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熔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海州市委党校,秋季学期主体班次开班。陈十一受命为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授课,题目是《严守党的纪律规矩 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这堂课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 topic 本身敏感而重要,另一方面,很多学员也听说了这位新晋的组织部副部长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和一段“神秘”的纪委工作背景,都想听听他能讲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讲课那天,大教室里座无虚席。陈十一没有带厚厚的讲稿,只拿了一个优盘和几张提示卡片。他走上讲台,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其中不乏一些资历比他更老的干部。

他没有开场就讲大道理,而是首接播放了一段精心编辑的、隐去了当事人真实姓名和单位、但关键细节保留的忏悔录像片段。画面中,那个打了马赛克的身影声音哽咽:“……忘了第一次收钱时的手抖心跳,后来就麻木了,觉得大家都这样……侥幸心理害死人啊……现在想想,当初要是有人狠狠骂我一顿,甚至给我一个处分,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低沉悔恨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极具冲击力。台下原本有些松散的气氛瞬间绷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屏幕上。

录像结束,陈十一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刚才大家看到的,是近几年我市查处的数起典型案例中,当事人的忏悔。他们曾经在座的各位一样,是主政一方的领导,是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是组织寄予厚望的骨干。但如今,身陷囹圄,追悔莫及。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这一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剖几只曾经的‘麻雀’,看看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又该如何自省、自警。”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陈十一化身“病理学家”,结合大量他在纪委经办或深入研究的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他讲“信念滑坡”是总根源。用某个局长在忏悔书里写的“感觉共产主义太遥远,还是捞点钱实在”的例子,生动说明了思想上的“钙质”流失,是百病之源。

他讲“权力失控”是致命环节。重点分析了“一把手”变成“一霸手”的问题,用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吴浩明的案例(己公开部分),详细解构了他是如何利用规划审批、土地出让等权力,玩弄制度于股掌,精心设计利益输送链条的。“他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个人‘点石成金’的魔术棒。制度不是没有,但在他的操作下,都成了掩盖问题的‘遮羞布’甚至牟取私利的‘工具’。”

他讲“围猎陷阱”的无处不在。他展示了某些不法商人如何从“润滑感情”(吃请送礼)到“投资爱好”(古玩字画、玉石瓷器),再到“捆绑利益”(合作投资、代持股份),一步步将干部拖下水的全过程。“‘围猎’者投入的是鱼饵,看中的是你手中的权力这座‘金山’。”

他讲“家风不正”的催化作用。用李志强(化名)案例中前妻、子女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以及多个“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的案例,强调了“后院起火”的危害性。“管不住家人,就可能被家人‘拖下水’;纵容家人利用其影响牟利,本质上就是自己在滥用权力。”

他讲“侥幸心理”的自我麻痹。展示了那些被查处干部是如何迷信“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何精心设计所谓“合法外衣”,如何相信“圈子文化”能保护自己,最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的。“侥幸,是不幸的开始。”

每一个观点,他都配有真实的、血淋淋的案例支撑。他没有刻意渲染腐败细节,而是聚焦于心理动机、制度漏洞、蜕变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分析。他的语言平实,却逻辑严密,鞭辟入里,仿佛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腐败现象的层层伪装,露出其内在的病灶和肌理。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压抑的咳嗽声。很多学员听得额头冒汗,如坐针毡。这些案例就发生在身边,甚至有些人物他们彼此都心照不宣,这种近距离的“警示”,比任何空泛的说教都来得震撼。

最后,陈十一总结道:“同志们,纪律规矩不是贴在墙上的装饰品,也不是捆住我们手脚的绳索。它是‘护身符’,是‘安全带’,是保证我们行稳致远的‘导航仪’。走进纪委的谈话点,听到身后那扇门关上的声音,才知道自由和尊严多么可贵。希望大家以案为鉴,时刻反躬自省,珍惜组织的培养,珍惜个人的奋斗,珍惜家庭的幸福,牢牢守住底线,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课程结束,掌声雷动,持久而热烈。这掌声,并非出于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触动和警醒。课后,不少学员围上来,有的继续请教问题,有的则面色凝重地匆匆离开,显然需要时间去消化课上的内容。

这堂课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很快在全市干部队伍中传播开来,甚至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关注,将其课件作为干部警示教育的参考资料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陈十一“善于用案例说话”的名声不胫而走。

对他自己而言,准备和讲授这堂课的过程,也是一次系统的复盘和升华。他将纪委三年散落的思考串联起来,形成了自己对于干部监督和廉洁政治建设的系统认识。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不仅是查案子、抓坏人,更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这座“熔炉”,不仅炼出了他自身的“金刚不坏之身”,也让他开始尝试将熔炼出的“合金”,用于锻造整个干部队伍的拒腐防变能力。他的角色,正在从单一的“执纪者”或“监督者”,向着“教育者”、“塑造者”的方向深化。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