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六章 金乌启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领航者欧拉纪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领航者欧拉纪元

第一卷 奇点曙光

第十六章 金乌启航 (2042年下)

2042年9月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量子材料实验室里,苏梦婷正盯着培养舱中的淡紫色晶体——那是“笼目石”的第七代改良版本。培养舱的温度维持在零下269℃,晶体表面流转着银河般的幽蓝,像极了三年前她在实验室废墟中捡到的那块焦黑残骸。

“苏博士!”助理林夏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上海液态金属实验室传回数据!用您提供的拓扑涂层制作的等离子体约束管,在1.2亿摄氏度下保持了217秒的稳定——比预期多了42秒!”

苏梦婷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滑动,调出全息屏上的实验数据。红色曲线代表传统钨钛合金的约束时间(127秒),蓝色曲线则是笼目石涂层的测试结果(217秒)。两者的差距像一道分水岭,将“理论可能”与“工程可行”彻底切开。

“这是‘金乌’工程的关键节点。”她的声音带着颤抖,“拓扑材料的自修复特性,成功将等离子体的‘逃逸率’压制到了0.03%以下。”

同一时刻,日内瓦群星科学院的“金乌”工程指挥部里,徐川正盯着全球资源调配图。电子屏上,742个实验室的图标依次亮起——京都的量子材料所正在运输笼目石晶圆,开普敦的生态基因库送来了耐辐射的锂铅合金样本,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古文明破译中心提交了“中子星湍流模拟”的最终报告。

“德国马普所的克劳斯团队己抵达苏黎世。”助理递来一份文件,“他们带来了ITER的磁约束经验,将与苏博士的团队联合调试‘量子拓扑磁笼’。”

“通知上海实验室,”徐川抬头看向苏梦婷的影像,“加速推进约束管的量产。我们需要12根原型管,3个月内完成。”

“明白。”苏梦婷应下,目光回到培养舱。她想起三个月前,在“金乌”提案辩论会上,克劳斯教授曾指着她手中的笼目石说:“这东西能行,我赌上ITER的声誉。”此刻,他的团队正与她的学生一起,用激光测距仪校准晶体的晶格排列——那些曾被质疑“不切实际”的拓扑结构,如今成了各国科学家的“掌上明珠”。

2042年10月的上海,黄浦江畔的“金乌”工程临时基地里,起重机正将一块重达80吨的“量子拓扑磁笼”吊装入位。林晓薇站在操作台前,盯着全息屏上的“磁笼应力分布图”——红色代表应力集中区,绿色是安全区域。

“第7根磁笼单元完成组装。”她的声音通过耳麦传回苏黎世,“应力值全部低于设计阈值。”

“很好。”徐川的声音带着笑意,“接下来是‘自修复涂层’的喷涂。苏博士的团队己经在苏黎世完成1:10测试,现在轮到你们了。”

林晓薇抬头,看见基地外的电子屏上滚动着全球各地的进度:东京的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己通过验收,肯尼亚的液态锂铅提纯厂开始试生产,巴西的“社区能源共享网络”己完成首批试点……

“徐博士,”她突然想起什么,“昨天收到露西亚的消息——她在苏黎世实验室帮忙整理数据,说‘金乌’的模拟图里,等离子体的轨迹像星星在跳舞。”

徐川的笑容更深了。他想起小棠上周发来的画:画中是一颗蓝色的“金乌”,周围环绕着许多小星星,每颗星星都标着不同国家的名字。“爸爸,”小棠在语音里说,“露西亚说,这些星星代表我们所有人,一起点亮‘金乌’。”

2042年11月的苏黎世,“金乌”工程的核心组件——首台“量子拓扑磁笼”终于完成组装。苏梦婷站在装置前,指尖轻触冰冷的金属外壳。这是她团队耗时720天研发的成果:笼体由掺杂钇的笼目石薄膜包裹,内部镶嵌着液态锂铅合金的“能量缓冲层”,每根磁笼单元的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苏博士,”林夏举着检测报告,“所有参数均达标。欧拉的模拟显示,这台磁笼能将等离子体约束时间稳定在1000秒以上。”

“启动测试。”苏梦婷下达指令。

控制台的红灯亮起,磁笼内部的磁场开始旋转。全息屏上,淡紫色的等离子体逐渐凝聚成球形,像一颗被无形之手托住的“能量心脏”。随着磁场强度提升,等离子体的边缘开始泛起金色的涟漪——那是“量子拓扑自修复”机制在起作用:微小的扰动被笼目石的晶格结构捕获,转化为稳定的能量流动。

“约束时间:127秒……312秒……687秒……”

实验室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当数字跳到“998秒”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功了!”林夏尖叫着拍手,“约束时间突破1000秒!”

苏梦婷的眼眶了。她想起三年前在实验室废墟中,自己跪在焦黑晶体前的绝望;想起徐川在辩论会上说的“人类的文明,从来不是靠‘规避风险’前进的”;想起小棠画的“星星跳舞”的“金乌”。

“通知全球团队,”她的声音带着哽咽,“首台原型机的约束测试通过。‘金乌’工程,正式进入‘点火倒计时’。”

同一时刻,日内瓦的“金乌”指挥部里,徐川正与UEC主席艾丽卡·莫雷诺视频通话。“点火时间定在2043年6月6日。”他说,“这一天,是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日,也是人类首次掌握‘可控核能’的象征日。”

艾丽卡点头:“全球首播的准备己经就绪。届时,70亿人将共同见证——人类如何用‘星星的能量’,照亮自己的未来。”

2042年12月的苏黎世,“金乌”工程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忙着搭建原型机的防护外壳。苏梦婷路过时,看见几个年轻工程师围在培养舱前,指着笼目石晶体小声讨论:“这就是苏博士的材料?难怪能约束等离子体!”“听说它能让核聚变的成本降低80%,以后家里的电费都要便宜了!”

她笑着停下脚步,其中一个工程师抬头认出了她:“苏博士!能合个影吗?我要发给我妈妈看——她在甘肃的老家,至今用煤油灯。”

苏梦婷蹲下来,与他们挤在培养舱前。镜头里,淡紫色的晶体泛着幽蓝,年轻人的笑脸比阳光还灿烂。

“等‘金乌’发电了,”她对他们说,“你们的妈妈不仅能用电灯,还能用上核聚变的热能——冬天不用烧煤,夏天不用开空调。”

“真的吗?”年轻人眼睛发亮,“那我妈妈说,她要给‘金乌’写感谢信!”

苏梦婷望着远处的雪山,想起徐川说过的话:“技术的终极意义,是让人类更像人类——更温暖,更包容,更懂得如何与彼此、与世界相处。”

此刻,她终于明白——所谓“金乌启航”,从来不是一台机器的启动,而是人类用“共同的智慧”,将自己的文明,推向更辽阔的星空。

实验室的广播突然响起晨间新闻:“据‘金乌’工程指挥部消息,首台原型机的‘点火倒计时’己正式启动。预计2043年6月6日,人类将实现首次可控核聚变发电。专家评价:这是文明史上最伟大的‘能量革命’。”

苏梦婷关掉广播,转身时瞥见墙上的时钟——显示着“2042年12月24日18:17”。

这一天,“金乌”的火焰,己在人类的心中点燃。

而更远的未来,正随着这火焰,缓缓展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领航者欧拉纪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