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般行事,既让朝廷失信于民,又使百姓怨恨朝廷,加重贫民困苦,加剧地方灾情。即便钱粮能立即征齐,如此违背天理良心之事,也断不可为;何况要在短短数月内追缴完毕,纵使鬼神相助也难办到,只会徒增民怨、祸害百姓,于事无补。本院身为巡抚,既不能为国分忧、为民解困,自当停俸待罪。现命布政司行文各府县官员,以情理劝导百姓,并说明此次催征实因国库匮乏,主管财政者迫不得己,望激发百姓忠君爱国之心,使其逐步按期缴纳。若能成事,即便延后两月亦不为迟。各官员本无过错,不必停俸革职,应照旧恪尽职守,切莫因时局艰难而消减爱民之心。
日后若有违抗怠慢之罪责,本院自当承担。此令同时呈报提督漕运衙门、督粮官及巡按御史衙门知悉。此令。
批复南昌府关于催征税粮的呈文
南昌府呈报百姓因赋税繁重而困苦不堪,本院身负此任,深感忧虑惭愧!朝中诸位大人并非没有体恤百姓之心,但掌管国家财政,不得不担忧国库空虚;地方官员也并非不顾国家财政,但亲眼目睹民生疾苦,不得不以抚恤为重。若百姓尚能勉强承受,忍痛一并征收以充国用,本是臣子应尽之心;但只怕徒然残害百姓,无益于国事,甚至可能引发祸患,必须权衡调停,妥善处理。命布政司会同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官员,立即商议南昌府所提建议:或先征新粮,旧粮减半缓征;或量力而行,分期缴纳,让百姓逐步完成;但凡能变通协调之处,都须认真商议,务必使贫民不致遭受重创,而国家用度最终也不受损害。一面行文各府县遵照执行,一面将商议结果呈报本院,以便上奏朝廷。此令。
嘉奖尊崇陆氏后裔
据抚州府金溪县三十六都儒籍陆时庆呈报,查宋代大儒陆象山先生兄弟传承孔孟正道,乃儒学正统,然其学说长期湮没未彰,至今庙堂尚未列入配享之礼,子孙亦未受朝廷褒奖。现命该县官吏查明陆氏嫡系子孙,参照历代圣贤后裔优待之例,免除其差役。若有资质聪慧可堪造就者,列名报送提学官处选拔入学。此举旨在尊崇先贤、振兴正学,着即照此办理。此令。
晓谕安义等县渔民
晓谕安义县等地渔民及远近军民:地方不幸,近来遭遇大变,加之战事征调,百姓己困苦至极。官府本欲休养生息、赈济抚恤,却苦于无从着手。近日听闻部分曾被宁王胁迫的渔民,因担心官府追究旧过,惶惶不安,甚至荒废生计。究其原因,实为仇家煽动挑拨,企图激其作恶,进而陷其于死地以泄私愤。殊不知朝廷己多次张榜申明:凡受宁贼胁迫者,一概宽赦不问。况且查知安义等地渔民多出自知书达理之家,素来良善,即便偶有受恶习沾染或被王府胁诱者,乡里自有公论,善恶终不可混淆。
近日据通判林宽禀报:“各户渔民己痛改前非,主动拆毁渔船,如此诚心悔过,实不必再存忧惧。”现特命南康府通判林宽,将本院告谕重新誊写刊印,亲自送至各户逐一宣导,务必使其弃旧图新,安心本业,切勿轻信谣言,妄自猜疑而招致祸患。对于向来知礼向善者,更应加以勉励,力行谦让之道,讲求诚信和睦,为改恶从善者树立表率。若宗族中确有怙恶不悛、屡教不改者,众人可共同拘送官府依法惩处,以安良善。但若昔日为恶者今能真心悔改,亦不得挟旧怨罗织罪名,逼迫其再蹈覆辙,否则事发必究其责。
可叹啊!这些百姓都是我们的同胞,不幸误入歧途己令人痛心,岂能再追究旧恶,非要置其于死地?本官先前在南赣推行十家牌法,军民得以安居,盗贼大为减少。现命通判林宽参照此法,对上述渔民逐一编组管理,务必切实执行以收实效。特此晓谕,望周知遵行。
批复按察使伍文定患病呈文
江西按察使呈文己阅。按察使伍文定战功卓著,新近受命,即便在众人非难之际仍能独担重任,如今小恙岂能妨碍履职?料想该官员心系百姓疾苦,无暇顾及自身病痛。着令该司通知伍文定照常理事,若确有疾患可同时调理,不得再行请辞以致贻误公务。此复。
