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在星盟旗舰“灰剑”之后,“星槎号”再次穿越那片隐藏空间的边界,重新回到了死寂的“沉寂回廊”。外面的舰队依旧保持着警戒阵型,但不再显露敌意,而是如同护航般将“星槎号”簇拥在中间。
进行一次短途跃迁后,一座庞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太空设施出现在视野尽头。
那就是星盟第七前哨基地——“棱镜”。
它并非传统的星球基地或单一空间站,而是由数十个大小不一、几何形状各异的银色模块通过能量虹桥和力场导管连接而成的巨大复合体。这些模块有的像是巨大的多棱水晶,有的如同平滑的圆盘,有的则像是伸展着太阳能板(或能量收集板)的塔楼。整个基地缓缓自转着,表面流动着淡淡的能量光泽,无数小型飞行器如同工蜂般在其间穿梭忙碌,显得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
与“守望者”遗迹的悲壮苍凉不同,“棱镜”基地充满了冰冷的、高效的、高度发达的科技感。
“规模堪比一个小型行星了...”王一帆咂舌,“这星盟到底有多厉害?”
“检测到多重引力场稳定装置、空间折叠泊位、以及...超高能量级防御矩阵...”杜月桐看着传感器上反馈的数据,脸色凝重,“我们的科技水平,与他们差距巨大。”
“灰剑”号引导着“星槎号”驶向其中一个最大的多棱水晶模块的对接港。港口的能量场无声地开启,接纳了“星槎号”。
对接完成。气压平衡。
“对方要求我们派出代表,同时他们的‘观察员’将登舰。”通讯官报告。
李天明决定亲自带队,与杜月桐、秦安南(带上罗盘)以及两名陆战队员前往星盟基地进行初步接触。王一帆则留守“星槎号”,负责安全保障,并密切关注那位即将登舰的“观察员”。
在对接通道的气密门前,双方人员首次面对面相遇。
星盟方面,为首的正是“观察者7号”,他身后跟着两名同样银灰色皮肤、黑色复眼的星盟成员,穿着类似的制服,气质冰冷沉默。
而让李天明等人略显惊讶的是,在这群星盟成员旁边,还站着一位...人类?
至少外表看起来极其接近人类女性。她身材高挑,穿着合体的星盟制式服装(款式略有不同,似乎更注重灵活性),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面容姣好,有一头利落的黑色短发,眼睛是清澈的琥珀色。但她眼神锐利,姿态挺拔,带着一种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的干练气质,以及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
“这位是星盟第七舰队的‘观察者7号’指挥官。”那位人类女性主动开口,声音清脆,带着一种奇特的、混合了东西方口音的中文,“我是派往你们飞船的观察员,代号‘琉璃’。”
她竟然会说中文,虽然口音有点怪。
“你是人类?”杜月桐忍不住问。
“琉璃”微微一笑,笑容标准却缺乏温度:“我的基因序列约92%与地球智人相符。我的祖先来自地球,但在数个世代前的一次宇宙航行意外中流落星际,最终被星盟吸纳。我出生并成长于星盟,接受星盟的教育和训练。”她简单地解释了自己的来历,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总让人觉得过于完美和简洁。
“观察者7号”用他那毫无波澜的语气补充道:“‘琉璃’观察员精通多种文明语言与文化,尤其熟悉地球文明衍变史。她将负责与你们的日常沟通、行为评估及信息交换。同时,她也是星盟与你们之间的联络官。”
安排一个“人类”作为观察员,显然是为了降低沟通隔阂和戒心。但这位“琉璃”看上去可不像那么容易打交道。
双方简单交谈后,李天明小队跟随“观察者7号”进入“棱镜”基地内部,而“琉璃”则带着一个轻便的装备箱,在一位星盟技术人员的陪同下,登上了“星槎号”,由王一帆负责接待。
“棱镜”基地内部通道宽阔明亮,墙壁是某种会自发光的柔和材料,随处可见全息信息屏和自动运行的机器人。遇到的星盟成员都保持着沉默和高效,彼此间用极简的、类似代码的语言交流,整个环境给人一种高度秩序化但缺乏生气的印象。
他们被带到一个简洁的会议室。幽墟秘典:万象归藏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幽墟秘典:万象归藏录最新章节随便看!“观察者7号”没有过多寒暄,首接开始了信息共享会议。
