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镜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回到市委组织部,担任分管干部监督工作的副部长,陈十一的办公室比在纪委时宽敞了些,也多了一些绿植,但氛围依旧严谨。只是这种严谨,与纪委那种外显的、冷硬的紧张感不同,更内敛,更侧重于防患于未然的内在压力。

干部监督室报送的第一批待审核材料中,有一个名字让陈十一的目光停留了片刻——李志强,拟提拔为某区常委、宣传部部长。此人是海西区出来的干部,陈十一在区社工部工作时与他有过几面之缘,印象中是个笔杆子硬、善于宣传造势的“能人”,据说在推动区里文旅项目上很出了些风头。

按常规程序,干部监督室主要审核档案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规、有无收到过信访举报等。初步审核显示,李志强的提拔程序看似没有问题,考察组的评价也很高。但陈十一翻阅其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时,一种在纪委练就的首觉让他微微蹙起了眉头。

报告显示,李志强家庭名下有两套房产,一套是现任妻子名下的市区商品房,另一套是其再婚前的房改房,己由其前妻和子女居住。看起来清晰合理。但陈十一注意到,那套商品房购入的时间点,恰好是在某大型文旅项目落户海西区,并由李志强牵头负责宣传推广后不久。房价在当时属于高位。

“小张,”陈十一叫来干部监督室的主任,“这个李志强,当年负责那个文旅项目宣传时,有没有涉及到大额广告投放或者宣传合作?”

小张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新来的副部长会问得这么细:“这个……陈部长,当时的具体业务细节,档案里可能没有。需要去调阅当年的项目资料或者询问原单位吗?”

“先不急,”陈十一沉吟道,“把他近五年的个人事项报告都调出来,仔细比对一下。特别是家庭成员(包括前妻子女)的从业、投资情况,有没有在文化传媒、广告、旅游相关的企业任职或持股?哪怕是很小比例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留意一下他提交报告的时间节点和后续是否有补报、更正的情况。有时候,细节就藏在这些动态变化里。”

这种关注点,完全超出了常规的干部监督审核范畴,带着浓厚的纪委办案色彩。小张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立刻去执行了。

几天后,小张带着整理好的材料和新发现回来了,脸色有些凝重:“陈部长,您判断的方向可能真有道理。我们比对发现,李志强再婚前的那套房改房,在三年前的一次报告中有过短暂‘消失’,下一次报告时又出现了,备注说明是‘此前信息填报有误’。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其他渠道初步了解(注:组织部门有特定的信息核实权限),他的儿子,也就是前妻所生的孩子,目前在国外留学,费用不菲。但其前妻的收入情况,似乎难以支撑。”

“而在他儿子出国前后,”小张压低声音,“我们发现有一家注册地在省外、但主要业务在海州的文化传媒公司,与海西区多个文旅项目有密切合作,这家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一个名字和李志强前妻仅一字之差的人。”

线索似乎隐隐约约串联起来了。李志强可能利用了职务影响,通过其前妻或特定关系人持股的公司,承接其负责宣传项目的业务,牟取利益,并用这些收益支付子女高昂的留学费用,甚至购置房产。为了规避监督,采用了极其隐蔽的代持、异地注册等方式。

“这件事,先内部严格保密。”陈十一神色严峻,“立刻形成一份详细的内参报告,首接报部长和分管副书记。建议暂缓李志强的提拔程序,并视情况,是否需要将线索移交纪委做进一步核实。”

他的意见在部务会上引起了讨论。有人觉得,仅凭这些关联猜测就暂停一个经过正常考察程序的干部提拔,是否过于谨慎,甚至会影响干部积极性?毕竟,考察组没有收到任何实质性的举报。

陈十一没有退缩,他拿出了在纪委办案时梳理案例的劲头:“同志们,干部监督,核心就在‘预防’和‘把关’。等到举报信满天飞,或者纪委立案调查,那就晚了,对事业、对干部个人都是巨大损失。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些疑点,看似不构成证据链,但它们指向的风险是实实在在的。个人事项报告是组织对干部诚信和廉洁的重要检验,这里的‘小误差’,背后可能就是‘大问题’。对组织负责,也是对干部本人负责,我们必须把这种可能的风险堵在提拔之前。”

他冷静而坚定的分析,尤其是其独特的纪委工作背景带来的视角,最终说服了与会领导。市委领导同意了组织部的建议,李志强的提拔程序被暂停,相关线索被以稳妥的方式移交市纪委进一步关注和核查。(注:后来证实,李志强确实存在严重违纪问题,在后续的专项治理中被查处。)

这件事在组织部内部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大家意识到,这位新来的、有过纪委工作经历的副部长,把干部监督工作的门槛和敏锐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仅仅是在看材料是否齐全,更是在试图读懂材料背后的“潜台词”,是在用办案的思维去审视每一个可能的风险点。

陈十一趁热打铁,推动干部监督室修订完善了《市管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审核实施细则》,特别强化了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交叉比对和质疑核查程序,增加了对干部家庭成员从业情况的重点关注条款,并建立了与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更紧密的信息沟通和线索移送机制。

他还在部分区县试点推行“干部监督信息员”制度,在离退休老同志、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中聘请部分人员作为信息员,不是让他们去打小报告,而是请他们从特定角度反馈对领导干部作风和廉洁情况的评价,拓宽监督视野。

“监督不是不信任,而是最大的爱护;约束不是束缚,而是更稳健的保护。”他在一次全市组织系统干部监督工作培训班上这样强调,“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做‘治未病’的良医,尽可能早地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避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这比事后查处,意义更大,也更考验我们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

这番讲话,融合了他基层工作的体悟、组织工作的宏观视野以及纪委工作的深刻教训,显得格外有分量。与会者纷纷感到,干部监督工作的春天,或许真的要来了。而陈十一,正稳稳地站在这个关键岗位上,成为守护海州市政治生态“林木”健康的重要“护林员”之一。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