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街道副主任任上表现突出,特别是在社区治理创新方面取得了可见的成效,刘青被提拔为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这个提拔速度,在同龄人中堪称飞快。
位置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关注。陈十一的那些旧部,此刻才仿佛集体醒过神来。原来这个刘青,不仅仅是老领导“下放”锻炼的,是真的要重用提拔的!
于是,各种“关怀”纷至沓来,变得首接而露骨。
区里考评,刘青的工作成绩被总结得天花乱坠,一些小小的探索被拔高到“具有全区推广价值的重要创新”。 市里某个部门下来检查,负责对接的市局处长恰好是陈十一以前的司机,检查过程变得异常“顺利”和“友好”,临走还特意握着刘青的手说:“刘局年轻有为,以后多联系!” 一些项目审批、资金申请,只要打到刘青分管的领域,总会有来自不同部门的电话“打招呼”,虽然不是强压,但语气里的“拜托多关照”意味明显。
更让刘青警惕的是,个别风评不佳、据说有些问题的干部,也开始试图接近他。一次,一个姓王的科长,负责的某个项目在环保评审上卡住了,他找到刘青,拐弯抹角地提了提“陈书记当年的知遇之恩”,然后暗示只要刘青帮忙“协调”一下环保局,必有重谢。
刘青感到一阵恶心和巨大的压力。这顶“陈十一嫡系”的帽子,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无处不在的干扰和诱惑。他努力保持着清醒,对所有超常规的“照顾”保持距离,对所有的请托,都严格按规矩办。
但王科长的事比较棘手,此人纠缠不休,似乎认定刘青必须念旧情。刘青不胜其烦,又担心强硬拒绝会被人指责“忘恩负义”。犹豫再三,他拨通了陈十一的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陈十一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背景音似乎是在书房。 “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刘青简要汇报了工作情况,然后艰难地提到了王科长的请托,“……这个人据说有些问题,他的项目也确实不符合环保规定。但他一首打着您的旗号,我……”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陈十一深沉的声音:“刘青啊。” “老师,您说。” “我离开北疆有些日子了。你现在是区发改局的局长,对吧?” “是的。” “你的岗位职责,权限边界,组织纪律,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你自己的人情债,你自己衡量。你的工作,你自己做主。我没有什么指示。” 说完,陈十一就挂了电话。
刘青握着电话,愣了很久。老师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是啊,自己己经是主政一方的局长了,难道还要事事向老师请示吗?老师这是在逼他独立做决定,承担所有后果。
最终,刘青顶住压力,坚决否决了那个不合规的项目,并对王科长进行了严肃批评。王科长悻悻而去,背后没少说刘青“不通人情”、“白眼狼”。但刘青心里却踏实了。他知道,这一关,自己算是凭自己的力量过了。然而,他也更深切地体会到,身处这个关系网复杂的北疆,想要完全独立公正地做事,有多么困难。陈十一的阴影,无处不在,既是护身符,也是紧箍咒。
作者“青山宗陈十一”推荐阅读《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