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那年,林墨的头发里己经有了银丝。
她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席上,手里握着发言稿,指尖有些颤抖。
台下,坐满了全国人大代表、法学专家、反拐志愿者,其中就有头发花白的周敏教授,还有己经成为知名律师的王萌。
“……过去三十年,我国拐卖案件发生率下降了87%,但我们仍需警惕‘网络拐卖’‘跨国拐卖’等新型犯罪。”
林墨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大厅,清晰而有力,
“我提议,建立全国被拐人员DNA数据库与身份重建绿色通道,让每个‘无名者’都能找回自己的名字。”
掌声雷动时,林墨的目光越过人群,仿佛看到了很多人:
云南边境的岩香婶,山西山村的李娟,成都蜀绣店里戴着老花镜的张兰,还有那个在刘家庄槐树下,攥紧拳头发誓要逃离的十五岁少女。
走出人民大会堂,阳光正好。
王萌跑过来,递给她一支冰淇淋:
“林大律师,恭喜啊!你的提案通过初审了!”
林墨接过冰淇淋,巧克力味的,甜得恰到好处。
这个当年一起在县城偷偷吃火锅的姑娘,如今是她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晚上请你吃火锅。”
林墨笑着说。
“必须的!”
王萌挽住她的胳膊,
“对了,下周去山东郓城的回访,你还去吗?”
“去。”
林墨的语气很肯定。
郓城县早己不是当年的模样。
水泥路通到了每个村庄,村口的老槐树下,立着“反拐宣传点”的牌子,上面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查看反拐知识和求助电话。
刘家庄的变化最大。
当年的土坯房变成了整齐的砖瓦房,刘老太在五年前去世了,临死前,托人给林墨捎了句话:
“对不起。”
林墨没去坟前,只是站在村口,看着一群孩子在槐树下追逐打闹,他们的校服干净整洁,书包上印着卡通图案,眼里没有恐惧和怯懦。
“林律师,这是今年的新生名单。”
村支书递给她一份表格,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来村里当村官,
“你看,这几个孩子都是‘重生计划’资助的,今年考上大学了。”
林墨翻开名单,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眼眶有点热。
她想起周敏教授退休前说的话:
“法律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无数个‘刘倩倩’用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回程的路上,林墨接到了养老院的电话:
“林女士,您母亲今天又去给其他老人教蜀绣了,精神好得很呢。”
张兰在七十八岁那年,主动搬进了社区养老院。
“你忙你的,不用天天陪着我。”
她拍着林墨的手,笑得像个孩子,
“这里有老姐妹,有蜀绣,挺好。”
林墨拗不过她,只能每天下班去看看。
养老院的夕阳总是很美,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张兰坐在院子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故事来相会, 带着一群老太太绣花,银白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光。
“倩倩,你看我这个针脚怎么样?”
张兰举起绣绷,上面是朵小雏菊,和当年刘家庄照片上,她手腕上的玻璃珠一样,带着顽强的生命力。
“好看。”
林墨坐在她身边,帮她穿好绣花针,
“比年轻时绣的还好。”
张兰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等我走了,就把我的绣品都捐了,给‘重生计划’当基金。”
林墨的鼻子有点酸,却笑着点头:“好。”
七十五岁那年,林墨也搬进了养老院,就在张兰隔壁的房间。
她不再接案子,只是偶尔去法学院给学生们讲课,讲那些藏在法律条文背后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她:“林老师,您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奔走,不觉得累吗?”
林墨看向窗外,夕阳正落在养老院的花园里,一群老人在散步、聊天,笑声远远传来。
“你看这阳光,这花,这笑声。”
她的声音很轻,“能让这些美好多一点,累点算什么。”
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在多年后,成为一名反拐警察时,突然明白了那句话的重量。
八十九岁的林墨,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意识己经有些模糊。
窗外的槐花开了,细碎的白花堆在枝头,像当年刘家庄的那棵老槐树。
护士进来换点滴时,她突然抓住护士的手,声音很轻:“我的遗体……要捐……”
护士眼圈红了,点了点头:“林奶奶,您说过很多次了,我们都记着呢。”
床头柜上,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岁的林墨,穿着法学院的校服,站在西川大学的校门口,笑得眉眼弯弯。
旁边压着一张新照片:养老院的花园里,她和张兰坐在长椅上,阳光洒在她们银白的头发上,像盖了层金纱。
王萌来看她时,林墨己经说不出话了。
她拉着王萌的手,指了指床头柜上的文件袋——那是她早就签好的遗体捐赠协议,还有一封写给“重生计划”的信。
信里,她把自己的积蓄都捐了出去,只在最后写道:
“我曾是黑暗里的野草,是法律和善意让我见到了光。如今,把这束光,递给下一个需要的人。”
林墨去世那天,成都下着小雨,和她当年走进周敏教授办公室那天一样。
葬礼很简单,来的人却很多:
有她帮助过的被拐妇女,有法学院的学生,有养老院的老姐妹,还有王萌带着的“重生计划”志愿者们。
王萌读那封信时,雨停了。
阳光穿透云层,落在林墨的遗像上——照片里的她,笑容温和,眼神坚定,像一束永远不会熄灭的光。
多年后,川大法学院的新生入学第一课,总会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刘倩倩的姑娘,从山东的小山村走来,用一辈子的时间,为那些看不见的“她”劈开黑暗。
她没留下墓碑,却在无数被解救者的笑容里、在不断完善的法律条文里、在每个心怀善意的人心里,活成了永恒的光。
而那束光的起点,不过是一个在槐树下,攥紧拳头,想要逃离的十五岁少女。
(http://www.220book.com/book/VLX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