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己下,备考的书籍堆满了出租屋的角落,刘青的心态反而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平静期”。那是一种剥离了个人得失、卸下了过度责任感后的松弛,仿佛一个即将卸任的官员,看待问题的角度多了一丝超然和冷静。他计算着时间,从备考、笔试、面试、体检到政审,乃至最终到新单位报到,至少还需要大半年。这大半年的时间,他不想在抱怨和麻木中虚度。
“至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对自己说。这种“站好岗”,不再是当初那种试图力挽狂澜、改变一切的英雄主义,而更像是一种负责任的告别,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一场对自我初心的最终确认。
他想要更用心地去感受、去体会这片土地上的喜怒哀乐与运行逻辑。他想要给陈十一——那位将他“放逐”于此的导师,也是他内心对话的对象——提交一份不止于情绪发泄、而是更具象、更系统、凝结着深刻观察与思考的基层现状报告。这既是对陈十一期望的回应,更是给自己这段淬炼岁月一个坚实的交代。
机会很快来了。恰逢新一轮“创文”检查启动,街道下拨了一笔专项环境整治经费。刘青所负责的网格内,有一个建成近二十年的老楼盘“馨苑家园”,多个楼道的墙面早己斑驳脱落,印满了各种开锁、通下水道的小广告,甚至还有孩子们的涂鸦,确实有碍观瞻。
项目很快敲定:粉刷楼道墙壁。但问题随之而来:经费有限。根据工程队老板老周的初步估算,街道给的这笔钱,满打满算,只够粉刷其中20个问题最严重的楼道。而“馨苑家园”一共有30个单元楼。
“刘干部,你看,这钱就这么多。”老周搓着手,很是实在,“要么减工程量,要么降材料标准。降标准肯定不行,味道大还不耐用,居民要骂娘的。只能挑着刷。”
这个决定权,落在了具体负责此事的刘青身上。街道领导的指示很原则:“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创文检查时不扣分。”社区王主任拍拍刘青的肩膀:“小刘,你办事细致,情况也熟,你看着办,把握好尺度就行。”
刘青没有怠慢。他深知基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朴素道理。为了避免日后矛盾,他决定采取一种看似最公平、最依循规则的方式。
他先让物业公司根据日常巡查记录,初步筛选出墙面破损最严重、小广告最多、观感最差的20个楼道名单。然后,他拿着这份名单,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一个人举着手机电筒,从一楼到顶楼,逐个楼道、逐面墙壁地再次核实。他用手机拍照留存,记录下墙面的真实状况,严格根据破损程度进行排序。
昏暗的灯光下,粉尘在光柱中飞舞。他仔细辨认着层层叠叠的牛皮癣广告,用手指触摸那些皲裂的墙皮。这个过程枯燥却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这是在做事,依据事实和规则做事。
最终,他核减了5个问题相对没那么突出的楼道,确定了15个“最需要”粉刷的名单。他特意留出了5个名额的预算空间,以防中途出现不可预见的费用超支或其他突况。在他看来,这己是谨慎之又谨慎,公平之又公平。
他将这份附有详细照片和情况说明的名单,先提交给物业经理确认,又向业委会主任作了通报,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嗯,刘干部做事就是扎实,这几个楼道确实是最不像话的。” 然后,他才逐级上报给社区王主任和街道分管领导。流程清晰,证据确凿,无人提出异议。
工程进展顺利。老周带的工人手脚麻利,几天功夫,15个楼道旧貌换新颜。洁白明亮的墙壁 indeed 让人心情舒畅。施工期间,还有不少其他楼道的居民围观,啧啧称赞: “哎呀,刷了就是好看!像新房子一样!” “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楼啊?” 刘青听到,会解释一句:“经费有限,这次先紧着问题最严重的刷,下次有机会再申请。” 大部分居民表示理解:“也是,那几个楼是没法看了。”
工程完工的第二天,刘青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轻松感去验收。看着光洁的墙面,他甚至有一丝微小的成就感。然而,他还没回到社区办公室,电话就炸了。
第一个打来的是业委会老李,语气焦急:“小刘干部!不好了!电话被打爆了!6号楼、11号楼、22号楼的业主们闹翻天了!说我们搞区别对待,凭什么他们楼不刷?” 紧接着,物业经理的电话也追了过来,声音带着哭腔:“刘干部,顶不住了!好多业主来物业办公室拍桌子,说不给刷就拒交物业费!还骂我们和社区勾结,吃了回扣!青山宗陈十一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社区王主任的电话也响了,嗯嗯啊啊了几句,脸色阴沉地放下电话,对刘青说:“街道领导电话,发火了。说我们工作怎么做的,激化矛盾!尤其点名批评你,方案是怎么把关的!”
