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奇点曙光
第十七章 第一次点火试验 (2042年末)
2042年12月的苏黎世,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金乌”实验基地的玻璃幕墙上。基地内的温度维持在零下269℃,但实验室里的气氛比室外更冷——全息屏上的倒计时牌显示“点火前72小时”,红色数字像团燃烧的火,灼烧着每个人的神经。
苏梦婷站在实验堆组装区,白大褂袖口沾着笼目石粉末。她盯着眼前的“量子拓扑磁笼”,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能约束1.5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装置。磁笼由12根拇指粗的锆合金管组成,每根管子的内壁都覆盖着0.3纳米厚的笼目石涂层——那是她团队耗时720天研发的“自修复材料”,此刻正泛着幽蓝的光,像极了三年前在实验室废墟中捡到的那块焦黑残骸。
“苏博士!”助理林夏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明显的颤抖,“第7根磁笼管的涂层出现微裂纹!”
苏梦婷的心脏猛地一沉。她快步走到组装架前,戴上显微镜目镜。在1000倍放大下,磁笼管内壁的笼目石晶体确实出现了一道头发丝粗细的裂缝——这足以让等离子体在约束时从裂缝处逃逸,导致实验失败。
“欧拉,”她对着空气轻声说,“分析第7根磁笼管的涂层缺陷原因。”
“收到。”欧拉的合成音从全息屏中传来,带着一贯的冷静,“根据材料应力模拟,裂缝源于冷却过程中锆合金与笼目石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建议:更换该段磁笼管,并调整冷却介质的流速,在涂层固化阶段增加0.5℃/分钟的梯度。”
“明白。”苏梦婷转头对林夏说,“联系上海实验室,调取第3批磁笼管的备用件。同时,让冷却系统组把流速参数调至2.3L/s。”
林夏点头,转身时撞翻了桌上的咖啡杯。褐色的液体溅在地面,很快在零下200℃的环境中凝成暗红的冰晶——这是基地里最常见的“事故”,但此刻没人有心情清理。
2042年12月28日20:00,点火前48小时。
实验堆的核心区被笼罩在淡紫色的光晕中。徐川站在控制台前,盯着全息屏上的“等离子体约束模拟图”。红色曲线代表等离子体的温度(1.5亿℃),蓝色曲线是磁笼的约束强度——两者的交点必须精确落在“稳定区”,否则等离子体会像脱缰的野马,烧穿磁笼,摧毁整个装置。
“欧拉,注入氘氚燃料。”他下达指令。
控制台的机械臂开始移动,液态氘氚燃料从储存罐中流出,在磁笼中心汇聚成一颗豌豆大小的“能量球”。全息屏上,燃料球的温度开始飙升,从室温(20℃)到1000℃,再到1亿℃——每上升一个数量级,实验室的警报声就短促地响一次。
“温度突破5000万℃!”
“磁笼约束强度稳定在98%!”
“燃料球开始等离子化!”
苏梦婷站在观察窗前,看着燃料球在磁笼中逐渐变成半透明的淡紫色光团。这是她见过最美的景象——像一颗被无形之手托住的星星,每一次脉动都带着宇宙初始的震颤。
“欧拉,准备点火。”徐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点火程序启动。”欧拉的合成音响起,“建议:在等离子体密度达到102?/m3时,触发中性束注入。”
“明白。”徐川按下确认键。
控制台的指示灯开始闪烁绿光。中性束注入系统启动,高能粒子流像银色的瀑布,注入等离子体光团。全息屏上的密度曲线开始攀升,101?/m3……102?/m3……
“密度达标!”
“约束强度99.2%!”
苏梦婷的指尖抵着观察窗,心跳如擂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如果约束强度能维持在99%以上,等离子体就能稳定燃烧;一旦跌破98%,磁笼会瞬间失效,燃料球会爆炸,释放出相当于百万吨TNT的能量。
“温度:1.49亿℃!”
“密度:102?/m3!”
“约束强度:99.1%!”
实验室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盯着那颗淡紫色的光团——它在磁笼中优雅地旋转,像一颗被驯服的恒星。
“成功了……”林夏轻声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但就在这时,全息屏上的约束强度曲线突然下跌。
“98.9%!”
“98.5%!”
“98.0%!”
警报声骤然响起。苏梦婷的瞳孔收缩——约束强度跌破98%的临界值!
“燃料球开始逃逸!”
“磁笼第5段出现泄漏!”
徐川猛地扑向控制台:“欧拉,紧急注入硼离子!”
