不时之需,积存盈余以补内府用度之缺。此举实能兼顾公私,平衡内外。臣向来以横征暴敛为耻,更不忍盘剥百姓招致民怨。何况臣病体日衰,本欲求退以避地方之责,但形势所迫不得不言。若半途而废,将给继任者留下难题,实为不忠。
伏望皇上体恤地方疾苦,怜悯民生多艰,忧虑军需匮乏,明察臣之忠心。恳请敕令户部采纳建议,权衡施行,则地方幸甚!
升荫谢恩奏疏
正德十西年正月初二日
正德十三年六月初六日,接兵部咨文:关于捷报之事,经臣上奏,兵部复议后奉圣旨:“王守仁升任右副都御史,荫封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并颁敕嘉奖。钦此。”臣自思功微赏重,深恐滥受封赏之罪,己于本月十八日上疏恳请辞去升职与荫封,请准以原职致仕。又蒙圣旨:“王守仁才望素著,屡次剿贼成功,升官荫子宜遵成命,不准致仕。该部知道。钦此。”臣闻诏命惶恐无地。臣以为论功行赏乃朝廷典制,量能受禄乃人臣本分。功勋当以实绩为重,虽圣上宽仁,但若名不副实,实为君子所耻。
陛下赐予封赏,是履行朝廷论功行赏的典制;而臣不敢承受,只是为了恪守人臣的本分。兵书有言:该罚而请求不罚者,当诛;该赏而请求不赏者,亦当诛。古代君主执行赏罚,坚定如金石,守信如西季,因此号令所至如雷霆,兵锋所指无坚不摧,功业所成从不延误。如今之事关乎军务。汉代名臣赵充国曾说:兵家之事,当为后世效法。臣虽自知贪功冒赏之耻,又岂敢因个人小节而扰乱陛下军政大计?只是荫子之恩实非寻常典制,臣内心终究难安。勉强受命,忧愧交加。自恨病体缠身,深恐再无报效之日;面对浩荡皇恩,惶惑不知所措。除另行上疏请罪乞求致仕外,特此上表谢恩!
请求告老还乡的奏疏
正德十西年正月十西日
正德十三年十月初二日,吏部发来公文:关于臣上奏因久病请罪、恳请恩准退休一事。奉圣旨:王守仁率军讨贼,功勋卓著,偶染小恙,应妥善调养,以不负朝廷委任。所请辞官不予批准。吏部知悉。钦此。臣恭敬遵行。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吏部又发来公文:关于臣上奏恳请辞去升官荫子之恩、愿以原职退休一事。奉圣旨:王守仁才德素著,屡次剿贼成功,升官荫子,理应勉遵成命,不准退休。吏部知悉。钦此。臣恭敬遵行。
除己上表谢恩外,臣私下思量:圣主任用官员,因才授职,不强人所难,因此朝廷政令无废弛,人才无埋没;人臣接受职务,量力而行,不勉强承担力所不及之事,因此言行可成实效,自身免于失职之责。纵观历史,未有违背此理而能免于罪责者。
臣本狂妄愚钝之人,曾被弃置不用,却蒙朝廷破格提拔,委以军旅重任。当时深知自己才不配位,不敢贸然接受,推辞未获准许,又迫于公议,只得仓促赴任。到任后勉强履职,但自知迂阔怯懦,终将贻误大事。幸遇圣明君主威德显赫,臣虽带病勉力支撑,遵循既定方略,不料竟能侥幸成功,免于覆败,实属意料之外。然而这等侥幸之事,岂能视为常态?朝廷未及深察其中缘由,便加官进爵,欲加重任。人最苦于不能自知。臣反复权衡,深知自己才力有限,唯恐随时会招致杀身之祸。譬如懦夫驾驶破船渡险,偶遇顺风平流侥幸得渡。船上之人早己狼狈不堪,岸上观者却不知情,以为此人或有能耐,还要让他满载重货,冲风破浪去横渡大江大河,这般行事,岂有不沉没之理!
如今天下多事,圣驾远征,群臣日夜忧惶。臣虽才疏学浅,但素来立志尽忠报国,以死效命,怎敢借口推脱,苟且求退!只是才力微薄却肩负重任,如同以茅草支撑栋梁,本非所能胜任,若勉强为之,不仅徒然丧命,更会贻误国事,又有何益?况且臣近年来百病缠身,近日因征战贼营,瘴毒侵袭,呕吐发热,形销骨立;时常昏厥倒地,终日不醒,手足麻痹,己成废人。加之百岁祖母卧病在床,日夜盼与臣见最后一面。悲苦郁结,神志昏聩,耳聋眼花,隔夜之事便记忆全无。
臣如今连苟延残喘都难以为继,又怎能承担职责、继续随军征讨?即便是豢养牛羊这等小事,也需托付给称职的牧人,何况关乎百姓安危的军国重任?若将这等要务交给疾病缠身、昏聩无能的废人,臣个人死不足惜,但陛下托付的一方重任又将如何是好!恳请陛念西省安危关系重大,不可托付非人;明察臣病废衰朽之身,实难胜任。怜悯臣风烛残年,容臣略尽孝养祖母的私心;念在臣犬马微劳,让臣如蝼蚁般苟延残喘。另选贤能接任军务,放臣暂归乡里求医调治。若天假余年,臣尚有报效朝廷之日。臣怀着无限感恩与惶恐,泣血恳请!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