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味碑立在老槐树盘虬的根须间,碑身爬满深绿的苔藓,像件穿旧的衣裳。
苏悦走近之时,苔藓突然簌簌抖动,抖落的碎屑里裹着细小的金光,落在她手背的蝴蝶印记上,痒得像是有人用羽毛轻扫。碑面的刻痕被岁月磨得模糊,却在光影交错间显出字来——"张记热干面"五个字的凹陷处,积着陈年的芝麻酱垢,泛着油润的棕。
"灯笼穗上系着的布条,"林晓用指甲刮着碑底的青苔,露出底下半截褪色的红线,"写着念味碑会吞吃遗忘。守艺人若被世人忘记,名字就会被苔藓吃掉;但若有人记得,碑石便会吐出光来。三年前,有个做麦芽糖的老头,孙子在千里外对着月亮喊了声'爷爷',这碑整整亮了三夜。"
陆瑶的青铜勺刚触到碑身,勺面突然映出密密麻麻的影子:穿蓑衣的渔民、摇糖画的手艺人、挑着担子的货郎,全都背着行囊往碑的方向走,行囊里漏出的味道在空中凝成丝线,一头系着各自的名字,一头扎进碑石。"是味道魂。"她的声音发颤,"念味碑是所有守艺人最后的归途,只要还有人在世上念着他们的手艺,魂灵就不会散。"
刘师傅的孙子突然指着碑顶,那里蹲着只灰扑扑的麻雀,喙里叼着粒芝麻。鸟爪踩过的地方,苔藓下透出星星点点的光,光聚成细小的字:"早起,水要温,面要醒",正是张师傅常挂在嘴边的话。"小麻雀也记得张爷爷!"孩子跳起来,惊得麻雀振翅飞走,却把芝麻留在碑上,芝麻滚落的轨迹,竟画出个歪歪扭扭的热干面图案。
苏悦的指尖抚过"张记热干面"的刻痕,碑石突然发烫,凹陷处的芝麻酱垢化作缕缕青烟。烟雾中浮出张师傅的身影,他正蹲在热干面摊后修补竹凳,粗糙的手掌抹过开裂的竹篾,裂口处竟渗出点点金光。"小苏啊,"他头也不抬,声音像是从碑石深处传来,带着石头特有的闷响,"你看这竹凳,补得越多越结实,味道和人啊,都是磨出来的。"
手背上的蝴蝶印记剧烈震颤,翅尖的光射向碑身,那些被苔藓覆盖的名字纷纷显露。苏悦看见更多的画面在碑石上流转:顺德的鱼生师傅在月光下磨刀,刀刃映出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成片的柠檬林;哈尔滨的冻梨小贩在雪地里跺脚,呼出的白气里裹着冰碴甜。每个画面都在碑石上留下细小的裂痕,像是要把被时光封存的记忆挤出来。
"碑在疼。"林晓突然捂住嘴,眼泪砸在碑前的泥土里,"它疼那些被慢慢忘记的名字,疼那些快要消散的手艺魂。"
陆瑶猛地将青铜勺插入碑旁的泥土,勺柄上缠绕的红绳瞬间绷首。泥土里钻出无数根须,根须顶端开着小小的花,花瓣颜色各异——辣萝卜的红、芝麻酱的棕、柠檬叶的青,花朵聚成漩涡,将碑石上的裂痕一一抚平。"味道的记忆不会死。"她咬着牙,额角沁出汗珠,"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愿意把念想种进土里。"
刘师傅的孙子突然解下脖子上的野山楂串,一颗颗埋在碑下:"爷爷说过,酸能醒神。我把酸种在这里,让碑记住,让所有味道魂都醒过来!"
苏悦闭上眼睛,感受着碑石传递的温度。舌尖泛起熟悉的味道,却比以往更加醇厚——那是无数守艺人的心血混着时光酿成的滋味。当她再次睁眼,念味碑通体透亮,碑顶升起一道光柱,光柱里浮现出所有被铭记的名字,张师傅的"张"字格外耀眼,笔画间流淌着浓稠的芝麻酱。
光柱的尽头,隐约出现一座城池的轮廓,城墙由各种味道结晶堆砌,城门上方刻着三个大字:"味魂城"。更奇特的是,张师傅的身影出现在城门下,他朝苏悦招手,竹扁担上挑着的不是面桶,而是满满两筐念想。
"下一站,味魂城。"陆瑶指着光柱中的城池,青铜勺发出清越的鸣响,"那里住着所有味道魂的真身,守护着味道世界最本真的模样。但据说......要进城门,得先交出自己最珍视的味道记忆。"
苏悦的舌尖泛起微苦,却又有回甘。她知道,前方等待的不仅是新的冒险,更是对味道与记忆的终极考验——就像念味碑吞下遗忘又吐出光芒,有些舍弃,或许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味道永远鲜活。
(http://www.220book.com/book/VTX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