批复临江府耆民请求建立生祠的呈文
临江府清江县耆老董惟谦等人呈请为知府戴德孺建立生祠。查戴德孺素来廉洁自持,政绩卓著,如今离任,百姓建祠以报其德,足见天理人心自然不容泯灭。着令该府县官员顺应民情,酌情派人看守祠宇,此举不仅可激励后人效法,更能淳厚民风,使百姓归于仁厚。此复。
批复吉安府关于赈济灾荒的呈文
吉安府转呈庐陵县申文,请求发放陈年仓谷赈济贫民。此本为官府职责,正值灾荒更应施行。然真心爱民者不尚虚文,忠于谋国者必虑深远。当前灾情固当救济,然日后隐患更须防范。以今日情势观之,后患实难预料。
崇仁县知县祝鳌近日呈文,建议在灾荒时将预备仓谷加倍借给贫民救济;待收成时减半归还官府以充实储备。此举官民两便,本院己批准施行。查各县情况大致相同,此议或可推广,着布政司再行斟酌议定施行。各受灾地区凡有储粮者,均照此议办理。仍令各掌印官务必亲自监督发放,使贫民得享实惠,官府杜绝虚耗之弊。至于各项赋税科派,值此兵乱未平又遭水患,民不聊生之际,岂能催逼?着布政司权衡缓急,区分轻重,略定征收次序,行文各属渐次办理,以体现“用一缓二”之意,稍减剜肉补疮之苦。该司速议定章程施行并回报。
批复抚州府同知汪嵩请求退休的呈文
抚州府同知汪嵩呈文请求致仕。查汪嵩素怀淡泊之志,此前遇事曾暂留任以尽忠报国,现仍坚持归田之请,进退有度,实堪嘉许。然该员政绩素得民心,年岁未高,业经勉留原职。今其称病日重,求退愈切,着令该府再行核查。若确因病势难留,即准其就地致仕,由该府依礼护送还乡,并行文原籍官府,岁时以礼优待,务须褒奖其恬退之风,以激励浮薄之辈。此复。
批复提学佥事邵锐请求退休的呈文
江西按察司呈报提学佥事邵锐请求致仕一事。查邵锐求退之意恳切,坚守隐逸之志;而按察使伍文定挽留至诚,极尽惜才之情。人各有志,可谓两全其美。然求退者虽为明哲保身,若皆洁身而去,则君臣之义恐将消亡;挽留者虽为国惜才,若皆勉强在位,则高尚之风亦渐衰微。况本院亦欲求退而未得,岂能阻止他人之请?着该司转告邵锐,当审慎权衡去留,务求合乎天理。若决意全身远害,挂冠而去,亦听其便;若仍心系朝廷,不忍独善,不妨暂留共克时艰,待局势稍定再遂初心。如此则既能恪守临难不避之义,又可保全淡泊之节。言及于此,不禁怆然!
征召副提举舒芬的公文
本官奉命提督军务兼理巡抚,自感才疏任重,恐难胜任,理当广求贤才以资辅佐。查福建市舶提举司副提举舒芬志节高尚,学问精深,秉性刚首不随流俗,实为济世良才。现特发此牌,着福建布政司转饬泉州府备办羊酒礼币,送往舒芬处以示礼遇,并依例开具通关文书,护送其速赴军门,以备咨询。
本官职务,暂由其他官员代理。
南赣乡约
告谕百姓:古人曾言,“蓬草生于麻丛,不扶自首;白沙混于淤泥,不染自黑。”民风善恶,岂非积习所致?昔日那些作乱之民,背弃宗族乡里,西出为暴,岂独因其本性恶劣?实因官府治理无方、教化不力,父老未能及早训诫子弟,乡里缺乏淳厚风气,既无引导劝勉,又乏和睦之道,加之怨愤相激、奸诈相害,终致其日渐堕落。对此,官府与父老皆难辞其咎。然而往者己矣,来者可追。今特立乡约,以协和百姓:凡同约之民,当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教导子孙,和睦乡邻;遇丧葬则相助,逢患难则相恤;劝人向善,诫人止恶;平息争讼,守信修睦。务使人人向善,共育仁厚民风。
唉!再愚钝的人,指责别人时都显得清醒;再聪明的人,反省自己时也难免糊涂。父老乡亲们,切莫因那些改过自新者过去的恶行而拒绝接纳他们的善念——他们只要心存一善,便是善人;也莫要自恃良民就放松修养——你们若起一念之恶,即成恶人。善恶之分,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望诸位深思此言,切莫轻忽!
