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政绩斐然聚人心,无形之势引忌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陈十一就任东吴省长后,迅速展现出其高超的治理能力和务实创新的工作风格。他并未新官上任三把火式地全盘否定前任政策,而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关键环节,持续发力。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他聚焦“创新驱动”和“优化营商环境”双轮驱动。大力推动省内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集中资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设立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出台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惠企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极大提升了行政效率和企业获得感。东吴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在社会治理领域,他巧妙地将河阳经验与东吴省情相结合。针对特大城市的“城市病”,他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整合市政、交通、应急、环保等数据,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针对外来人口众多的特点,他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租赁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新老市民融合;针对社会矛盾触点多的现状,他进一步发展“枫桥经验”东吴版,健全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使得东吴省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依然保持了稳健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多项工作得到中央肯定和通报表扬。陈十一的威望与日俱增。

其务实、亲民、睿智、果决的形象,通过媒体和口碑广泛传播。不仅省内干部群众对其赞誉有加,就连兄弟省市的官员也常常前来考察取经。在各类会议和公开场合,陈十一的发言总是能抓住要害,提出富有见地的思路,引人深思。

自然而然地,一批有理想、有干劲、希望有所作为的干部,开始向他靠拢。他们钦佩其能力,认同其理念,愿意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事业。一些厅局级、地市级的主要领导,在汇报工作时更倾向于找陈省长,寻求指导和支持;在落实省政府决策部署时,也格外卖力,希望能做出成绩,得到认可。

这种“人心所向”的形成,本是政通人和、事业发展的良好体现。然而,在微妙的官场生态中,这种围绕省长形成的“强势”氛围,逐渐让另一个人感到了一丝不适——省委书记赵振邦。

赵振邦书记年龄比陈十一大不少,在东吴工作多年,从基层一步步上来,作风稳健,但也相对保守。陈十一到来后带来的新思路、新气象和高效执行力,起初他是欢迎和支持的。但随着陈十一声望日隆,其主导推动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依附其的干部越来越多,赵振邦内心开始产生微妙变化。

他隐约感到,自己作为省委一把手的影响力,似乎在无形中被削弱了。省政府那边很多事情,虽然程序上都向他汇报,但主导权和话语权明显很强。常委会上,陈十一提出的方案往往准备充分、论证扎实,支持者众,他有时即使有不同看法,也难以有效反驳。下面的一些干部,似乎更“怕”陈省长而不是他赵书记。

一种“功高震主”的潜在忧虑,以及可能被“边缘化”的失落感,开始在赵振邦心底滋生。他虽然表面上依然对陈十一的工作表示支持,但在一些细节上,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有时会对省政府报来的方案提出更细致的、甚至有些挑剔的疑问;在干部调整问题上,会更加注重平衡,避免形成所谓的“省长阵营”;在一些公开场合的讲话中,会更多强调“省委领导”和“全局观念”。

一种无形而敏感的张力,开始在省委和省政府之间,在两位主要领导之间缓缓弥漫开来。官场嗅觉灵敏的人,己经开始察觉到这微妙的变化。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