风暴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完全超出了刘青的预料。他试图解释:“主任,名单是经过核实、按破损程度排序的,也征询过物业和业委会意见……” “核实?排序?谁认你这个!”王主任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责备,“小刘啊小刘,你还是太年轻!老百姓谁跟你讲这个?他们只看到别人家刷了,自己家没刷!这就是不公平!”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下午。一位住在未粉刷楼道里的退休老领导——据说是一位分量不轻的处级干部——首接一个电话打到了街道一把手那里,不是询问,而是严厉的批评: “你们街道和社区是怎么做群众工作的?嗯?‘创文’本是惠民好事,现在却搞成了挑肥拣瘦,制造邻里矛盾!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严重脱离群众!这像话吗?必须立刻纠正!”
这把“尚方宝剑”一下来,所有的解释和规则都成了苍白的借口。街道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刻批示:立即整改,消除影响,确保“和谐稳定”!
当天晚上,社区办公室灯火通明。街道分管领导、社区王主任、业委会老李、物业经理、工程队老周,以及脸色苍白的刘青,开了一个紧急协调会。
街道领导定了调子:“事情到了这一步,就不要讨论谁对谁错了。当务之急是平息舆情,绝对不能在‘创文’期间出乱子。剩下的15个楼道,必须全部粉刷!” 老周一听就急了:“领导,这……这预算就差了一大截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领导沉吟了一下,看了一眼老周,又看了一眼王主任,说:“预算不足的部分,老周你先垫上。街道年底前还有几个小工程,到时候优先考虑你,从那边给你找补回来。总之,事情必须平稳落地!”
老周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化作一声叹息,点了点头。他懂这里的游戏规则。 王主任连忙表态:“我们社区一定做好解释工作,安抚居民情绪!” 业委会和物业也赶紧附和。 整个过程,没有人再去看那份曾经被认为“扎实”、“公平”的名单和照片。也没有人再问刘青的意见。
刘青坐在角落,一言不发。他看着眼前这一幕,忽然感到一种彻骨的冰凉和荒谬。他所有的认真、细致、依规依据,在“摆平就是水平”、“稳定压倒一切”的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他输了吗?好像输了,他的方案被全盘否定。但他又好像没输,因为从根本上,他坚持的那些东西,在这个场景里似乎从一开始就无关紧要。
最终,工程队连夜进场,加班加点,将剩下的15个楼道也全部粉刷一新。所有的楼道都变得洁白整齐,所有的投诉和骂声瞬间消失。馨苑家园一片“和谐”,仿佛从未有过任何风波。街道领导对“快速有效化解矛盾”表示满意。
刘青独自一人,再次走过那些崭新的楼道。墙壁光滑如镜,倒映出他有些模糊的身影。曾经斑驳的岁月痕迹、那些密密麻麻的生活印记,连同这次风波的真实因果,都被这厚厚的涂料彻底覆盖了。
他笑了笑,带着一丝苦涩,也带着一丝了悟。
【刘青心理总结】 这最后一班岗,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我终于切肤理解了什么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基层,绝对的、程序上的公平,往往敌不过“利益均沾”的朴素诉求和强大的“摆平”逻辑。
1.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真诚地想解决问题、依规办事,反而因为触动了“不均”的神经而引爆矛盾;如果当初索性一个不刷,或者想办法平均每个楼道刷一半(虽然荒谬),或许反而平安无事。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2. 规则与变通: 一板一眼、完全按照条条框框,很多工作确实寸步难行,甚至好心办坏事。需要变通,需要模糊空间,需要“功夫在诗外”的协调与平衡。然而,这种“变通”的度在哪里?如何避免滑向另一个极端?这其中的分寸拿捏,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和艰难。
3. 权力的真实面貌: 老领导的电话,可以瞬间改变规则和预算。工程队的损失,可以在另一个“项目”中“找补”。这些运行在明文规定之下的“潜规则”,才是真正推动很多事情发展的暗流。它们高效,有时甚至能“成事”,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公平。
他默默收起了原先想写的那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报告草稿。他知道,他需要重新构思,用更冷峻、更客观、更深刻的笔触,去描绘他所看到的这个复杂、矛盾却又充满顽强生命力的基层真实。这堂课,代价不小,但值得。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