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0章 忆味街的门与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让我们红尘做伴,吃的白白胖胖 http://www.220book.com/book/VTX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忆味街的石板路是烫的,刚落过雨,水汽混着食物香往上冒,像一锅熬开的杂烩。苏悦踩着水洼往里走,鞋尖溅起的水珠里,裹着武汉热干面摊的芝麻酱香,落地时"嗒"一声,竟在青石板上洇出个小小的"张"字,风一吹又散了,像谁在跟她捉迷藏。

街两旁的铺子都开着门,竹帘卷得老高,露出里面忙碌的人影:穿蓝布衫的师傅正揉面,面团甩在案板上"啪啪"响,震得檐下的红灯笼首晃;戴竹帽的阿婆蹲在门口腌萝卜,辣油溅在围裙上,画出星星点点的红;最热闹的是糖画摊,铜勺在青石板上游走,金色的糖液凝成蝴蝶,翅尖还冒着热气,和苏悦手背上的印记分毫不差。

"油纸的边角,"林晓指着面铺门口的幌子,"绣着行银线字,说忆味街的铺子都是'活的',你心里念着谁,谁就会在铺子里等着你。五十年前,有个远嫁的姑娘回来,站在街口喊了声'爹',糖画摊后就转出个老头,手里的铜勺还滴着糖,跟她小时候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陆瑶的青铜勺突然碰响了鱼生铺的铜盆,"当"的一声脆响,像敲开了层薄冰。铺子里的柠檬叶突然无风自动,落在砧板上,叶片的纹路里浮出些小字:"鱼要选带露水的,刀要磨得比月光亮",是顺德守艺人的手法。"是味道在认亲呢。"她指尖划过那些字,"你记着它的好,它就记着你的模样。"

刘师傅的孙子拽着苏悦往热干面摊跑,摊位前的竹凳上,坐着个戴草帽的老人,正往碗里淋芝麻酱,手腕转动的弧度,和张师傅分毫不差。"张爷爷!"孩子喊着扑过去,老人回头笑,眼角的皱纹里沾着点芝麻,"慢点跑,面要凉了。"

苏悦站在摊前,看着老人拌面的手法:先撒辣萝卜,再淋香油,最后绕着圈浇芝麻酱,每一步都像刻在骨子里的熟。她突然发现,竹棚的竹竿上缠着根红绳,是她去年系的那根,风吹过时,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让我们红尘做伴,吃的白白胖胖》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绳尾扫过面桶,带出的香里,裹着武汉巷口的晨光,暖得让人鼻头发酸。

"小苏啊,"老人把拌好的面推到她面前,碗沿的缺口和传味堂那只粗瓷碗一模一样,"我就知道你会来,特意留了最稠的芝麻酱,你小时候总嫌我放得少。"

手背上的蝴蝶印记突然发烫,翅尖的光落在面碗里,芝麻酱的纹路里浮出无数画面:她第一次来吃面,把筷子掉在地上,张师傅捡起来,在围裙上擦了擦递回来;她考试没考好,蹲在摊前掉眼泪,他往她碗里多放了勺糖;她离开武汉那天,他往她包里塞了罐芝麻酱,说"想家了就拌点面"。

这些藏在时光里的碎事,原以为早被风吹散了,却在这碗热干面里,被泡得发胀,暖得人心头发颤。

"街尾的灯笼,"林晓的声音有点哽,"比别处的亮。"

苏悦抬头望去,街尾的老槐树下,挂着盏最大的灯笼,灯笼上的蝴蝶图案正慢慢变得清晰,翅尖的缺角被暖光填满,像被谁用金粉补过。树下的青石板上,刻着行字:"下一站,念味碑",字里的沟壑里,渗着点芝麻酱的香,是张师傅常用的那种稠。

陆瑶望着那盏灯笼,青铜勺的光柔和得像裹了层棉:"念味碑是忆味街的根,碑上刻着所有守艺人的名字,名字旁边,都长着株带他们味道的草,只要还有人记得,草就永远青着。"

苏悦低头吃面,芝麻酱的绵混着辣萝卜的脆,和记忆里的味道分毫不差。她知道,有些离开不是真的离开,有些忘记不是真的忘记,就像这忆味街的铺子,只要心里的灯还亮着,总有扇门为你开着,总有个人在铺子里,等着你说声"我回来了"。

风穿过忆味街,吹得竹帘哗哗响,面铺的案板声、腌萝卜的咳嗽声、糖画摊的铜勺声,混在一起,像支热闹的歌,唱着所有被记着的好,唱着所有回得去的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VTX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让我们红尘做伴,吃的白白胖胖 http://www.220book.com/book/VTX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