星盟展示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关于“虚空”的情报,比“守望者”的数据更加详细和令人心惊。虚空裂痕在银河系乃至本星系群范围内有多处,扩张速度不一,但其背后的根源似乎指向宇宙更深层的维度失衡。星盟的主要策略是监控、隔离和“加固”现实结构,延缓扩张,但对于彻底阻止甚至逆转虚空,依旧缺乏有效手段。
关于“钥石”,星盟的了解似乎也并不比“星槎号”多太多。他们确认钥石是上古某个早己消失的“缔造者”文明遗留的、能够稳定现实规则的强大器物,破碎后散落宇宙。收集钥石碎片被认为是对抗虚空的关键之一,但过程极其危险,且必须防止碎片落入虚空势力之手。
“你们手中的‘指引之钥’,”观察者7号看向秦安南手中的罗盘,“是寻找钥石碎片的核心工具之一。根据记载,这样的‘钥匙’并非唯一,但极为稀少。它的出现,意味着‘收集’进程可能进入活跃期。”
会议持续了数小时,信息量巨大。星盟表现出了一定的合作诚意,但也明显保留了大量核心机密。
与此同时,在“星槎号”上。
王一帆带着“琉璃”简单参观了飞船的主要区域(非核心区域)。“琉璃”表现得非常专业和礼貌,但她的观察力极其敏锐,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星槎号”技术融合的特点和一些设计上的优缺点,让王一帆这个技术半吊子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带来的装备箱经过扫描,里面是一些标准的监测仪器、通讯设备和一套个人生活用品,并未发现明显的危险物品。
“王先生,根据协议,我需要一个固定的工作站,并需要接入贵飞船的非核心传感器数据流,以便进行常规环境监测和评估。”琉璃提出要求,语气客气却不容拒绝。
王一帆请示了李天明后,在指挥中心旁边为她安排了一个临时工作站。
琉璃立刻投入工作,她的操作速度快得惊人,手指在全息界面上飞舞,很快便初步掌握了“星槎号”的传感器数据,并开始建立她的监测模型。她工作时神情专注,几乎不受外界干扰。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甚至正常得有些过分。
然而,在参观过程中,经过医疗舱时,琉璃的脚步微微顿了一下,琥珀色的眼睛看向舱内依旧昏迷的纪原千穗(千穗的身体己随“星槎号”主力一起行动),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复杂的光芒——好奇、审视,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但她什么也没说,很快便移开了目光。
另一边,李天明小队从“棱镜”基地返回,带回了一份初步的、有限度的信息共享协议,以及一个充满未知的“观察员”。
会议结束后,秦安南忍不住私下向“观察者7号”询问了关于自己手腕疤痕的事情,但他隐去了爆发邪恶力量的部分,只询问这种印记是否与星盟数据库中的某些记录有关。
“观察者7号”调取了数据库,良久后回答:“该符号结构与‘缔造者’文明的某些基础符文有低度相似性,但数据库中存在367种不同文明的类似变体,无法精确匹配。建议提供更详细能量签名数据进行深度比对。”
这个回答模棱两可,既没有完全否定,也没有确认,反而让秦安南更加疑惑。
带着大量的新信息和更多的谜团,“星槎号”在补充了一些星盟提供的、经过兼容处理的能源和物资后,准备再次启程。下一步,他们将依据罗盘的指引,前往下一个可能的钥石碎片所在地。
“琉璃”的工作站正式运行,她将如同一个沉默的影子,时刻注视着“星槎号”的一切动向。
飞船缓缓驶离“棱镜”基地。
舷窗外,巨大的复合体渐渐远去。
李天明站在舰桥,看着前方无垠的星海,又看了一眼身后舰内那个正在忙碌的星盟观察员的身影。
星际之旅不再孤独,但前路却似乎更加迷雾重重。
内部的阴影,外部的监督,遥远的敌人,破碎的希望。
这一切,都将在这艘小小的“星槎号”上,交织成一幅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危险的画卷。
(http://www.220book.com/book/VMC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