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星海浮沉
第十西章 金星的面纱 (2125-2140年)
2125年8月的金星同步轨道,“建木”货运电梯的舱门缓缓开启。林夏(林小棠的孙女)扶着舷窗,望着下方翻涌的橙红色云层——金星的大气像一锅沸腾的熔浆,硫酸雨在云层中凝结成诡异的“酸雾”,地表温度高达462℃,连金属都会在几分钟内熔化。
“奶奶,”她转头对身旁的林小棠说,“他们说这里曾是‘地球的姐妹星’。”
林小棠摸了摸她的头,目光落在货舱里的“太阳帆组件”上——那是用“笼目石-石墨烯”复合纤维编织的巨型薄膜,展开后足有100公里宽,表面涂着能反射90%太阳辐射的“量子冷却涂层”。这是人类为金星设计的第一件“降温铠甲”。
“是的,”她轻声说,“但地球的姐妹星,现在需要一件‘新外衣’。”
一、太阳帆:与太阳的“谈判”
2126年3月,金星轨道上的“太阳帆部署中心”里,工程师陈默(林夏的导师)盯着全息屏上的轨道参数,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他的团队正在执行人类史上最“精准”的太空任务——将2000块太阳帆组件送入金星同步轨道,用它们的反射光为金星“遮阳”。
“第一块帆的展开角度偏差0.1度。”副工程师马克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会导致局部过热,必须调整。”
陈默调出金星大气的热力模型:“金星的温室效应比地球强100倍,太阳辐射的90%被大气吸收。我们的帆需要反射60%的入射光,同时让40%的光穿透大气,加热地表——这是唯一能让大气循环的‘温和方案’。”
2126年7月12日,第一块太阳帆组件成功展开。它像一片银色的羽毛,在金星的橙红色云层中舒展,反射的光斑在地表投下淡蓝色的光斑。全息屏上的温度曲线开始波动:地表温度从462℃降至458℃,大气顶层的温度下降了15℃。
“有效!”大气科学家艾米丽·陈(与徐川孙女同名)握着数据板欢呼,“但我们需要2000块帆,才能让全球平均温度降至300℃以下——这是液态水存在的临界温度。”
二、二氧化碳的“牢笼”
金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高达96.5%,剩下的3.5%是氮气和硫酸蒸气。这些二氧化碳像一层厚厚的“玻璃罩”,将热量牢牢锁在地表。要改造金星,必须打破这层“牢笼”。
2127年,生物学家团队提出了“碳循环重构”计划:利用基因改造的“嗜碳细菌”,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些细菌被封装在“钛合金微胶囊”中,通过“建木”电梯投放到金星大气层。
“它们是‘金星的清洁工’。”艾米丽蹲在实验室的培养舱前,指着淡紫色的菌液,“它们能分泌一种特殊的酶,将CO?分解为C和O?——C用来合成自身细胞,O?则释放到大气中。”
2128年,首批1000个微胶囊被投放。三个月后,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了0.3%。但很快,工程师们发现了新问题:硫酸蒸气会腐蚀微胶囊的外壳,导致细菌提前死亡。
“需要更耐酸的材料。”材料科学家卡娜扎·阿尔-哈希米(理论物理学家,万物之理时空旋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现为金星改造顾问)调出“笼目石-石墨烯”的改进方案,“我们在涂层中加入了‘氟化碳纳米管’,能抵抗99%的硫酸腐蚀。”
2129年,改进后的微胶囊投放成功。这一次,细菌的存活时间延长至6个月,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了1.2%。
“进展比预期快。”UEC首席科学家伊琳莎·陈在全息会议上说,“但我们需要100年,才能将二氧化碳浓度降至地球水平——这还不是终点。”
三、“地狱”的“温柔”
金星的地表被称为“地狱”:高压(相当于地球海底1000米)、高温(462℃)、强酸雨(pH值0.5)。但人类从未停止探索——2130年,首批“金星探测机器人”被投放到地表,它们的外壳由“自修复陶瓷”制成,能在高温下保持结构稳定。
“看!”探测机器人的摄像头传回画面:一片橙红色的荒漠中,几株淡紫色的“金星草”正在生长。它们的叶片呈多肉状,根系分泌着酸性物质,能溶解地表的硫化物。
“这是我们在地球沙漠中培育的‘耐酸植物’。”植物学家李芳(林夏的母亲)指着屏幕,“它们的基因中融入了蓝藻的‘固碳基因’,能吸收大气中的CO?,同时分泌有机酸软化土壤。”
2132年,金星地表的第一座“生态试验站”建成。站内种植着金星草、耐酸土豆,甚至还有从地球带来的“沙漠玫瑰”——它们在人工光照和温控系统中缓慢生长。
“这里没有地球的蓝天,但有自己的‘阳光’。”试验站站长马克(陈默的助手)在日记里写道,“金星的云层过滤了99%的紫外线,阳光是温柔的橙红色。我们的植物在适应,我们也在适应。”
西、“面纱”背后的希望
2135年,金星同步轨道上的太阳帆己达1500块,地表温度降至35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至90%,氧气浓度升至5%。2138年,首批“金星移民预备队”开始训练——他们将在2140年乘坐“建木”电梯前往金星,成为这片“地狱”的第一批“新居民”。
“奶奶,”小棠(与林小棠同名)指着全息屏上的金星影像,“妈妈说这里以后会有森林、河流,甚至学校。”
林小棠笑着帮她理了理头发:“会的。但你要记住,金星的‘面纱’不是障碍,是‘礼物’——它教会我们,最极端的环境,也能被生命的韧性温柔化解。”
夜晚,小棠趴在窗台上看星星。金星的夜空比火星更暗,但“太阳帆”的反光在云层中投下淡蓝色的光斑,像撒落的星子。远处,“建木”电梯的信号声传来,那是地球的“心跳”,也是金星的“未来”。
“妈妈,”她突然转身,“你说金星会有自己的‘神话’吗?”
林小棠摸了摸她的头:“会的。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从地球来到这里,用爱和勇气,把地狱变成了家园。’”
风掠过舷窗,带来金星大气的微弱震动——那是二氧化碳在分解,是植物在生长,是人类与极端环境的“第一次和解”。
而这一切,都始于20年前,那群坐在“建木”电梯里,望着橙红色星球说“我们要造一个家”的人。
金星的面纱,正在被慢慢揭开。
它不再是“地狱”,而是“希望”,是“人类写给宇宙的第二封情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