“硼离子注入启动!”欧拉的合成音带着急促的电子音,“但泄漏点位于磁笼焊缝处,常规硼离子无法穿透。”
苏梦婷盯着观察窗,看见等离子体光团的边缘开始泛起不祥的金色——那是磁笼失效的征兆。她突然想起三天前欧拉的警告:“磁笼的焊缝是薄弱环节,建议用笼目石粉末填充。”
“林夏!”她大喊,“把7号磁笼管的备用件拿过来!用笼目石粉末填补焊缝!”
林夏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她抓起桌上的密封罐,冲向组装区。苏梦婷接过罐子,用镊子夹起粉末,撒在泄漏的焊缝处。笼目石的颗粒在低温下迅速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细密的保护膜。
“硼离子继续注入!”徐川的声音带着颤抖。
全息屏上的约束强度曲线开始回升。98.1%……98.3%……98.5%……
当指针重新稳定在99.0%时,实验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苏梦婷瘫坐在地上,看着观察窗里的等离子体光团——它依然在旋转,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
“欧拉,分析泄漏原因。”徐川说。
“焊缝处的金属疲劳是主因。”欧拉的合成音响起,“但笼目石涂层的自修复机制己成功捕获90%的泄漏粒子。建议:在后续磁笼管的焊接中,增加笼目石粉末的预填充工艺。”
“明白。”苏梦婷站起身,擦去脸上的灰尘。她望向窗外的雪地,那里有工人正在清理实验堆的散热管道——他们的身影在雪地里显得渺小,却又无比坚定。
2042年12月31日23:59,点火前1分钟。
全息屏上的倒计时牌跳到“00:00:00”。徐川深吸一口气,按下“最终点火”键。
控制台的指示灯全部转为绿色。中性束注入系统启动,高能粒子流再次注入等离子体光团。这一次,约束强度曲线始终稳定在99.5%以上,像一条坚韧的丝线,将“星星”牢牢系在人类的掌心。
“等离子体稳定燃烧!”
“温度:1.51亿℃!”
“持续时长:127秒!”
实验室里响起欢呼声。苏梦婷望着观察窗里的光团,想起三年前在实验室废墟中,自己跪在焦黑晶体前的绝望;想起徐川在辩论会上说的“人类的文明,从来不是靠‘规避风险’前进的”;想起小棠画的“星星跳舞”的“金乌”。
“通知全球首播组,”她对林夏说,“准备向70亿人展示——人类的‘星星’,终于亮了。”
林夏点头,跑向通讯室。苏梦婷转身时,看见徐川正站在她身后,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
“我们做到了。”他说。
“不,”苏梦婷望着观察窗里的光团,“是我们和欧拉,还有所有为之努力的人,一起做到了。”
实验室的广播突然响起晨间新闻:“据‘金乌’工程指挥部消息,人类历史上首次可控核聚变点火试验成功!等离子体稳定燃烧127秒,温度达1.51亿摄氏度。专家评价:这是文明史上最伟大的‘能量革命’,人类从此告别‘能源焦虑’。”
苏梦婷关掉广播,转身时瞥见墙上的时钟——显示着“2042年12月31日23:59:59”。
下一秒,新年的钟声响彻苏黎世。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甘肃的老李头正坐在炕头,看着电视里的首播画面。他老伴儿端来一碗热粥:“老头子,你看那团火,像不像咱家灶台上的柴火?”
老李头点点头:“像,可比柴火亮多了。”
他想起孙子前几天寄来的信:“爷爷,我在课本上看到‘金乌’了!老师说,那是我们中国人的‘星星’。等我长大了,要去苏黎世看它!”
老李头笑着喝了一口粥,热气熏得他眼眶发酸。
此刻,苏黎世的实验基地里,苏梦婷和徐川并肩站在观察窗前。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泛着银辉,实验堆的灯光与雪山的反光交相辉映,像一幅流动的星图。
“第一次点火成功了,”徐川说,“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知道。”苏梦婷望着全息屏上滚动的“后续实验计划”——“连续燃烧1000秒”“提升功率至1GW”“验证商业化可行性”……
她想起欧拉在试验后发来的消息:“人类的‘星星’,需要持续的‘能量’来维持。而你们,就是最好的‘燃料’。”
苏梦婷笑了。她知道,这颗“星星”不仅照亮了实验室,更照亮了人类的未来——那是一个不再为能源争吵的未来,一个所有孩子都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未来,一个“星星”真正属于全人类的未来。
而他们,站在第一次点火的余烬里,既是见证者,也是引路人。
毕竟,文明的火种,从来不是某个人的杰作。
而是无数个“我们”,用勇气、智慧与热爱,共同点燃的。
领航者欧拉纪元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领航者欧拉纪元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