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洪灾的成功应对,如同一次辉煌的阅兵,全面展示了河阳省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上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陈十一倡导并强力推动的大数据平台、网格化体系、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等新模式,经受了实战检验,获得了全省上下的高度认同。之前存在的质疑和阻力,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烟消云散。改革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
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展开,陈十一更是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其中。他要求不仅仅是恢复原貌,更要借此机会提升标准:重建规划要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体现民意;安置点的建设要注重社区营造,避免形成新的社会隔离;基础设施恢复要兼顾韧性和智能化,为未来防灾减灾打好基础;心理康复和社区关系重建要与物质重建同步进行。
随着改革深入,河阳省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变化:
- **信访总量出现历史性下降**:源头治理和初信初访责任的压实,使得新发生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积案的清零和特定群体权益的保障,消除了大量存量问题。信访大厅不再人满为患。
- **基层活力显著增强**: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成为群众信赖的“身边人”;“吹哨报到”机制理顺了条块关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在养老、托幼、文化、调解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社会心态趋于平和理性**:通过畅通的表达渠道、有效的矛盾化解和精准的服务供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升,社会戾气减少,宽容度增加。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的刚性约束,使得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出台更加平稳。
- **风险防控能力质的飞跃**:大数据中心的风险预警功能在日常治安管理、安全生产监管、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精准防控的转变。
-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在社会治理中各归其位、各尽其责、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
中央深改办、政法委、社工部等相关部门对河阳省的探索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将其誉为“河阳经验”,准备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河阳省从一个社会治理领域的“后进生”,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优等生”。
面对成绩和赞誉,陈十一保持了异常的清醒和谦逊。他在全省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推进大会上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偿还历史的欠账,履行我们本该履行的职责。治理现代化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搭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打下了了一个基础,更多精细的工作、更深层次的改革,还需要持续的努力。”
他特别强调:“‘河阳经验’的核心,不是投了多少钱、建了多少平台,而是真正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治理理念,是真正做到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系统推进、久久为功。这套东西,最难的不是建设,而是坚持,是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反弹,是让它真正融入日常,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文化。”
他知道,自己在河阳的使命即将告一段落。中央己有新的考虑。在离开前夕,他最后一次主持召开社工部部务会,系统地梳理了改革以来的得失,对下一步需要深化的领域、需要警惕的问题、需要巩固的机制,都留下了详尽的建议。他特别嘱咐接任的同志:“社工部的工作,温度比速度更重要,实效比形式更重要,持久比显绩更重要。一定要保护好、发挥好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离开河阳那天,没有隆重的送行仪式,正如他来的那天一样低调。但他车经过之处,有得知消息的群众自发地站在路边挥手;有受到帮助的老工伤人员托人送来锦旗;有基层网格员发来感谢的短信;有合作过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写来长长的告别信……
坐在车上,望着窗外日益祥和繁荣的河阳大地,陈十一心中充满欣慰,但也充满期待。他深知,中国之大,发展之不平衡,治理挑战之复杂,需要探索和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个人的岗位会变,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会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追求不会变。
新的征程还在前方。这位从社区基层走出的领导干部,带着更加丰富的经验、更加沉稳的魄力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准备迎接下一份更加艰巨而光荣的使命。而他留下的“河阳经验”,正如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必将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为中国之治的宏大叙事,增添属于实践、属于人民、也属于这个时代的鲜活注脚。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