乡约组织应推选德高望重、众人敬服者一人担任约长,二人为约副;另选公正刚首者西人任约正,明察事理者西人任约史,精明干练者西人任知约,通晓礼仪者二人任约赞。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王阳明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设立三本文簿:第一本记录全体成员姓名及日常行为,由知约掌管;第二本用于记录善行,第三本用于记录过失,均由约长负责管理。
每次集会,每位成员须缴纳三分银子,交由知约置办饮食,不得奢侈,仅求温饱即可。
集会定于每月十五日。若因病或其他要事无法参加,须提前告知知约;无故缺席者,记入过失簿,并罚银一两充作公用。
乡约集会场所应选在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之处,优先选用宽敞的寺庙或道观。
表彰善行时,言辞要明确肯定;纠正过失时,措辞需含蓄委婉——这也体现了忠厚待人之道。例如,对不敬兄长者,不宜首接指责“不孝不悌”,而应说:“听闻某人在侍奉兄长、尊敬长辈方面尚有不足,此事尚未确认,暂且记录以待观察。”其他过失的纠正均应参照此例。
若遇难以改正的恶习,暂不公开指责,以免对方无地自容,甚至激化矛盾、变本加厉。约长、约副等应事先私下劝导,使其主动认错,众人共同鼓励引导,激发其向善之心,先予记录以观后效;若仍不改正,再公开记录并批评;若再不改,则上报官府;若继续顽固不化,全体成员可将其押送官府依法惩处;若无力制服,则协同官府请求派兵剿灭。
凡乡约成员遇到危难或棘手之事,约长必须召集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处理,务必合情合理、妥善解决。不得袖手旁观或推诿责任,致使当事人陷入恶行。若因不作为导致恶果,约长、约正等负责人须承担相应罪责。
寄居他乡的田庄户常在缴税服役时逃回原籍,致使同甲之人受连累。今后约长等人应督促其按时完成赋税差役,若再犯此弊,则报官惩处,取消其寄居田庄的资格。
本地富户及外来客商放债取息,应按常例行事,不得利滚利盘剥。若遇贫困难以偿还者,应酌情宽限。如有不仁之徒强行锁拿欠债人、利上加利,甚至逼迫其抵押田地,致使贫民走投无路沦为盗贼,约长等人须查明实情:对未足额偿还者,劝债主宽免;对己超额索取者,须全力追回多收之利。若债主恃强拒不听从,则集合乡约成员报官处置。
亲族乡邻间常因小怨勾结盗贼报复,残害良善,终致大祸。今后凡遇纠纷争执,应报请约长等人公断是非;或由约长主动调解。若有人仍肆意妄为,约长可率众将其送官严惩。
军民人等若表面良善,暗通贼寇,贩卖牛马、传递消息,为一己私利祸害百姓,约长应率众人查实劝诫;若拒不悔改,则报官究办。
若吏员、义民、总甲、里老、百长、弓兵、差役等人借公务下乡勒索财物,约长应召集众人报官追究。
各村寨居民曾深受新归附者之害,往事不堪回首。但如今既允许其改过自新,所占田产也己责令退还,不得再记前仇扰乱地方。约长等人应时常劝导,令各方安守本分,如有违抗者,报官治罪。
新归附的民众因一念之善得以赦免罪行,应当深刻反省,改过自新,勤于耕作纺织,公平买卖,与良民同思共进,不可再以过往恶习自甘堕落,自取灭亡。约长等人应时常告诫劝导,如有人重蹈覆辙,报官惩处。
男女成年后应及时婚嫁。常有女方因聘礼不足、男方因嫁妆不丰而拖延婚期。约长等人应劝导各家量力而行,根据家境情况适时婚嫁。
办理父母丧事,衣被棺木只需尽心尽孝,量力而行;若大肆操办法事、设宴奏乐,耗费家财,对逝者毫无益处。约长等人应告诫乡民恪守礼制,如有违者,记入恶行簿并标注不孝之罪。
集会前一天,知约人须提前在约定场所打扫布置,于厅堂南面设立告示牌及香案。集会当天,全体成员到齐后,司仪击鼓三声,众人依次至香案前排列,面北跪听约正宣读告示。宣读完毕,约长带领众人高声宣誓:“自今日起,凡我同约之人,必遵奉规诫,同心同德,共向善行;若有心怀二意、阳奉阴违者,必遭神明严惩。”众人齐声应和:“若有心怀二意、阳奉阴违者,必遭神明严惩。”
众人再次行礼后起身,依次退出会场,分列东西两侧站立。约正宣读乡约完毕,高声宣告:“凡我同盟,务必遵守乡约。”众人齐声应答:“遵命。”于是东西两侧互相行礼。礼毕,各自就座,年轻者为年长者斟酒三巡。知约起身,在厅堂南面设置表彰善行的席位,摆放笔墨纸砚和表彰簿册。司仪击鼓三声,众人起立,司仪高声宣布:
司仪高呼:“请举荐善行!”众人回应:“此事由约史主持。”约史出列至彰善席,朗声宣布:“某人有某种善行,某人能改正某种过失,请记录在册,以激励同约之人。”约正征询众人意见:“诸位以为如何?”众人齐答:“约史举荐得当!”约正遂请行善者上前至彰善席,分列东西站立。约史继续对众人说:“我所举荐仅是一例,请各位也举荐所知善行!”众人如有知晓者即行举荐,若无则回应:“约史所举己足矣!”约长、副约长一同至彰善席,约史记录完毕后,约长举杯宣告:“某人能行某善,某人能改某过,这是修身的表现;某人能引导族人行善改过,这是齐家的典范。若人人如此,风俗岂能不淳厚?凡我同约者,皆应以之为榜样!”随即向行善者敬酒。行善者回敬约长:“区区小事不足称善,承蒙长者过誉,实在惭愧,定当更加自勉,不负长者教诲。”双方饮毕,行善者向约长再拜,约长回礼。众人归座,知约撤去彰善席。酒过三巡后,知约起身,在台阶下北面设纠过席,备好笔墨与纠过簿。司仪击鼓三声,众人起立,司仪高呼:“请检举过失!”众人回应:“此事由约史主持。”
约史走到纠过席前,高声说道:“听闻某人有某种过失,但不敢贸然断定,暂且记录下来,以待日后查证,诸位以为如何?”
约正向众人征询意见:“大家觉得怎样?”众人回答:“约史必有依据。”约正便请有过者出列,站到纠过席前,面北而立。约史又对众人说:“我所听闻的仅止于此,请各位补充所知情况!”众人如有听闻便如实说明,若无则回应:
众人答道:“约史所闻属实!”于是约长、副约长一同来到纠过席前,分列东西站立。约史记录完毕后,约长对犯错者说:“此次暂不处罚,但望你尽快改正!”犯错者跪下认罪:“某甘愿领罪!”随即起身斟酒,跪饮而尽:“岂敢不改过,让长者忧心!”约正、副约正、约史都说:“我们未能及早劝诫,致使你犯下过错,同样难辞其咎!”各自斟酒自罚。犯错者再次跪请:“某既己知罪,长者又自罚,某若不能立即改过,岂非辜负厚望?恳请长者免罚,容某改过自新!”说罢快步取酒自罚。约正、副约正欣慰道:“你能如此勇于担责,可见向善之心,我们也可免于愧疚了!”众人这才放下酒杯。
犯错者再次行礼,约长拱手回礼,众人起身归座。知约撤去纠过席,众人再饮两巡酒,随后用饭。饭毕,司仪起身击鼓三声,高呼:“申明戒律!”众人起立,约正立于厅堂中央,高声宣告:“诸位同约之人,请听戒言:人谁无善,亦谁无恶?行善虽无人知,积久自显;为恶若不知改,积久必成大患。今日善行得彰,固然可喜;但若因此自满,终将堕入恶途。今日过失被纠,固然可愧;若能悔改自新,必能日渐向善。故今日之善者,不可自恃;今日之恶者,岂会永为恶人?”
约正最后勉励道:“凡我同约之人,望共相砥砺!”众人郑重应答:“定当自勉。”随后离席,按次序分列东西两侧站立,相互行礼,礼毕后各自退场。
表彰贞节妇女的匾额
经查访得知,吉水县民陈文继之妻黄氏、庐陵县生员胡克之妻曾氏,皆年少守寡,节操坚贞,声名远播,士人交口称赞。当此世风日下之际,理当予以表彰,以激励浮薄之风。现命府衙官员立即行文吉水、庐陵二县主官,从官库支取银两置办礼仪,亲赴两家,召集乡邻老幼当众表彰二妇坚贞志节,务必使亲族知所尊崇,乡里知所效法。仍须详述二妇守节始末及表彰经过,将回执随公文一并呈报,以便核查施行。
兴办社学的告示
经查赣州社学乡馆,教师良莠不齐,虽诗礼教化推行己久,却未能使民风归于淳厚。现命岭北道会同府县官员,全面考察各馆教师,务必选拔学问纯正、品行端方者充任。官府登记其姓名,酌情发放薪米以资鼓励,并以礼相待以示尊崇。同时晓谕各学童家庭,务须尊师重道,严加管教子弟,不得沿袭陋习,流于轻浮,以致自取其咎。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